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申論考試,猶如同高手過招,必須擅長“見招拆招”,以不變應萬變。仔細研究,我們會發(fā)現申論考試的命題也是有招式可循的,掌握了這些招式,就定能克敵制勝。歸納十年申論真題,命題招式主要有六招:
命題招式三 建設性開放命題模式
所謂建設性命題指的是根據所給閱讀資料,提出一個不是很全面、或者說不盡合理的答案或建議,要求考生對該建議,對策做出分析和評價,指出其不足之處,有的題目還要求是提出補充意見。這類題型一般要求考生具備辯證的思維,能夠全面的看待、分析問題。這是近幾年來常考的一種題型。以真題為例:
2005年中央申論第一題就是:給定資料中提到扶貧資金被擠占挪用的問題。下面列出了解決這一問題的A-E五項措施,其中不正確的是哪幾項?請寫出這幾項的序號,并分別說明為什么不正確。說明的字數不超過200字。(20分)
2006年中央申論第二題:在線交流結束后,網友發(fā)表的帖子,有的與D部長觀點不一致。請在答題卡上相應的位置上對與D部長觀點不一致的帖子具體說明為什么不一致,說明的字數應在400字的篇幅內。對觀點一致的帖子請勿作答,否則扣分。(30分)
2009年中央申論第三題:1給定資料5對內地省區(qū)“歡迎沿海地區(qū)產業(yè)轉移”的口號提出質疑,請對他進行分析,并提出你的見解。要求:觀點明確,分析恰當,條理清楚,不超過300字。
以09年申論第三題第一小問為例,這個題主要考的是內地承接沿海地區(qū)的產業(yè)轉移的利弊。因此答題時,首先,要指出內地省區(qū)提出這個口號,也是為了盡快發(fā)展本地經濟,這是我們黨“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理念的具體體現,值得肯定但是,在具體的發(fā)展方式上,要看到弊端,即這個口號顯然沒有得到沿海地區(qū)快速發(fā)展的精髓。要知道,生搬硬套往往是行不通的。而且,目前沿海模式已經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還盲目學習,實非明智之舉當然,沿海地區(qū)的模式也有許多優(yōu)秀的經驗。比如解放思想激發(fā)社會活力,吸引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建設等等,內地省區(qū)在謀求發(fā)展時都應好好學習借鑒。本文來源:考試大網
申論考試的主要考查目標,就是考查應考者的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辯證思維能力是上述諸能力的重要前提,具有較深層次的內涵。近二、三年的申論考試,注重對考生辯證思維能力的考查。不只是中央公務員考試具有這一特點,地方公務員考試申論題目同樣也體現出這種規(guī)律。
例如: 2006年北京市公務員考試(社招)申論試題第三題要求,歸納出給定資料中探討的我國文化遺產保護中的幾對矛盾;第四題要求,以政府有關部門公務員的身份,就上題中的某一對矛盾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另外,各省的申論試題中也開始注重對辯證思維能力考查。如2005年遼寧省申論考試第一題要求,根據給定資料,概述關于我國個人所得稅問題所爭論的焦點;第三題要求,以“公平與效率——從個人所得稅改革說起”為題,就個人所得稅改革問題寫一篇文章。再如:2006年山東省申論試卷第四題要求,對給定資料中包含的“使人們無擔憂地維護社會正義”多種舉措中體現出的兩種不同理念,分別加以簡述;2006年浙江省申論試卷第二題要求,對給定資料中關于公平與效率關系的兩種不同傾向性觀點,分別加以概述,并談談自己的看法;2007年天津市申論試卷第二題要求,論述“發(fā)展經濟”和“改善民生”的辯證關系。
命題招式三 建設性開放命題模式
所謂建設性命題指的是根據所給閱讀資料,提出一個不是很全面、或者說不盡合理的答案或建議,要求考生對該建議,對策做出分析和評價,指出其不足之處,有的題目還要求是提出補充意見。這類題型一般要求考生具備辯證的思維,能夠全面的看待、分析問題。這是近幾年來常考的一種題型。以真題為例:
2005年中央申論第一題就是:給定資料中提到扶貧資金被擠占挪用的問題。下面列出了解決這一問題的A-E五項措施,其中不正確的是哪幾項?請寫出這幾項的序號,并分別說明為什么不正確。說明的字數不超過200字。(20分)
2006年中央申論第二題:在線交流結束后,網友發(fā)表的帖子,有的與D部長觀點不一致。請在答題卡上相應的位置上對與D部長觀點不一致的帖子具體說明為什么不一致,說明的字數應在400字的篇幅內。對觀點一致的帖子請勿作答,否則扣分。(30分)
2009年中央申論第三題:1給定資料5對內地省區(qū)“歡迎沿海地區(qū)產業(yè)轉移”的口號提出質疑,請對他進行分析,并提出你的見解。要求:觀點明確,分析恰當,條理清楚,不超過300字。
以09年申論第三題第一小問為例,這個題主要考的是內地承接沿海地區(qū)的產業(yè)轉移的利弊。因此答題時,首先,要指出內地省區(qū)提出這個口號,也是為了盡快發(fā)展本地經濟,這是我們黨“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理念的具體體現,值得肯定但是,在具體的發(fā)展方式上,要看到弊端,即這個口號顯然沒有得到沿海地區(qū)快速發(fā)展的精髓。要知道,生搬硬套往往是行不通的。而且,目前沿海模式已經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還盲目學習,實非明智之舉當然,沿海地區(qū)的模式也有許多優(yōu)秀的經驗。比如解放思想激發(fā)社會活力,吸引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建設等等,內地省區(qū)在謀求發(fā)展時都應好好學習借鑒。本文來源:考試大網
申論考試的主要考查目標,就是考查應考者的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辯證思維能力是上述諸能力的重要前提,具有較深層次的內涵。近二、三年的申論考試,注重對考生辯證思維能力的考查。不只是中央公務員考試具有這一特點,地方公務員考試申論題目同樣也體現出這種規(guī)律。
例如: 2006年北京市公務員考試(社招)申論試題第三題要求,歸納出給定資料中探討的我國文化遺產保護中的幾對矛盾;第四題要求,以政府有關部門公務員的身份,就上題中的某一對矛盾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另外,各省的申論試題中也開始注重對辯證思維能力考查。如2005年遼寧省申論考試第一題要求,根據給定資料,概述關于我國個人所得稅問題所爭論的焦點;第三題要求,以“公平與效率——從個人所得稅改革說起”為題,就個人所得稅改革問題寫一篇文章。再如:2006年山東省申論試卷第四題要求,對給定資料中包含的“使人們無擔憂地維護社會正義”多種舉措中體現出的兩種不同理念,分別加以簡述;2006年浙江省申論試卷第二題要求,對給定資料中關于公平與效率關系的兩種不同傾向性觀點,分別加以概述,并談談自己的看法;2007年天津市申論試卷第二題要求,論述“發(fā)展經濟”和“改善民生”的辯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