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主要分項工程施工方案和施工方法
5.1路基工程
路基施工區(qū)段計劃:
1.路基一隊計劃2006年4月開始K33+180處改道施工,同時填筑K33+038.11~K33+388.00段路基,計劃2006年6月上旬在K33+100處搭建第一拌合站(預制場地),為朝天觀大橋、太陽堡大橋施工做好準備。
2.路基二隊計劃2006年4月開始施工K34+024.5~K34+160.00段路基,計劃2006年5月中旬在該處搭建第二拌合站(預制場),為大壙中橋、樓房灣大橋的施工做好準備。
3.路基三隊計劃2006年4月開始施工K35+200.028~K36+107.000段路基,計劃2006年7月下旬在K35+250處搭建第三拌合站(預制場),為印金石大橋、楠竹林大橋的施工做好準備。
5.1.1準備工作
1.測量放樣
項目部設立測量隊,專門負責全合同段的測量工作。
首先對設計單位提供的基樁(導線點、永久水準點)進行復測,并報監(jiān)理工程師復測確認無誤后,根據(jù)橋涵結構物在路線上的分布情況及實際需要加密導線點及增設臨時水準點并實施聯(lián)測,形成測量成果報告并報請監(jiān)理工程師確認。在整個施工期間,測量人員均需采取有效措施對各導線點、水準點進行妥善固定保護、定期復測,確保測量成果正確指導施工。根據(jù)路基中線及施工圖紙放出確切的征地邊線,經(jīng)監(jiān)理工程師確認后,打設邊界樁,撒上石灰線作標記。核實占地范圍內(nèi)地上、地下所有需要拆除和需要保護加固的設施,并按施工圖提供的逐樁坐標表放出中線樁,測量各樁點的原地面高程。
2.現(xiàn)場清理
對占地范圍內(nèi)樹木、石頭、廢物和草皮進行清理;將占地范圍內(nèi)的樹根挖除干凈,對所有路基范圍內(nèi)溝渠、坑槽按規(guī)范要求及監(jiān)理工程師現(xiàn)場確定的范圍清除雜物,然后用合格材料分層回填并整平壓實,對清理出來的廢物、雜物運到指定的棄料場。在場地清理、拆除、挖掘、平整過程中要重視生態(tài)植被的保護。
5.1.2路基挖方
本標段土石挖方量大,約有69.2萬m3,采用分層機械開挖、爆破與機械組合施工。
1.施工準備
測量放線:按照設計圖紙恢復中心線,并按設計縱坡及橫斷面計算,測放坡頂線,用白灰標注;在路塹范圍內(nèi),清除表土;采土樣作填料的干密度和含水量試驗;編制施工方案及申請開工報告,呈報監(jiān)理工程師批準后實施。
2.開挖施工
⑴上層土層及風化嚴重的粉砂巖施工:采用挖機或裝載機攏堆,自卸車運輸,運往需處作填料。按實際情況劃分施工段,由兩側坡頂線開始,按設計挖方邊坡,由外向里,由淺入深,然后兩側進行粗刷坡。
⑵上層施工完畢,請監(jiān)理工程師進行工序驗收。根據(jù)開挖情況,研究放緩邊坡及護坡方案。
⑶下層施工:挖掘機難于松動,采用控制性爆破松動后,采用挖機或裝載機攏堆,自卸車運輸??刂菩员疲焊鶕?jù)巖石風化情況,選擇主要節(jié)理面布孔,孔眼直徑3~5cm,間距50~60cm,根據(jù)實際計算裝炸藥,一般約為孔深的2/3,用粘土封孔,爆破的警戒區(qū)控制200m,安全距離控制在50m以外。
3.邊坡修整
通常開挖深度達5~10m后,及時放樣邊坡,組織人工,用鏟、鑿削平坡面。旱季施工的路塹在雨季前邊坡應防護結束。對可能出現(xiàn)局部崩塌的坡面,清理塌方后,修整時通常按矩形狀,必要時配合防護工程處治。
4.施工注意事項
⑴在施工期間應做好排水,包括臨時排水和永久排水。開挖前預估有可能產(chǎn)生流向路基的地表水的路段均需在路塹上邊坡坡頂以外開挖臨時截水溝。截水溝攔截的水不能直接排入農(nóng)田,而應與排水溝相連接。路塹開挖過程中開挖成向標高低的相鄰填方段方向的縱坡,不能在拉槽中間形成窩坑。雨季施工,在每一層挖土之前,應在挖土層次斷面提前挖出縱向排水溝,以避免積水。
⑵廢方處理:路塹開挖的土石方除直接利用、暫存、遠調(diào)外,往往有大量廢方。廢棄的土方不能直接置于附近的河溝、農(nóng)田、旱地,而應規(guī)劃棄土位置,并盡可能將棄土用于改造農(nóng)田、平整土地開發(fā)。棄土結束后應及時拍打邊坡,植草綠化,與周圍環(huán)境相協(xié)調(diào)。
⑶路塹巖石挖方必須采用光面爆破,保證挖方邊坡穩(wěn)定和完整的方法施工,嚴禁采用大型爆破和洞室爆破。路基開挖應以坡口線由上而下開挖,嚴禁進行掏挖或平孔抬炮施工而影響邊坡穩(wěn)定。
5.1.3路基填方
1. 測量放線
根據(jù)先期設置的護樁,恢復路線中心控制樁;按每20m整樁號和曲線起迄點等控制點測設樁面寫明里程樁號;根據(jù)近似計算結果,測設路基邊坡線,測量出各樁位左、中、右三點的高程,做好記錄,計算出各樁號左右兩側的路基填筑寬度;按路堤設計頂面寬度,每側寬30cm(以保證路基邊緣壓實度和壓路機械的安全而增加的寬度),放變線點,用白石灰沿邊線標記。
2.布土、攤鋪
根據(jù)壓路機能達到的壓實厚度計算卸車數(shù)量,從一端開始。每層填土松鋪厚200~300mm,土石混填不超過400mm,石塊直徑不大于每層厚度的2/3,確保壓實度符合路堤壓實標準。每個層面均要設橫坡以利排水。
3.整平、碾壓
當一段落(50m以上)由推土機攤平并經(jīng)檢測符合要求,用平地機整平。經(jīng)監(jiān)理工程師檢驗合格后就可進行碾壓。第一遍使用重型振動壓路機靜壓或輕振進行穩(wěn)壓,從兩側路基邊緣向路基中心推進。碾壓次數(shù)主要由試驗段總結的成果及施工經(jīng)驗決定,以壓實度達標為前提條件。
4.路槽底檢驗與評定
當路基填方高程已達到路槽底部時,就表示該段填方已結束,可以進行路面基層施工。在移交前,應組織有關人員對槽底中心高程、壓實度、橫向坡度、平整度、路槽寬度、路肩寬度等進行測試、檢驗與質(zhì)量評定。當全部合格后,按規(guī)定填寫各種檢驗與質(zhì)量評定表,報監(jiān)理工程師復驗認可。
5.1路基工程
路基施工區(qū)段計劃:
1.路基一隊計劃2006年4月開始K33+180處改道施工,同時填筑K33+038.11~K33+388.00段路基,計劃2006年6月上旬在K33+100處搭建第一拌合站(預制場地),為朝天觀大橋、太陽堡大橋施工做好準備。
2.路基二隊計劃2006年4月開始施工K34+024.5~K34+160.00段路基,計劃2006年5月中旬在該處搭建第二拌合站(預制場),為大壙中橋、樓房灣大橋的施工做好準備。
3.路基三隊計劃2006年4月開始施工K35+200.028~K36+107.000段路基,計劃2006年7月下旬在K35+250處搭建第三拌合站(預制場),為印金石大橋、楠竹林大橋的施工做好準備。
5.1.1準備工作
1.測量放樣
項目部設立測量隊,專門負責全合同段的測量工作。
首先對設計單位提供的基樁(導線點、永久水準點)進行復測,并報監(jiān)理工程師復測確認無誤后,根據(jù)橋涵結構物在路線上的分布情況及實際需要加密導線點及增設臨時水準點并實施聯(lián)測,形成測量成果報告并報請監(jiān)理工程師確認。在整個施工期間,測量人員均需采取有效措施對各導線點、水準點進行妥善固定保護、定期復測,確保測量成果正確指導施工。根據(jù)路基中線及施工圖紙放出確切的征地邊線,經(jīng)監(jiān)理工程師確認后,打設邊界樁,撒上石灰線作標記。核實占地范圍內(nèi)地上、地下所有需要拆除和需要保護加固的設施,并按施工圖提供的逐樁坐標表放出中線樁,測量各樁點的原地面高程。
2.現(xiàn)場清理
對占地范圍內(nèi)樹木、石頭、廢物和草皮進行清理;將占地范圍內(nèi)的樹根挖除干凈,對所有路基范圍內(nèi)溝渠、坑槽按規(guī)范要求及監(jiān)理工程師現(xiàn)場確定的范圍清除雜物,然后用合格材料分層回填并整平壓實,對清理出來的廢物、雜物運到指定的棄料場。在場地清理、拆除、挖掘、平整過程中要重視生態(tài)植被的保護。
5.1.2路基挖方
本標段土石挖方量大,約有69.2萬m3,采用分層機械開挖、爆破與機械組合施工。
1.施工準備
測量放線:按照設計圖紙恢復中心線,并按設計縱坡及橫斷面計算,測放坡頂線,用白灰標注;在路塹范圍內(nèi),清除表土;采土樣作填料的干密度和含水量試驗;編制施工方案及申請開工報告,呈報監(jiān)理工程師批準后實施。
2.開挖施工
⑴上層土層及風化嚴重的粉砂巖施工:采用挖機或裝載機攏堆,自卸車運輸,運往需處作填料。按實際情況劃分施工段,由兩側坡頂線開始,按設計挖方邊坡,由外向里,由淺入深,然后兩側進行粗刷坡。
⑵上層施工完畢,請監(jiān)理工程師進行工序驗收。根據(jù)開挖情況,研究放緩邊坡及護坡方案。
⑶下層施工:挖掘機難于松動,采用控制性爆破松動后,采用挖機或裝載機攏堆,自卸車運輸??刂菩员疲焊鶕?jù)巖石風化情況,選擇主要節(jié)理面布孔,孔眼直徑3~5cm,間距50~60cm,根據(jù)實際計算裝炸藥,一般約為孔深的2/3,用粘土封孔,爆破的警戒區(qū)控制200m,安全距離控制在50m以外。
3.邊坡修整
通常開挖深度達5~10m后,及時放樣邊坡,組織人工,用鏟、鑿削平坡面。旱季施工的路塹在雨季前邊坡應防護結束。對可能出現(xiàn)局部崩塌的坡面,清理塌方后,修整時通常按矩形狀,必要時配合防護工程處治。
4.施工注意事項
⑴在施工期間應做好排水,包括臨時排水和永久排水。開挖前預估有可能產(chǎn)生流向路基的地表水的路段均需在路塹上邊坡坡頂以外開挖臨時截水溝。截水溝攔截的水不能直接排入農(nóng)田,而應與排水溝相連接。路塹開挖過程中開挖成向標高低的相鄰填方段方向的縱坡,不能在拉槽中間形成窩坑。雨季施工,在每一層挖土之前,應在挖土層次斷面提前挖出縱向排水溝,以避免積水。
⑵廢方處理:路塹開挖的土石方除直接利用、暫存、遠調(diào)外,往往有大量廢方。廢棄的土方不能直接置于附近的河溝、農(nóng)田、旱地,而應規(guī)劃棄土位置,并盡可能將棄土用于改造農(nóng)田、平整土地開發(fā)。棄土結束后應及時拍打邊坡,植草綠化,與周圍環(huán)境相協(xié)調(diào)。
⑶路塹巖石挖方必須采用光面爆破,保證挖方邊坡穩(wěn)定和完整的方法施工,嚴禁采用大型爆破和洞室爆破。路基開挖應以坡口線由上而下開挖,嚴禁進行掏挖或平孔抬炮施工而影響邊坡穩(wěn)定。
5.1.3路基填方
1. 測量放線
根據(jù)先期設置的護樁,恢復路線中心控制樁;按每20m整樁號和曲線起迄點等控制點測設樁面寫明里程樁號;根據(jù)近似計算結果,測設路基邊坡線,測量出各樁位左、中、右三點的高程,做好記錄,計算出各樁號左右兩側的路基填筑寬度;按路堤設計頂面寬度,每側寬30cm(以保證路基邊緣壓實度和壓路機械的安全而增加的寬度),放變線點,用白石灰沿邊線標記。
2.布土、攤鋪
根據(jù)壓路機能達到的壓實厚度計算卸車數(shù)量,從一端開始。每層填土松鋪厚200~300mm,土石混填不超過400mm,石塊直徑不大于每層厚度的2/3,確保壓實度符合路堤壓實標準。每個層面均要設橫坡以利排水。
3.整平、碾壓
當一段落(50m以上)由推土機攤平并經(jīng)檢測符合要求,用平地機整平。經(jīng)監(jiān)理工程師檢驗合格后就可進行碾壓。第一遍使用重型振動壓路機靜壓或輕振進行穩(wěn)壓,從兩側路基邊緣向路基中心推進。碾壓次數(shù)主要由試驗段總結的成果及施工經(jīng)驗決定,以壓實度達標為前提條件。
4.路槽底檢驗與評定
當路基填方高程已達到路槽底部時,就表示該段填方已結束,可以進行路面基層施工。在移交前,應組織有關人員對槽底中心高程、壓實度、橫向坡度、平整度、路槽寬度、路肩寬度等進行測試、檢驗與質(zhì)量評定。當全部合格后,按規(guī)定填寫各種檢驗與質(zhì)量評定表,報監(jiān)理工程師復驗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