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造價工程師(土建)知識點講解:涵洞的基礎

字號:

涵洞的基礎 涵洞的基礎一般采用淺基防護辦法,即不允許水流沖刷,只考慮天然地基的承載力。除石拱涵外,一般將涵洞的基礎埋在允許承壓應力為200kh以上的天然地基上。
    (1)洞身基礎。
    1)圓管涵基礎。
     圓管涵基礎根據(jù)土壤性質(zhì)、地下水位及冰凍深度等情況,設計為有基及無基兩種。有基涵洞采用混凝土管座。出入口端墻、翼墻及出入口管節(jié)一般都為有基。
    有下列情況之一者,不得采用無基:
    *巖石地基外,洞頂填土高度超過5m;
    *流量時,涵前積水深度超過2.5m者;
    *經(jīng)常有水的河溝;
    *沼澤地區(qū);
    *溝底縱坡大于5%。
    2)拱涵基礎
     拱涵基礎有整體基礎與非整體基礎兩種。
    ①整體式基礎適用于小孔徑涵洞;
    ②非整體式基礎適用于涵洞孔徑在2m以上,地基土壤的允許承載力在300kPa及以上、壓縮性小的良好土壤(包括密實中砂、粗砂、礫石、堅硬狀態(tài)的粘土、堅硬砂粘土等)。不能滿足要求時,可采用整體式基礎,以便分布壓力,也可加深基礎或采用樁基。
    3)蓋板涵基礎。
     蓋板涵基礎一般都采用整體式基礎,當基巖表面接近于涵洞流水槽面標高時,孔徑等于或大于2m的蓋板涵,可采用分離式基礎。
    (2)洞口建筑基礎
     為防止洞口基底被水淘空而引起涵洞毀壞,進出口應設置洞口鋪砌以加固,并在鋪砌層末端設置漿砌片石截水墻(垂裙)來保護鋪砌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