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估價師《土地估價理論方法》備考講義2

字號:

1.2 土地價格的主要特征
    1)土地價格是權益價格
    土地不具移動性,其可轉移的并非土地本身,而是該土地的權利和收益。誰獲得了土地權益,誰就可以從這塊土地收獲產品和服務,這種產品和服務的獲得都是以土地權利的限定為基礎。因此土地買賣實質上是土地權益的買賣。土地價格是土地權利和收益的購買價格。
    2)土地價格不由生產成本決定
    土地價格不是土地成本的貨幣表現(xiàn),不依生產成本定價。由于土地是一種自然物,不是人類勞動的產物,所以沒有價值,自身無所謂生產成本;并且人類長期的土地利用過程中所固化在土地中的勞動,不足以表現(xiàn)其價格,現(xiàn)實中土地的開發(fā)成本,主要是土地的投資與回收及其應得投資收益,實質是地價的附加。因此土地價格不由生產成本決定。
    3)土地價格主要由土地需求決定
    與一般商品的價格決定一樣,土地價格也受土地市場的供給與需求共同決定。但是從宏觀上看,土地的自然供給是一定的,土地經濟供給的彈性很小,而社會經濟發(fā)展和人口增加引致對土地的需求會不斷變化,因此從長遠和總體上看,需求是影響地價的主要方面。
    4)土地價格呈上升趨勢
    首先,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人口不斷增加,由于土地的稀缺性,其供給彈性很小,對土地的需求總是持續(xù)增加的,致使地價不斷上漲;其次,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也就意味著高技術、高投資的產業(yè)日趨發(fā)達,工人的勞動支出在生產成本中的比重日趨縮小,從而整個社會的資本有機構成的提高,使得社會平均利潤率下降,導致利潤有下降的趨勢,從而使地價呈上升勢態(tài)。
    5)土地價格具有明顯的地域性
    在地區(qū)性市場之間,因為土地位置的固定性,土地無法像其他商品那樣可以到處移動,致使地價具有明顯的地區(qū)性特征,各地域土地市場之間,很難相互影響,不能形成統(tǒng)一的市場價格;即使在同一地區(qū)城市內,土地的位置差別也決定了土地價格個別性明顯,難以標準化,因而土地價格千差萬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