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道伐虢 三十六計之第二十四計

字號:

三十六計第24計 假道伐虢 兩大之間,敵脅以從,我假以勢。困,有言不信。
    假道伐虢:以借路為名,實際上要侵占該國(或該路)。虢,諸侯國名。也作“假道滅虢”。
    假道伐虢的故事
    孫臏來到韓國申大夫家,申大夫要將他引見給韓王,孫臏不愿讓自己來到韓國的消息傳到魏國,因此不愿去見韓王。申大夫還是將孫臏來到韓國的事告訴了韓王,韓王立即召見孫臏,拜孫臏為軍師。
    龐涓得知孫臏在韓國,故作不知,派使者來到韓國,邀請韓國在成周會盟,對付共同的敵人秦國,請韓王允許魏國參加盟會的人路經(jīng)韓國成皋。
    孫臏向韓王進言,說魏國肯定另有所圖,并向他講了當(dāng)年晉獻公假道伐虢的故事。韓王只答應(yīng)盟會,未答應(yīng)借路。
    盟會之時,魏王假作勞累過度,舊病復(fù)發(fā),龐涓再次提出借路韓國的北方重鎮(zhèn)成皋,從近路回國。韓王以為盟約以定,魏國不會與之為敵,答應(yīng)了龐涓了請求。龐涓回國途中,乘韓國不備,突然占領(lǐng)了成皋。然后向韓王提出:以成皋換孫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