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國現(xiàn)代史”講義(1)

字號:

第一編 五四文學
    第一章 五四文學革命
    第一節(jié) 五四文學的社會文化背景——五四新文化運動
    一、性質(zhì):思想與文化的啟蒙運動
    目的:
    燭照中國舊文化體系
    建立新文化,改變?nèi)藗兊木?BR>    救國
    參照系:西方文化
    二、核心精神:人文主義
    三、主要內(nèi)容:
    深入批判封建文化
    揭露封建文化與封建統(tǒng)治的“ 同謀” 關(guān)系
    深刻認識傳統(tǒng)文化、封建禮教對人的奴役和扭曲
    倡導人性的解放
    確立人的價值與尊嚴
    破除對人的貴賤等級之分
    四、重要陣地:
    1915年9月15日問世的《青年雜志》(上海 陳獨秀創(chuàng)辦 主編)
    1916年第二卷開始,更名《新青年》
    第二節(jié) 新文學意識的覺醒
    五四文學開始自覺調(diào)整和追求自身的發(fā)展道路
    確認文學自身的獨立地位和特征
    自覺地承擔起自身的歷史使命
    一、文學革命的思想先聲
    胡適《文學改良芻議》:五四文學革命的開始
    陳獨秀《文學革命論》:與舊文學的決裂
    二、白話文學的建立
    對文言文學的否定
    對白話文學的構(gòu)想
    白話文學的初步嘗試
    詩歌 《 嘗試集 》
    小說 《 狂人日記 》
    三、人的文學、平民文學
    *文以載道的封建文學觀
    關(guān)注世俗的、個體的普通人生
    改良社會,呼喚新時代
    文學的發(fā)展與時代的要求一致
    四、文學本體意識
    四分法—— 對文體獨立性和自身特性的覺悟
    第三節(jié) 新舊文學觀念的交鋒
    一、與保守派的斗爭
    二、對《學衡》派的反擊
    三、對《甲寅》派的反擊
    四、新文化陣營內(nèi)部發(fā)生的思想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