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狄德羅P111
提出意識是人腦的屬性,人腦是思維的器官。
四、愛爾維修(教育萬能論)P112
1、愛爾維修認為心理活動來源于外部客觀世界,感覺能力是高級組織的物質的反映,但他過于夸大感覺的作用,他是機械唯物論的感覺主義者,他的心理學思想強調環(huán)境和教育對人的性格形成的決定作用。他是教育萬能論者,他認為人是教育的產物。
2、愛爾維修強調環(huán)境和教育對人的性格形成的決定作用。他反對先天素質決定論,認為人生下來時根本沒有任何傾向。人們知識和性格各不相同由于人出生后的環(huán)境不同,所受教育不同。人是教育的產物。
五、盧梭(民約論、主情說、兒童教育論)P114
盧梭著有《社會契約論》和《愛彌兒》,他的教育主張中表現(xiàn)了感覺主義認識論的傾向。他主張進行自然教育,主張培養(yǎng)孩子走向自然。他主張人應該回到接近自然的狀態(tài),應該給兒童以自然的教育,避免受文化的影響。
第二節(jié) 孔狄亞克
一、感覺主義心理學P116
1、孔狄亞克認為感覺是一切知識的來源,他把各種心理過程都歸結為變相的感覺,他反對笛卡兒的“天賦觀念”,也反對洛克的“反省說”。
2、他著有《人類知識起源論》、《感覺論》,他把洛克唯物主義經驗論心理學思想發(fā)展成為感覺主義心理學思想,這是他的心理學思想的特點。
3、狄亞克承認感覺是一切知識的來源,他認為心理過程是感覺的變相。
4、感覺主義的認識論和感覺主義的心理學的區(qū)別,感覺主義的認識論認為感覺是一切知識的來源,感覺主義的心理學認為一切心理過程都只是感覺的變相。
5、感覺主義是一種唯物主義的認識論,他們相信人的認識都來源于感覺經驗。
6、他主張感覺主義心理學,認為一切心理作用都是由感覺轉變而出。
第三節(jié) 兩個早期的生理心理學者波納和卡巴尼斯
一、波納(身心平行論、感官分工說)P119
1、查理?波納是瑞士的生物學家和心理學家。他用神經的運動來說明心理過程,他不認為感覺是神經的直接結果,而認為是那個運動不可分的后事。他的神經特殊纖維說又叫感官的分工說。
2、所謂感官分工說就是主張不同的感官適應不同的物質刺激,而每一感官又有不同的分工。
二、卡巴尼斯(神經階層說、內部感覺)P120
1、笛卡兒說的我思故我在,我是指靈魂,卡巴尼斯認為我是指腦,是指神經系統(tǒng)。
2、卡巴尼斯提出神經階層說,認為神經分為高層和低層,神經系統(tǒng)的高層是腦,低層是脊髓。高層具有意識,包括感覺、思想和意志;低層沒有意識,而只有一種反射活動或動作。高層和低層之間還有一層,即中層,也就是說,意識和無意識之間有半意識。
3、卡巴尼斯提出內感覺,內部感覺不是指洛克所說的反省的內感官,是在人的全部意識之中代表內臟、肌肉和膜等的狀態(tài)的感覺,即后來說的機體感覺和本受感覺。內感覺屬于神經低級階層的作用,這種作用和機能不被意識到,這種低階層的內感覺雖不被意識到,但還是能起心理的背景作用。
提出意識是人腦的屬性,人腦是思維的器官。
四、愛爾維修(教育萬能論)P112
1、愛爾維修認為心理活動來源于外部客觀世界,感覺能力是高級組織的物質的反映,但他過于夸大感覺的作用,他是機械唯物論的感覺主義者,他的心理學思想強調環(huán)境和教育對人的性格形成的決定作用。他是教育萬能論者,他認為人是教育的產物。
2、愛爾維修強調環(huán)境和教育對人的性格形成的決定作用。他反對先天素質決定論,認為人生下來時根本沒有任何傾向。人們知識和性格各不相同由于人出生后的環(huán)境不同,所受教育不同。人是教育的產物。
五、盧梭(民約論、主情說、兒童教育論)P114
盧梭著有《社會契約論》和《愛彌兒》,他的教育主張中表現(xiàn)了感覺主義認識論的傾向。他主張進行自然教育,主張培養(yǎng)孩子走向自然。他主張人應該回到接近自然的狀態(tài),應該給兒童以自然的教育,避免受文化的影響。
第二節(jié) 孔狄亞克
一、感覺主義心理學P116
1、孔狄亞克認為感覺是一切知識的來源,他把各種心理過程都歸結為變相的感覺,他反對笛卡兒的“天賦觀念”,也反對洛克的“反省說”。
2、他著有《人類知識起源論》、《感覺論》,他把洛克唯物主義經驗論心理學思想發(fā)展成為感覺主義心理學思想,這是他的心理學思想的特點。
3、狄亞克承認感覺是一切知識的來源,他認為心理過程是感覺的變相。
4、感覺主義的認識論和感覺主義的心理學的區(qū)別,感覺主義的認識論認為感覺是一切知識的來源,感覺主義的心理學認為一切心理過程都只是感覺的變相。
5、感覺主義是一種唯物主義的認識論,他們相信人的認識都來源于感覺經驗。
6、他主張感覺主義心理學,認為一切心理作用都是由感覺轉變而出。
第三節(jié) 兩個早期的生理心理學者波納和卡巴尼斯
一、波納(身心平行論、感官分工說)P119
1、查理?波納是瑞士的生物學家和心理學家。他用神經的運動來說明心理過程,他不認為感覺是神經的直接結果,而認為是那個運動不可分的后事。他的神經特殊纖維說又叫感官的分工說。
2、所謂感官分工說就是主張不同的感官適應不同的物質刺激,而每一感官又有不同的分工。
二、卡巴尼斯(神經階層說、內部感覺)P120
1、笛卡兒說的我思故我在,我是指靈魂,卡巴尼斯認為我是指腦,是指神經系統(tǒng)。
2、卡巴尼斯提出神經階層說,認為神經分為高層和低層,神經系統(tǒng)的高層是腦,低層是脊髓。高層具有意識,包括感覺、思想和意志;低層沒有意識,而只有一種反射活動或動作。高層和低層之間還有一層,即中層,也就是說,意識和無意識之間有半意識。
3、卡巴尼斯提出內感覺,內部感覺不是指洛克所說的反省的內感官,是在人的全部意識之中代表內臟、肌肉和膜等的狀態(tài)的感覺,即后來說的機體感覺和本受感覺。內感覺屬于神經低級階層的作用,這種作用和機能不被意識到,這種低階層的內感覺雖不被意識到,但還是能起心理的背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