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招生詐騙案高發(fā) 施騙者有四個共同點

字號:

正義網山東8月11日電(記者楊建偉 通訊員閆林)山東青島市嶗山區(qū)人文氣息濃郁,中國海洋大學、青島大學、青島科技大學,莘莘學子,朗朗書聲。然而,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卻把學生當為了牟利的工具。記者今日從嶗山區(qū)檢察院了解到,近年來高考(論壇)過后,該院均辦理了多起針對落榜生的招生詐騙案件,檢察官提醒廣大考生,擦亮雙眼,謹防上當受騙。
    青島科技大學“大專+高技”? 一場“借殼上市”的陰謀
    張某是青島市某民辦培訓機構的校長,2009年3月,他與青島科技大學的兩個學院簽訂了一份《關于聯合舉辦成人高等教育》的三方協議書,這是一個試點本科項目,一個月后,他又從山東某省內學院爭取到了高級技工培訓青島教學點項目,在未經青島科技大學同意的情況下張某私自將高技項目納入已簽訂的青島科技大學試點本科項目內容,導致從全國各地前來報到的近400余名高技項目學生不被青科大接納,上演了一場“借殼上市”的騙局,共違規(guī)招生400余人,收費總計達130余萬元。目前,受害學生均已被妥善安置,張某已被青島市嶗山區(qū)檢察院依法批準逮捕。
    山東工商學院青島學區(qū)? 一塊“莫須有”的牌子
    薛某和傅某準備以山東工商學院成人教育的名義辦班招生,但又覺得函授點說出去太小,力度不夠,二人“靈光一現”,虛構出一個“山東工商學院(青島學區(qū))”的名頭,并以試點本科的名義在全國招生,期間為蠱惑視聽,他們租用大學教室給學生上課、住宿,教師聘請在讀研究生(論壇) ,每次花50到100元不等的費用。而實際上,這個學校根本未經正規(guī)注冊,完全是一塊“莫須有”的牌子,正是以這種手段薛某、傅某二人共計騙得14名學生的各項費用達13余萬元。至2010年8月,本案中的受害學生均已得到妥善安置,嫌疑人薛某和傅某仍在接受司法機關的進一步審查。
    中國海洋大學插班生? 一個“內部照顧”的陷阱
    田某是青島某培訓學校的法人代表,他對外謊稱自己是海大教師,稱海大為照顧干部和老師沒考上學的子女,允許一些被“內部照顧”做插班生,待遇與普通本科生一樣,只有他有特殊關系,需要多交錢就能夠幫助搞到。其實,學生入學后,田某只是指使他的員工瞞著學生,偽造介紹信到海洋大學辦理了普通進修手續(xù)?!叭绻沁M修,還用這么麻煩嗎?我自己就可以報名,這不是騙局是什么?”面對受害人小云(化名)的質問,看守所里的田某無言以對。
    據悉,田某以這種手法共計騙得7名學生近8萬余元。2009年4月17日,青島市嶗山區(qū)檢察院以詐騙罪對田某提起公訴,法院終判處田某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并處罰金五千元,退賠被害人款項9萬余元。目前受害學生均已得到妥善安置。
    辦案檢察官介紹,上述三個案件,施騙者有四個共同點:
    一是故意混淆自學考試、成人考試、網絡教育與普通高校招生的區(qū)別,當被問及學校性質時,回答多含糊其詞。
    二是借“光環(huán)”。以合作辦學等名義,用的牌子吸引考生和家長的認可與信任。
    三是私刻公章,私制錄取通知書,使學生和家長誤以為被正規(guī)程序錄取。
    四是本身多為職業(yè)培訓機構,擁有一定教育資源,表面有迷惑性,但根據國家規(guī)定,職業(yè)學校不得私辦學歷教育。
    嶗山區(qū)檢察院的檢察官提醒考生及家長:每年的8、9月份是招生詐騙的高發(fā)期,廣大學生和家長勿信高校招生有中介機構及代理人,要從教育部門公布的正式渠道了解、確認招生政策和信息,不要相信別有用心人員的傳言或許諾,更不要相信所謂的“內部關系”,要辨清所上學校的性質,必要時可到當地教育主管部門查詢,切不要因求學心切,上了騙子的當,蒙受不可挽回的經濟與精神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