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jié) 國際爭端與解決方法
一、解決國際爭端的傳統(tǒng)方式
(一)強制方法
1、戰(zhàn)爭和武力解決爭端是被禁止的。武力只有在符合《聯(lián)合國憲章》的條件下才能適用
2、平時封鎖是指和平時期一國的海軍對另一國的海岸進行封鎖,禁止有關船只的出入。平時封鎖不是國家解決爭端所采用的合法方式。但聯(lián)合國安理會有權進行平時封鎖。
3、干涉是指第三方介入其他國家間的爭端,并強迫按照干涉國的方式解決爭端。這種方式也是不合法的。
4、反報是指一國對于他國的不禮貌、不友好但不違法的行為,采取相同或相似的不禮貌、不友好但不違法的行為予以回報,合法但不提倡
5、報復是一國對于他國的國際不法行為,采取與之相應的措施作為回應,合法,針對他國不法行為的對等反措施,在爭端解決方式上稱為報復,但排除行為不當性上稱為對抗或自衛(wèi)。
(二)非強制方法
1、政治方法,包括
(1)談判
(2)協(xié)商
(3)斡旋
(4)調(diào)停
(5)調(diào)查
(6)和解
(7)其他
2、法律方法,包括
(1)仲裁
(2)法院解決
二、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的政治方法
國際爭端的政治解決方法是由有關國家通過外交途徑進行的,因而也稱為外交方法。這種方法適用于任何類型的爭端解決,并且不影響當事國同時或今后采取其他解決爭端的方法。
(一)談判與協(xié)商
協(xié)商有時可以邀請中立國參加。
(二)斡旋與調(diào)停
1、斡旋——是爭端以外的第三方為促成當事國進行談判和爭端解決,采取和提供某些協(xié)助活動,第三國本身不參加談判也不提出任何解決爭端的方案
2、調(diào)?!侵傅谌揭哉{(diào)停人的身份,就爭端的解決提出方案,并直接參加或主持談判以協(xié)助爭端解決
(三)調(diào)查與和解
1、調(diào)查——是指在涉及事實性問題爭端中,有關當事方同意將有關事實真相的調(diào)查交由第三方進行,以解決爭端
2、和解——又稱調(diào)解,有第三方參加(委員會)
三、國際組織和國際爭端的解決
最重要的解決國際爭端的國際組織是聯(lián)合國。除聯(lián)合國國際法院外,解決爭端的主要機構是聯(lián)合國大會和聯(lián)合國安理會。
(一)聯(lián)合國大會
大會的討論和建議一般沒有法律拘束力,但有廣泛的政治和輿論影響。
(二)聯(lián)合國安理會
1、可以對于任何國際爭端和可能引起爭端的情況進行調(diào)查
2、對于足以危及國際和平與安全的爭端,可以在爭端的任何階段,可以對任何爭端的解決程序和方法提出建議。該建議不是決議,沒有法律拘束力,但也產(chǎn)生道義或政治影響
3、對于發(fā)展到破壞和平的嚴重情況,安理會依職權作出維護和恢復和平的決議。該決議對于會員國具有法律拘束力
(三)聯(lián)合國秘書長可以對于危及國際和平與安全的任何事項提請安理會注意和經(jīng)安理會同意向大會報告
第二節(jié) 國際爭端的法律解決方法
一、仲裁
國際常設仲裁法院是專門受理國家間仲裁案件的常設仲裁機構。
二、法院方式
國際法院和聯(lián)合國海洋法法庭是旨在解決國際間爭端的國際性司法機關。
(一)國際法院
聯(lián)合國的司法機關,當今最普遍、最重要的國際司法機構,是法律方法解決國際爭端的主要機構。
1、國際法院的組成
(1)由15名法官組成
①不得有兩人為同一國家的國民
②法官不代表任何國家,不能擔任任何政治和行政職務,也不得從事任何其他職業(yè)性活動
③法官不受任何政府的制約,也不受聯(lián)合國機構的制約
④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對法官選舉沒有否決權
⑤法官任期9年,可連選連任
(2)專案法官。法官對于涉及其國籍國的案件,不適用回避制度,除非其就任法官前曾參與該案件。在法院受理案件中,如果一個當事國有本國籍的法官,他方當事國也可以選派一人作為“專案法官”,參加本案的審理。如果當事雙方都沒有本國籍的法官,則雙方都可以各選派一名“專案法官”參與該案件的審理。這種臨時的專案法官在該案審理中與正式法官具有完全平等的權利。
(3)書記處
2、國際法院的管轄權
(1)訴訟管轄權——是國際法院最主要的職權
①對人管轄,有三類國家可以作為訴訟當事國(國際組織不能作為訴訟當事國,即非所有國際法主體都可以作為訴訟當事國):
A、聯(lián)合國的會員國
B、非聯(lián)合國的會員國但為《國際法院規(guī)約》的當事國
C、既非聯(lián)合國的會員國也非《國際法院規(guī)約》的當事國,但根據(jù)安理會決定的條件,預先向國際法院書記處交存一份聲明,表示愿意接受國際法院管轄、保證執(zhí)行法院判決及履行相關其他義務的國家。
此三類國家的地位是相同的。國際組織、法人和個人都不能成為國際法院的訴訟當事國。
②對事管轄,國際法院的對事管轄權可由三種方式成立:
A、自愿管轄(來自于協(xié)議)
B、協(xié)定管轄(來自于條約)
C、任擇強制管轄(來自于聲明)
(2)咨詢管轄權——聯(lián)合國大會及大會臨時委員會、各理事會、聯(lián)合國專門機構可就執(zhí)行其職務中的任何法律問題請求國際法院發(fā)表咨詢意見。(僅聯(lián)合國各機構有權請求)其他任何國家、團體、個人包括聯(lián)合國秘書長,都無權請求法院提供咨詢意見。法院的咨詢意見沒有法律約束力,但有重要影響力。
3、國際法院的判決
(1)判決的作出——法官在書面程序和口頭程序后,進行秘密評議并起草判決書,通過三讀后進行表決。表決時法官不得棄權。
(2)判決的效力——國際法院的判決是終局性的,對本案及本案當事國具有拘束力。如果一方拒不履行判決,他方得向安理會提出申訴,安理會可以作出有關建議和決定采取措施執(zhí)行判決。當事國對判決的意義和范圍發(fā)生爭執(zhí)時,可以請求國際法院作出解釋
(3)復核——在判決作出后,當事國如發(fā)現(xiàn)能夠影響判決的、決定性的,且在訴訟中不可能獲知的新事實,可申請法院復核判決
(二)國際海洋法法庭
1、海洋法法庭的建立,不排除國際法院對海洋活動爭端的管轄,爭端當事國可以自愿選擇將海洋爭端交由何機構審理。
2、法庭由21名法官組成,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選舉產(chǎn)生
3、訴訟當事人
(1)《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締約國
(2)管理局和作為勘探和開發(fā)海底礦物資源合同的自然人和法人
自然人和法人能作為海洋法訴訟當事人(而國際法院訴訟對人的管轄只能是國家),但須滿足兩個條件:
A、自然人和法人須用盡當?shù)鼐葷?BR> B、自然人和法人的擔保國或國籍國應邀參加司法程序
(3)規(guī)定將管轄權授予海洋法法庭的任何其他協(xié)定的當事者
4、任意強制管轄權——《海洋法公約》規(guī)定,只有爭端各方都選擇了法庭程序,法庭才有管轄權。
一、解決國際爭端的傳統(tǒng)方式
(一)強制方法
1、戰(zhàn)爭和武力解決爭端是被禁止的。武力只有在符合《聯(lián)合國憲章》的條件下才能適用
2、平時封鎖是指和平時期一國的海軍對另一國的海岸進行封鎖,禁止有關船只的出入。平時封鎖不是國家解決爭端所采用的合法方式。但聯(lián)合國安理會有權進行平時封鎖。
3、干涉是指第三方介入其他國家間的爭端,并強迫按照干涉國的方式解決爭端。這種方式也是不合法的。
4、反報是指一國對于他國的不禮貌、不友好但不違法的行為,采取相同或相似的不禮貌、不友好但不違法的行為予以回報,合法但不提倡
5、報復是一國對于他國的國際不法行為,采取與之相應的措施作為回應,合法,針對他國不法行為的對等反措施,在爭端解決方式上稱為報復,但排除行為不當性上稱為對抗或自衛(wèi)。
(二)非強制方法
1、政治方法,包括
(1)談判
(2)協(xié)商
(3)斡旋
(4)調(diào)停
(5)調(diào)查
(6)和解
(7)其他
2、法律方法,包括
(1)仲裁
(2)法院解決
二、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的政治方法
國際爭端的政治解決方法是由有關國家通過外交途徑進行的,因而也稱為外交方法。這種方法適用于任何類型的爭端解決,并且不影響當事國同時或今后采取其他解決爭端的方法。
(一)談判與協(xié)商
協(xié)商有時可以邀請中立國參加。
(二)斡旋與調(diào)停
1、斡旋——是爭端以外的第三方為促成當事國進行談判和爭端解決,采取和提供某些協(xié)助活動,第三國本身不參加談判也不提出任何解決爭端的方案
2、調(diào)?!侵傅谌揭哉{(diào)停人的身份,就爭端的解決提出方案,并直接參加或主持談判以協(xié)助爭端解決
(三)調(diào)查與和解
1、調(diào)查——是指在涉及事實性問題爭端中,有關當事方同意將有關事實真相的調(diào)查交由第三方進行,以解決爭端
2、和解——又稱調(diào)解,有第三方參加(委員會)
三、國際組織和國際爭端的解決
最重要的解決國際爭端的國際組織是聯(lián)合國。除聯(lián)合國國際法院外,解決爭端的主要機構是聯(lián)合國大會和聯(lián)合國安理會。
(一)聯(lián)合國大會
大會的討論和建議一般沒有法律拘束力,但有廣泛的政治和輿論影響。
(二)聯(lián)合國安理會
1、可以對于任何國際爭端和可能引起爭端的情況進行調(diào)查
2、對于足以危及國際和平與安全的爭端,可以在爭端的任何階段,可以對任何爭端的解決程序和方法提出建議。該建議不是決議,沒有法律拘束力,但也產(chǎn)生道義或政治影響
3、對于發(fā)展到破壞和平的嚴重情況,安理會依職權作出維護和恢復和平的決議。該決議對于會員國具有法律拘束力
(三)聯(lián)合國秘書長可以對于危及國際和平與安全的任何事項提請安理會注意和經(jīng)安理會同意向大會報告
第二節(jié) 國際爭端的法律解決方法
一、仲裁
國際常設仲裁法院是專門受理國家間仲裁案件的常設仲裁機構。
二、法院方式
國際法院和聯(lián)合國海洋法法庭是旨在解決國際間爭端的國際性司法機關。
(一)國際法院
聯(lián)合國的司法機關,當今最普遍、最重要的國際司法機構,是法律方法解決國際爭端的主要機構。
1、國際法院的組成
(1)由15名法官組成
①不得有兩人為同一國家的國民
②法官不代表任何國家,不能擔任任何政治和行政職務,也不得從事任何其他職業(yè)性活動
③法官不受任何政府的制約,也不受聯(lián)合國機構的制約
④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對法官選舉沒有否決權
⑤法官任期9年,可連選連任
(2)專案法官。法官對于涉及其國籍國的案件,不適用回避制度,除非其就任法官前曾參與該案件。在法院受理案件中,如果一個當事國有本國籍的法官,他方當事國也可以選派一人作為“專案法官”,參加本案的審理。如果當事雙方都沒有本國籍的法官,則雙方都可以各選派一名“專案法官”參與該案件的審理。這種臨時的專案法官在該案審理中與正式法官具有完全平等的權利。
(3)書記處
2、國際法院的管轄權
(1)訴訟管轄權——是國際法院最主要的職權
①對人管轄,有三類國家可以作為訴訟當事國(國際組織不能作為訴訟當事國,即非所有國際法主體都可以作為訴訟當事國):
A、聯(lián)合國的會員國
B、非聯(lián)合國的會員國但為《國際法院規(guī)約》的當事國
C、既非聯(lián)合國的會員國也非《國際法院規(guī)約》的當事國,但根據(jù)安理會決定的條件,預先向國際法院書記處交存一份聲明,表示愿意接受國際法院管轄、保證執(zhí)行法院判決及履行相關其他義務的國家。
此三類國家的地位是相同的。國際組織、法人和個人都不能成為國際法院的訴訟當事國。
②對事管轄,國際法院的對事管轄權可由三種方式成立:
A、自愿管轄(來自于協(xié)議)
B、協(xié)定管轄(來自于條約)
C、任擇強制管轄(來自于聲明)
(2)咨詢管轄權——聯(lián)合國大會及大會臨時委員會、各理事會、聯(lián)合國專門機構可就執(zhí)行其職務中的任何法律問題請求國際法院發(fā)表咨詢意見。(僅聯(lián)合國各機構有權請求)其他任何國家、團體、個人包括聯(lián)合國秘書長,都無權請求法院提供咨詢意見。法院的咨詢意見沒有法律約束力,但有重要影響力。
3、國際法院的判決
(1)判決的作出——法官在書面程序和口頭程序后,進行秘密評議并起草判決書,通過三讀后進行表決。表決時法官不得棄權。
(2)判決的效力——國際法院的判決是終局性的,對本案及本案當事國具有拘束力。如果一方拒不履行判決,他方得向安理會提出申訴,安理會可以作出有關建議和決定采取措施執(zhí)行判決。當事國對判決的意義和范圍發(fā)生爭執(zhí)時,可以請求國際法院作出解釋
(3)復核——在判決作出后,當事國如發(fā)現(xiàn)能夠影響判決的、決定性的,且在訴訟中不可能獲知的新事實,可申請法院復核判決
(二)國際海洋法法庭
1、海洋法法庭的建立,不排除國際法院對海洋活動爭端的管轄,爭端當事國可以自愿選擇將海洋爭端交由何機構審理。
2、法庭由21名法官組成,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選舉產(chǎn)生
3、訴訟當事人
(1)《聯(lián)合國海洋法公約》的締約國
(2)管理局和作為勘探和開發(fā)海底礦物資源合同的自然人和法人
自然人和法人能作為海洋法訴訟當事人(而國際法院訴訟對人的管轄只能是國家),但須滿足兩個條件:
A、自然人和法人須用盡當?shù)鼐葷?BR> B、自然人和法人的擔保國或國籍國應邀參加司法程序
(3)規(guī)定將管轄權授予海洋法法庭的任何其他協(xié)定的當事者
4、任意強制管轄權——《海洋法公約》規(guī)定,只有爭端各方都選擇了法庭程序,法庭才有管轄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