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關系學》是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企業(yè)管理、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國際貿易、行政管理、廣告、文秘等專業(yè)必修的專業(yè)基礎課。這門課與其他課程相比較,是一門比較簡單的課程。只要考生扎扎實實學習,通過一般來說,是沒有甚么問題的。從我們教學來看,較高。
考試題型特點透視
考試題型固定
近五年來考試題型基本固定,包括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填空題、名詞解釋、簡答題、論述題、案例分析題等六種類型??忌趯W習的過程中,對這幾種類型的題目必須加以注意。
考試題量分值固定
試卷總共50道題目,其中客觀題40題,占總分的50%;主觀題10題,占總分的50%.
考試答題情況縱覽
·單項選擇題
一般說來,單項選擇題考生都答得較好 這部分內容比較簡單,都是有關公共關系基本的內容。答題時往往一目了然。然而,單選題每題畢竟只有一個正確答案,三個干擾項,它要求考生對基本知識的掌握達到一定的準確度。尤其是那些備選答案與年代、人物相關的考題(這些考題在歷年考題中均有涉及),除了數(shù)字和人名外,各備選答案能夠提供給考生作輔助信息的很少,如果學習時不加注意,就會不知所措。當然,單項選擇題涉及面雖寬,但一般都是些基本常識,可對教材每一節(jié)中的分項題目加以研究,結合內容提煉出1—3個重要的基本常識(視內容篇幅的多少而定),作為復習內容。
對于那些記憶不夠準確的考題,考生還可以用排除法進行篩選。
如2002年試題第6題:
公關人員具有的溝通交流意識實際上可以說是一種( )
A.協(xié)調意識 B.調查意識 C.環(huán)境意識 D.信息意識
公關人員的溝通交流意識不可能是環(huán)境意識和調查意識,首先可將B和C排除,進一步判斷,溝通交流意識實際是指公關人員的信息溝通意識,所以正確答案是D.
·多項選擇題 10小題,總共20分。
考生歷年來都答得不夠理想,許多考生都丟掉一半以上的分數(shù),有些考生只答對一兩道題,全錯的考生也大有人在。
主要原因就是對公共關系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掌握得不準確。多項選擇題相對來說比較難,考生只有對相關的內容掌握得非常準確,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如2002年試題第33題:
根據(jù)公眾對組織的態(tài)度,可將公眾分為 ( )
A.個體公眾 B.組織公眾 C.邊緣公眾 D.逆意公眾 E.順意公眾
正確答案是CDE.
很多考生只選擇D和E.
如同年第36題:
一般而言,受眾選擇信息會形成心理上的“防衛(wèi)圈”,這主要包括 ( )
A.選擇性注意 B.選擇性遵從 C.選擇性理解 D.選擇性記憶 E.選擇性控制
正確答案是ACD.
此題做錯的考生很多,主要是這道題側重于心理學的內容。
又如2004年試題第31題:
根據(jù)關系的穩(wěn)定程度,可將公眾分為 ?。?)
A.首要公眾 B.臨時公眾 C.周期公眾 D.穩(wěn)定公眾
該題側重于考查考生對公眾分類內容的掌握程度。正確答案是BCD.
不少考生多選了A首要公眾。首要公眾對應的是次要公眾,是根據(jù)關系的重要程度來分類的。而臨時公眾、周期公眾、穩(wěn)定公眾才是根據(jù)關系的穩(wěn)定程度對公眾的分類。
多項選擇題每題共有5個備選答案,其中有2—5個是正確答案,多選、少選、錯選均不得分。
就其難度而言,顯然比單項選擇題要大一些。但是由于多選題自身的特點,往往使其涉及范圍比單選題要窄,常出現(xiàn)在諸如“特征”、“條件”、“原則”、“種類”、“方式”、“情形”等多個并列性內容共存、相對集中的部分,考生對此如加以重點復習,也可事半功倍。
·名詞解釋題
名詞解釋題要求考生對基本概念要有完整準確的記憶。由于每套試卷只出4個,同時還要有覆蓋面(廣度),所以所涉及的范圍限于基本概念,并不是什么名詞都考。
考生可結合教材內容每章準備3—4個(視章節(jié)篇幅的長短,可略多或略少1—2個)重點詞、中心詞來掌握即可。
由于每個名詞分值較低(3分),考卷留出的空白不大,一般名詞的解釋內容文字不會過多,以教材的2—3行的文字數(shù)量為宜。
如2002年試題第41題:
積極公眾:是指與組織之間的互動關系已經(jīng)形成、對組織問題認知和卷入較深、對組織積極施加影響的那部分公眾。
考生不僅要了解積極公眾的含義,而且要知道公眾從不同角度、按照不同的標志有多種分法,對每一種類型的公眾的含義都要掌握。
考試題型特點透視
考試題型固定
近五年來考試題型基本固定,包括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填空題、名詞解釋、簡答題、論述題、案例分析題等六種類型??忌趯W習的過程中,對這幾種類型的題目必須加以注意。
考試題量分值固定
試卷總共50道題目,其中客觀題40題,占總分的50%;主觀題10題,占總分的50%.
考試答題情況縱覽
·單項選擇題
一般說來,單項選擇題考生都答得較好 這部分內容比較簡單,都是有關公共關系基本的內容。答題時往往一目了然。然而,單選題每題畢竟只有一個正確答案,三個干擾項,它要求考生對基本知識的掌握達到一定的準確度。尤其是那些備選答案與年代、人物相關的考題(這些考題在歷年考題中均有涉及),除了數(shù)字和人名外,各備選答案能夠提供給考生作輔助信息的很少,如果學習時不加注意,就會不知所措。當然,單項選擇題涉及面雖寬,但一般都是些基本常識,可對教材每一節(jié)中的分項題目加以研究,結合內容提煉出1—3個重要的基本常識(視內容篇幅的多少而定),作為復習內容。
對于那些記憶不夠準確的考題,考生還可以用排除法進行篩選。
如2002年試題第6題:
公關人員具有的溝通交流意識實際上可以說是一種( )
A.協(xié)調意識 B.調查意識 C.環(huán)境意識 D.信息意識
公關人員的溝通交流意識不可能是環(huán)境意識和調查意識,首先可將B和C排除,進一步判斷,溝通交流意識實際是指公關人員的信息溝通意識,所以正確答案是D.
·多項選擇題 10小題,總共20分。
考生歷年來都答得不夠理想,許多考生都丟掉一半以上的分數(shù),有些考生只答對一兩道題,全錯的考生也大有人在。
主要原因就是對公共關系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掌握得不準確。多項選擇題相對來說比較難,考生只有對相關的內容掌握得非常準確,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如2002年試題第33題:
根據(jù)公眾對組織的態(tài)度,可將公眾分為 ( )
A.個體公眾 B.組織公眾 C.邊緣公眾 D.逆意公眾 E.順意公眾
正確答案是CDE.
很多考生只選擇D和E.
如同年第36題:
一般而言,受眾選擇信息會形成心理上的“防衛(wèi)圈”,這主要包括 ( )
A.選擇性注意 B.選擇性遵從 C.選擇性理解 D.選擇性記憶 E.選擇性控制
正確答案是ACD.
此題做錯的考生很多,主要是這道題側重于心理學的內容。
又如2004年試題第31題:
根據(jù)關系的穩(wěn)定程度,可將公眾分為 ?。?)
A.首要公眾 B.臨時公眾 C.周期公眾 D.穩(wěn)定公眾
該題側重于考查考生對公眾分類內容的掌握程度。正確答案是BCD.
不少考生多選了A首要公眾。首要公眾對應的是次要公眾,是根據(jù)關系的重要程度來分類的。而臨時公眾、周期公眾、穩(wěn)定公眾才是根據(jù)關系的穩(wěn)定程度對公眾的分類。
多項選擇題每題共有5個備選答案,其中有2—5個是正確答案,多選、少選、錯選均不得分。
就其難度而言,顯然比單項選擇題要大一些。但是由于多選題自身的特點,往往使其涉及范圍比單選題要窄,常出現(xiàn)在諸如“特征”、“條件”、“原則”、“種類”、“方式”、“情形”等多個并列性內容共存、相對集中的部分,考生對此如加以重點復習,也可事半功倍。
·名詞解釋題
名詞解釋題要求考生對基本概念要有完整準確的記憶。由于每套試卷只出4個,同時還要有覆蓋面(廣度),所以所涉及的范圍限于基本概念,并不是什么名詞都考。
考生可結合教材內容每章準備3—4個(視章節(jié)篇幅的長短,可略多或略少1—2個)重點詞、中心詞來掌握即可。
由于每個名詞分值較低(3分),考卷留出的空白不大,一般名詞的解釋內容文字不會過多,以教材的2—3行的文字數(shù)量為宜。
如2002年試題第41題:
積極公眾:是指與組織之間的互動關系已經(jīng)形成、對組織問題認知和卷入較深、對組織積極施加影響的那部分公眾。
考生不僅要了解積極公眾的含義,而且要知道公眾從不同角度、按照不同的標志有多種分法,對每一種類型的公眾的含義都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