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知識點整理

字號:

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知識點整理的文章,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
    一、字詞
    攢(cuán) 拗(ǎo) 確鑿(záo) 菜畦(qí) 桑葚(shân ) 輕捷(jiã ) 蟋蟀(xī shuài)
    臃腫(yōng zhǒng) 相宜(yí) 書塾(shú) 蟬蛻(tuì) 人跡罕至( jì hǎn) 人聲鼎沸(dǐng)
    斑蝥(máo) 竅(qiào) 覆蓋 (fù) 收斂( liǎn ) 腦髓(nǎo suǐ) 秕谷(bǐ gǔ) 鑒賞(jiàn shǎng)
    腫脹(zhàng) 叮囑(dīng zhǔ) 恐懼(kǒng jù) 驪歌(lí) 花圃(pǔ ) 恥笑(chǐ) 玉簪花(zān)
    衣襟(jīn ) 撣子(dǎn zǐ) 徘徊(pái huái) 柵欄(zhà lán) 蒲公英(pú) 丑陋(lîu) 訕笑(shàn)
    嫉妒(jí dù ) 啄(zhuï) 吐綬雞(shîu) 籬笆(lí b?。?沼澤(zhǎo zã) 沮喪(jǔ sàng) 嘎(g?。?BR>    泥濘(nìng) 駭人(hài) 簡陋(lîu) 鉸鏈(jiǎo liàn) 冰雹(báo) 木屐(jī) 颼(sōu) 傭人(yîng)
    灌木(guàn) 恭敬(gōng jìng) 火鉗(qián) 彌漫(mí màn) 瞬息(shùn) 幽寂(jì)
    荒草萋萋(huāng qī) 涉足(shâ) 佇立(zhù) 足跡(jì) 路徑(jìng) 憂郁(yōu yù)
    皆(jiē ) 邑(yì) 扳(pān ) 環(huán)謁(yâ) 泯(mǐn) 方仲永(zhîng) 延綿(yán mián )
    【第1課.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用“從„„到„„”點明了作者回憶童年生活的地點和范圍,同時也告訴我們文章前后兩部分的內(nèi)容,體現(xiàn)了作者的寫作順序,也暗示了文章的主題。
    寫作特點:
    用“碧綠”修飾“菜畦”,用“光滑”修飾“石井欄”,用“高大”修飾“皂莢樹”,用“肥胖”形容“黃蜂”等都體現(xiàn)形容詞運用的貼切。
    用“掃、露、支、撒、系、牽、拉”這一系列連貫的動詞,準(zhǔn)確生動地描繪出捕鳥的全過程,也從捕鳥的過程中透露出兒童捕鳥的興奮驚喜之情,顯示了動詞運用的精妙。
    用“不必說„„也不必說„„單是„„”這一句式,既表達(dá)寫景的詳略,又勾勒出兒童感到事物美好有趣而自得的心理。“我不知道„„也許是„„也許是„„也許是„„總而言之„„”這一句式,既在全文結(jié)構(gòu)中起到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又表現(xiàn)出少年魯迅告別百草園時的依戀心情,體現(xiàn)了句式運用的精當(dāng)。
    重難點句子
    1.„„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
    “樂園”一詞是本文的文眼。它專門告訴我們:本文的作者要回憶的是童年生活中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有趣的事。該句是下文的總結(jié)句,下文內(nèi)容是對這句話的具體描述。
    2.掃開一塊雪,露出地面,用一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撒些批谷,棒上系條長繩,人遠(yuǎn)遠(yuǎn)地牽著,看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的時候,將繩子一拉,便罩住了。
    作者用“掃、露、支、撒、系、牽、拉”等表示動作的詞,準(zhǔn)確生動地描繪出捕鳥的全過程,也從捕鳥的活動中寫出兒童的興奮、驚喜之情。
    3.他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罰跪的規(guī)則但也不常用,普通總不過瞪幾眼。
    兩個“不常用”,可見先生還是比較開明的,嚴(yán)而不厲,甚至是嚴(yán)而可親的。
    4.開頭一段中“似乎”“確鑿”兩詞矛盾嗎?
    這兩個詞不矛盾,卻準(zhǔn)確地表達(dá)了作者的特殊心情-對百草園依戀的深情,因為“連那末次的相見也已經(jīng)隔了七八年”,年代久遠(yuǎn),所以一開始回憶印象有些模糊,故用“似乎”表示不確定。然后追憶童年生活,種種景象歷歷在目,故用“確鑿”表示意識中根深蒂固地有這種印象。
    5.為什么要寫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著“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訓(xùn),悟出一些道理,同時也給百草園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重點段落:
    第2段
    (1)空間描寫順序: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具體描寫的事物
    (2)三種角度:視覺、聽覺、味覺;具體描寫的事物
    (3)先靜物到動物,再由動物到靜物
    【第2課.爸爸的花兒落了】
    本文采用雙線結(jié)構(gòu)。一是關(guān)于爸爸愛花、對花兒的描寫貫穿始末。另一條線索是畢業(yè)典禮。圍繞畢業(yè)典禮這一中心事件,作者采用插敘手法,表現(xiàn)爸爸對女兒的關(guān)懷
    重難點句子
    1.我的襟上有一朵粉紅色的夾竹桃,是臨來時媽媽從院子里摘下來給我別上的,她說:“夾竹桃是你爸爸種的,戴著它,就像爸爸看見你上臺一樣!”
    這一句話告訴我們“爸爸”沒來參加這次活動,為全文設(shè)里了一個懸念:爸爸為什么沒來?爸爸怎么了?從而吸引讀者閱讀下文尋找答案。由花想人,引出回憶。
    2.英子,不要怕,無論什么困難的事,只要硬著頭皮去做,就闖過去了。
    這句話包含著爸爸對“我”的勇敢面對生活的鼓勵,同時也是支撐著“我”在生活中堅定地走下去的信念。這句話成為我的座右銘。
    3.沒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經(jīng)大了,是不是?
    一方面,鼓勵“我”勇于面對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做好自己的事情;另一方面,要求我承擔(dān)起照顧弟弟妹妹的責(zé)任,幫助媽媽支撐起這個家,按照成人的標(biāo)準(zhǔn)來要求自己。
    4.本文以“花”開頭,以“花”結(jié)尾,作用是什么?
    文章開頭寫“我”衣襟上別著一朵爸爸種的粉紅色夾竹桃參加畢業(yè)典禮,文章末尾寫爸爸的花兒落了,前后呼應(yīng)。全文以爸爸愛花為線索,“花”具有深刻的內(nèi)涵,象征爸爸的身體情況,爸爸身體健康時,花開得健旺;花兒落了,象征天***花的爸爸辭世了。
    【第3課.丑小鴨】
    重點句子
    1.這是頭一天的情形。后來一天比一天更糟。
    這一句在結(jié)構(gòu)上起承上啟下的作用。表明丑小鴨的待遇每況愈下。
    2.你丑得可愛,連我都禁不住要喜歡你了。
    丑小鴨遇到了同情、喜歡他的朋友,這些朋友并沒有以相貌取人,是君子的化身。
    3.“我想我還是走到廣大的世界里去好?!毙▲喺f。
    丑小鴨的這句話體現(xiàn)了他對美的向往和不懈追求的特點。如果說一開始他是被迫離家流浪,那么當(dāng)他已經(jīng)在農(nóng)家安定下來而仍不滿足,仍要“走到廣大的世界里去”,那完全是出于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4.“我要飛向他們,飛向這些„„和在冬天受苦要好得多!”
    這些細(xì)膩的心理描寫展現(xiàn)了丑小鴨有遠(yuǎn)大而崇高的理想,并能為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理想進(jìn)行不懈的努力,勇于克服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體現(xiàn)了它對美好事物至死不渝的追求。
    5.當(dāng)我還是一只丑小鴨的時候,我做夢也沒有想到會有這么幸福!
    這句話啟示人們,即使身處逆境,只要不懈追求,理想就會實現(xiàn)。
    【第4課.詩兩首】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以假想生活中遭遇的挫折為題選擇了一個長者勸慰的角度,以勸告的口吻告訴人們要正確對待挫折,堅信未來是光明的、美好的。語調(diào)親切和婉,熱誠坦率,似乎詩人在與你交談。
    《未選擇的路》,“路”即指人生之路。人生的道路有千萬條,但只能選擇其中的一條,其他的路只能放棄,那些未選擇的路更加讓人懷戀,所以詩人將重點放在未選擇的路上。全詩采用象征手法,按選擇路的過程和思維順序展開。
    【第5課.傷仲永】
    文題中的“傷”是哀傷,嘆惜的意思,為什么要“傷”仲永呢?留給讀者一個懸念,引起讀者的閱讀欲望和興趣。同時也暗示了文章的主題,給文章奠定了感情基調(diào)。
    文章先敘后議,開始用見聞錄的方式,依次寫了方仲永從5歲到20歲之間才能發(fā)展變化的三個階段,接著,作者借事說理,闡明了人的天資與后天學(xué)習(xí)的關(guān)系,強(qiáng)調(diào)了后天學(xué)習(xí)的重要性。作者采用了寓理于事、欲抑先揚、對比鮮明的寫作方法,語言精煉,說理深刻,啟人心扉。
    重難點句子
    1.父異焉,借旁近與之,即書詩四句,并自為其名。
    文章以褒揚之筆描寫方仲永是“受之天”的天才。異在不學(xué)而能書。這是罕見的天賦之才。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不使學(xué)。
    這句話寫出了其父為了圖利,并不考慮兒子的前途,每天帶著兒子到處炫耀牟利。“不使學(xué)”三字是全文的關(guān)鍵,為仲永的變化埋下伏筆,點出了方仲永命運變化的根本原因。
    3.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yuǎn)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這句話在前面充分?jǐn)⑹龇街儆烙缮裢優(yōu)橛谷说幕A(chǔ)上,進(jìn)入議論。點出了方仲永天資出眾,而后來又“泯然”為眾人的原因,既總結(jié)了前面的故事,又是揭示道理的前奏。
    重點段落
    1.第①段“世隸耕”三個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是對未嘗識書具”“不使學(xué)”的必要鋪墊,也是對方仲永天資過人的有力襯托。
    2.第②段開頭“余聞之也久”這句話在文章結(jié)構(gòu)中有什么作用?
    起過渡作用。此句中的“之”字承前,指仲永才能初露時期的情形;“聞”“久”二字則表明作者長期不在家鄉(xiāng),僅從傳聞中得知,尚未見到仲永──這后一點是暗含在全句話中的。如果把這一點意思明說出來,則全句應(yīng)是“余聞之也久而未見其人”。這樣,下文再說“見”就十分自然了。由此可見,“余聞之也久”這句話,是用一明一暗的兩層意思來實現(xiàn)上下文的過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