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城市經濟學
一,概述
(—)了解城市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及范疇
城市經濟學是經濟學科十一門以城市系統為對象,研究城市內部的經濟活動。揭示城市形成、發(fā)展及城市化過程中的經濟規(guī)律的應用性學科。它系統地運用經濟學原理、分析城市的生產關系、經濟結構和要素組織,研究城市經濟性地運營的措施和方法.因此,城市經濟學在認識和解決城市問題的實踐中具有獨特的作用。
1.城市經濟學的產生和發(fā)展
最早涉及城市經濟問題的是20世紀20年代對城市土地經濟和土地區(qū)位的研究。早期研究以美國的伯吉斯(Burgess)、黑格(Haig)和霍伊特(Hoyt)為主要代表,他們側重于研究城市的土地經濟,探討城市發(fā)展中的內部結構和用地布局,試圖解釋關于城市土地的使用和地理位置的決定因素。1965年,美國學者威爾帕?湯普森(Wilbur Thompson)的《城市經濟學導言》(The Introduction to Urban Economics)—書的出版,標志著城巾經濟學從廣義的經濟學中分離出來,正式成為寸]獨立學科。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研究城市經濟學。
2.城市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范圍
城市經濟學是從經濟學中分離出來,并與城市問題的研究相結合而產生的一門新興邊緣學科。一般認為,城市經濟學主要可劃分為宏觀城市經濟學和微觀城市經濟學。宏觀城市經濟學把城市看作一個整體,強調以城市對整個國民經濟以及城市與鄰近地區(qū)之間的關系和作用為研究內容,采用總量經濟分析方法,探討城市與地區(qū)經濟及國民經濟中其他部分之間的關系。微觀城市經濟學以城市內部的經濟問題作為其研究內容。它以馬歇爾的價格理論為依據,是在綜合馬歇爾和新古典學派的方法論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此外,還出現了一種綜合微觀與宏觀分析的城市經濟學理論,它將城市經濟內部各個部門的“個量分析”,同整個國民經濟的總量分析結合在—起,形成了城市和城市工業(yè)化過程中的綜合城市經濟學研究體系。
國外城市經濟學研究的內容包括:1)區(qū)位分析與城市內部空間結構演化;2)城市化與城市體系的一般均衡模型設計;3)特定城市市場與城市經濟模型的建立;4)城市政府行為與城市經濟政策分析。
國內城市經濟學研究的內容包括:1)城市化與新型工業(yè)化關系的研究;2)都市圈發(fā)展與城市之間經濟合作及協調分析;3)區(qū)委選擇與城市內部空間結構演進研究;4)產業(yè)集群與城市經濟發(fā)展分析;5)城市政府智能與城市治理模式研究。
3.城市經濟學的若干特征
多學科性、廣泛分布的外在性和規(guī)模經濟的特性、地理空間屬性。
(二)了解城市經濟學與城市規(guī)劃的關系
經濟學對城市規(guī)劃的貢獻包括對城市增長和規(guī)模的預測,分析城市可能取得的經濟資源和消費需求;對具體城市問題的分析和規(guī)劃調控的對策建議等,最常見的還在于運用投資估算技術評估各類規(guī)劃方案以幫助政府和投資者決策,此外還包括制定相應的經濟政策以保障規(guī)劃方案的實施等。
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的城市經濟學既從宏觀的角度研究城市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城市經濟各個部門之間相互依存、制約和促進的關系,以及城市與周圍地區(qū)的經濟平衡與協調發(fā)展;又從微觀的角度分析城市建設的各項功能、城市的布局和各項指標。對現階段矛盾突出的城市、土地、住房、交通運輸、環(huán)境、以及城市的合理布局等問題,也都從經濟方面加以研究。我國城市經濟學具有相對廣泛的研究范圍和較強的綜合性與城市規(guī)劃和城市建設的關系極為密切。
一,概述
(—)了解城市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及范疇
城市經濟學是經濟學科十一門以城市系統為對象,研究城市內部的經濟活動。揭示城市形成、發(fā)展及城市化過程中的經濟規(guī)律的應用性學科。它系統地運用經濟學原理、分析城市的生產關系、經濟結構和要素組織,研究城市經濟性地運營的措施和方法.因此,城市經濟學在認識和解決城市問題的實踐中具有獨特的作用。
1.城市經濟學的產生和發(fā)展
最早涉及城市經濟問題的是20世紀20年代對城市土地經濟和土地區(qū)位的研究。早期研究以美國的伯吉斯(Burgess)、黑格(Haig)和霍伊特(Hoyt)為主要代表,他們側重于研究城市的土地經濟,探討城市發(fā)展中的內部結構和用地布局,試圖解釋關于城市土地的使用和地理位置的決定因素。1965年,美國學者威爾帕?湯普森(Wilbur Thompson)的《城市經濟學導言》(The Introduction to Urban Economics)—書的出版,標志著城巾經濟學從廣義的經濟學中分離出來,正式成為寸]獨立學科。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研究城市經濟學。
2.城市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和范圍
城市經濟學是從經濟學中分離出來,并與城市問題的研究相結合而產生的一門新興邊緣學科。一般認為,城市經濟學主要可劃分為宏觀城市經濟學和微觀城市經濟學。宏觀城市經濟學把城市看作一個整體,強調以城市對整個國民經濟以及城市與鄰近地區(qū)之間的關系和作用為研究內容,采用總量經濟分析方法,探討城市與地區(qū)經濟及國民經濟中其他部分之間的關系。微觀城市經濟學以城市內部的經濟問題作為其研究內容。它以馬歇爾的價格理論為依據,是在綜合馬歇爾和新古典學派的方法論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此外,還出現了一種綜合微觀與宏觀分析的城市經濟學理論,它將城市經濟內部各個部門的“個量分析”,同整個國民經濟的總量分析結合在—起,形成了城市和城市工業(yè)化過程中的綜合城市經濟學研究體系。
國外城市經濟學研究的內容包括:1)區(qū)位分析與城市內部空間結構演化;2)城市化與城市體系的一般均衡模型設計;3)特定城市市場與城市經濟模型的建立;4)城市政府行為與城市經濟政策分析。
國內城市經濟學研究的內容包括:1)城市化與新型工業(yè)化關系的研究;2)都市圈發(fā)展與城市之間經濟合作及協調分析;3)區(qū)委選擇與城市內部空間結構演進研究;4)產業(yè)集群與城市經濟發(fā)展分析;5)城市政府智能與城市治理模式研究。
3.城市經濟學的若干特征
多學科性、廣泛分布的外在性和規(guī)模經濟的特性、地理空間屬性。
(二)了解城市經濟學與城市規(guī)劃的關系
經濟學對城市規(guī)劃的貢獻包括對城市增長和規(guī)模的預測,分析城市可能取得的經濟資源和消費需求;對具體城市問題的分析和規(guī)劃調控的對策建議等,最常見的還在于運用投資估算技術評估各類規(guī)劃方案以幫助政府和投資者決策,此外還包括制定相應的經濟政策以保障規(guī)劃方案的實施等。
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的城市經濟學既從宏觀的角度研究城市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城市經濟各個部門之間相互依存、制約和促進的關系,以及城市與周圍地區(qū)的經濟平衡與協調發(fā)展;又從微觀的角度分析城市建設的各項功能、城市的布局和各項指標。對現階段矛盾突出的城市、土地、住房、交通運輸、環(huán)境、以及城市的合理布局等問題,也都從經濟方面加以研究。我國城市經濟學具有相對廣泛的研究范圍和較強的綜合性與城市規(guī)劃和城市建設的關系極為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