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類調查

字號:

地類調查
    為減少外業(yè)調繪工作量,在外業(yè)調繪前,應邀請熟悉當地情況的人結合地形圖及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圖進行室內預判。
    (一)土地分類體系
    土地勘測定界中建設用地多在城郊結合部,同時涉及“全國土地利用現狀分類體系”和“城鎮(zhèn)土地分類體系”兩種體系。而我國城郊結合部并沒有明顯的城、鄉(xiāng)分界,這給兩種分類體系的實際操作帶來很大困難。
    目前,全國城鎮(zhèn)、村莊地籍調查還沒有全面完成,舊分類到新分類的過渡尚難以一步到位,為確保實施《全國土地分類》期間全國土地統計數據的統一性和準確性,滿足我國實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需求,結合當前調查的實際情況,國土資源部制定了《全國土地分類》(過渡期適用)(表8—1)、《全國土地分類》(過渡期適用)與土地利用現狀分類對照表(表8—2)。
    實地判讀,將用地范圍內及其附近的各地類界線測繪或轉繪在工作底圖上,標注三級地類編號,核實現狀地類與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圖上標注的地類,一致性,與實地不一致的:在勘測定界技術報告及面積量算表中注明,同時調繪用地范圍內的基本農田界線和農用地轉用范圍界線并標注在工作底圖上。
    1.地類及地類界線的調繪地類調繪時,在實地對照分幅土地利用現狀圖、航片、地形圖或地籍圖逐一判讀、調繪,現場標記在工作底圖上,填寫外業(yè)手簿。地類調繪較易出錯,且對調查精度影響較大,因此需要特別認真、細心。
    在實際地類調查過程中,當土地利用現狀圖的現勢性無法滿足要求時,應對地類進行實地調繪。調繪圖斑范圍內的地上物是劃分土地利用類型的主要參照物,但在實際調繪中,應以動態(tài)的眼光去判斷土地的實際利用類型。近年來,各地因地制宜地開展了農業(yè)生產結構調整,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
    根據土地征用工作的需要進行的土地勘測定界,其勘測定界成果直接服務于征地補償工作,土地調查統計數據是征地部門填寫征地“一書四方案”的基礎數據,土地類別的不同直接影響后期的土地補償費。
    此外,按照發(fā)揮區(qū)域性比較優(yōu)勢的要求,因地制宜,將閑置的建設用地、未利用地或被破壞的耕地開發(fā)整理成園地,并經土地和農業(yè)行政主管部門共同認定能調整成耕地的,且被視為建設項目補充的耕地,在勘測定界地類調查時按現狀地類進行調查。
    2.基本農田界線的調繪在當地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查閱用地范圍區(qū)域的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資料、基本農田保護區(qū)規(guī)劃圖及基本農田保護區(qū)界線圖,在政府有關職能部門的配合下,現場將用地范圍內及其附近的基本農田界線測繪或轉繪在工作底圖上,
    3.農用地轉用范圍線的調繪
    題目:土地勘測定界權屬調查的主要內容包括( )。
    A.用地范圍內的占用各權屬單位的用地界線
    B.權屬狀況調查
    C.控制點情況調查
    D.用地面積調查
    E.用地屬性調查
    答案:(A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