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各科評卷工作已完成過半 各科評卷組長點評考生答題情況
華師校區(qū)內,老師正緊張評卷。
記者昨日從廣東省教育考試院獲悉,目前廣東省高考各科評卷工作已完成過半。本報請來各科評卷組組長“權威點評”考試情況。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語文整體答卷都比較好,估計全卷平均分會比2009年略有提高。此外,考生的“基本功”亟待加強:有考生照抄英語單詞都會出錯,有考生連1929年—1933年的“經濟危機”都不知道。
文科綜合科
全國普通高考廣東獨立命題以來,今年首次對考試科目進行了調整。在過去“3+綜合+x”模式的基礎上,調為“3+綜合(文/理)”。在這次調整中,原有的“x”科選考科目政治、歷史、地理合并為文科綜合科目,并獨立命題。
歷史:得分“中間大兩頭小”
點評人:陳長琦,歷史科評卷組組長、華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長
從目前評卷情況看,考生得分之優(yōu)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群體,呈現(xiàn)出“中間大、兩頭小”的明顯特征。非選擇題有較好的區(qū)分度,考生要拿高分也不是很容易。
通過幾天的評卷、從答題情況來看,有兩個問題仍應引起注意。
一個是基礎知識訓練應加強,歷史學是靠歷史事實說話的學問。例如第39題,要求學生分析1926—1985年美國關稅變化的原因。一些考生由于沒有掌握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情況,就無法回答出這一時期美國關稅由低到高的原因,只能在材料上反復解說。另外,該題第3問,要求學生列舉區(qū)域性經濟一體化組織,一些學生也答不出,或者概念混亂,答世貿組織、上海合作組織等。
二是分析問題、概括問題的能力有待提高。例如38題第2問,要求考生回答20世紀初中國為何興起學生留日的熱潮。此類問題,一般的能力訓練都應該要求學生有從主觀與客觀兩方面回答問題的意識,有概括中、外兩方面歷史原因的能力,但有一些考生往往只具單線思維能力,沒有復雜思維訓練,只答日本有需要學習的原因,不答中方原因。
政治:高中教學應關注時政
點評人:胡澤洪,政治科評卷組組長、華南師大政治與行政學院院長
今年的政治試題主要考查了宏觀調控、實踐、群眾觀點、社會公平、社會主義的本質、區(qū)域經濟發(fā)展、政府的性質與職能、文化創(chuàng)新的途徑、辯證的發(fā)展觀等內容,是考生應掌握的主干知識??忌灰獙ΜF(xiàn)行教材內容有基本的把握,就能夠獲得及格以上的分數(shù)。
試題關注現(xiàn)實,關注時政熱點,注重考核考生運用所學知識觀察、分析現(xiàn)實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今年的政治試題雖然不直接考核時事政治,但許多試題都以本年度的國內外重大事件以及廣東省的政治、經濟、社會等熱點問題為背景材料。內容涉及新選舉法、黨政干部問責、建國60年慶典、《珠三角地區(qū)改革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雙轉移等。試題的呈現(xiàn)方式多樣,有一定的開放性,試題難易度適中,區(qū)分度良好。
從答題情況看,考生基本上都能較好地掌握基礎知識,絕大部分考生都能領會命題意圖,針對所提問題正確作答,總體情況較好。但也有個別考生基礎不夠扎實,基礎知識題都做不出來,還有部分考生缺乏將材料與所學原理融合的能力,不能很好地理論聯(lián)系實際。
地理:答案藏在圖表信息中
點評人:徐頌軍,地理科評卷組組長、華南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院長
跟往年的地理X科相比,今年文科綜合試題中地理科的題量明顯減少,考查的覆蓋面相應有所下降。試題重視對地理主干知識的考查,如區(qū)時計算、氣候類型與特征、城市發(fā)展、人口遷移、環(huán)境問題、工業(yè)布局等。試題重視對現(xiàn)實生活中熱點地理問題的考查,如華北地區(qū)的沙塵暴、出口商品生產的碳排放、工業(yè)園區(qū)的規(guī)劃、城市建設等。
考生答題整體情況較好,大部分考生能根據(jù)所提供的地理素材分析問題,讀圖表所獲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比以往有所提高。
但有些考生在作答中也反映了如下問題:一是基礎知識不夠扎實。如對區(qū)域不能進行準確的定位,將“北美洲”答成“美洲”、“非洲”等。二是獲取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欠缺。例如,有些填空題,答案本來就在圖表信息中,只要看懂圖就可以得出答案,但仍有不少考生未能做到。三是分析地理問題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欠缺。四是運用地理專業(yè)術語進行表達的能力欠缺。五是解題的針對性不強。

記者昨日從廣東省教育考試院獲悉,目前廣東省高考各科評卷工作已完成過半。本報請來各科評卷組組長“權威點評”考試情況。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語文整體答卷都比較好,估計全卷平均分會比2009年略有提高。此外,考生的“基本功”亟待加強:有考生照抄英語單詞都會出錯,有考生連1929年—1933年的“經濟危機”都不知道。
文科綜合科
全國普通高考廣東獨立命題以來,今年首次對考試科目進行了調整。在過去“3+綜合+x”模式的基礎上,調為“3+綜合(文/理)”。在這次調整中,原有的“x”科選考科目政治、歷史、地理合并為文科綜合科目,并獨立命題。
歷史:得分“中間大兩頭小”
點評人:陳長琦,歷史科評卷組組長、華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院長
從目前評卷情況看,考生得分之優(yōu)秀、良好、及格、不及格群體,呈現(xiàn)出“中間大、兩頭小”的明顯特征。非選擇題有較好的區(qū)分度,考生要拿高分也不是很容易。
通過幾天的評卷、從答題情況來看,有兩個問題仍應引起注意。
一個是基礎知識訓練應加強,歷史學是靠歷史事實說話的學問。例如第39題,要求學生分析1926—1985年美國關稅變化的原因。一些考生由于沒有掌握1929—1933年經濟危機的情況,就無法回答出這一時期美國關稅由低到高的原因,只能在材料上反復解說。另外,該題第3問,要求學生列舉區(qū)域性經濟一體化組織,一些學生也答不出,或者概念混亂,答世貿組織、上海合作組織等。
二是分析問題、概括問題的能力有待提高。例如38題第2問,要求考生回答20世紀初中國為何興起學生留日的熱潮。此類問題,一般的能力訓練都應該要求學生有從主觀與客觀兩方面回答問題的意識,有概括中、外兩方面歷史原因的能力,但有一些考生往往只具單線思維能力,沒有復雜思維訓練,只答日本有需要學習的原因,不答中方原因。
政治:高中教學應關注時政
點評人:胡澤洪,政治科評卷組組長、華南師大政治與行政學院院長
今年的政治試題主要考查了宏觀調控、實踐、群眾觀點、社會公平、社會主義的本質、區(qū)域經濟發(fā)展、政府的性質與職能、文化創(chuàng)新的途徑、辯證的發(fā)展觀等內容,是考生應掌握的主干知識??忌灰獙ΜF(xiàn)行教材內容有基本的把握,就能夠獲得及格以上的分數(shù)。
試題關注現(xiàn)實,關注時政熱點,注重考核考生運用所學知識觀察、分析現(xiàn)實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今年的政治試題雖然不直接考核時事政治,但許多試題都以本年度的國內外重大事件以及廣東省的政治、經濟、社會等熱點問題為背景材料。內容涉及新選舉法、黨政干部問責、建國60年慶典、《珠三角地區(qū)改革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雙轉移等。試題的呈現(xiàn)方式多樣,有一定的開放性,試題難易度適中,區(qū)分度良好。
從答題情況看,考生基本上都能較好地掌握基礎知識,絕大部分考生都能領會命題意圖,針對所提問題正確作答,總體情況較好。但也有個別考生基礎不夠扎實,基礎知識題都做不出來,還有部分考生缺乏將材料與所學原理融合的能力,不能很好地理論聯(lián)系實際。
地理:答案藏在圖表信息中
點評人:徐頌軍,地理科評卷組組長、華南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院長
跟往年的地理X科相比,今年文科綜合試題中地理科的題量明顯減少,考查的覆蓋面相應有所下降。試題重視對地理主干知識的考查,如區(qū)時計算、氣候類型與特征、城市發(fā)展、人口遷移、環(huán)境問題、工業(yè)布局等。試題重視對現(xiàn)實生活中熱點地理問題的考查,如華北地區(qū)的沙塵暴、出口商品生產的碳排放、工業(yè)園區(qū)的規(guī)劃、城市建設等。
考生答題整體情況較好,大部分考生能根據(jù)所提供的地理素材分析問題,讀圖表所獲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比以往有所提高。
但有些考生在作答中也反映了如下問題:一是基礎知識不夠扎實。如對區(qū)域不能進行準確的定位,將“北美洲”答成“美洲”、“非洲”等。二是獲取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欠缺。例如,有些填空題,答案本來就在圖表信息中,只要看懂圖就可以得出答案,但仍有不少考生未能做到。三是分析地理問題和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欠缺。四是運用地理專業(yè)術語進行表達的能力欠缺。五是解題的針對性不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