要寫出美的文字,必定得有美的心靈。文字是不會偽裝的,所謂寫作,不過是把內心的東西表達出來。
事物千差萬別,有的美是公認的,可以用模式化的方式去表現(xiàn),表現(xiàn)這類美感的技巧,就可以通過訓練去獲得。譬如,花朵是美的,對花朵的程式化描寫,無非是色彩、形狀、氣味、感覺等,通過閱讀和訓練,一般的人都能寫得形象生動。但是,卻很難使其具有靈魂。同一朵花,各人有不同的感受,梵·高畫出來的向日葵,就不僅是鮮艷的,而且是流動的,像在燃燒,有一股力量在噴涌,這就使他的作品有了情感,有了個性,有了強烈的沖擊力。
能把向日葵畫得很像,這也具有美感,因為向日葵本身就是美的,這種美在任何時代、任何地方都會得到欣賞。但能讓它燃燒起來的,卻只有梵·高,因為梵·高對它有著與眾不同的個人感受。
獨特的個人感受,是作品是否具有價值的重要標準。但是,強烈的個人感受同時也意味著巨大的風險。梵·高在世的時候,一幅畫也賣不出去,窮愁潦倒,37歲就自殺,自殺之前,實際上已經半瘋?,F(xiàn)在他的畫雖然價值連城了,但他本人并沒有享受到好處,于他來說,仍然是人生的悲劇。
許多偉大的作品都是這樣,正因為偉大是個異數(shù),不為常人所擁有,所以才難于在當下立足。真正的好書都是為他自己,或者僅僅只是為同類人而寫的,所以普通的大眾會對它作出不利的評價。當一個人在有意識地討好大多數(shù)人時,真正偉大的作品就不可能產生了。
在“世俗”這個框架里,凡是異常的東西,都難以被認同。孩子的作文也是如此。
絕大多數(shù)的評判者、指導者,都是以社會普遍認可的標準去對待作文的,在這樣的標準下,即使梵·高再生,他的向日葵也難以長成,很可能剛展開第一片花瓣,就被無情地糾正了。
所以,要真正寫好作文,既要謙虛,又要高傲,別人的經驗要學,別人的意見要聽,但永遠不要失去自己的頭腦。
為此,最可取的建議就是,準備一個自己的本子,不是為完成作業(yè)而寫,而是為自己而寫,為自己想寫而寫,那才是你自己的沃土。一個孩子,不可能去與社會的標準作戰(zhàn),但可以做到在社會的標準中生存,在自己的標準中成長。
事物千差萬別,有的美是公認的,可以用模式化的方式去表現(xiàn),表現(xiàn)這類美感的技巧,就可以通過訓練去獲得。譬如,花朵是美的,對花朵的程式化描寫,無非是色彩、形狀、氣味、感覺等,通過閱讀和訓練,一般的人都能寫得形象生動。但是,卻很難使其具有靈魂。同一朵花,各人有不同的感受,梵·高畫出來的向日葵,就不僅是鮮艷的,而且是流動的,像在燃燒,有一股力量在噴涌,這就使他的作品有了情感,有了個性,有了強烈的沖擊力。
能把向日葵畫得很像,這也具有美感,因為向日葵本身就是美的,這種美在任何時代、任何地方都會得到欣賞。但能讓它燃燒起來的,卻只有梵·高,因為梵·高對它有著與眾不同的個人感受。
獨特的個人感受,是作品是否具有價值的重要標準。但是,強烈的個人感受同時也意味著巨大的風險。梵·高在世的時候,一幅畫也賣不出去,窮愁潦倒,37歲就自殺,自殺之前,實際上已經半瘋?,F(xiàn)在他的畫雖然價值連城了,但他本人并沒有享受到好處,于他來說,仍然是人生的悲劇。
許多偉大的作品都是這樣,正因為偉大是個異數(shù),不為常人所擁有,所以才難于在當下立足。真正的好書都是為他自己,或者僅僅只是為同類人而寫的,所以普通的大眾會對它作出不利的評價。當一個人在有意識地討好大多數(shù)人時,真正偉大的作品就不可能產生了。
在“世俗”這個框架里,凡是異常的東西,都難以被認同。孩子的作文也是如此。
絕大多數(shù)的評判者、指導者,都是以社會普遍認可的標準去對待作文的,在這樣的標準下,即使梵·高再生,他的向日葵也難以長成,很可能剛展開第一片花瓣,就被無情地糾正了。
所以,要真正寫好作文,既要謙虛,又要高傲,別人的經驗要學,別人的意見要聽,但永遠不要失去自己的頭腦。
為此,最可取的建議就是,準備一個自己的本子,不是為完成作業(yè)而寫,而是為自己而寫,為自己想寫而寫,那才是你自己的沃土。一個孩子,不可能去與社會的標準作戰(zhàn),但可以做到在社會的標準中生存,在自己的標準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