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從概念開始介紹因素分析法:從數(shù)量上確定各因素對分析指標影響方向和影響程度的一種方法。在此,陳老師給我們引入了傳統(tǒng)杜邦體系公式來說明了因素分析法在分析因素與指標之間的關系中的作用:影響指標的主要是哪一個因素、影響程度如何。
其次,進入核心內(nèi)容:連環(huán)替代法和差額分析法。連環(huán)替代法是基礎,差額分析法是其簡化形式。所以要在學習連環(huán)替代法的基礎上學習差額分析法。在這里主要介紹了連環(huán)替代法分析了分析指標和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表明實際指標與計劃指標之間產(chǎn)生差異的原因,進而找出構成指標的因素,然后替代,后影響因素的合計就構成了差異。(在這里要注意替代順序,在考試時會有相應提示。每替代都是在上替代的基礎之上。)
1.連環(huán)替代法
設某一分析指標M是由相互聯(lián)系的A、B、C三個因素相乘得到,報告期(實際)指標和基期(計劃)指標為:
報告期(實際)指標M1=A1 * B1 * C1
基期(計劃)指標 M0=A0 * B0 * C0
在測定各因素變動指標對指標R影響程度時可按順序進行:
基期(計劃)指標M0=A0 * B0 * C0……(1)
第替代 A1 * B0 * C0……(2)
第二次替代 A1 * B1 * C0……(3)
第三次替代 A1 * B1 * C1……(4)
分析如下:
(2)-(1)→A變動對M的影響。
(3)-(2)→B變動對M的影響。
(4)-(3)→C變動對M的影響。
把各因素變動綜合起來,總影響:△M = M1 - M0
再次,差額分析法:這個相對比較簡單。也就是想知道那個因素對指標的影響程度就對那個因素進行差量。(計算某一個因素的影響時,必須把公式中的該因素替換為實際與計劃(或標準)之差。在括號前的因素為實際值,在括號后的因素為計劃值。)
2.差額分析法:
用下面公式直接計算各因素變動對M的影響。
(A1 - A0)* B0 * C0 →A變動對M的影響。
A1 *(B1 - B0)* C0 →B變動對M的影響。
A1 * B1 * (C1 - C0) →C變動對M的影響。
后,結合上課時老師給出的一個例題來鞏固一下吧!
某企業(yè)2008年3月某種原材料費用的實際數(shù)是6720元,而其計劃數(shù)是5400元。實際比計劃增加1320元。由于原材料費用是由產(chǎn)品產(chǎn)量、單位產(chǎn)品材料消耗用量和材料單價三個因素的乘積構成的,因此,就可以把材料費用這一總指標分解為三個因素,然后逐個來分析它們對材料費用總額的影響程度。 項目
單位
計劃數(shù)
實際數(shù)
差異
產(chǎn)品產(chǎn)量 件 120 140 20
單位產(chǎn)品材料消耗量 千克 9 8 -1
材料單價 元 5 6 1
材料費用總額 元 5400 6720 1320
根據(jù)表中資料,材料費用總額實際數(shù)較計劃數(shù)增加1320元,這是分析對象。運用連環(huán)替代法,可以計算各因素變動對材料費用總額的影響程度如下:
分析公式:材料費用總額=產(chǎn)量×單位產(chǎn)品材料消耗量×材料單價
計劃指標:120×9×5=5400(元) ①
第替代:140×9×5=6300(元)②
第二次替代:140×8×5=5600(元)③
第三次替代:140×8×6=6720(元)④
(實際指標)
②-①=6300-5400=900(元) 產(chǎn)量增加的影響
③-②=5600-6300=-700(元) 材料節(jié)約的影響
④-③=6720-5600=1120(元) 價格提高的影響
900-700+1120=1320(元) 全部因素的影響
其次,進入核心內(nèi)容:連環(huán)替代法和差額分析法。連環(huán)替代法是基礎,差額分析法是其簡化形式。所以要在學習連環(huán)替代法的基礎上學習差額分析法。在這里主要介紹了連環(huán)替代法分析了分析指標和影響因素之間的關系,表明實際指標與計劃指標之間產(chǎn)生差異的原因,進而找出構成指標的因素,然后替代,后影響因素的合計就構成了差異。(在這里要注意替代順序,在考試時會有相應提示。每替代都是在上替代的基礎之上。)
1.連環(huán)替代法
設某一分析指標M是由相互聯(lián)系的A、B、C三個因素相乘得到,報告期(實際)指標和基期(計劃)指標為:
報告期(實際)指標M1=A1 * B1 * C1
基期(計劃)指標 M0=A0 * B0 * C0
在測定各因素變動指標對指標R影響程度時可按順序進行:
基期(計劃)指標M0=A0 * B0 * C0……(1)
第替代 A1 * B0 * C0……(2)
第二次替代 A1 * B1 * C0……(3)
第三次替代 A1 * B1 * C1……(4)
分析如下:
(2)-(1)→A變動對M的影響。
(3)-(2)→B變動對M的影響。
(4)-(3)→C變動對M的影響。
把各因素變動綜合起來,總影響:△M = M1 - M0
再次,差額分析法:這個相對比較簡單。也就是想知道那個因素對指標的影響程度就對那個因素進行差量。(計算某一個因素的影響時,必須把公式中的該因素替換為實際與計劃(或標準)之差。在括號前的因素為實際值,在括號后的因素為計劃值。)
2.差額分析法:
用下面公式直接計算各因素變動對M的影響。
(A1 - A0)* B0 * C0 →A變動對M的影響。
A1 *(B1 - B0)* C0 →B變動對M的影響。
A1 * B1 * (C1 - C0) →C變動對M的影響。
后,結合上課時老師給出的一個例題來鞏固一下吧!
某企業(yè)2008年3月某種原材料費用的實際數(shù)是6720元,而其計劃數(shù)是5400元。實際比計劃增加1320元。由于原材料費用是由產(chǎn)品產(chǎn)量、單位產(chǎn)品材料消耗用量和材料單價三個因素的乘積構成的,因此,就可以把材料費用這一總指標分解為三個因素,然后逐個來分析它們對材料費用總額的影響程度。 項目
單位
計劃數(shù)
實際數(shù)
差異
產(chǎn)品產(chǎn)量 件 120 140 20
單位產(chǎn)品材料消耗量 千克 9 8 -1
材料單價 元 5 6 1
材料費用總額 元 5400 6720 1320
根據(jù)表中資料,材料費用總額實際數(shù)較計劃數(shù)增加1320元,這是分析對象。運用連環(huán)替代法,可以計算各因素變動對材料費用總額的影響程度如下:
分析公式:材料費用總額=產(chǎn)量×單位產(chǎn)品材料消耗量×材料單價
計劃指標:120×9×5=5400(元) ①
第替代:140×9×5=6300(元)②
第二次替代:140×8×5=5600(元)③
第三次替代:140×8×6=6720(元)④
(實際指標)
②-①=6300-5400=900(元) 產(chǎn)量增加的影響
③-②=5600-6300=-700(元) 材料節(jié)約的影響
④-③=6720-5600=1120(元) 價格提高的影響
900-700+1120=1320(元) 全部因素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