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學院2010年人才招聘信息
濰坊學院是一所經教育部批準建立的全日制綜合性普通本科高校,始建于1951年10月。學校坐落在世界的風箏之都、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山東省濰坊市。
學校現(xiàn)占地面積1800余畝,校舍建筑面積75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48億元;學校建有藏書310余萬冊的數字化圖書館。建有反映濰坊悠久歷史文化的濰坊文化名人館、古籍館。建有高標準的大型體育運動場、面積40000平方米的現(xiàn)代化多功能體育館。建有北海文化研究院、山東半島經濟社會發(fā)展研究院、量子物理與量子信息研究所、比較文學研究所等20多個研究院所和山東省民俗文化產業(yè)開發(fā)研究基地等集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于一體的220余個校內外教學實踐基地。建有國內同類院校水平的校園網,是中國教育科研網(CERNET)濰坊地區(qū)網絡中心、全國教育信息化理事會副理事長單位。
學?,F(xiàn)設23個教學院部,53個本科專業(yè),涉及理、工、文、經、管、農、法、歷史和教育9大學科門類。有省級重點學科、省級一類教學實驗室和多門省級精品課程、省級教學改革試點課程,有多個、省級教學改革試點專業(yè)和教育部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
學校重視科研工作,在多光子糾纏與操縱、微尺度晶體、先進陶瓷刀具、生物工程、信息控制等多個重點研究方向上成果豐碩。SCI論文收錄數量列全國高校132位。
學校現(xiàn)有教職工1721人,其中專任教師1180人,博士、碩士近800人,高級職稱人員530余人,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30余人。近年來,有150余人被評為全國、省優(yōu)秀教師,省、市級拔尖人才,多名教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中國科學院劉以訓、劉振興、肖紀美、錢逸泰、許紹燮、束懷瑞等院士及國內外專家、學者130余人任學校特聘教授或兼職教授。
學?,F(xiàn)面向全國29個?。ㄊ?、自治區(qū))招生,全日制在校學生20000余人,接收12個國家的232名留學生來校學習。學校秉承“厚德、博學、求是、創(chuàng)新”的校訓,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近幾年來,在全國、省、市“挑戰(zhàn)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電子設計大賽、機械產品設計大賽、數學建模競賽等活動中有1000余人次獲獎,成績列省內同類院校前茅。
學校堅持產學研相結合,在致力于教學的同時,積極發(fā)揮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的辦學功能。近幾年,學校緊緊圍繞機電、化工、蔬菜、生物、旅游開發(fā)等地方支柱產業(yè)開展科研攻關,提供科技服務,為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廣泛借鑒和引進優(yōu)質教育資源,積極開展國際國內交流與合作,先后同美國、加拿大、英國、韓國、奧地利等國家的大學建立學術交流與合作關系,與韓國多所大學互派學生訪學。定期或不定期選派優(yōu)秀師生出國研修訪學及參加國際學術會議,邀請海外專家學者來校講學交流。
目前,學校抓住高等教育發(fā)展的歷史性機遇,全面落實科學發(fā)展觀,致力于內涵建設,不斷提高教學、科研、管理和服務工作水平,努力把學校建設成一所為區(qū)域經濟和社會發(fā)展服務,以本科教育為主,理、工、文、經、管、農、法、歷史和教育等多學科協(xié)調發(fā)展,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的特色鮮明的綜合性大學。
引進人才優(yōu)惠政策
1、省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省級重點學科帶頭人、省級專業(yè)技術拔尖人才
待遇面議
2、博士(取得博士學位和博士研究生畢業(yè)證)
根據人才緊缺程度、學科建設需要和學術水平,提供安家補助費5—15萬元(試用期滿考核合格后,先發(fā)放安家費5萬元,剩余部分在服務期剩余時間內按月平均發(fā)放);工資按濰坊市規(guī)定增發(fā)技術補貼;提供博士科研啟動基金2萬元;配備工作手提電腦一臺。
3、碩士(取得碩士學位和碩士研究生畢業(yè)證,且具有全日制本科學歷)
提供安家補助費1萬元;工資按濰坊市規(guī)定增發(fā)技術補貼。
附件:濰坊學院2010年度人才引進計劃.xls
注:
1、博士研究生經同意來我校試講者可報銷往返硬座車票。
2、碩士研究生應聘煩請參閱http://wfurc.blog.163.com有關內容。
濰坊學院是一所經教育部批準建立的全日制綜合性普通本科高校,始建于1951年10月。學校坐落在世界的風箏之都、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山東省濰坊市。
學校現(xiàn)占地面積1800余畝,校舍建筑面積75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1.48億元;學校建有藏書310余萬冊的數字化圖書館。建有反映濰坊悠久歷史文化的濰坊文化名人館、古籍館。建有高標準的大型體育運動場、面積40000平方米的現(xiàn)代化多功能體育館。建有北海文化研究院、山東半島經濟社會發(fā)展研究院、量子物理與量子信息研究所、比較文學研究所等20多個研究院所和山東省民俗文化產業(yè)開發(fā)研究基地等集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于一體的220余個校內外教學實踐基地。建有國內同類院校水平的校園網,是中國教育科研網(CERNET)濰坊地區(qū)網絡中心、全國教育信息化理事會副理事長單位。
學?,F(xiàn)設23個教學院部,53個本科專業(yè),涉及理、工、文、經、管、農、法、歷史和教育9大學科門類。有省級重點學科、省級一類教學實驗室和多門省級精品課程、省級教學改革試點課程,有多個、省級教學改革試點專業(yè)和教育部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
學校重視科研工作,在多光子糾纏與操縱、微尺度晶體、先進陶瓷刀具、生物工程、信息控制等多個重點研究方向上成果豐碩。SCI論文收錄數量列全國高校132位。
學校現(xiàn)有教職工1721人,其中專任教師1180人,博士、碩士近800人,高級職稱人員530余人,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30余人。近年來,有150余人被評為全國、省優(yōu)秀教師,省、市級拔尖人才,多名教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中國科學院劉以訓、劉振興、肖紀美、錢逸泰、許紹燮、束懷瑞等院士及國內外專家、學者130余人任學校特聘教授或兼職教授。
學?,F(xiàn)面向全國29個?。ㄊ?、自治區(qū))招生,全日制在校學生20000余人,接收12個國家的232名留學生來校學習。學校秉承“厚德、博學、求是、創(chuàng)新”的校訓,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近幾年來,在全國、省、市“挑戰(zhàn)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電子設計大賽、機械產品設計大賽、數學建模競賽等活動中有1000余人次獲獎,成績列省內同類院校前茅。
學校堅持產學研相結合,在致力于教學的同時,積極發(fā)揮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的辦學功能。近幾年,學校緊緊圍繞機電、化工、蔬菜、生物、旅游開發(fā)等地方支柱產業(yè)開展科研攻關,提供科技服務,為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廣泛借鑒和引進優(yōu)質教育資源,積極開展國際國內交流與合作,先后同美國、加拿大、英國、韓國、奧地利等國家的大學建立學術交流與合作關系,與韓國多所大學互派學生訪學。定期或不定期選派優(yōu)秀師生出國研修訪學及參加國際學術會議,邀請海外專家學者來校講學交流。
目前,學校抓住高等教育發(fā)展的歷史性機遇,全面落實科學發(fā)展觀,致力于內涵建設,不斷提高教學、科研、管理和服務工作水平,努力把學校建設成一所為區(qū)域經濟和社會發(fā)展服務,以本科教育為主,理、工、文、經、管、農、法、歷史和教育等多學科協(xié)調發(fā)展,在國內外有較大影響的特色鮮明的綜合性大學。
引進人才優(yōu)惠政策
1、省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省級重點學科帶頭人、省級專業(yè)技術拔尖人才
待遇面議
2、博士(取得博士學位和博士研究生畢業(yè)證)
根據人才緊缺程度、學科建設需要和學術水平,提供安家補助費5—15萬元(試用期滿考核合格后,先發(fā)放安家費5萬元,剩余部分在服務期剩余時間內按月平均發(fā)放);工資按濰坊市規(guī)定增發(fā)技術補貼;提供博士科研啟動基金2萬元;配備工作手提電腦一臺。
3、碩士(取得碩士學位和碩士研究生畢業(yè)證,且具有全日制本科學歷)
提供安家補助費1萬元;工資按濰坊市規(guī)定增發(fā)技術補貼。
附件:濰坊學院2010年度人才引進計劃.xls
注:
1、博士研究生經同意來我校試講者可報銷往返硬座車票。
2、碩士研究生應聘煩請參閱http://wfurc.blog.163.com有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