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估價師《土地估價理論方法》備考講義65

字號:

四、土地取得費的概念、構成及計算方法
    (一)土地取得費:是為取得土地而向原土地使用者支付的費用。
    (二)土地取得費的構成:
    1)國家征用集體土地,而支付給農(nóng)村集體經(jīng)濟組織的費用。包括:土地補償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及安置補助費等。按照規(guī)定,土地補償費是與被征土地原有收益有關,故可認為其中包含一定的級差地租。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是對被征土地單位已投入土地而未收回的資金的補償,類似地租中所包含的投資補償部分。安置補助費是為保證被征地農(nóng)業(yè)人口在失去其生產(chǎn)資料后的生活水平不致降低而設立的,因而也可以看成具有從被征土地未來產(chǎn)生的增值收益中提取部分作為補償?shù)暮x。
    另外,國家實行占用耕地補償制度,按照“占多少,墾多少”的原則,非農(nóng)建設占用耕地,由占用耕地的單位負責開墾與所占用耕地的數(shù)量和質(zhì)量相當?shù)母?,沒有條件開墾或開墾耕地不符要求的,應繳納耕地開墾費。這筆費用對土地取得者來說,也是為取得土地而必須支付的費用,一般稱為造地費,應按照開墾耕地所需要的投入費用進行計算。
    2)為取得已利用城市土地而向原土地使用者支付的拆遷補償費用,這是對原城市土地使用者在土地上投資未收回部分的補償,補償標準各地均有具體規(guī)定。
    (三)不同土地取得情況下土地取得費及其計算方法
    土地取得費按用地單位為取得土地使用權而支付的各項客觀費用計算。
    1.征用農(nóng)村集體土地時,土地取得費就是征地費用。征地中各項費用以待估宗地所在區(qū)域政府規(guī)定的標準,或應當支付的客觀費用來確定。征地費用包括兩部分:土地取得費及相關稅費,詳情如下:
    1)土地取得費:
    非農(nóng)建設征用農(nóng)地:包括土地補償費、勞動力安置補助費以及地上物補償費和青苗補償費。
    2)相關稅費
    A、占用耕地時的耕地占用稅:以實際占用的耕地面積,按照規(guī)定稅額一次征收。
    B、占用耕地時的耕地開墾費:應按照開墾耕地所需要的投入費用進行計算。
    C、占用菜地的新菜地開發(fā)建設基金:收取標準按城市規(guī)模大小而有所不同。
    D、征地管理費:征地管理費按照建設用地審批權限由相應的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分級征收,計征標準為征地補償費總金額的1.4%一2.1%。
    E、政府規(guī)定的其他有關稅費。
    2.城鎮(zhèn)國有土地的土地取得費按拆遷安置費計算。拆遷安置費主要包括拆除房屋及構筑物的補償費、拆遷安置補助費及相關稅費。
    1)拆除房屋及構筑物的補償費應根據(jù)當?shù)夭疬w補償?shù)臉藴?,或應當支付的客觀費用來確定。拆遷安置補助應當依據(jù)當?shù)卣囊?guī)定。
    2)相關稅費
    A、房屋拆遷管理費和房屋拆遷服務費;
    B、政府規(guī)定的其他有關稅費。
    3.從市場取得土地使用權時,土地取得費就是土地使用權的取得價格(應為客觀合理的公開市場價格,非特殊交易)。同時應注意地價內(nèi)涵,如是否含出讓金等,避免與土地開發(fā)費、土地增值收益等重復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