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yī)助理各科目筆記總結要點:兒科學(一)

字號:

第一單元 兒科學基礎
    一、小兒生長發(fā)育
    1、體重:1周歲內:1-6個月=出生時體重+月齡*0.7
    7-12個月=6+0.5*月齡
    2歲-12歲:體重=年齡*2+8
    2、身長:出生約50cm,第一年長25cm
    2-12歲身長=年齡*7+70
    3、頭圍:新生兒34cm,1歲頭圍46cm,2歲約48cm
    4、胸圍:出生時32cm,1-1.5歲胸圍=頭圍
    1歲至青春前期:胸圍=年齡+頭圍-1
    5、囟門:前囟關閉年齡是:12-18個月
    6、新生兒期呼吸:40-45 脈搏:120-140
    血壓:收縮壓=80+年齡*2
    舒張壓=收縮壓*2/3
    二、小兒營養(yǎng)
    蛋白質10-15%
    脂肪25-30%――供給熱量的重要來源
    糖50-60%――熱量的主要來源
    維生素與無機鹽 水溶性維生素是:VitB
    三、小兒診法
    小兒望神的重點是(察目),首選觀察:眼神
    小兒形體望診的順序是:頭囟、軀干、四肢、毛發(fā)、指甲
    四、小兒體液平衡
    1、小兒脫水程度:輕度:5%;中度:5-10%;重度:>10%
    2、補液
    (1)定量:輕度30-50ml/kg;中度50-100;重度100-200
    (2)定性:原則:先鹽后糖。
    低滲脫水:補2/3張含鈉液
    等滲脫水:1/2張含鈉液
    高滲脫水:1/3-1/5張含鈉液
    (3)定速:重度脫水:首選快速應用2:1含鈉液
    高滲性脫水:輸注速度宜稍慢
    第二單元 新生兒疾病
    一、新生兒黃疸
    1、生理性黃疸:生后2-3天
    總膽紅素足月兒<221,早產兒<257
    2、病理性黃疸:生后24h或36h內,或于生后1周或數(shù)周出現(xiàn)。
    總膽紅素足月兒<221,早產兒>257
    二、新生兒寒冷損傷綜合征
    輕度:體溫30-35,皮膚硬腫范圍<50%
    中醫(yī)病機:陽氣虛衰,寒凝血澀。首先區(qū)別虛與實
    第三單元 呼吸系統(tǒng)疾病
    一、上感
    主要病原:90%以上是病毒
    特殊類型:
    皰疹性咽峽炎:病原體為柯薩奇A組病毒
    咽結合膜熱:病原體為腺病毒。發(fā)熱咽炎結合膜炎
    二、急性支氣管炎
    診斷肺部體征:雙肺可有不固定的散在的干濕啰音,咳嗽或體們改變可減少或消失。
    胸部X線表現(xiàn):正?;蛴屑y理增強。
    三、肺炎 病原體為病毒和細菌
    1、支氣管肺炎:多發(fā)生于1個月至2歲的嬰兒
    2、腺病毒肺炎:腺病毒引起。多見于6個月至3歲小兒。
    起病急驟,呈稽留熱或弛張熱,咳劇
    易發(fā)病毒性心肌炎、心力衰竭和中毒性腦病。
    3、合胞病毒肺炎:多見于2歲以內。以高熱、咳嗽、喘憋為主
    可并發(fā)心力衰竭、呼吸衰竭。
    急性毛細支氣管炎(喘憋性肺炎)病原體:呼吸道合胞病毒
    X線表現(xiàn):以間質病變?yōu)橹鳎胁煌潭鹊墓W栊苑螝饽[
    4、支原體肺炎:學齡兒童易患。亞急性起病。中性粒增多。
    體征與劇烈咳嗽、發(fā)熱等臨床表現(xiàn)不一致。
    肺炎心衰的診斷標準:
    (1)心率>180次/分
    (2)呼吸>60次/分
    (3)突然極度煩躁不安,發(fā)紺
    (4)肝臟迅速增大
    (5)心音低鈍,或有奔馬律,頸靜脈怒張。
    (6)尿小或無尿,顏面或下肢水腫。
    治療:肺炎球菌肺炎首選青霉素
    耐藥金葡菌首選鄰氯青霉素、雙氯青霉素
    支原體肺炎及衣原體肺炎首選紅霉素
    第四單元 循環(huán)系統(tǒng)疾病
    一、病毒性心肌炎
    多數(shù)前期有呼吸系統(tǒng)感染或腸道感染史
    主要病原體:柯薩奇乙組病毒
    診斷標準:1、急慢性心衰或心腦綜合征
    2、奔馬律心心包磨擦音
    3、心臟擴大
    4、心電圖有明顯心律失常和ST-T改變
    中醫(yī)分型:邪毒犯心;濕熱侵心;痰瘀阻絡;氣陰虧虛;心陽虛弱
    二、充血性心衰
    發(fā)病率的年齡段是:1歲以內
    三、先天性心臟病
    最常見的類型:室間隔缺損
    第五單元 消化系統(tǒng)疾病
    一、鵝口瘡
    病原體:白色念珠菌感染。
    多見于營養(yǎng)不良、慢性腹瀉、長期使用廣譜抗生素或激素
    臨床特征:口腔粘膜出現(xiàn)白色或灰白色乳凝塊樣白膜
    二、皰疹性口炎
    病原體:單純皰疹病毒
    發(fā)病年齡段:1-3歲
    三、小兒腹瀉
    病原體:細菌感染為大腸桿菌。
    病毒感染為人類輪狀病毒、諾沃克病毒
    表現(xiàn):大腸桿菌炎:多發(fā)于夏秋季。發(fā)熱,先腹瀉后嘔吐
    病毒性腸炎:多發(fā)于9-11月。
    發(fā)病急,多有發(fā)熱和上感,常先嘔吐后腹瀉。
    金葡菌腸炎:繼發(fā)于腸道菌群失調后。中毒癥狀重
    霉菌性腸炎:多發(fā)于菌群失調后,常伴有鵝口瘡。
    治療:嬰兒腹瀉重度脫水首選補充液體:2:1等張含鈉液
    低滲性脫水第一天應補充的液體是:4:3:2液
    用于補充水分和供給熱量選用:葡萄糖液
    等滲性脫水選用:3:2:1液
    重度脫水血容量不足伴酸中毒時補:2:1等張含鈉
    第六單元 泌尿系統(tǒng)疾病
    一、 急性腎小球腎炎
    1、診斷:急性起病,1-3周前有鏈球菌感染史
    浮腫、高血壓和血尿。程度不等的腎功能損害
    4-8周內總補體及C3下降
    2、治療:青霉素――清除體內殘存的鏈球菌
    3、常見并發(fā)癥:嚴重循環(huán)充血和急性心衰
    二、腎病綜合征
    1、診斷: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癥、高膽固醇血癥和水腫
    大量蛋白尿定量標準:>每日50mg/kg 臨床特征最重要
    高膽固醇血癥的標準:>5.7mmol/l
    2、分型:
    (1)單純性:2-7歲。高度浮腫,呈凹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