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二級建造師《市政公用工程》命題點歸納(27)

字號:

命題點8 沉井輔助措施
    1.射水下沉
    它是用預先安設在沉井外壁的水槍,借助高壓水沖刷土層,使沉井下沉。
    2.泥漿潤滑下沉
    泥漿潤滑套下沉沉井的方法,是在沉井外壁周圍與土層間設置膨潤土泥漿隔離層,減少土壤與井壁的摩阻力,以利沉井下沉。一般泥漿潤滑套與井壁的摩阻力為0.3~0.5 t/m2。
    沉井外壁制成寬為100~200mm的臺階作為泥漿槽。泥漿是用泥漿泵、砂漿泵或氣壓罐通過預埋在井壁體內或設在井內的垂直壓漿管壓入,使外壁泥漿槽內充滿觸變泥漿,其液面接近于自然地面。為了防止漏漿,在刃腳臺階上宜釘一層21mm厚的橡膠皮,同時在挖土時注意不使刃腳底部脫空。在泥漿泵房內要儲備一定數量的泥漿,以便下沉時不斷補漿。在沉井下沉到設計標高后,泥漿套應按設計要求進行置換,一般采用水泥漿、水泥砂漿或其他材料來置換觸變泥漿,即將水泥漿、水泥砂漿或其他材料從泥漿套底部壓人,使壓進的水泥漿、水泥砂漿等凝固材料擠出泥漿,待其凝固后,沉井即可穩(wěn)定。
    3.壓重下沉
    可根據不同情況及下沉高度、施工設備、施工方法等,采用壓鋼軌、型鋼、接高混凝土筒壁等加壓方法,使沉井下沉,但特別要注意均勻對稱加重。
    4.空氣幕下沉
    空氣幕下沉沉井是通過預埋在沉井壁中管路上的小孔,向外噴射壓縮空氣,以減小井壁摩阻力,而使沉井順利下沉的方法。與普通沉井相比,町節(jié)省圬工30%—50%,提高下沉速度20%~60%;與泥漿套沉井相比,叮在水中施工不受水深限制,下沉完畢后井壁摩阻力可以得到恢復。
    命題點9 沉井封底
    沉井下沉至設計標高,應檢驗基底的地質情況是否與設計相符,排水下沉時,可直接檢驗、處理;不排水下沉時,應進行水下檢查、處理,必要時取樣鑒定。不排水下沉的沉井基底應平整,且無浮泥。排水下沉的沉井,應滿足基底面平整的要求。還應進行沉降觀測,經過觀測在8h內累計下沉量不大于10 mm或沉降率在允許范圍內,沉并下沉已穩(wěn)定時,即可進行沉井封底。
    沉井封底可分為排水封底和不排水封底兩種,當沉井基底無滲水或少量滲水時可用排水封底;當沉井基底有較大量滲水時需采用不排水封底。
    1.排水封底
    基底巖面平整,刃腳周圍經用黏土或水泥砂漿封堵后,井內無滲水時,可在基底無水的情況下灌注封底混凝土。若刃腳經封堵后仍有少量滲水、但易于抽干時,則可采用排水封底。這種方法是將新老混凝土接觸面沖刷干凈或打毛,對井底進行修整,使之成鍋底形,由刃腳向中心挖成放射形排水溝,填以卵石作成濾水暗溝,在中部設2~3個積水井,深1~2m,井間用盲溝相互連通,插入Φ600mm~Φ800mm四周帶孔眼的鋼管或混凝土管,管周填以卵石,使井底的水流匯集在井中,用泵排出,并保持地下水位低于井內基底面0.3 m。
    封底一般先澆一層素混凝土墊層,達到50%設計強度后,綁扎鋼筋,兩端深入刃腳或槽內,澆筑上層底板混凝土,澆筑應在整個沉井面積上分層、同時不斷地進行,由四周向中央推進,每層厚300~500mm,并用振搗器搗實。但應注意層與層間澆筑時間間隔不得超過初凝時間,并插入下層50mm。當井內有隔墻時應前后左右對稱地逐孔澆筑?;炷敛捎米匀火B(yǎng)護,養(yǎng)護期間應繼續(xù)抽水。待底板混凝土強度達到70%后,對集水井逐個停止抽水,逐個封堵。封堵方法是,將濾水井中的水抽干,在套筒內迅速用干硬性的高強度混凝土進行堵塞并搗實,然后上法蘭盤蓋,用螺栓擰緊或焊牢,上部用混凝土填實搗平。
    2.不排水封底
    不排水封底即在水下進行封底。要求將井底浮泥清除干凈,新老混凝土接觸面用水沖刷干凈,并鋪碎石墊層。封底混凝土用導管法灌注或用推石灌漿法灌注。待水下封底混凝土達到設計要求強度后,即一般養(yǎng)護為7~10d,方可從沉井中抽水,按排水封底法施工上部鋼筋混凝土底板。
    命題點10 構筑物滿水試驗的技術要求
    1.水池滿水試驗的前提條件
    池體結構混凝土的抗壓強度、抗?jié)B強度或磚砌體水泥砂漿強度達到設計要求。
    現澆鋼筋混凝土水池的防水層、水池外部防腐層施工以及池外回填土施工之前。
    裝配式預應力混凝土水池施加預應力或水泥砂漿保護層噴涂之前。
    磚砌水池的內外防水水泥砂漿完成之后。
    進水、出水、排空、溢流、連通管道的安裝及其穿墻管口的填塞已經完成。
    水池抗浮穩(wěn)定性,滿足設計要求。
    2.構筑物滿水試驗程序
    按下述程序進行:試驗準備→水池注水→水池內水位觀測→蒸發(fā)量測定+→有關資料整理。
    3.構筑物滿水試驗要求
    (1)注水:向池內注水分3次進行,每次注入為設計水深的1/3。注水水位上升速度不超過2m/24h,相鄰兩次充水的間隔時間,應不少于24 h。每次注水后宜測讀24 h的水位下降值。
    (2)外觀觀測:對大中型水池,可充水至池壁底部的施工縫以上,檢查底板的抗?jié)B質量,當無明顯滲漏時,再繼續(xù)充水至第一次充水深度。在充水過程中,對池外觀進行檢查,滲水量過大時停止充水,進行處理。
    (3)水位觀測:池內水位注水至設計水位24h以后,開始測讀水位測針的初讀數。測讀水位的末讀數與初讀數的時間間隔應不小于24h。水位測針的讀數精度應達到0.1 mm。
    (4)蒸發(fā)量的測定:有益水池的滿水試驗,對蒸發(fā)量可忽略不計。無蓋水池的滿水試驗的蒸發(fā)量,可設現場蒸發(fā)水箱,蒸發(fā)箱可采用直徑約為500mm,高約300mm的敞口鋼板水箱,水箱應作滲水檢驗,不得滲漏。水箱固定在水池中,充水深度可在200mm左右,并在水箱內設水位測針進行測定。測定水池中水位的同時,測定水箱中的水位。
    4.滿水試驗標準
    水池構筑物滿水試驗,其允許滲水量按設計水位浸濕的池壁和池底總面積(m2)計算,鋼筋混凝土水池不得超過2L(m2.d),磚石砌體水池不得超過31/(m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