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價工程師《建設工程技術與計量(土建)》課堂講義3

字號:

第三講 橋梁下部結(jié)構(gòu),涵洞, 地下工程
    內(nèi)容提要
    橋梁下部結(jié)構(gòu),涵洞, 地下工程的工程構(gòu)造
    重點難點
    對工程分類、適用、組成、構(gòu)造要記憶,對構(gòu)造的要求、特點、應用范圍要理解。地下工程是“了解”內(nèi)容。
    內(nèi)容講解
    三、橋梁下部結(jié)構(gòu)
    (一)橋橋墩
    1.實體墩
    實體橋墩是指橋墩是由一個實體結(jié)構(gòu)組成的,可分 為實體重力式橋墩和實體薄壁橋墩(墻式橋墩)。
    實體橋墩是由墩帽、墩身和基礎組成的。
    2.空心橋墩
    空心橋墩有兩種形式,一種基本為上述的實體重力型結(jié)構(gòu),鏤空中心部分。另一種即采取薄壁鋼筋混凝土的空格形墩身。
    空心橋墩墩身立面形狀可分為直坡式、臺坡式、斜坡式??招亩瞻幢诤穹譃楹癖谂c薄壁兩種。
    空心橋墩在構(gòu)造尺寸上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身最小壁厚,對于鋼筋混凝土不宜小于30cm,對于素混凝土不宜小于50cm。
    (2)墩身內(nèi)應設橫隔板或縱、橫隔板。
    (3)墩身周圍應設置適當?shù)耐L孔與泄水孔,孔的直徑不宜小于20cm;
    例題:空心橋墩在構(gòu)造尺寸上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A、墩身最小壁厚,對于素混凝土不宜小于50cm。
    B、最小壁厚,對于鋼筋混凝土不宜小于30cm,
    C、墩身最小壁厚,對于鋼筋混凝土不宜小于40cm,
    D、身的通風孔與泄水孔,孔的直徑不宜小于20cm;
    E、身的通風孔與泄水孔,孔的直徑不宜小于15cm;
    答案:ABD
    3.柱式橋墩 考試用書
    柱式橋墩一般由基礎之上的承臺、柱式墩身和蓋梁組成。柱式橋墩的墩身沿橋橫向常 由1-4根立柱組成。
    4.柔性墩
    柔性墩是橋墩輕型化的途徑之一,它是在多跨橋的兩端設置剛性較大的橋臺,中墩均為柔性墩。
    典型的柔性墩為柔性排架樁墩,多用在墩臺高度5.0。7.Om,跨徑一般不宜超過13 m的中、小型橋梁上。
    柔性排架樁墩分單排架和雙排架墩。單排架墩一般適用于高度不超過4.0-5.Om。樁墩高度大于5.Om時,為避免行車時可能發(fā)生的縱向晃動,宜設置雙排架墩;
    5.框架墩
    框架墩采用壓撓和撓曲構(gòu)件,組成平面框架代替墩身,支承上部結(jié)構(gòu),必要時可做成雙層或更多層的框架支承上部結(jié)構(gòu)??蚣芏帐潜瓤招亩崭M一步的輕型結(jié)構(gòu),是以鋼筋混凝土或預應力混凝土建成受力體系。
    (二)橋臺
    按照橋臺的形式,可分為以下幾種:
    1.重力式橋臺
    重力式橋臺主要靠自重來平衡臺后的土壓力,橋臺本身多數(shù)由石砌、片石混凝土或混凝土等圬工材料建造,并用就地澆筑的方法施工。常用的類型有U形橋臺、埋置式橋臺、八字式和一字式橋臺。埋置式橋臺將臺身埋置于臺前溜坡內(nèi),不需要另設冀墻,僅由臺帽兩端耳墻與路堤銜接。
    (1)臺帽與背墻。橋臺頂帽由臺帽和背墻兩部分組成。
    (2)臺身。實體式橋臺臺身前后設置斜坡呈梯形截面。臺身 頂?shù)拈L度與寬度應配合臺帽。
    (3)翼墻及耳墻。了解即可。
    2.輕型橋臺
    輕型橋臺一般由鋼筋混凝土材料建造,其特點是用這種結(jié)構(gòu)的抗彎能力來減少圬工體積而使橋臺輕型化。常用的輕型橋臺有薄壁輕型橋臺和支撐梁輕型橋臺。
    3.框架式橋臺
    框架式橋臺是一種在橫橋向呈框架式結(jié)構(gòu)的樁基礎輕型橋臺,它所承受的土壓力較小,適用于地基承載力較低、臺身較高、跨徑較大的梁橋。其構(gòu)造形式有柱式、肋墻式、 半重力式和雙排架式、板凳式等。
    雙(多)柱式一般用于填土高度小于5m的場合;填土高度大于5m時,可采用墻式。
    4.組合式橋臺
    為使橋臺輕型化,橋臺本身主要承受橋跨結(jié)構(gòu)傳來的豎向力和水平力,而臺后的土壓力由其他結(jié)構(gòu)來承受,形成組合式的橋臺。
    (三)墩臺基礎
    1.擴大基礎
    這是橋涵墩臺常用的基礎形式。它屬于直接基礎,是將基礎底板設在直接承載地基上,來自上部結(jié)構(gòu)的荷載通過基礎底板直接傳遞給承載地基。
    2.樁與管柱基礎
    當?shù)鼗鶞\層地質(zhì)較差,持力土層埋藏較深,需要采用深基礎才能滿足結(jié)構(gòu)物對地基強度、變形和穩(wěn)定性要求時,可用樁基礎。
    2004考題:當水文地質(zhì)條件復雜,特別是深水巖面不平且無覆蓋層時,橋梁墩臺基礎宜選用( )。
    A.沉井基礎
    B.樁基礎
    C.管柱基礎
    D.擴大基礎
    3.沉井基礎
    橋梁工程常用沉井作為墩臺的梁基礎。 沉井形式各異,但在構(gòu)造上均主要由井壁、刃腳、隔墻、井孔、凹槽、封底、填心和蓋板等組成。
    四、涵洞
    涵洞和橋的區(qū)別,按《公路工程技術標準》規(guī)定,單孔跨徑小于5m,多孔跨徑總長小于8m的統(tǒng)稱為涵洞;而圓管涵及箱涵則不論孔徑大小、孔數(shù)多少,都叫作涵洞。
    (一)涵洞的分類
    1. 按構(gòu)造形式不同分類
    涵洞可分為圓管涵、拱涵、蓋板涵、箱涵。
    (1)圓管涵。圓管涵的直徑一般為0.5-1.5m。圓管涵受力情況和適應基礎的性能較好,兩端僅需設置端墻,不需設置墩臺,故圬工數(shù)量少,造價低,但低路堤使用受到限制。
    (2)蓋板涵。蓋板涵在結(jié)構(gòu)形式方面有利于在低路堤上使用,當填土較小時可做成明涵。
    (3)拱涵。一般超載潛力較大,砌筑技術容易掌握,便于群眾修建,是一種普遍采用的涵洞形式。
    (4)箱涵。適用于軟土地基,但因施工困難且造價較高,一般較少采用。
    例題、砌筑技術容易掌握,超載潛力較大的是[ ],
    A、蓋板涵
    B、拱涵
    C、箱涵
    D、圓管涵
    答案;B
    分析;一般超載潛力較大,砌筑技術容易掌握,便于群眾修建,是一種普遍采用的涵洞形式。箱涵適用于軟土地基,但因施工困難且造價較高,一般較少采用。
    2.按洞頂填土情況不同分類
    涵洞可分為明涵和暗涵。
    (1)明涵。洞頂無填土,適用于低路堤及淺溝渠處。
    (2)暗涵。洞頂有填土,且最小填土厚度應大于50cm,適用于高路堤及深溝渠處。
    3.按建筑材料不同分類
    涵洞可分為磚涵、石涵、混凝土涵及鋼筋混凝土涵等。
    4.按水力性能不同分類
    涵洞可分為無壓力式涵洞、半壓力式涵洞、壓力式涵洞。
    (1)無壓力式涵洞。水流在涵洞全部長度上保持自由水面。
    (2)半壓力式涵洞。涵洞進口被水淹沒,洞內(nèi)水全部或一部分為自由面。
    (3)壓力式涵洞。涵洞進出口被水淹沒,涵洞全長范圍內(nèi)以全部斷面泄水。
    例題、暗涵洞頂最小填土厚度應大于[ ] cm
    A、50
    B、80
    C、100
    D、120
    答案;A
    分析;暗涵。洞頂有填土,且最小填土厚度應大于50cm,適用于高路堤及深溝渠處。
    2004考題.山區(qū)公路跨過山谷的路堤較高,泄洪涵洞埋置較深,根據(jù)泄洪流量可選用的泄洪涵洞形式有( )。
    A.明涵
    B.圓管涵
    C.蓋板涵
    D.拱涵
    E.箱涵
    (二)涵洞的組成
    涵洞由洞身、洞口、基礎三部分和附屬工程組成。在地面以下,防止沉陷和沖刷的部分稱作基礎;建筑在基礎之上,擋住路基填土,以形成流水孔道的部分稱為洞身;設在洞身兩端,用以集散水流,保護洞身和路基使之不被水流破壞的建筑物稱為洞口,它包括端墻、翼墻、護坡等。
    為防止不均勻沉陷,將涵洞全長分為若干段,每段之間以及洞身與端墻之間設置沉降縫,使各段可以獨自沉落而互不影響。
    例題、涵洞由[ ]和附屬工程組成。
    A、洞身
    B、端墻
    C、洞口
    D、基礎
    E、護坡
    答案:A、C、D、
    (三)涵洞的構(gòu)造
    1.洞身。
    洞身是涵洞的主要部分,它的截面形式有圓形、拱形、矩形(箱形)三大類。
    為充分發(fā)揮洞身截面的泄水能力,有時在涵洞進口處采用提高節(jié). 圓形管涵不采用提高節(jié)。
    (1)圓管涵。圓管涵以鋼筋混凝土及混凝土管涵最為常見。
    鋼筋混凝土圓管涵靜力工作性能良好,混凝土的用量小,制造簡單,移動時也很方便。一般可分為剛性管涵和四鉸式管涵。
    1)剛性管涵。剛性管涵在橫截面上構(gòu)成一個剛性環(huán),圓環(huán)厚度隨直徑大小和填土高度而變。
    2)四鉸式管涵。采用四鉸式管涵的目的是為了降低圓管的應力,以節(jié)約材料。鉸分別布置在彎矩處,即涵洞的兩側(cè)及涵洞的頂部和底部。
    由于四鉸式管較剛性管應力減小很多,所以它不僅可以縮小截面尺寸,減少配筋數(shù)量,而且可以采用純混凝土來建造。
    (2)拱涵。拱涵的洞身由拱圈、側(cè)墻(墻臺)和基礎組成。拱圈形狀普遍采用圓弧拱。
    (3)矩形涵洞。蓋板涵是常用的矩形涵洞,由基礎側(cè)墻(涵臺)和蓋板組成。
    蓋板涵的過水能力較圓管涵大,與同孔徑的拱涵相接近,施工期限較拱涵短,但鋼材用量比拱涵多,對地基承載力的要求較拱涵低。因此,在要求通過較大的排洪量,地質(zhì)條件較差,路堤高度較小的設涵處,常采用蓋板涵,且常采用明涵。
    例題、圓管涵特點[ ]。
    A、 圓管涵的直徑一般為0.5-1.5m
    B、 低路堤使用受到限制
    C、 受力情況和適應基礎的性能較好
    D、 圬工數(shù)量少,造價低
    E、 圓管涵兩端不需設置端墻
    2.洞口建筑
    涵洞洞口建筑在洞身兩端,連接洞身與路基邊坡。
    (1)涵洞與路線正交的洞口建筑。涵洞與路線正交時,常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