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讀后感(通用14篇)

字號:

    讀后感是讀書之后對書中情節(jié)、人物、意義等內(nèi)容的個人感受和思考的一種文字表達形式,它可以讓我們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品味所讀的書籍,并且加深對生活和人性的思考。讀完一本好書后,不妨寫一篇讀后感,將自己的感受與觀點進行整理和呈現(xiàn)。寫讀后感不僅要總結(jié)自己的思考和感受,還可以提出一些問題和展望,給讀者帶來思考的啟示。通過閱讀這些讀后感范文,你可以更好地理解書中的含義和作者的用心之處。
    成為讀后感篇一
    坦白說,《資治通鑒》是高中畢業(yè)后,老師給推薦的書目之一。
    記得我當時就去了書店,果斷買下。然后,把它堆放在了書架上。
    再后來,就沒有下文了。
    今年假期閑來無事,覺得讀這種高大上的書,應該會讓人不一樣吧!
    就是出于這樣似乎很好笑的理由,我翻開了它。
    《資治通鑒》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其內(nèi)容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下至后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囊括了十六朝,一千三百多年的史事,并按朝代分為十六紀。
    它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內(nèi)容涵蓋了政治、軍事、民族、經(jīng)濟、文化、人物評價等多個方面。其所取材料除了正史以外,還有不少稗官野史、百家譜錄、正集、別集、墓志、碑碣、行狀、別傳……周密而完備。
    而且和司馬光一同編寫此書的劉恕、范祖禹等都是當時著名的歷史學家,他們對浩如煙海的資料進行辨析、選擇,然后再交由司馬光取舍要點,編輯定度,制成初稿。
    這樣,在保證全書內(nèi)容的豐富性和準確性的同時,又讓彼此獨立的材料系統(tǒng)化。
    其實讀了幾頁之后,最想發(fā)出的一句感慨是:“不認識的字好多啊!”
    于是,一本大字典,一支黑中性,一支記號筆,成了我讀《資治通鑒》的標配。
    由于本書以“鑒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為目的,所以并非一部單純敘述歷史事件的書,而是有很強的政治功用。
    那么一個我頻繁看到的點就是:德的重要性。
    1
    仁德之心是謂德。
    臣光曰:凡取人之術(shù),茍不得圣人、君子而與之,與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比如在智宣子選擇繼承人時,智果建議說,擁有五賢的智伯不如擁有仁德之心的智宵好。
    2
    善于納諫是謂德。
    長平之戰(zhàn),趙王不聽平陽君趙豹的建議,堅持接受韓國獻來的上黨,結(jié)果得罪了強大的秦國;后又不聽虞卿的意見,堅持與秦國求和,而不去拉攏楚國、魏國,使自己落得孤立無援的境地;又中范雎反間計,不聽眾人勸告,任用紙上談兵的趙括為大將。不善于納諫的趙王,落得慘敗下場。
    3
    愛民如子是謂德。
    趙襄子因拒絕割讓土地給智伯而招致禍患。
    在逃跑過程中,隨從的人問他去哪,他知道,長子城距離近,城墻堅厚,邯鄲城倉庫充實,也是個去處。但他更知道,那里的百姓不會舍生入死為他堅守。
    最后他決定按先主囑托,投奔晉陽(晉陽是先主趙簡子派尹鐸治理的一處政治清明的地方),果不其然,這里的百姓與他同舟共濟,即使吃盡苦頭,也沒有半點叛變的念頭。
    君舟民水,水能載舟。愛民如子,民就會擁戴。
    同樣的,即墨之戰(zhàn)中,燕國軍隊長驅(qū)直下。燕國上將軍樂毅整肅紀律,禁止侵掠,尋訪齊國隱士高人,榮譽禮待之。不僅如此,還放寬人民的賦稅,革除苛刻的法令,齊國人民都十分喜悅。
    經(jīng)過這一系列舉措,齊國接受燕國封號、領(lǐng)取俸祿的有二十余人;接受燕國爵位的有一百多人。六個月內(nèi),燕軍攻下齊國七十余座城池,都設(shè)立郡縣治理。
    德行是個好東西,三觀要正,人心要善啊!
    除德以外,進與退的微妙關(guān)系也被成功地演繹著。
    晉國三家向天子請封,天子批準了,那么奉天子之命成為諸侯的他們,就似乎沒有哪里不對??扇绻熳硬粚λ麄兎夂?,那天下就會有賢德諸侯對他們進行討伐。周天子此時退這一步,不是天高地闊,而是萬丈深淵啊,這樣一來,不是晉國三家破壞禮教,而是周天子自己壞了周朝禮教了。
    這樣說來,退一步,是不對了?
    用羋月的話說:對,也不對。
    讓我們一起看看肯吃虧并非癡人的韓康子,在他被智伯逼迫割地時,聽從了段規(guī)的勸說,割地給智伯,使自己免于并轉(zhuǎn)嫁禍患,從而能靜觀事態(tài)變化。
    人生似乎就像這些故事,沒有套路可言。
    由于我才讀了一部分,卻又總覺得心里有東西需要梳理一下,所以這次就分享心得到這里。
    那么精彩處,回見!
    成為讀后感篇二
    讀王維審老師的書,每一次都給我?guī)砩钌畹乃伎?,讓我重新審視自己?!冻蔀楦玫睦蠋煛愤@本書中,提到了關(guān)于堅持、關(guān)于成功、關(guān)于夢想、關(guān)于情懷……幾乎每一篇都給我很大的觸動,就像你面前站了一位長者,在為你講一個故事,又好像潤物無聲之中,不自覺的拷問著你的靈魂,使我這二十五年教齡的老教師都覺得汗顏。
    想想自己踏上講壇的二十五年,那些印象深刻的學生、故事迅速地從我的腦海中一幕一幕閃過,無數(shù)的感慨涌上我的心頭。細數(shù)我的教師生涯,可以分為三個成長期。
    第一個成長時期就是剛畢業(yè)的時候,那時純粹把教學當做工作來干,憑著自己的一腔熱情和熱愛,鋪在自己的教育教學事業(yè)上。還記得那年二十歲,畢業(yè)后分到了農(nóng)村中學,幾乎所有的新老師都被安排了班主任工作,我也不例外,作為新手,平時多向老班主任請教,空閑時間備課,與學生談心,和學生的關(guān)系可以用姐弟來形容。尤其我是學音樂的,教學生彈琴、唱歌、跳舞等,在學生心目中的形象還是比較“高大”的。我也非常幸運,第一屆學生就給了我不小的驚喜,居然在中考中班級升學成績名列第一。今天再回憶第一個成長期,感覺可以用“甜”來形容,那些小插曲、小煩惱、小委屈都變得模糊了。
    在時光的流逝中,也迎來了我的第二個成長期,把班主任當做事業(yè)來干,對班級出現(xiàn)的問題能有一定的預見性,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并在實踐中運用,也開始試著總結(jié)一些經(jīng)驗,不再以分數(shù)衡量一個學生,關(guān)注的更多的是他的全面發(fā)展。當然,有付出就有收獲,這一時期,無論是自己的教學成績還是班級的綜合成績,都是有目共睹的。這一階段中,我在山東省優(yōu)質(zhì)課評比中獲得一等獎,也獲得了山東省優(yōu)秀班主任稱號,多次獲得臨沂市教學質(zhì)量獎。
    今年,再接班主任,心態(tài)又發(fā)生了變化,希望陪著他們玩三年,對班主任的那點余情未了,希望都在這一屆實現(xiàn)吧。就像作者在書中提到的,“醉心于自己和學生的生命成長,癡心于成為更好地老師?!痹谶@一屆中,內(nèi)心少了些功利,多了些平和,拿起筆來,希望認真的把我們走過的每一步記錄下來。自從學生初一入校,就創(chuàng)建了公眾號,現(xiàn)在己經(jīng)更新到五十多篇原創(chuàng)文章,當看到一個個滿臉稚氣的孩子從我的照片中褪去青澀,心理逐漸變得成熟,忽然覺得自己就像一位種田人,看到秋天的碩果滿枝。
    成為讀后感篇三
    《我成為了哥哥》是我的爸爸在這個暑假給我買的一本新書,我非常喜歡,我很想跟我的朋友們一起分享這個感人的故事。
    這本書是法國著名作家布里吉特。貝斯奇勒所著,他是一篇見證孩子內(nèi)心變得強大的成長勵志小說,主要講述的是:主人公范森是家里最小的孩子,以前,他總覺得哥哥薩維埃搶了他的風頭,而爸爸媽媽的眼里永遠只能看到哥哥的優(yōu)點。直到他們?nèi)胰ヂ眯械哪翘?,哥哥薩維埃因為發(fā)高燒導致智力降到了嬰兒的水平,他不再會自己穿衣服,不會走路,甚至喪失了語言功能。家里的每個人心情都糟透了,往日幸福的家被陰霾籠罩著……就在家里人都被哥哥的疾病壓倒的時候,最小的范森卻在心里告訴自己:“我們不能丟下他,因為他是我們的家人”!他開始學著去做一個“哥哥”,去努力嘗試著幫助薩維埃,從一個原來只會關(guān)心自己而變得關(guān)心他人,關(guān)心周邊、敢于勇敢面對變故、敢于擔當?shù)哪凶訚h的故事。
    這個故事讓我十分的感動,更敬佩范森的堅強。在如今的社會上,我們多少次從網(wǎng)絡(luò)、報紙、和電視上看到那些因為先天不足和殘疾的兒童被親生父母狠心丟棄的真人真事啊,而故事中的范森,一個年僅12歲的孩子我們的同齡人,卻可以對自己的哥哥不離不棄,始終陪在他的身邊幫助他,關(guān)心他,對他充滿信心,看著他一天天的好起來……這些大人都做不到的事情,卻讓一個孩子做到了,就連他的父親最后都為自己曾經(jīng)的放棄而感到汗顏。
    如果需要用一句話來概括我的夢想,就是我要努力成為對這個社會有用的人,這就是我的夢想!現(xiàn)在,這個夢想已經(jīng)開始起航了,我的朋友們,快來一起加入吧!
    成為讀后感篇四
    對于尼采的印象,最初來自于中學語文課本上魯迅對他的評價。自此也在心中種下了尼采是一個瘋子的感覺?!澳岵墒钳傋印钡亩x,就這樣一直留在我的認知中,盡管之后這么多年我從未讀過他的任何作品。
    終于有一日,有機會讀到了一本尼采的作品《成為你自己》。據(jù)說此書是由尼采的四部著作中的精彩篇章所構(gòu)成,他一生的重要理論與學說幾乎都收錄于此?;蛟S通過此書能夠認識一個真實的尼采。
    此書采用熾熱的紅色來作為封面與封底的主色,猶如火焰般熾熱。而尼采一向自詡為太陽,外觀的設(shè)計恰恰暗合了這一點。
    書不過才翻閱了幾個篇章,我便有些理解為什么當年魯迅會說尼采發(fā)了瘋了。不可否認的是,尼采確實是才華橫溢的,他在哲學上的光彩奪目是任誰也奪不去的,仿佛真的是只有太陽才能夠與他一爭光輝。但他內(nèi)心深處所擁有的那份激情與狂熱,也的的確確是我這個庸俗之人所不能夠真正去理解的'?;蛟S真的是只有瘋子,才能夠講出這些驚世駭俗的理論與學說。
    他不懼怕一切,連鬼神也不忌憚。似乎反過來說鬼神還要懼他幾分。因為他勇于面對他們。而勇氣則是會驅(qū)逐妖物的,甚至會為自己造出許多的鬼怪,勇氣需要對他們大笑。
    我只知道神鬼是怕惡人的,但是并不曉得神鬼是不是會畏懼瘋子。
    可是他卻畏懼現(xiàn)代的人,因為在尼采的眼中,現(xiàn)代的人是被面紗、裹布、顏料與手勢遮掩的可以下飛鳥兒的怪物。而超人才是人生理想的象征,他的超人哲學,成為他構(gòu)建理想人生哲學的重要組成。
    種種驚世駭俗的語句,在尼采的著作中比比皆是。所以他不會被世人所理解,所以他是眾人眼中的瘋子,所以他孤獨寂寞痛苦,所以他最終還是離開了這個世界。
    有人曾說天才是正常的精神病患者,而尼采則是一個患有精神病的天才,或許正是因為他的精神缺憾成就了他的一切。
    在當下這個壓力山大的世界,有些人因為壓力而變得狂躁不安、精神亢奮,也有人因此而變得膽小自卑,萎靡不振。前者建議在沒有調(diào)節(jié)好自己的心態(tài)之前暫時還是不要去閱讀尼采的作品了,免得猶如火上澆油一般不可收拾。不過后者倒是不妨去翻翻看看,說不準真的能夠起到歡呼鼓舞的效果。閱讀尼采的作品,猶如在觀看一個狂熱舞者的熱舞,而在尼采看來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成為讀后感篇五
    《成為你自己》集合了尼采著作的精華——也可以說是他智慧的精華。通過閱讀一位哲學家的思考結(jié)晶,我們要承載的信息量很大。因為書中即沒有故事性也沒有理論性,就是純粹的思想,雖然尼采很像用現(xiàn)實的角度來解讀思想,但文字中體現(xiàn)的仍然是他那些無比豐盈的思考成果。
    這就是給閱讀和理解都帶來了相當?shù)碾y度,很多地方也會讓人感覺晦澀難懂。估計也正是因為這樣,他的思想才被惡意篡改,在一段時間內(nèi)和納粹扯上了關(guān)系。思想這個東西,實在是太虛無縹緲,要想徹底理解完全不可能。所以這本書的立意就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困局——我們不要糾纏在尼采的智慧中,而是要通過這些智慧——成為你自己。
    尼采告訴我們,并不是。當很多人糾纏在艱深的理論和課題之中,尼采卻和身邊的瑣事展開了深層“溝通”。他認為那些被我們忽視了的身邊的事情,例如營養(yǎng)、地點、氣候、修養(yǎng)方式等等恰恰是真理最容易呈現(xiàn)的地方。在對這些問題的關(guān)注中,他也發(fā)現(xiàn)了尋求本我的神來之筆——利己主義。
    尼采的'說法是:為了尋找真理,我們寧愿選擇偏僻的小路。在認知自我的過程中,他告訴我們從自身周圍最簡單的事情開始觀察,來發(fā)現(xiàn)自我的訴求,這種方式比施加了各種其他因素的探索更簡單有效。而尼采實現(xiàn)的一個狀態(tài)是——我展望我的未來,那里沒有任何欲望的波瀾。
    這個境界,我是很難達到了,估計也沒幾個人能達到。再清心寡欲的人,也不能說自己沒有欲望吧,衣食住行,難免有所求。正是出于這個層面,尼采認為從瑣事開始認知自己更準確,這個解釋從結(jié)果反推就更顯得合理。
    尼采在所有思想的表達中都體現(xiàn)了對所謂權(quán)威和權(quán)力的不屑一顧,也表達了對藝術(shù)的極大推崇。例如他認為學者只懂得肯定和否定,當已經(jīng)不會自己思考;而創(chuàng)造音樂和文學的大師,則是塑造人本體的根源。在思想的疆域里還有一個繞不開的話題——信仰,在西方世界里很多思想源于對上帝的信仰。而尼采對此的不屑也達到了頂點,他很喜歡也很嫉妒(因為被搶先說了)司湯達的話:上帝的唯一可原諒之處,就是他并不存在。
    在所有這些思考和批駁的過程中,尼采始終在堅持一個核心——認識自我,成就自我——只有這樣做了,結(jié)果才是最道德、最純粹的真理。這既是鼓勵,也是鞭策,讓我們有信心也有理由,更好的認識自己,同時,也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
    很多人覺得哲學家思考的問題都高深莫測,很多人的想法瘋狂又狂妄,感覺他們都是瘋子。而事實上,哲學家里,只有一個人真的瘋了,這個人就是尼采。但這并不是因為他的思想瘋狂,而是單純的身體原因(遺傳了他的父親),他的思想恰恰務(wù)實而簡單。
    成為讀后感篇六
    “成為”并不意味著一定要達到某個位置或者達到某一個特定目標,相反,“成為”應該是一種前進的狀態(tài),一種進化的方式,一種不斷朝著更完美的自我奮斗的途徑,這條道路沒有終點。
    傳記是我比較鐘情的一類書籍,尤其是圍繞一段歷史由不同歷史角色寫成的傳記,綜合讀來對歷史的還原性更強、更有趣。
    聽朋友介紹說米歇爾《成為》寫的很生動平實,于是興致勃勃的坐到書店,用兩天時間陸續(xù)讀完了這本書。
    米歇爾這本書寫的很流暢,翻譯的水平也不錯。讀起來宛如面對面與她坐著,聽她娓娓道來自己的故事。
    全書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成為我”,重點描述自己兒時成長歷程;第二部分是“成為我們”,主要講述與奧巴馬的相識、相戀及各自事業(yè)發(fā)展過程;第三部分是“成為更多”,主要描述成為美國第一夫人后,關(guān)注及參與的民生和社會問題。
    通書一氣呵成,完整的描述了一個黑人少女成長、成就的歷程。米歇爾寫到:在書中,我談到了我的根,以及一個來自芝加哥南部的小女孩如何發(fā)掘自己的能力,并運用它來賦予他人力量。我希望這段人生經(jīng)歷能激勵讀者找到勇氣,成為他們渴望成為的人。寫這本書的過程對我個人意義非凡,而且很有啟發(fā)性。我希望你們在閱讀時也開始思考自己的人生故事,并相信這本書能幫助你成為你期待成為的那個人。你的故事是屬于你的,并且永遠屬于你,所以請珍視它。讀后感覺確有共鳴。
    我的啟示:
    一、教育對人的成長及發(fā)展非常重要。米歇爾出身于非裔家庭,在美國社會中處于劣勢。父親是一個水處理廠的鍋爐工,母親是一個全職家庭主婦,有一個哥哥,非常普通的藍領(lǐng)家庭,收入微薄。因為父親希望把收入更集中用于子女的教育,所以甚至沒有買自已的住房,租住在姑婆家的樓上。但米歇爾父母從來沒因為學費等問題讓孩子選擇在普通學校接受教育,自小都是在當?shù)刈詈玫膶W校接受了教育。父母對教育的重視激發(fā)了米歇爾和哥哥自強向上的動力,在良好的教育過程中也培育了形成了米歇爾積極向上、努力拼搏的個性。最終,哥哥和米歇爾先后進入普林斯頓大學,為后來的發(fā)展奠定了奠定了良好的基礎(chǔ)。
    二、人生就應該要不斷尋找自己。米歇爾的成長歷程就是不斷聽從內(nèi)心,追尋自我的過程。法學院畢業(yè)成為令人羨慕的白領(lǐng)律師,改行到做市政廳的公職,又轉(zhuǎn)到公益工作,雖然薪水越來越少,但她從中找到了快樂,感受到了成長。在生活中也是如此,尋尋覓覓,最終選擇與奧巴馬在一起,在不同階段與奧巴馬一起面對困難、成就彼此。
    本書的可讀性很強,語言詼諧,富有畫面。后序中說:“成為”并不意味著一定要達到某個位置或者達到某一個特定目標,相反,“成為”應該是一種前進的狀態(tài),一種進化的方式,一種不斷朝著更完美的自我奮斗的途徑,這條道路沒有終點。個人深為認同。
    此書值得一讀。
    成為讀后感篇七
    用了一上午的時間讀完《我成為了哥哥》這本書,合上書本,它帶給我的回味和震撼還在腦海中回蕩著。
    這本書是由法國作家布里吉特·貝斯奇勒所著,是一篇見證孩子內(nèi)心變得強大的成長勵志小說。這本書大致講了這么一個故事。有一對兄弟,哥哥叫薩維埃,弟弟叫范森。在家里,爸爸媽媽的眼里永遠只能看到哥哥的優(yōu)點,所以,弟弟總是認為父母關(guān)愛哥哥更多一些,他總認為哥哥搶了他的風頭,他總想成為哥哥,受到父母的重視。直到有一天他們?nèi)胰ネ讲铰眯袝r,哥哥整個人突然變得蔫兒蔫兒的,無精打采,連飯也吃不下了,父母看到哥哥這樣很不滿意,認為哥哥沒帶好頭,而弟弟看著卻很得意,這次他終于有了表現(xiàn)的機會了。但回到家里,家人才發(fā)現(xiàn)哥哥原來是生病了。
    哥哥生病后,父母大吵了一架,家里每個人的心情都糟糕透了,為了照顧哥哥,家里忙得團團轉(zhuǎn),連外婆也來時不時的幫助照顧著哥哥。而照顧這樣一個生病的人實在是太累、太麻煩了,父親甚至都要放棄對哥哥的治療和照顧,但都被弟弟給勸阻了。弟弟說:“我們不能丟下他,因為他是我們的家人!”
    弟弟開始放下從前的偏見,積極地投入到照顧哥哥的工作中去。他經(jīng)常陪著哥哥玩耍,給哥哥講故事,還常教哥哥彈鋼琴,他哥哥最喜歡的歌曲就是《兩只老虎》。于是,弟弟感覺到,自己就是哥哥了,他長大了,給家里分擔憂愁了。
    讀完了這本書,我就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什么是成長?
    現(xiàn)在的孩子,總以為穿上媽媽的高跟鞋和漂亮衣服,涂上口紅抹上眼影就是成長,總以為是穿上了爸爸的西裝、蹬上皮鞋、打上發(fā)膠、噴上古龍香水就是成長。但是,我認為這不是真正的成長。通過閱讀這本書,我理解了什么是成長。成長并不是你打扮成大人就是成長,而在于你是否意識到來自家庭的責任以及去學著分擔,學會照顧家人也是一種成長。我們要為父母、為家人做的事情很多,比如幫媽媽做一點家務(wù)活,在父母吵架時勸架,在父母煩悶時做他們的情緒垃圾桶,為他們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自己的學習少讓父母少操心等等。我認為內(nèi)心的強大、獨立,會分擔責任,這就是成長——真正的長大!這也是我讀完《我成為了哥哥》最大的感受。
    成為讀后感篇八
    只有做真實的自己,才是最多彩的人生!讀完《成為你自己》覺得收獲甚多,就迫不及待的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在這本書中,你將找回你“走掉”的生命、“四處飄散”的靈魂等。會讓你重新用另外一種角度,另一種方式去再次觀察、成為自己。在這本書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第5篇——活出真性情。
    人生觀如果只用一句話概括那就是:活出真性情,便是最出彩。成功并不是我們?nèi)松^的最終目標。它只不過是成長路上與財富、名聲、成就等一起的風景。所以,人生的終極目標便是活出真性情,不過真性情不是一般人能達到的。它是從:1、對個性和內(nèi)在精神價值的看重;2、對外在功利的看輕,做到這兩個方面,你才算活出了真性情。
    古往今來,真正能做到活出真性情的人寥寥無幾。更多地是表示自己的態(tài)度,并沒有真正的實踐。亞里士多德、布拉圖、蘇格拉底等偉大的哲學家畢生都在努力活出真性情。
    作為學生,我們的真性情便是努力學習。只有學習,才有出路。我們學生的真性情就是好好學習,認真的完成各種學科的作業(yè);上課認真聽講;積極配合老師的活動及遵守紀律規(guī)定。
    在學生時代,只有重學輕利,看破紅塵,不將成功、名聲、財富、成就等放在第一位,你才會成功。
    成為讀后感篇九
    《成為》,是講述美國前第一夫人馬歇爾成長經(jīng)歷的一本書,從年幼的家庭生活,到與奧巴馬相識、相愛,共同發(fā)展事業(yè),書中傳達出的一些家庭教育的方式以及個人價值的體現(xiàn),讓我回味無窮。
    米歇爾出生的家庭并不富裕。一家四口租住在姑婆家的樓上,父親是一個工人,母親是家庭主婦。即便這樣,這個家庭里處處充滿歡樂。米歇爾與哥哥在狹小的屋里玩耍,母親每逢圣誕節(jié)則會盡可能把家里布置出節(jié)日的氛圍,父親則常常帶著兄妹去看比賽,看電影。家庭的陪伴,給米歇爾的身心成長帶來了潛移默化的影響。米歇爾的父親非常注重孩子的教育,雖然家庭收入一般,但米歇爾的父親仍把兄妹送到當?shù)刈詈玫膶W校。學習之余還讓米歇爾學鋼琴,唱歌,這些都逐漸讓米歇爾形成積極向上、努力拼搏的個性?,F(xiàn)在作為一個年輕的父親,努力為孩子創(chuàng)造良好生活環(huán)境的同時,更要關(guān)注孩子的身心健康。讓孩子擁有自信,自立,堅忍不拔的人格,是他這一生最寶貴的財富。
    如何兼顧事業(yè)與家庭,幾乎是所有家庭的困擾。同樣的困擾也曾經(jīng)發(fā)生在米歇爾身上。她和所有婚姻生活中的女性一樣,都面臨著如何平衡家庭和事業(yè)的問題。由于奧巴馬的特殊身份,米歇爾需要承擔的責任與壓力更甚于普通女性,可她通過自己的智慧化解了家庭里的種種矛盾,讓家人和自己都各得其所。對我們普通人來說,家庭和工作的完美平衡,就是舍棄部分工作投入家庭,然后家庭里有個得力助手,在身后默默地支持你的工作,為你分憂解慮。
    個人價值對個人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個人的價值都是體現(xiàn)在別人乃至國家上。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為了中國能造出核潛艇,30年沒回家,30年隱藏身份,黃旭華把一生都奉獻給了核潛艇事業(yè),他的個人價值對中國的國防事業(yè)是無價的;李秉權(quán),胡素秋,一對為中國醫(yī)學奉獻一生,身后捐獻遺體的醫(yī)學伉儷,他們的個人價值對中國的醫(yī)學事業(yè)也是無價的。
    人生就應該要不斷尋找自己,米歇爾的成長經(jīng)歷就是不斷聽從內(nèi)心,追尋自我的過程。就像書中最后說的,“成為”,并不意味著一定要達到某個位置或者達到某一個特定目標,相反,我認為“成為”應該是一種前進的狀態(tài),一種進化的方式,一種不斷朝著更完美的自我奮斗的途徑,這條道路沒有終點。(常德國)。
    成為讀后感篇十
    看完了書,又去看了米歇爾和奧巴馬的一些訪談和演講。想到了她在書里一直強調(diào)的幾個點:
    1)我們周圍成功的可以做為導師的女性太少了。我所從事的工科類職業(yè),不管在高?;蛘咂髽I(yè),每次讀到米歇爾在她人生的各種階段遇到的各種女性的良師益友,我都會回望四周,缺發(fā)現(xiàn)無法找到類似的指引。我的優(yōu)秀的女性盆友們幾乎在大學畢業(yè)后就日漸消失,后來遇到的留在圈子里努力向上的也大多都是以前的男同學了。
    2)家庭與伴侶。有一個值得贊頌的伴侶是開心的,但是雙方的工作時間在有了家庭與小孩以后確實會出現(xiàn)讓人無奈的矛盾。每個看似成功的夫妻背后也許都有這樣的問題,雖然相愛但爭吵也不可避免。這個時候,若能向?qū)I(yè)人士求助不免為我們打開了一道大門。沒有永遠完美的家庭,但需雙方都為之努力。
    3)自我定位與成功。總統(tǒng)夫人這樣特殊的角色世上恐怕不多,但是米歇爾缺很清醒,雖然有事權(quán)貴傍身,但她內(nèi)心還是那個不太富裕的南城girl。
    奧巴馬在他的總統(tǒng)卸任演講中提到了米歇爾,非常感人。people雜志采訪了他們夫妻,夫妻互動非常有趣。
    成為讀后感篇十一
    “你有信仰嗎?你知道什么是信仰嗎?”
    “不太明白,我選擇做自己?!?BR>    說著,我拿出自己昨天晚上寫的日志《你,要成為的人》給他。這一次,是默短信我出來的,那會兒我待在宿舍為了下周的考試復習,正為專業(yè)五連考而焦慮,擠不出時間去整理、背誦考試重點而頭疼。
    突然的雨,淋濕了世界,田徑場的草地濕漉漉的,情侶們少了,運動的人也少了,只有一些撐著傘的人,慢悠悠地繞著跑道轉(zhuǎn)圈。我們沒有像上次一樣坐在草地上,而是轉(zhuǎn)在了室內(nèi)籃球場,雖然燈光已經(jīng)熄滅,但是從外面路燈露出的光亮足夠看到衣服上面的紋路?;@球場現(xiàn)在只有一半可以作為籃球場,另一半劃為羽毛球場,每天都有很多北區(qū)的同學過來打羽毛球,除了下雨的時候,那會兒,人會少一些。
    我們坐在籃球場的木椅上,自顧自的想著自己心里的事情,我也是。心里一直念著最近讓自己鬧心的事情,久久不能釋懷,昨天想了一晚上,也沒有想通,現(xiàn)在只能拿出來,讓默來幫忙分析下。
    不知道自己當時是怎么想的,怎么就如此容易地相信了一個只見過兩次面的陌生人好像我們生來就沒有戒備心,默給我的只有歸屬與存在感,強烈的。
    默,今天應該是想問一些,我關(guān)于信仰的理解?;蛟S,是因為他碰巧看到了,我前幾天寫的一篇關(guān)于《生命與信仰》的讀后感,或者是自己一直以來對于“信仰”的迷惑。不論是什么原因,他問我“信仰”的事情,就已經(jīng)表明了“他與我是同一類的人”。并不是所有人都會在見面的時候,搬出“信仰”這個大概念,至少一般人不會。很慶幸,我不是,他也不是。
    如果是放在以前,我想我會與他說很多,自己對信仰的理解,內(nèi)心對哲學、佛學、道家學說等等,但是現(xiàn)在,我首先要解決自己心中的問題,一個久就沒有解決的問題,一個一直困擾著我的問題。
    “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你就是什么樣的人?!?BR>    默隨口就應了我的問題。想必這是他也曾考慮的問題,不然他怎么會用這樣一句話就將問題結(jié)束了,“我想成為什么樣的人,我就是什么樣的人”,這是一個自我暗示、自我確認的句子,也是一個可以不斷激勵自己的句子。如同我在日志里寫的一樣:
    “你要成為的人,要真,要誠,要靜,多遠行,多看書;喜于色,悲無形。
    做事情,要真,要踏實,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做錦繡功夫,用某位名人的話就是“要下到地里去”,與當事人接觸,與見證者討論,向?qū)<覍W者、老師詢問,去現(xiàn)場看,去現(xiàn)場找。生活的每一步都是要一個腳印、一個腳印踩出來的,來不得半點虛假,這是對自己的承諾,也是做人的底線。
    待人接物,要真,也要誠。與人相處,沒有必要因為隔著一層肚皮就把自己藏地很深,大大方方地說,即便是由于話不好聽,也不要留在背后說。用真心去對待每一個人,即便這樣你會偶爾感受到部分人的冷落,但是世界總是好人多,溫暖總會多于寒冷。要是以后工作,不得不去憋著自己的小性子,那也要知道,最真的那個自己,不能上演“以前你不喜歡的某個社會群組正是即將變成的你的榜樣”的悲劇,多想想那么多好人好事,你的真誠,總會有人理解,鼓勵,和支持。
    不要想著去比較。比較沒有任何意義,例如,兩個不同家庭環(huán)境、不同人生觀和價值觀、有著不同理想信念的人來做比較,相當于在比較飛機、潛艇、游輪和汽車,有比較的意義嗎?一個人的不同,從來注定為人的那刻開始,誰也不能憑著自身的優(yōu)勢去詆毀一個人,這是不道德,也是愚蠢至極的事情。攀比,對照,只是一種外在的虛化,內(nèi)心的運轉(zhuǎn)只是為了讓自己、環(huán)境更好,當然,比較是不可能達到的。
    不要顧忌太多。在理解范圍之內(nèi),要敢于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不論是遠行,不論是你的個人書集,不論是你的電子雜志,不論是你的劇本、你的電影,這都是你想要去做,你要對它們保持極大的熱愛,并且要不斷地溫顧它們,給自己鼓勁。如果是人際關(guān)系,要在遵循前面的情況下,大膽地去說,去做。
    要學會拒絕。不要什么事情都接下來,要考慮一下自己的實力,你自己,是一個普通的人,沒有超能力,也無法變身,你只有一個腦袋的現(xiàn)實,注定你只能一下子處理一件事情,而且還不能保證圓滿完成,你只能一心一意將一件事做好。如果有很多事情壓下來,要懂得推開,拒絕,不然最后的結(jié)果必然是吃力不討好。
    不要遲到。這是一個很壞的毛病,即便是突發(fā)情況,也不能成為你原諒自己遲到的'理由。時間,對于一個人的珍貴,不單是生命而已,說不定還會有生命之后的無窮盡。什么事情提前安排好,開會、聚會、約會等等,都要重視,至少要提前五分鐘到達。
    要保持思考。永遠不能忘記自己是誰,自己要做什么,思考是自己與過去的最大不同,要保持。單獨思考的時候,還要試著往其他方面想想,不要總是只想著自己,要多為這個社會、自然想些,看看能為他們做些什么。
    要堅持底線。你可以容忍一些不合理、骯臟的事情存在,但是不能因為他們存在而不努力改變??床粦T的人,看不慣的事情,要讓自己明白這個社會,然后努力將那些人、事情慢慢改過來,而不要讓自己變成那樣的人。
    要多看書。書中的道理,你看不完,你必須每天都能拿出固定的時間額度來看書,文學,歷史,哲學,法學,經(jīng)濟學等其他,不論是什么專業(yè),都要涉及。看完書,要學著寫書感,長也好,短也好,每年至少要寫十篇。
    要多遠行。一方水土孕育一方人,多遠行不單可以見到很多不一樣的美景,還可以見到很多不一樣的社會風貌、人文故事,擴展自己的視野,以此,來推動自我認識。
    要多反思。你總有做的不好的地方,不要藏著,放著,要大膽拿出來,剖析問題原因,然后改正,反思是很好的方式,讓自己成長?!?BR>    問題解決總是如此輕易,有時候讓人有種意料不到的驚奇。默的一句話,破了昨天的迷惑,什么樣的困難都將過去,如果我不將之視為困難,如果我相信自己是能夠戰(zhàn)勝苦難的人,如果,我能將自己說的那些做到,做好,那么,就沒有那么多了。
    臨走的時候,默建議我多聽聽夏季的雨,多看看夏天的黑夜,說那樣能夠幫助我理清很多問題。我一個人坐在宿舍的陽臺,看著夜里的校園,雨悄悄地滴落,默應該睡了。
    成為讀后感篇十二
    百無聊奈的情況下,隨手拿起了書,這本書是去年一次買了四本中的一本,也不知道當時怎么腦袋發(fā)熱買的,我敢肯定的是,我不知道我為啥要買,寫作對我來說不過是間歇性的興趣而已,也沒想過要寫點什么,然后翻了幾頁,就束之高閣了,嗯,這基本是每一本書的常態(tài)命運。
    無聊的情況下,唯有文字可以帶來一些安慰,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也正是無聊,我才把這本書讀完了,關(guān)上書,瞟見右方有著柔和的陽光灑在,抬頭遇見那橘黃色的太陽,猶如三目相對,不過頭腦一片空白,只是呆呆的望著那落日,見證著他緩緩沉入西山的片刻。嗯這就是讀完后的感覺,那就是書還是書,我還是我,你說你的,我做我的,不過話說回來,本書還是帶我了我一些啟示,固定時間去做一件固定的事,寫寫東西,學學如何審視自己,尤其是重新去觀察自己,了解自己所處的階段,在什么時候或者說是什么狀態(tài),學著怎么對待自己,或者說是做什么事。
    畢竟我自己是從來沒學過寫作的,讀書所學的寫作,不過是機器般的應對,我也沒有啥作家夢,但是好像也有一些欲望,希望能把自己的內(nèi)心用文字呈現(xiàn)出來,作者后面幾章提到的與無意識聯(lián)系,以及去發(fā)揮想象,正好契合了我自己所學習的分析心理學,把自己當作素材不斷去挖掘吧,但是首先要去做第一步,開始固定時間寫作!這也是最難的第一步,哪怕斷斷續(xù)續(xù)去做,也比不做好些吧!嘗試一下。
    成為讀后感篇十三
    拜讀了王維審老師的《成為更好的老師》一書后受益匪淺,文章里有很多好的句子,比如在“情懷是一種無需隱忍的前行”中說:對于老師來說,一定要找到一種能夠代替隱忍的東西,這東西可以支撐你從碌碌無為到有所追尋,可以讓你的心境從百無聊賴到澄澈清明也可以幫助你擁有一場心無旁鶩,沒有牽絆的行走。
    老師每天要做的事情真的很多,除了每周十幾節(jié)的課程外還要備課、聽課、改作業(yè),寫各種各樣的文章,每天忙得不亦樂乎。有人就說過,教師職業(yè)本就平淡無奇,教育生活中大多是瑣碎而無趣的忙碌,在這種情緒下,大多數(shù)老師會選擇隨波逐流,亦或是疲于應付,終是一種隱忍者,無奈接受作為一名新教師,我將來也要選擇大多數(shù)嗎?我想應該不是我要找到一個屬于自己的領(lǐng)地,比如寫作且不可碌碌無為度終生。
    世界成功學之父拿破侖希爾寫過一本書,叫為什么成功的路上不擁擠,因為這本書成功路上并不擁擠,因為堅持的人并不多,一度成為金句,廣為流傳,為什么這句話能夠流行起來,大概是因為從這句話里我們看到了自己,獨到了每個人,心里最為脆弱的一部分,我也沒有堅持下來。
    毫無怨言的接受,心甘情愿的努力,這應該就是情懷的本質(zhì)。
    成為讀后感篇十四
    今天讀完了《成為》這本書,相比《人生由我》。米歇爾書帶給的思考更多,因為maya很多的時候是描述的自己和怎么做好自己的過程。這個和成為這本書完全不同。因為米歇爾的情懷和愛更加無私,在她的丈夫沒有成為總統(tǒng)之前,她就已經(jīng)辭掉了自己的高薪的律師職業(yè),而選擇了市政廳和很多公益項目去幫助更多的人。
    成為第一夫人后,她也致力于關(guān)注那些平凡需要幫助的人們,從每個行動來改善這些人們的生活。所以這一本書從不同的視角定義了“愛”。如果以前很多書都是闡述怎么愛自己愛家人,這本書就提供了更多的視角來闡明怎么愛蕓蕓眾生。
    不管是maya還是米歇爾都是偉大的女性,都是用女性細膩的角度來描述生活和工作。都會有撫養(yǎng)孩子們的這部分。
    米歇爾寫道:成為了一位母親,在為孩子們付出的同時,她一樣可以從孩子們的身上學到很多。這一點我無比贊同。她也是一個偉大的母親,書中描述的關(guān)于怎么和孩子們打交道的部分都是值得我去學習和使用的一些方法。
    所以成為母親是一種天然的優(yōu)勢,相比父親,我們在職場上的努力,成為母親在養(yǎng)育上是承擔更大的責任的。所以我也更加為自己是一位媽媽而感到驕傲。
    媽媽允許孩子們遵從自己的內(nèi)心,按照自己的意志成為孩子們想要成為的人,同時,又要時刻把舵,讓孩子們不至于偏離航向。這顯然就是無條件且有邊界的愛。這樣的母愛體現(xiàn)在maya那里,也體現(xiàn)在米歇爾這樣。也許他們的非凡人生,我們無法企及,但是就這么簡單的母愛真理,我們還是要讀懂,然后運用到自己生活里去做這樣一個母親。等若干年以后孩子們會這樣回憶我們,媽媽也是無條件且堅定地愛著我們。
    她還感謝了生命中那些魅力非凡的女人們。是的,誰都生活中都會遇到良師良友,我們會耳濡目染受到他們的影響,也在無形中學到很多他們好的品質(zhì),讓我們得以成長。
    每一本書也就是一位良師益友,也許書本是無聲的,可是我們在閱讀的時候,就會發(fā)現(xiàn)那些文字能流淌到我們的內(nèi)心,撫平我們內(nèi)心坑坑洼洼的焦慮。靜下來閱讀就是一種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