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某的行為構成何罪

字號:

案情簡介
     朱某原為中國農業(yè)銀行某支行一儲蓄所的代辦員,2000年6月23日,朱某與該農行支行解除了勞動關系,朱某在離開時,私自留存了一份空白的、加蓋好農行印章的銀行定活兩便儲蓄存單。2000年9月26日,朱某將存單填寫、涂改成面額為10萬元的五年定期存單,以吸儲為名,許諾8.35%的年息,從張某處得款10萬元,朱某將該款用于私人借貸和使用。案發(fā)前朱某已歸還張某7萬元,案發(fā)后朱某又歸還本金和利息4.5萬元。
     分歧意見
     本案在審理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三種不同的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朱某的行為構成變造金融票證罪。理由是朱某變造了虛假的銀行存單,擾亂了國家金融機構的正常管理秩序,其行為符合變造金融票證罪的構成,應以變造金融票證罪定罪量刑。
     第二種意見認為,朱某的行為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理由是朱某填寫、涂改銀行的存單是為了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從張某處騙取10萬元,其行為侵犯了國家金融管理制度,對其應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定罪量刑。
     第三種意見認為,朱某的行為構成金融憑證詐騙罪。理由是:朱某變造銀行存單的行為系手段,其從張某處以吸儲為名騙取張某10萬元的行為符合金融憑證詐騙罪的構成,應以金融憑證詐騙罪定罪量刑。
     評析意見
     本案中,朱某實施了兩個行為,一是變造了銀行的存單,二是以高息吸儲為名,使用該變造的存單從張某處得款10萬元。粗略地看,其行為涉及到了數(shù)個條文和罪名:一是變造金融票證罪,二是金融憑證詐騙罪,三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四是詐騙罪。這里面既涉及法條競合犯問題,又涉及牽連犯問題,極為復雜。要對朱某的行為準確的定性,必須對朱某的行為性質、各行為之間的關系、所涉及的各罪名的犯罪構成以及各罪名之間的關系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才能正確地對朱某定罪量刑。
     一、朱某變造銀行存單的行為。
     《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條對偽造、變造金融票證罪作出了明確的規(guī)定,根據(jù)該規(guī)定,偽造、變造金融票證罪是指偽造、變造匯票、本票、支票、委托收款憑證、匯款憑證、銀行存單、信用證或附隨的單據(jù)、文件以及偽造信用卡等金融票證的行為。朱某變造銀行存單的行為,符合該罪的犯罪構成:(一)犯罪主體方面。該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凡是達到刑事責任年齡且具有刑事責任的自然人都可以成為該罪的主體,朱某能成為該罪的犯罪主體。(二)犯罪客體方面。該罪的客體是國家的金融票證管理制度。朱某變造銀行存單的行為,影響了金融票證應有的信譽,破壞了國家的金融票證管理制度,符合該罪的犯罪客體。(三)犯罪的主觀方面。該罪的主觀方面只能由故意構成。從朱某私自留存空白的、加蓋好印章的存單到將存單涂改、填寫成面額10萬元的五年定期存單,其所有行為都證明了其主觀上是故意的。(四)犯罪的客觀方面。該罪客觀方面表現(xiàn)為偽造、變造各種金融票證的行為。朱某對該空白存單通過涂改、填寫等行為,非法加以改變,系變造的行為。故朱某變造銀行存單的行為符合變造金融票證罪的犯罪構成。
     二、朱某以高息吸儲為名,使用該變造的存單從張某處得款10萬元的行為。
     該行為不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缎谭ā返谝话倨呤畻l對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作出了規(guī)定,是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擾亂金融秩序的行為。該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侵犯的客體是國家金融管理制度,主觀方面表現(xiàn)為故意,客觀方面表現(xiàn)為行為人實施了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或變相吸收公眾存款的行為。就本案朱某的行為而言,不符合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犯罪構成的客觀方面。盡管朱某從張某處取得10萬元是以吸儲為名,但其行為并未達到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這一標準,公眾存款是指存款人是不特定的群體,如果存款人只是少數(shù)個人或特定的,不能認為是公眾存款。顯然,朱某僅向張某“吸儲”,其行為的對象是特定的個人,不屬于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故朱某的行為不符合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犯罪構成,不應認定為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
     朱某的該行為構成金融憑證詐騙罪。從《刑法》第一百九十四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可知,金融憑證詐騙罪是指使用偽造、變造的委托收款憑證、匯款憑證、銀行存單等其他銀行結算憑證,騙取他人財物,數(shù)額較大的行為。(一)本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朱某符合主體條件;(二)本罪侵害的客體是復雜客體,既侵害了國家有關金融憑證的管理制度,同時又對公私財產的所有權造成損害。本案中朱某的行為,既侵害了國家的金融憑證管理制度,也侵害了張某的財產所有權;(三)本罪的主觀方面必須出于故意,行為人對所使用的偽造、變造的金融憑證必須表現(xiàn)出明知。本案中,張某所使用的變造的銀行存單是其本人所變造的,其主觀上顯然出于故意。(四)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xiàn)為使用偽造、變造的結算憑證進行詐騙活動,數(shù)額較大的行為。朱某使用了該變造的存單,且對張某虛構事實,隱瞞真相,詐騙了張某10萬元的欠款,數(shù)額達到了較大的標準。從以上一系列分析可知,朱某的行為符合金融憑證詐騙罪的犯罪構成,其行為構成金融憑證詐騙罪。
     這里需要提到的是,有些觀點認為金融憑證詐騙罪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從朱某的行為看不出其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對朱某不應以金融憑證詐騙罪定罪。筆者認為,犯罪目的是犯罪的選擇要件,它不是所有犯罪都要具備的條件,只是某些犯罪具備的要件。根據(jù)罪刑法定的基本原則,《刑法》明確規(guī)定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為構成要件的,非法占有目的就是該罪的必備構成要件,否則,不能人為地將非法占有目的作為某種犯罪的必備構成要件。從《刑法》第一百九十四條的規(guī)定來看,并未規(guī)定金融憑證詐騙罪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因此,非法占有目的不是金融憑證詐騙罪的必備構成要件,行為人朱某有無非法占有目的不影響其金融憑證詐騙罪的構成。
     三、對朱某行為的定罪。
     通過前文的分析,可以認定朱某不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對其他的三罪即變造金融票證罪、金融憑證詐騙罪、詐騙罪如何對朱某適用呢?首先,金融憑證詐騙罪與詐騙罪是法條競合關系,行為人以金融憑證進行詐騙屬于詐騙罪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根據(jù)法條競合適用的原則,即特殊優(yōu)先適用原則,應排斥適用詐騙罪條款,而應依特別法條即金融憑證詐騙罪定罪量刑。其次,朱某變造銀行存單后又用于騙取財物,屬于牽連行為,即變造金融票證罪和金融憑證詐騙罪屬于牽連犯,其中變造金融票證罪是金融憑證詐騙罪的手段行為。對于牽連犯,適用的規(guī)則是擇一重罪處罰,兩罪中金融憑證詐騙罪較重,所以對本案行為人朱某應以金融憑證詐騙罪一罪定罪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