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祭十二郎文》——韓愈
年、月、日,季父愈聞汝喪之七日,乃能銜哀致誠,使建中遠具時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靈 .
嗚呼!吾少孤,及長,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歿南方,吾與汝俱幼,從嫂歸葬河陽。既又與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嘗一日相離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孫惟汝,在子惟吾,兩世一身,形單影只。嫂嘗撫汝指吾而言曰:“韓氏兩世,惟此而已!”汝時尤小,當不復(fù)記憶;吾時雖能記憶,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來京城。其后四年,而歸視汝。又四年,吾往河陽省墳?zāi)?,遇汝從嫂喪來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來省吾。止一歲,請歸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來。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罷去,妝又不果來。吾念汝從于東,東亦客也,不可以久。圖久遠者,莫如西歸,將成家而致汝。嗚呼,孰謂汝遽去吾而歿乎!吾與汝俱少年,以為雖暫相別,終當久相與處,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斗斛之祿。誠知其如此,雖萬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
去年孟東野往,吾書與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fā)蒼蒼,而齒牙動搖。念諸父與諸兄,皆康強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來,恐旦暮死,而汝抱無涯之戚也?!笔胫^少者歿而長者存,彊者夭而病者全乎?嗚呼!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天其嗣乎?汝之純明而不克蒙其澤乎?少者彊者而夭歿、長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為信也,夢也,傳之非其真也,東野之書,耿蘭之報,何為而在吾側(cè)也?嗚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純明宜業(yè)其家者不克蒙其澤矣!所謂天者誠難測,而神者誠難明矣!所謂理者不可推,而壽者不可知矣! 雖然,吾自今年來,蒼蒼者或化而為白矣,動搖者或脫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氣日益微,幾何不從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幾何離?其無知,悲不幾時,而不悲者無窮期矣!汝之子始十歲,吾之子始五歲,少而彊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汝去年書云:“比得軟腳病,往往而劇?!蔽崛眨骸笆羌惨?,江南之人常常有之?!蔽词家詾閼n也。嗚呼!其竟以此而殞其生乎?抑別有疾而致斯乎?汝之書六月十七日也,東野云汝歿以六月二日,耿蘭之報無月日。蓋東野之使者不知問家人以月日,如耿蘭之報,不知當言月日;東野與吾書,乃問使者,使者妄稱以應(yīng)之耳。其然乎?其不然乎?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與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待終喪,則待終喪而取以來;如不能守以終喪,則遂取以來。其余奴婢,并令守汝喪。吾力能改葬,終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嗚呼!汝病吾不知時,汝歿吾不知日,生不能相養(yǎng)以共居,歿不能撫汝以盡哀,斂不憑其棺,窆不臨其穴,吾行負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與汝相養(yǎng)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與吾形相依,死而魂不與吾夢相接。吾實為之,其又何尤!彼蒼者天,曷其有極!
自今以往,吾其無意于人世矣,當求數(shù)頃之田于伊、潁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與汝子,幸其成;長吾女與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嗚呼!言有窮而情不可終,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嗚呼哀哉,尚饗!
「譯文」
某年某月某日,叔父我聽說你去世消息的第七天,才能滿懷悲哀向死者表達內(nèi)心的感情,派遣建中(韓家仆)打老遠趕去備置些和于時令的祭奠時的供品(奠:動詞作名詞,祭祀時的供品),告慰你十二郎的靈魂。
唉!我幼年喪父,等到長大,不清楚所依靠的人(指父親),只依靠哥哥嫂嫂。哥哥中年時死于南方(韓愈當年十歲),我和你都年幼,跟隨嫂嫂護送哥哥的靈柩到河陽安葬。過后又和你到江南謀求生活(韓氏有別業(yè)在宣州,建中二年,藩鎮(zhèn)割據(jù)勢力反叛,中原戰(zhàn)亂頻繁,時韓愈年十四,隨嫂遷家宣州),雖然零丁孤苦,從來沒有一天相互分開。我上面有三個哥哥(除韓會、韓介之外,韓愈可能還有一個夭折的哥哥),都不幸過早地去世。繼承祖宗后嗣的,在孫子輩中只有你一個,在兒子輩中只有我一個,子孫兩代中都是一個男丁,孤獨冷落。嫂嫂曾經(jīng)一手撫摸你、一手指我說:“韓家兩代人,惟有你們了?!蹦惝敃r(比我)更小,應(yīng)該沒留下什么記憶;我當時雖然記得,也不懂嫂嫂的話有多么悲酸啊。
我十九歲那年,初次來到京城(長安)。此后四年,我回鄉(xiāng)看望你。又過了四年,我往河陽看望先人的墳?zāi)?,正遇上你護送我嫂子的靈柩前來安葬。又過了兩年,我輔佐董丞相(董晉)在汴州,你來看望我。留了一年,要求回去接妻室子女。第二年董丞相去世,我離開汴州,你沒能來成。這一年(貞元十五年),我在徐州贊佐軍務(wù),派去接你的人剛剛出發(fā),我又去職離開了徐州,你又沒有來得成。我考慮到,你如果跟著我到東邊汴州、徐州這樣的地方,那終究還是異鄉(xiāng)客地,不能久住。作長遠打算,不如西歸(韓愈離開徐州后,西歸洛陽),打算把家安頓好而使你來到。唉呀!誰料想你突然離開我去世了呢?我和你都年紀不大,以為盡管暫時相互分離,終當長久在一起生活,所以丟下你在異鄉(xiāng)謀生于京城,以求得微薄的俸祿。如果確實地知道是會樣的結(jié)局,即便朝廷的職位,我不會一天中斷和你在一起的生活而去就任啊!
去年孟東野前往潥陽,我寫信(捎)給你說:“我論年紀還不到四十歲,視力卻已模糊不清,兩鬢花白,牙齒搖晃。想到父親及伯叔與幾位兄長都身體健康強壯,卻都過早地逝世,像我這樣衰弱的人,難道能夠長久生存嗎?我不能離開長安,你也不肯來,我擔(dān)心自己說不定哪一天死去,使你陷入無窮無盡的悲痛啊!”誰料年輕的先死而年長的還活著,強壯的過早的去世而病弱的保全了呢?唉!難道果真如此嗎?難道是夢嗎?難道是傳來的消息不確實嗎?如果是真的,我哥哥這樣有盛美德行的人竟然這樣早早地便失去了他的后嗣嗎?你這樣純正聰明,反而不能承受你父親的福澤嗎?年輕的強壯的反而夭亡,年長的衰弱的反而存活保全嗎?如果不是真的,如果是夢,如果傳來的消息不可信,東野的來信,耿蘭發(fā)來的訃(念作“富”)報(報喪的信),為什么會在我的身邊?。堪?!這是可信了!我哥哥的美好德行卻使他的子嗣夭亡了!你純正聰明應(yīng)該繼承你父親的家業(yè)卻不能蒙受祖上的恩澤了!所謂天意實在難以預(yù)測,所謂神旨難以明白了!所謂天理無法推斷,而壽命無法知道了! 雖然如此,我從今年以來,花白的頭發(fā)有的已經(jīng)全白了,動搖的牙齒有的已經(jīng)脫落了,毛發(fā)氣血一天比一天加重衰弱,精神一天比一天加重微弱,還能有多少時間不跟在你后面而死呢?人死后如果有知,我們又還能分離多久呢(意謂如果人死有靈,我們將很快在地府再相見)?如果人死后什么也不知道了,那么,悲痛的時間不會再有幾天,而不再有悲痛的時間將無窮無盡了!你的兒子才十歲,我的兒子才五歲,年輕并強壯的都保不住,這樣的小孩兒又能期望他們長大成人嗎?唉呀傷心??!唉呀傷心啊!
你去年來信說:“近來得了軟腳病,時常加重。”我說:“這種病,江南人常常有它。”未曾把它看成是件值得憂慮的事。唉!難道竟然是因為這種病而葬送了你的性命嗎?或是另外有什么病而至于這樣呢?患重病而無法挽救呢?你的信是六月十七日寫的(指死者最后寫給韓愈的一封信),東野來信說你死于六月二日,耿蘭報喪的信沒有寫你死于哪月哪日。大約東野的信使不知道向家人問明死期,像耿蘭發(fā)來的訃報一樣,不知道應(yīng)當說清楚死喪的日期,東野給我寫信,于是問使者,使者隨口亂說應(yīng)付孟東野的詢問。是這樣呢?還是并非如此呢?
如今我派遣建中祭奠你,慰問你的孤兒(幼年喪父的孩子)和你的奶媽。他們?nèi)绻屑Z食可以等待守滿喪期(古代父親死后,兒子須守喪三年),就等到喪滿以后接他們來;如果不能守滿喪期,立即把他們接來。其余男女仆人,全部守護你的喪期。等到我有力量改葬時,終究要安葬你在祖先的墳地,然后奴婢的去留任他們自愿。唉!你生病我不知道時間;你去世我不知道日期,你活著的時候不能和你相互照料著一起居住,你死后又不能撫摸你的遺體傾盡心中的悲哀,自己不能親自在場為你入斂(給死者穿好衣服裝入棺中),下葬時自己不能在場向著墓穴哀哭(窆:把靈柩放入墓穴),我的行為對不起先人的神靈而使你過早地去世,我不孝順(對不起父輩)不慈愛(對不起十二郎),因而不能與你相互扶持著生活,相互守護著死去,一個在天涯,一個在地角。活著的時候,你的影子不能與我相互陪伴,去世以后,你的靈魂不能與我在夢中相見。實在是我自己造成這種狀況,難道又怨誰?蒼天啊,(我的悲痛)什么時候才是盡頭(曷:疑問代詞,多詢問時間)?
從今以后,我對人世間的事情沒有什么興趣了,只求數(shù)頃田在伊水、潁水岸邊,來度過晚年。教育我的兒子和你的兒子,希望他們成才;撫養(yǎng)大我的女兒和你的女兒,等待她們出嫁:如此罷了!唉!話有說盡的時候,而悲痛的心情卻是沒有終結(jié)的,你是能夠理解呢?還是不知道呢?唉呀傷心?。≌埾碛茫ㄟ@些祭品)吧!
8、《送薛存義序》——柳宗元(唐)
河?xùn)|薛存義將行,柳子載肉于俎,崇酒于觴,追而送之江滸,飲食之。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職乎?蓋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什一傭乎吏,使司平于我也。今我受其值怠其事者,天下皆然。豈惟怠之,又從而盜之。向使傭一夫于家,受若值,怠若事,又盜若貨器,則必甚怒而黜罰之矣。以今天下多類此,而民莫敢肆其怒與黜罰者,何哉?勢不同也。勢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達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存義假令零陵二年矣,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勞心,訟者平,賦者均,老弱無懷詐暴憎,其為不虛取直也的矣,其知恐而畏也審矣。吾賤且辱,不得與考績幽明之說,于其往也,故賞以酒肉而重之以辭。
「譯文」
河?xùn)|人薛存義將要啟程(指在零陵離任時將要啟程),我準備把肉發(fā)放在俎(古代祭祀或設(shè)宴時用來陳置祭品或食物的一種木制禮器)上,把酒斟滿酒杯(崇:充實,充滿,這里指注滿),追趕進而送到江邊,請他喝,請他吃(即為他餞行),并且告訴說:“凡是在地方上做官的人,你知道地方官的職責(zé)嗎?(蓋:語氣副詞,表委婉推測語氣)老百姓的仆役,并不是來役使老百姓的(而已:用于句末相當于句末語氣詞”耳“,表限止語氣,肯定陳述的事實只限于這樣)。凡是靠土地生活的人,拿出田畝收入的十分一來雇傭官吏,使(官員)負責(zé)對我公平辦事?,F(xiàn)在我做官的接受了老百姓的報酬卻不認真給他們辦事,普天之下到處那是。哪里只是不認真?而且還要貪污、敲詐等行徑。假若雇一個干活的人在家里,接受了你的報酬,不認真替你干活,而且還盜竊你的財物,那么(你)必然很惱怒進而趕走、處罰他。現(xiàn)在的官吏大多是像這樣的,而百姓卻不敢肆無顧及地把憤怒發(fā)泄出來并驅(qū)逐、處罰,為什么呢?情勢(這是指民與官的地位跟主與仆的地位情況不同)不同啊。地位情況不同而道理一樣,對我們的老百姓該怎么辦?有明于事理的人,能不惶恐并敬畏嗎?”
薛存義代理零陵縣令兩年了。每天很早便起床工作,晚上還在考慮問題,辛勤用力而耗費心血,打官司的都得到公平處理,繳納賦稅的(負擔(dān))都均衡合理,老的少的都沒有內(nèi)懷欺詐或外露憎惡的,他的行為的確沒有白拿俸祿了(的:的確,真實),他知道惶恐和敬畏也明白無誤。我又低賤又恥辱(指被貶謫流放),不能在官員的評議中參與什么意見(幽:昏暗,指昏庸惡劣的官吏)(明:指賢明的官吏),在他臨行的時候,因此,贈給酒肉而再加上這些贈言。
9、《始得西山宴游記》——柳宗元
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與其徒上高山, 入深林,窮回谿.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 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有異態(tài)者,皆我有也,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遂命仆人過湘江,緣染溪, 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shù)州之土壤,皆在 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勢,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M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 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 是歲,元和四年也。
「譯文」
自從我成了受過刑辱的人(如同說罪人,作者被貶),居住在此州(永州),經(jīng)??謶植话?。在那間暇的時候,就緩步而行,無拘無束地游覽,每天與那些同伴登上高山,入深林,沿著迂回曲折的溪澗一直走到它的盡頭。幽僻的泉水、古怪嶙峋的巖石,沒有一個僻遠的地方不曾到達。到后就撥開野草,倒盡壺里的酒喝盡為止。醉了又互相靠在對方身上躺下,躺下便做夢。心里有所向往,連做夢的情趣也是一樣的。醒后就起來,起來就回家。認為凡是這個州的山水有奇特姿態(tài)的,都為我所擁有、欣賞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異獨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元和四年,即公元809年),因為坐在法華西亭(法華寺西面的亭臺),瞭望西山,才指著西山覺得它不同尋常。于是令仆人,渡過湘江,沿著染溪,砍伐雜亂叢生的荊棘灌木,焚燒茂密蕪亂的野草(茷:草葉多),一直清除到山的處才停止。攀援著登上山,兩腿伸直岔開坐在地上(形同簸箕狀,這是古人不講禮貌或適意自得,無拘無束的一種坐姿)而玩賞,那么所有幾州的土地,都在自己的坐墊下面。它們的高高下下的形勢,突露嵯峨的樣子、深陷低洼的樣子,有的像蟻封(螞蟻洞口旁邊的小土堆),有的像洞穴??瓷先ニ坪踔挥谐叽绨愦笮〉木拔铮瑢嶋H上已遠在千百里之外,(遠處的山川景物全都)聚集收縮,堆疊在眼下,沒有什么能隱藏的。縈繞著青山,環(huán)繞著白水,極遠的地方與天交接,向四面望去,都是一樣的。(先登高遠望)然后知道這座山的卓然聳立,不與小土丘等同。(這是何等)遼闊廣大啊,仿佛已與整個宇宙間的浩氣融合為一,哪里還能找到它的盡頭?悠然自得地與大自然相交游,而不知道它的盡期。拿起酒杯來倒?jié)M酒,東倒西歪,疲乏無力地進入醉境(頹然:形容喝嘴酒時東倒西歪,疲乏無力的樣子),不知道太陽落山了?;野档哪荷瑥倪h處來到,來了什么也看不見了,但還不想回家。思慮停止了,形體消解了(形容超然忘我的一種感覺),與自然萬物渾然融為一體(冥合:不知不覺中結(jié)合在一起)。然后才知道我過去不曾游賞過(意謂:過去的游算不上真正的游),真正的游賞從這一次才開始。所以為這次游賞寫成一篇文章(為:動詞謂語,這里是寫的意思)(志:記,記載下來稿。這一年,是元和(唐憲宗李純的年號)四年。
10、鄭伯克段于鄢——《左傳·隱公元年》
初,鄭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于武公,公弗許。
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闭埦?,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惫唬骸敖嫌?,焉辟害?”對曰:“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己。公子呂曰:“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公曰:“無庸,將自及。”大叔又收貳以為己邑,至于廩延。子封曰:“可矣!厚將得眾。”公曰:“不義不暱,厚將崩?!?BR> 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夫人將啟之。公聞其期,曰:“可矣。”命 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遂置姜氏于城穎,而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既而悔之。
穎考叔為穎谷封人,聞之,有獻于公。公賜之食,食舍肉。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惫唬骸盃栍心高z,繄我獨無!”穎考叔曰:“敢問何謂也?”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對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公從之。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苯龆x:“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彼鞛槟缸尤绯?。
君子曰:穎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对姟吩唬骸靶⒆硬粎T,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
「譯文」
(《春秋》記載道:“鄭伯克段于鄢?!惫彩宥尾蛔袷刈龅艿艿谋痉?,所以不說他是莊公的弟弟;兄弟倆如同兩個國君一樣,所以用“克”字;稱莊公為“鄭伯”,是譏諷他對弟弟失教;趕走共叔段是出于鄭莊公的本意,便不寫共叔段自動出奔,這么處理含有責(zé)難鄭莊公的意思)
當初,鄭武公在申國(姜姓小國)娶了一名妻子,叫武姜(武表示丈夫的謚號),生下莊公(鄭國第三代君主)和共叔段。莊公分娩時腳先出來,武姜受到驚嚇,因此取名叫“寤生”,很厭惡他。(武姜)偏愛共叔段,想立他為太子,屢次向武公請求,武公都不答應(yīng)。
到莊公即位的時候,(姜氏)為叔段請求制這個地方(作為封邑)。莊公說:“制邑,是個險要的城邑,虢叔就死在那里。其他的城邑,我不管您怎么說我都遵命?!保ㄎ浣悖┱埱蠓饨o京邑,(莊公答應(yīng))讓他住在那里,稱他(叔段)為京城太叔。 祭仲(鄭大夫)說:“大夫的都邑城墻超過三百丈,是諸侯國的禍害。先王的制度規(guī)定,王侯子弟的封邑不能超過諸侯國都的三分之一,中都(上大夫的封邑)不得超過五分之一,小都(下大夫的封邑)不能超過九分之一?,F(xiàn)在,京邑的城墻不合限度,不是先王規(guī)定的制度,您將不能忍受?!鼻f公說:“姜氏想要,母命不可違,我怎么避除禍害呢?”祭仲回答說:“姜氏哪有滿足的時候?不如早點給他安排個地方,別蔓延開來,就難以對付了。蔓延的野草尚且不能除掉,更何況您的處居尊位的弟弟呢?”莊公說:“多做不合道義的事情,必定會自己摔跟頭,你姑且等著瞧叔段終將垮臺的后果!”
事后不久,太叔段使西邊邊境上的城邑和北邊邊境上的城邑從時從屬(兩方)于自己。公子呂(鄭國大夫)說:“國家受不了分裂的狀況,您打算怎么來對付呢(若之何:對他怎么辦?)(若……和:是一種固定格式)?如果打算把國家大權(quán)交給大叔段,那么就請讓臣下去侍奉他;如果不給,那么就請除掉他。不要使人民產(chǎn)生二心?!鼻f公說:“不用(指現(xiàn)時用不著動手),他將自己走向滅亡。”叔段又收取原先分屬于自己的地方作為自己獨占的城邑,(其勢力范圍)到達廩延。子封(即公子呂)說:“可以動手了!領(lǐng)土擴大,他將獲得更多的民眾。”莊公說:“多行不義,別人就不會親近他,土地雖然龐大,也會垮臺?!?BR> 叔段修葺城廓,聚集民眾,修繕武器,準備軍隊,將要偷襲新鄭(鄭國都城名)。武姜打算為他開城門(即作內(nèi)應(yīng))。莊公得到情報叔段襲鄭的日期,說:“可以出擊了?!泵钭臃饴暑I(lǐng)車二百輛戰(zhàn)車連同配套的馬匹士卒討伐京邑。京邑的士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逃到鄢邑。莊公討伐叔段于鄢城。五月辛丑(隱公元年五月二十三日,即公元前722年),叔段出走逃向共國。
隨后放逐武姜于城穎(鄭邑名),并且對她發(fā)誓說:“不到黃土下的泉水,不再見面!”發(fā)誓后不久,莊公又對此事感到后悔。
穎考叔(鄭大夫)是穎谷(地名)封人(鎮(zhèn)守邊疆的官職),聽到這件事,有東西獻給鄭莊公。莊公賞賜給他酒肉,(穎考叔)進食時把肉放在一邊。莊公問他為什么這樣,穎考叔答道:“小人有個老娘,我吃的東西她都嘗過,只是不曾品嘗過君王宮中帶汁的肉食,請允許我?guī)Щ厝ソo她吃?!鼻f公說:“你有個母親可以孝敬,唯獨我偏偏沒有!”穎考叔說:“冒昧地問一下您說的是什么意思?”莊公告訴他緣故,并且告訴他后悔的心情。穎考叔答道:“您在這件事上憂慮什么呢?如果挖掘土地達到泉水,從隧道中想見,誰說不是這樣呢(按,既可母子相見,又不算違背誓言)?”莊公依了他的話。莊公進入隧道賦詩:“大隧道之中相見,那快樂??!真是暖融融的。”姜氏走出隧道進而賦詩:“大隧道之外相見,多么快樂啊!”從此作為母親和兒子像當初一樣。
君子(作者自指)說:穎考叔,篤厚的孝子啊。敬愛他的母親,(把這份孝心也)延伸到莊公身上了?!对娊?jīng)·大雅·既醉》篇說:“孝子的孝心沒有窮盡,長久地賜給你(指孝子)的同類(錫:賜)?!贝蟾耪f的就是這種情況吧!
11、《公孫無知之亂》——《左傳》
齊侯使連稱、管至父戍葵丘。瓜時而往,曰:“及瓜而代?!逼谑?,公問不至;請代,弗許;故謀作亂。僖公之母弟曰夷仲年,生公孫無知,有寵于僖公,衣服禮秩如適。襄公絀之。二人因之以作亂。連稱有從妹在公宮,無寵。使間公,曰:“捷,吾以女為夫人。”
冬十二月,齊侯游于姑棼,遂田于貝丘。見大豕,從者曰:“公子彭生也?!惫唬骸芭砩乙?!”射之。豕人立而啼。公懼,墜于車,傷足,喪屨。反,誅屨于徒人費。弗得,鞭之,見血。走出,遇賊于門,劫而束之。費曰:“我奚御哉!”袒而示之背,信之。費請先入。伏公而出,斗,死于門中。石之紛如死于階下。遂入,殺孟陽于床。曰:“非君也,不類。”見公之足于戶下,遂弒之,而立無知。
初、襄公立,無常。鮑叔牙曰:“君使民慢,亂將作矣?!狈罟有“壮霰架臁y作,管夷吾、召忽奉公子糾來奔。
初,公孫無知虐于雍廩。九年春,雍廩殺無知。夏,公伐齊,納子糾?;腹攒煜热?。秋,師及齊師戰(zhàn)于乾時,我?guī)煍】儭9珕嗜致?,傳乘而歸。秦子、梁子以公旗辟于下道,是以皆止。
鮑叔帥師來言曰:“子糾,親也,請君討之;管、召、仇也,請受而甘心焉?!蹦藲⒆蛹m于生竇。召忽死之。管仲請囚,鮑叔受之,乃堂阜而稅之。歸而以告,曰:“管夷吾治于高傒,使相可也。”公從之。
「譯文」
齊襄公派遣連稱、管至父(都是齊國大夫),瓜熟季節(jié)(大約當夏歷七月)前往,說:“至明年瓜熟季節(jié)派人替換戍防?!币恢苣晔?,齊侯通知替換戍防的信息不到達;請齊后派人替換,不允許;所有謀劃作亂。僖公(襄公之父)的同父又母的胞弟叫夷仲年(夷是其字,仲是排行,年是名)生下公孫無知(襄公堂弟)(春秋時諸侯的庶子叫公子,公子之子叫公孫),得到僖公寵信,貴族享受的待遇級別如正妻所生長子,襄公貶低他(不讓他再享受原先的禮遇)。連稱和管至父投靠他作亂(以:連詞)。連稱有同祖父的妹妹(即堂妹)在諸侯國君的宮里(表示做國君的妾),不得寵。使她伺其間隙探聽消息,公孫無知說:“事成,我以你為諸侯正妻。”
冬十二月(此為周歷,當夏歷十月),齊侯游樂于姑棼,隨即田獵于貝丘。發(fā)現(xiàn)大野豬,隨從說:“是公子彭生(襄公派其殺魯桓公,以掩蓋他與其妹,亦是魯桓公之妻私通之事,后彭生也被殺)?!毕骞?,說:“彭生竟然敢出現(xiàn)!”射他。野豬像人一樣站立著大叫。襄公害怕,墜落車下,傷了腳,丟失鞋子。返回,令侍人費其找鞋,沒有得到,鞭打他,見血。走出來,遇見造反者(即公孫無知的黨徒),脅迫捆綁他。費說:“我哪里會抵抗你們呢?”脫下衣服讓人看自己的背,(眾人)相信了他。費請求先入宮作內(nèi)應(yīng)。把襄公掩藏起來,費與叛亂者打斗,死在門內(nèi)。石紛如(襄公的小臣)堂前的臺階下(按,叛亂者從外入內(nèi),徒人費戰(zhàn)死于大門口,石之紛入繼而戰(zhàn)死于堂前,表示叛軍即將入室)。隨即進入,殺孟陽(也是小臣,裝襄公)于床,說:“不是君主,不像?!卑l(fā)現(xiàn)襄公的腳在側(cè)室門下,隨即殺他,而擁立公孫無知。
當初,襄公在位,言行多變,政令不信。鮑叔牙(齊大夫,是公子小白之傅,負責(zé)輔佐小白)說:“國君役使臣民的態(tài)度輕慢,叛亂將要發(fā)生了。”事奉公子小白出宮投奔莒(贏姓小國)。叛亂發(fā)生,管夷吾(齊大夫,公子糾之傅)、召忽事奉公子糾投奔魯國(《左傳》是魯國史官所作,故稱“來”。按,公子糾母親是魯君之女,所以投奔外家)
當初,公孫無知暴虐于雍廩。九年春天,雍廩人殺無知。夏天,魯莊公討伐齊國,送子糾入齊當國君。齊桓公(即小白)自莒先回到齊國。秋天,魯軍與齊軍(齊桓公所帥)交戰(zhàn)于干時(齊國地名),魯軍軍隊崩潰。魯莊公丟失了兵車,改乘其他的車子回國。秦子、梁子(莊公的御者和戎右)打著莊公的旗幟躲在下道上(按,這是為了誘騙齊軍,掩護莊公逃跑),因而都走不脫(指被俘)。
鮑叔率領(lǐng)軍隊來言說:“子糾,是親屬,請君主誅殺他(子糾是齊桓公的親兄弟,不便由齊國來處死,所以請魯君殺死他);管仲、召忽都是齊桓公的仇人,希望得到活人,送回齊國處死,才能甘心?!庇谑菤⒆蛹m在生竇(地名)。召忽為之而死(指自殺)。管仲請求受俘,鮑叔接受他,到了堂阜(地名)便解脫他的桎梏(稅:通“脫”)?;厝グ堰@件事告訴齊桓公(以:介詞,省賓語),說:“管夷吾治國的才干與高傒(齊卿)不相上下,用以輔佐可以。”齊桓公聽從他。
12、《鞌之戰(zhàn)》——《左傳》
孫桓子還于新筑,不入,遂如晉乞師。臧宣叔亦如晉乞師。皆主郤獻子。晉侯許之七百乘。郤子曰:“此城濮之賦也。有先君之明與先大夫之肅,故捷。克于先大夫,無能為役,請八百乘?!痹S之。郤克將中軍,士燮佐上軍,欒書將下軍,韓厥為司馬,以救魯、衛(wèi)。臧宣叔逆晉師,且道之。季文子帥師會之。及衛(wèi)地,韓獻子將斬人,郤獻子馳,將救之。至,則既斬之矣。郤子使速以徇,告其仆曰:“吾以分謗也?!?BR> 師從齊師于莘。六月壬申,師至于靡笄之下。齊侯使請戰(zhàn),曰:“子以君師辱于敝邑,不腆敝賦,詰朝請見?!睂υ唬骸皶x與魯、衛(wèi),兄弟也。來告曰:‘大國朝夕釋憾于敝邑之地?!丫蝗?,使群臣請于大國,無令輿師淹于君地。能進不能退,君無所辱命?!饼R侯曰:“大夫之許,寡人之愿也;若其不許,亦將見也?!饼R高固入晉師,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車,系桑本焉,以徇齊壘,曰:“欲勇者賈余馀勇?!?BR> 癸酉,師陳于鞌。邴夏御齊侯,逢丑父為右。晉解張御郤克,鄭丘緩為右。齊侯曰:“余姑翦滅此而朝食!”不介馬而馳之。郤克傷于矢,流血及屨,未絕鼓音,曰:“余病矣!”張侯曰:“自始合,而矢貫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輪朱殷,豈敢言病。吾子忍之!”緩曰:“自始合,茍有險,余必下推車,子豈識之?然子病矣!”張侯曰:“師之耳目,在吾旗鼓,進退從之。此車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敗君之大事也?擐甲執(zhí)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并轡,右援枹而鼓,馬逸不能止,師從之。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
韓厥夢子輿謂己曰:“旦辟左右!”故中御而從齊侯。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惫唬骸爸^之君子而射之,非禮也?!鄙淦渥?,越于車下;射其右,斃于車中。綦毋張喪車,從韓厥,曰:“請寓乘?!睆淖笥遥灾庵?,使立于后。韓厥俛,定其右。逢丑父與公易位。將及華泉,驂絓于木而止。丑父寢于轏中,蛇出于其下,以肱擊之,傷而匿之,故不能推車而及。韓厥執(zhí)縶馬前,再拜稽首,奉觴加璧以進,曰:“寡君使群臣為魯、衛(wèi)請,曰:‘無令輿師陷入君地?!鲁疾恍遥瑢佼斎中?,無所逃隱。且懼奔辟而忝兩君,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攝官承乏?!背蟾甘构?,如華泉取飲。鄭周父御佐車,宛茷為右,載齊侯以免。韓厥獻丑父,郤獻子將戮之。呼曰:“自今無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將為戮乎?”郤子曰:“人不難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勸事君者?!蹦嗣庵?。
「譯文」
齊軍:
(主戰(zhàn)車)——齊侯(居中指揮)、邴夏(居左御車)、逢丑父(戎右)
(后備車)——鄭周父(御車)、菀茷(戎右)
晉軍:郤克(中軍主帥)、士燮(上軍佐)、欒書(下軍主帥)、韓厥(司馬)
(一號車)——郤克(居左主帥)、解張(居中御車)、鄭丘緩(戎右)
(二號車)——韓厥(居中御車,本應(yīng)為左)、(車左墜車)、(車右倒在車內(nèi))
(三號車)——綦毋張(車損,搭二號車,韓厥使之從身后)
孫桓子(衛(wèi)大夫,為了救魯國而帥師攻齊,失敗后)返回新筑(衛(wèi)邑)。不入新筑,隨后往晉國求救兵。臧宣叔(魯大夫,齊伐魯)也到晉國求救兵。都投到郤獻子門下(郤克三年前出使齊國,因跛腳遭齊頃公之母蕭同叔子的恥笑,曾發(fā)誓要報仇,所以魯、衛(wèi)求兵都來找他)。晉侯(晉景公)答應(yīng)給他七百輛戰(zhàn)車的兵力。郤子說:“這是城濮戰(zhàn)役(632年晉與楚在城濮交戰(zhàn))所用的軍額。有已故的前代國君(晉文公重耳)與已故的卿大夫(在城濮戰(zhàn)役中立有功勛的先軫、狐、偃、欒枝等人)的敏捷,所以才取得勝利。我跟先大夫相比,不能勝任(用七百乘取勝)這樣的戰(zhàn)事。請求八百乘戰(zhàn)車?!贝饝?yīng)他。郤克為中軍主帥,士燮以上軍佐的身份率領(lǐng)上軍(荀庚因故未能出征),欒書為下軍主帥(公元前633年,晉國建立三軍,稱中軍、上軍、下軍。各軍都有主帥和副帥,叫將、佐,由六卿擔(dān)任)。韓厥(卿大夫)為司馬(職官名,掌軍法),去救魯、衛(wèi)兩國。臧宣叔迎接晉軍,為他們引路。季文子(魯大夫)帥軍與晉軍相會。到達衛(wèi)國境內(nèi),韓獻子按軍法處死部下,郤獻子驅(qū)車奔馳,想要救他。到達后,卻已經(jīng)處死了。郤子索性以首級示眾,高訴他的仆從說:“我以此(替韓厥)分擔(dān)背后的指責(zé)。”
(晉軍)跟蹤齊軍到莘(衛(wèi)邑,齊師伐魯,敗衛(wèi)而歸,晉師跟蹤至此)。六月十六日到達靡笄山下。齊侯(齊頃公)派人挑戰(zhàn),說:“您率領(lǐng)國君的軍隊光臨敝國的土地,敝國的兵力不雄厚,請明朝相見(以上幾句挑戰(zhàn)的話使用外交辭令,表面上很客氣,骨子充滿著火藥味)?!被卮鹫f:“晉國與魯、衛(wèi)兩國,互為兄弟(都是姬姓國)。他們來告訴說:‘齊國老是到敝國的土地上發(fā)泄不滿。’我們的國君(晉景公)不忍心,派我們這班臣子來向大國請求,同時又不讓我軍滯留在貴國的土地上(這里是委婉語,意思說讓我們速戰(zhàn),一決勝負)。能進不能退,齊君不會有命令(挑戰(zhàn)命令)落空的事情出現(xiàn)(委婉語,說明明朝我們一定奉陪)?!饼R侯說:“您答允交戰(zhàn),固然是我的愿望;如果不答允,也一定要交戰(zhàn)的。”齊國的高固(齊大夫)徒步闖入晉軍,舉起石頭擲人,擒獲晉軍的人登上他們的戰(zhàn)車,把桑樹根系在車上,作為戰(zhàn)利品的標志。以讓齊營的眾人都看見,說:“想要勇氣的人盡管來買我多余的勇氣!”
公元前589年六月十七日,齊、晉雙方軍隊在鞌擺開陣勢。邴夏為齊侯駕車,逢丑父當為戎右(古代戰(zhàn)車,將領(lǐng)居左,御者居中。如果將領(lǐng)是君主或主帥則居中,御者居左。負責(zé)保護協(xié)助將領(lǐng)的人居右)。晉國的解張為郤克駕車,鄭丘緩當戎右。齊侯說:“我姑且消滅了這些人再吃早飯。”不給馬披上甲就驅(qū)馬奔馳(之:指駕車的馬)。郤克被箭射傷,血流到了鞋上,沒有中斷擂鼓,說:“我受重傷了(古代病重、傷重、饑餓、勞累過度造成體力難以支持,都叫‘病’)。”解張說:“從一開始交戰(zhàn),箭就射進了我的手和肘,我折斷射中的箭桿繼續(xù)駕車,左邊的車輪都被我的血染成了黑紅色,我哪敢說受傷?您(‘吾子’比‘子’更親切些)忍著點吧!”鄭丘緩說:“從一開始接戰(zhàn),如果遇到地勢不平,我必定下去推車,您難道知道這些嗎?不過您確實傷勢很重難以支持了?!苯鈴堈f:“軍隊的耳朵和眼睛,都集中在我們的戰(zhàn)旗和鼓聲,前進后退都要聽從它。這輛車上只要還有一個人鎮(zhèn)守住它,戰(zhàn)事就可以成功。怎么能由于傷痛而敗壞了國君的大事呢?穿上盔甲,手執(zhí)兵器,本來就抱定了必死的決心,傷痛還不至于死,您(還是)努力指揮戰(zhàn)斗吧!”解張將右手所持的轡繩并握于右手,騰出右手接過郤克的鼓槌擂鼓。張侯所駕的馬狂奔起來(由于單手持轡無法控制),晉軍跟隨他們。齊軍崩潰。晉軍追趕齊軍,饒著華不注山追了三遍。
韓厥夢見子輿(韓厥父,當時已去世)對自己說:“次天早晨避開戰(zhàn)車左右兩側(cè)!”因此(韓厥)在戰(zhàn)車當中駕車追趕齊侯。邴夏說:“射那個駕車的,是個貴族?!饼R侯說:“稱他為貴族又去射他,這不合于禮?!保ò?,乃齊侯愚蠢之舉)射他左邊的人,墜落車下;射他右邊的人,倒在車里。(晉軍)將軍綦毋張(晉大夫,綦毋氏,名張)失去戰(zhàn)車,跟隨韓厥,說:“請搭車?!备谧筮吇蛴疫叄n厥)都用肘制止他,使他站在自己身后(按,韓厥由于夢中警告,所以這樣做,以免綦毋張受害)。韓厥彎下身子,把倒在車中的戎右安放穩(wěn)當。逢丑父和齊侯交換位置(這是逢丑父為了保護齊侯,乘韓厥低下身子安放戎右的機會與齊侯交換位置,以便不能逃脫時蒙混敵人)。將要到達華泉(泉水名,在華不注山下)時,(齊侯)兩邊的(中間兩馬為服,旁邊兩馬為驂)被樹枝等鉤住。丑父睡在轏車(一種臥車)里,有蛇從他身底出現(xiàn),以臂擊蛇,手臂受傷卻隱瞞了傷情。所以不能推車而被追上。韓厥手持拴馬繩站在齊侯的馬前(縶:拴縛馬足的繩索),拜兩拜,然后下跪,低頭至地(這是臣下對君主所行的禮節(jié)。春秋時代講究等級尊卑,韓厥對敵國君主也行臣仆之禮)。捧著一杯酒并加上一塊玉璧向齊侯獻上,說:“我們國君派我們這些臣下為魯、衛(wèi)兩國求情,他說:‘不要讓軍隊深入齊國的土地?!枷虏恍?,正好在軍隊任職,沒有地方逃避隱藏(我不能不盡職作戰(zhàn))。而且怕由于我的逃避會給兩國的國君帶來恥辱。臣下不稱職地處在戰(zhàn)士地位,冒昧地向您報告,臣下不才,代理這個官職是由于人才缺乏充數(shù)而已(外交辭令:自己是不得已參加戰(zhàn)斗,不能不履行職責(zé),來俘獲齊侯你)。”逢丑父(充齊侯)命令齊侯下車,往華泉去取水來給自己喝。鄭周父駕著齊君的副車,宛茷擔(dān)任副車的車右,載上齊侯使他脫身。韓厥獻上逢丑父,郤克將要殺掉他,呼喊道:“在我以前從來沒有代替他的國君承擔(dān)患難的,有一個在這里,還要被殺死嗎?”郤克說:“一個人不畏懼用死來使他的國君免于禍患,我殺了他不吉利。赦免他,用來鼓勵事奉國君的人?!庇谑巧饷饬朔瓿蟾浮?BR>
年、月、日,季父愈聞汝喪之七日,乃能銜哀致誠,使建中遠具時羞之奠,告汝十二郎之靈 .
嗚呼!吾少孤,及長,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歿南方,吾與汝俱幼,從嫂歸葬河陽。既又與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嘗一日相離也。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后者,在孫惟汝,在子惟吾,兩世一身,形單影只。嫂嘗撫汝指吾而言曰:“韓氏兩世,惟此而已!”汝時尤小,當不復(fù)記憶;吾時雖能記憶,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吾年十九,始來京城。其后四年,而歸視汝。又四年,吾往河陽省墳?zāi)?,遇汝從嫂喪來葬。又二年,吾佐董丞相于汴州,汝來省吾。止一歲,請歸取其孥。明年丞相薨,吾去汴州,汝不果來。是年,吾佐戎徐州,使取汝者始行,吾又罷去,妝又不果來。吾念汝從于東,東亦客也,不可以久。圖久遠者,莫如西歸,將成家而致汝。嗚呼,孰謂汝遽去吾而歿乎!吾與汝俱少年,以為雖暫相別,終當久相與處,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斗斛之祿。誠知其如此,雖萬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
去年孟東野往,吾書與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視茫茫,而發(fā)蒼蒼,而齒牙動搖。念諸父與諸兄,皆康強而早世,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吾不可去,汝不肯來,恐旦暮死,而汝抱無涯之戚也?!笔胫^少者歿而長者存,彊者夭而病者全乎?嗚呼!其信然邪?其夢邪?其傳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天其嗣乎?汝之純明而不克蒙其澤乎?少者彊者而夭歿、長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為信也,夢也,傳之非其真也,東野之書,耿蘭之報,何為而在吾側(cè)也?嗚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純明宜業(yè)其家者不克蒙其澤矣!所謂天者誠難測,而神者誠難明矣!所謂理者不可推,而壽者不可知矣! 雖然,吾自今年來,蒼蒼者或化而為白矣,動搖者或脫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氣日益微,幾何不從汝而死也?死而有知,其幾何離?其無知,悲不幾時,而不悲者無窮期矣!汝之子始十歲,吾之子始五歲,少而彊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汝去年書云:“比得軟腳病,往往而劇?!蔽崛眨骸笆羌惨?,江南之人常常有之?!蔽词家詾閼n也。嗚呼!其竟以此而殞其生乎?抑別有疾而致斯乎?汝之書六月十七日也,東野云汝歿以六月二日,耿蘭之報無月日。蓋東野之使者不知問家人以月日,如耿蘭之報,不知當言月日;東野與吾書,乃問使者,使者妄稱以應(yīng)之耳。其然乎?其不然乎?
今吾使建中祭汝,吊汝之孤與汝之乳母。彼有食可守以待終喪,則待終喪而取以來;如不能守以終喪,則遂取以來。其余奴婢,并令守汝喪。吾力能改葬,終葬汝于先人之兆,然后惟其所愿。嗚呼!汝病吾不知時,汝歿吾不知日,生不能相養(yǎng)以共居,歿不能撫汝以盡哀,斂不憑其棺,窆不臨其穴,吾行負神明而使汝夭,不孝不慈,而不得與汝相養(yǎng)以生,相守以死,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與吾形相依,死而魂不與吾夢相接。吾實為之,其又何尤!彼蒼者天,曷其有極!
自今以往,吾其無意于人世矣,當求數(shù)頃之田于伊、潁之上,以待余年。教吾子與汝子,幸其成;長吾女與汝女,待其嫁。如此而已!嗚呼!言有窮而情不可終,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嗚呼哀哉,尚饗!
「譯文」
某年某月某日,叔父我聽說你去世消息的第七天,才能滿懷悲哀向死者表達內(nèi)心的感情,派遣建中(韓家仆)打老遠趕去備置些和于時令的祭奠時的供品(奠:動詞作名詞,祭祀時的供品),告慰你十二郎的靈魂。
唉!我幼年喪父,等到長大,不清楚所依靠的人(指父親),只依靠哥哥嫂嫂。哥哥中年時死于南方(韓愈當年十歲),我和你都年幼,跟隨嫂嫂護送哥哥的靈柩到河陽安葬。過后又和你到江南謀求生活(韓氏有別業(yè)在宣州,建中二年,藩鎮(zhèn)割據(jù)勢力反叛,中原戰(zhàn)亂頻繁,時韓愈年十四,隨嫂遷家宣州),雖然零丁孤苦,從來沒有一天相互分開。我上面有三個哥哥(除韓會、韓介之外,韓愈可能還有一個夭折的哥哥),都不幸過早地去世。繼承祖宗后嗣的,在孫子輩中只有你一個,在兒子輩中只有我一個,子孫兩代中都是一個男丁,孤獨冷落。嫂嫂曾經(jīng)一手撫摸你、一手指我說:“韓家兩代人,惟有你們了?!蹦惝敃r(比我)更小,應(yīng)該沒留下什么記憶;我當時雖然記得,也不懂嫂嫂的話有多么悲酸啊。
我十九歲那年,初次來到京城(長安)。此后四年,我回鄉(xiāng)看望你。又過了四年,我往河陽看望先人的墳?zāi)?,正遇上你護送我嫂子的靈柩前來安葬。又過了兩年,我輔佐董丞相(董晉)在汴州,你來看望我。留了一年,要求回去接妻室子女。第二年董丞相去世,我離開汴州,你沒能來成。這一年(貞元十五年),我在徐州贊佐軍務(wù),派去接你的人剛剛出發(fā),我又去職離開了徐州,你又沒有來得成。我考慮到,你如果跟著我到東邊汴州、徐州這樣的地方,那終究還是異鄉(xiāng)客地,不能久住。作長遠打算,不如西歸(韓愈離開徐州后,西歸洛陽),打算把家安頓好而使你來到。唉呀!誰料想你突然離開我去世了呢?我和你都年紀不大,以為盡管暫時相互分離,終當長久在一起生活,所以丟下你在異鄉(xiāng)謀生于京城,以求得微薄的俸祿。如果確實地知道是會樣的結(jié)局,即便朝廷的職位,我不會一天中斷和你在一起的生活而去就任啊!
去年孟東野前往潥陽,我寫信(捎)給你說:“我論年紀還不到四十歲,視力卻已模糊不清,兩鬢花白,牙齒搖晃。想到父親及伯叔與幾位兄長都身體健康強壯,卻都過早地逝世,像我這樣衰弱的人,難道能夠長久生存嗎?我不能離開長安,你也不肯來,我擔(dān)心自己說不定哪一天死去,使你陷入無窮無盡的悲痛啊!”誰料年輕的先死而年長的還活著,強壯的過早的去世而病弱的保全了呢?唉!難道果真如此嗎?難道是夢嗎?難道是傳來的消息不確實嗎?如果是真的,我哥哥這樣有盛美德行的人竟然這樣早早地便失去了他的后嗣嗎?你這樣純正聰明,反而不能承受你父親的福澤嗎?年輕的強壯的反而夭亡,年長的衰弱的反而存活保全嗎?如果不是真的,如果是夢,如果傳來的消息不可信,東野的來信,耿蘭發(fā)來的訃(念作“富”)報(報喪的信),為什么會在我的身邊?。堪?!這是可信了!我哥哥的美好德行卻使他的子嗣夭亡了!你純正聰明應(yīng)該繼承你父親的家業(yè)卻不能蒙受祖上的恩澤了!所謂天意實在難以預(yù)測,所謂神旨難以明白了!所謂天理無法推斷,而壽命無法知道了! 雖然如此,我從今年以來,花白的頭發(fā)有的已經(jīng)全白了,動搖的牙齒有的已經(jīng)脫落了,毛發(fā)氣血一天比一天加重衰弱,精神一天比一天加重微弱,還能有多少時間不跟在你后面而死呢?人死后如果有知,我們又還能分離多久呢(意謂如果人死有靈,我們將很快在地府再相見)?如果人死后什么也不知道了,那么,悲痛的時間不會再有幾天,而不再有悲痛的時間將無窮無盡了!你的兒子才十歲,我的兒子才五歲,年輕并強壯的都保不住,這樣的小孩兒又能期望他們長大成人嗎?唉呀傷心??!唉呀傷心啊!
你去年來信說:“近來得了軟腳病,時常加重。”我說:“這種病,江南人常常有它。”未曾把它看成是件值得憂慮的事。唉!難道竟然是因為這種病而葬送了你的性命嗎?或是另外有什么病而至于這樣呢?患重病而無法挽救呢?你的信是六月十七日寫的(指死者最后寫給韓愈的一封信),東野來信說你死于六月二日,耿蘭報喪的信沒有寫你死于哪月哪日。大約東野的信使不知道向家人問明死期,像耿蘭發(fā)來的訃報一樣,不知道應(yīng)當說清楚死喪的日期,東野給我寫信,于是問使者,使者隨口亂說應(yīng)付孟東野的詢問。是這樣呢?還是并非如此呢?
如今我派遣建中祭奠你,慰問你的孤兒(幼年喪父的孩子)和你的奶媽。他們?nèi)绻屑Z食可以等待守滿喪期(古代父親死后,兒子須守喪三年),就等到喪滿以后接他們來;如果不能守滿喪期,立即把他們接來。其余男女仆人,全部守護你的喪期。等到我有力量改葬時,終究要安葬你在祖先的墳地,然后奴婢的去留任他們自愿。唉!你生病我不知道時間;你去世我不知道日期,你活著的時候不能和你相互照料著一起居住,你死后又不能撫摸你的遺體傾盡心中的悲哀,自己不能親自在場為你入斂(給死者穿好衣服裝入棺中),下葬時自己不能在場向著墓穴哀哭(窆:把靈柩放入墓穴),我的行為對不起先人的神靈而使你過早地去世,我不孝順(對不起父輩)不慈愛(對不起十二郎),因而不能與你相互扶持著生活,相互守護著死去,一個在天涯,一個在地角。活著的時候,你的影子不能與我相互陪伴,去世以后,你的靈魂不能與我在夢中相見。實在是我自己造成這種狀況,難道又怨誰?蒼天啊,(我的悲痛)什么時候才是盡頭(曷:疑問代詞,多詢問時間)?
從今以后,我對人世間的事情沒有什么興趣了,只求數(shù)頃田在伊水、潁水岸邊,來度過晚年。教育我的兒子和你的兒子,希望他們成才;撫養(yǎng)大我的女兒和你的女兒,等待她們出嫁:如此罷了!唉!話有說盡的時候,而悲痛的心情卻是沒有終結(jié)的,你是能夠理解呢?還是不知道呢?唉呀傷心?。≌埾碛茫ㄟ@些祭品)吧!
8、《送薛存義序》——柳宗元(唐)
河?xùn)|薛存義將行,柳子載肉于俎,崇酒于觴,追而送之江滸,飲食之。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職乎?蓋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什一傭乎吏,使司平于我也。今我受其值怠其事者,天下皆然。豈惟怠之,又從而盜之。向使傭一夫于家,受若值,怠若事,又盜若貨器,則必甚怒而黜罰之矣。以今天下多類此,而民莫敢肆其怒與黜罰者,何哉?勢不同也。勢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達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存義假令零陵二年矣,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勞心,訟者平,賦者均,老弱無懷詐暴憎,其為不虛取直也的矣,其知恐而畏也審矣。吾賤且辱,不得與考績幽明之說,于其往也,故賞以酒肉而重之以辭。
「譯文」
河?xùn)|人薛存義將要啟程(指在零陵離任時將要啟程),我準備把肉發(fā)放在俎(古代祭祀或設(shè)宴時用來陳置祭品或食物的一種木制禮器)上,把酒斟滿酒杯(崇:充實,充滿,這里指注滿),追趕進而送到江邊,請他喝,請他吃(即為他餞行),并且告訴說:“凡是在地方上做官的人,你知道地方官的職責(zé)嗎?(蓋:語氣副詞,表委婉推測語氣)老百姓的仆役,并不是來役使老百姓的(而已:用于句末相當于句末語氣詞”耳“,表限止語氣,肯定陳述的事實只限于這樣)。凡是靠土地生活的人,拿出田畝收入的十分一來雇傭官吏,使(官員)負責(zé)對我公平辦事?,F(xiàn)在我做官的接受了老百姓的報酬卻不認真給他們辦事,普天之下到處那是。哪里只是不認真?而且還要貪污、敲詐等行徑。假若雇一個干活的人在家里,接受了你的報酬,不認真替你干活,而且還盜竊你的財物,那么(你)必然很惱怒進而趕走、處罰他。現(xiàn)在的官吏大多是像這樣的,而百姓卻不敢肆無顧及地把憤怒發(fā)泄出來并驅(qū)逐、處罰,為什么呢?情勢(這是指民與官的地位跟主與仆的地位情況不同)不同啊。地位情況不同而道理一樣,對我們的老百姓該怎么辦?有明于事理的人,能不惶恐并敬畏嗎?”
薛存義代理零陵縣令兩年了。每天很早便起床工作,晚上還在考慮問題,辛勤用力而耗費心血,打官司的都得到公平處理,繳納賦稅的(負擔(dān))都均衡合理,老的少的都沒有內(nèi)懷欺詐或外露憎惡的,他的行為的確沒有白拿俸祿了(的:的確,真實),他知道惶恐和敬畏也明白無誤。我又低賤又恥辱(指被貶謫流放),不能在官員的評議中參與什么意見(幽:昏暗,指昏庸惡劣的官吏)(明:指賢明的官吏),在他臨行的時候,因此,贈給酒肉而再加上這些贈言。
9、《始得西山宴游記》——柳宗元
自余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則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與其徒上高山, 入深林,窮回谿.幽泉怪石,無遠不到。到則披草而坐,傾壺而醉。醉則更相枕以臥, 臥而夢。意有所極,夢亦同趣。覺而起,起而歸。以為凡是州之山有異態(tài)者,皆我有也, 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華西亭,望西山,始指異之。遂命仆人過湘江,緣染溪, 斫榛莽,焚茅茷,窮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則凡數(shù)州之土壤,皆在 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勢,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遁隱??M青繚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悠悠乎與顥氣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與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窮。引觴滿酌,頹然就醉,不知日之 入。蒼然暮色,自遠而至,至無所見,而猶不欲歸。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為之文以志。 是歲,元和四年也。
「譯文」
自從我成了受過刑辱的人(如同說罪人,作者被貶),居住在此州(永州),經(jīng)??謶植话?。在那間暇的時候,就緩步而行,無拘無束地游覽,每天與那些同伴登上高山,入深林,沿著迂回曲折的溪澗一直走到它的盡頭。幽僻的泉水、古怪嶙峋的巖石,沒有一個僻遠的地方不曾到達。到后就撥開野草,倒盡壺里的酒喝盡為止。醉了又互相靠在對方身上躺下,躺下便做夢。心里有所向往,連做夢的情趣也是一樣的。醒后就起來,起來就回家。認為凡是這個州的山水有奇特姿態(tài)的,都為我所擁有、欣賞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異獨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元和四年,即公元809年),因為坐在法華西亭(法華寺西面的亭臺),瞭望西山,才指著西山覺得它不同尋常。于是令仆人,渡過湘江,沿著染溪,砍伐雜亂叢生的荊棘灌木,焚燒茂密蕪亂的野草(茷:草葉多),一直清除到山的處才停止。攀援著登上山,兩腿伸直岔開坐在地上(形同簸箕狀,這是古人不講禮貌或適意自得,無拘無束的一種坐姿)而玩賞,那么所有幾州的土地,都在自己的坐墊下面。它們的高高下下的形勢,突露嵯峨的樣子、深陷低洼的樣子,有的像蟻封(螞蟻洞口旁邊的小土堆),有的像洞穴??瓷先ニ坪踔挥谐叽绨愦笮〉木拔铮瑢嶋H上已遠在千百里之外,(遠處的山川景物全都)聚集收縮,堆疊在眼下,沒有什么能隱藏的。縈繞著青山,環(huán)繞著白水,極遠的地方與天交接,向四面望去,都是一樣的。(先登高遠望)然后知道這座山的卓然聳立,不與小土丘等同。(這是何等)遼闊廣大啊,仿佛已與整個宇宙間的浩氣融合為一,哪里還能找到它的盡頭?悠然自得地與大自然相交游,而不知道它的盡期。拿起酒杯來倒?jié)M酒,東倒西歪,疲乏無力地進入醉境(頹然:形容喝嘴酒時東倒西歪,疲乏無力的樣子),不知道太陽落山了?;野档哪荷瑥倪h處來到,來了什么也看不見了,但還不想回家。思慮停止了,形體消解了(形容超然忘我的一種感覺),與自然萬物渾然融為一體(冥合:不知不覺中結(jié)合在一起)。然后才知道我過去不曾游賞過(意謂:過去的游算不上真正的游),真正的游賞從這一次才開始。所以為這次游賞寫成一篇文章(為:動詞謂語,這里是寫的意思)(志:記,記載下來稿。這一年,是元和(唐憲宗李純的年號)四年。
10、鄭伯克段于鄢——《左傳·隱公元年》
初,鄭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莊公及共叔段。莊公寤生,驚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惡之。愛共叔段,欲立之,亟請于武公,公弗許。
及莊公即位,為之請制。公曰:“制,巖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闭埦?,使居之,謂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將不堪?!惫唬骸敖嫌?,焉辟害?”對曰:“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為之所,無使滋蔓。蔓,難圖也。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公曰:“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于己。公子呂曰:“國不堪貳,君將若之何?欲與大叔,臣請事之;若弗與,則請除之,無生民心。”公曰:“無庸,將自及。”大叔又收貳以為己邑,至于廩延。子封曰:“可矣!厚將得眾。”公曰:“不義不暱,厚將崩?!?BR> 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夫人將啟之。公聞其期,曰:“可矣。”命 子封帥車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諸鄢。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遂置姜氏于城穎,而誓之曰:“不及黃泉,無相見也!”既而悔之。
穎考叔為穎谷封人,聞之,有獻于公。公賜之食,食舍肉。公問之。對曰:“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請以遺之?!惫唬骸盃栍心高z,繄我獨無!”穎考叔曰:“敢問何謂也?”公語之故,且告之悔。對曰:“君何患焉?若闕地及泉,隧而相見,其誰曰不然?”公從之。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苯龆x:“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彼鞛槟缸尤绯?。
君子曰:穎考叔,純孝也。愛其母,施及莊公?!对姟吩唬骸靶⒆硬粎T,永錫爾類。”其是之謂乎!
「譯文」
(《春秋》記載道:“鄭伯克段于鄢?!惫彩宥尾蛔袷刈龅艿艿谋痉?,所以不說他是莊公的弟弟;兄弟倆如同兩個國君一樣,所以用“克”字;稱莊公為“鄭伯”,是譏諷他對弟弟失教;趕走共叔段是出于鄭莊公的本意,便不寫共叔段自動出奔,這么處理含有責(zé)難鄭莊公的意思)
當初,鄭武公在申國(姜姓小國)娶了一名妻子,叫武姜(武表示丈夫的謚號),生下莊公(鄭國第三代君主)和共叔段。莊公分娩時腳先出來,武姜受到驚嚇,因此取名叫“寤生”,很厭惡他。(武姜)偏愛共叔段,想立他為太子,屢次向武公請求,武公都不答應(yīng)。
到莊公即位的時候,(姜氏)為叔段請求制這個地方(作為封邑)。莊公說:“制邑,是個險要的城邑,虢叔就死在那里。其他的城邑,我不管您怎么說我都遵命?!保ㄎ浣悖┱埱蠓饨o京邑,(莊公答應(yīng))讓他住在那里,稱他(叔段)為京城太叔。 祭仲(鄭大夫)說:“大夫的都邑城墻超過三百丈,是諸侯國的禍害。先王的制度規(guī)定,王侯子弟的封邑不能超過諸侯國都的三分之一,中都(上大夫的封邑)不得超過五分之一,小都(下大夫的封邑)不能超過九分之一?,F(xiàn)在,京邑的城墻不合限度,不是先王規(guī)定的制度,您將不能忍受?!鼻f公說:“姜氏想要,母命不可違,我怎么避除禍害呢?”祭仲回答說:“姜氏哪有滿足的時候?不如早點給他安排個地方,別蔓延開來,就難以對付了。蔓延的野草尚且不能除掉,更何況您的處居尊位的弟弟呢?”莊公說:“多做不合道義的事情,必定會自己摔跟頭,你姑且等著瞧叔段終將垮臺的后果!”
事后不久,太叔段使西邊邊境上的城邑和北邊邊境上的城邑從時從屬(兩方)于自己。公子呂(鄭國大夫)說:“國家受不了分裂的狀況,您打算怎么來對付呢(若之何:對他怎么辦?)(若……和:是一種固定格式)?如果打算把國家大權(quán)交給大叔段,那么就請讓臣下去侍奉他;如果不給,那么就請除掉他。不要使人民產(chǎn)生二心?!鼻f公說:“不用(指現(xiàn)時用不著動手),他將自己走向滅亡。”叔段又收取原先分屬于自己的地方作為自己獨占的城邑,(其勢力范圍)到達廩延。子封(即公子呂)說:“可以動手了!領(lǐng)土擴大,他將獲得更多的民眾。”莊公說:“多行不義,別人就不會親近他,土地雖然龐大,也會垮臺?!?BR> 叔段修葺城廓,聚集民眾,修繕武器,準備軍隊,將要偷襲新鄭(鄭國都城名)。武姜打算為他開城門(即作內(nèi)應(yīng))。莊公得到情報叔段襲鄭的日期,說:“可以出擊了?!泵钭臃饴暑I(lǐng)車二百輛戰(zhàn)車連同配套的馬匹士卒討伐京邑。京邑的士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逃到鄢邑。莊公討伐叔段于鄢城。五月辛丑(隱公元年五月二十三日,即公元前722年),叔段出走逃向共國。
隨后放逐武姜于城穎(鄭邑名),并且對她發(fā)誓說:“不到黃土下的泉水,不再見面!”發(fā)誓后不久,莊公又對此事感到后悔。
穎考叔(鄭大夫)是穎谷(地名)封人(鎮(zhèn)守邊疆的官職),聽到這件事,有東西獻給鄭莊公。莊公賞賜給他酒肉,(穎考叔)進食時把肉放在一邊。莊公問他為什么這樣,穎考叔答道:“小人有個老娘,我吃的東西她都嘗過,只是不曾品嘗過君王宮中帶汁的肉食,請允許我?guī)Щ厝ソo她吃?!鼻f公說:“你有個母親可以孝敬,唯獨我偏偏沒有!”穎考叔說:“冒昧地問一下您說的是什么意思?”莊公告訴他緣故,并且告訴他后悔的心情。穎考叔答道:“您在這件事上憂慮什么呢?如果挖掘土地達到泉水,從隧道中想見,誰說不是這樣呢(按,既可母子相見,又不算違背誓言)?”莊公依了他的話。莊公進入隧道賦詩:“大隧道之中相見,那快樂??!真是暖融融的。”姜氏走出隧道進而賦詩:“大隧道之外相見,多么快樂啊!”從此作為母親和兒子像當初一樣。
君子(作者自指)說:穎考叔,篤厚的孝子啊。敬愛他的母親,(把這份孝心也)延伸到莊公身上了?!对娊?jīng)·大雅·既醉》篇說:“孝子的孝心沒有窮盡,長久地賜給你(指孝子)的同類(錫:賜)?!贝蟾耪f的就是這種情況吧!
11、《公孫無知之亂》——《左傳》
齊侯使連稱、管至父戍葵丘。瓜時而往,曰:“及瓜而代?!逼谑?,公問不至;請代,弗許;故謀作亂。僖公之母弟曰夷仲年,生公孫無知,有寵于僖公,衣服禮秩如適。襄公絀之。二人因之以作亂。連稱有從妹在公宮,無寵。使間公,曰:“捷,吾以女為夫人。”
冬十二月,齊侯游于姑棼,遂田于貝丘。見大豕,從者曰:“公子彭生也?!惫唬骸芭砩乙?!”射之。豕人立而啼。公懼,墜于車,傷足,喪屨。反,誅屨于徒人費。弗得,鞭之,見血。走出,遇賊于門,劫而束之。費曰:“我奚御哉!”袒而示之背,信之。費請先入。伏公而出,斗,死于門中。石之紛如死于階下。遂入,殺孟陽于床。曰:“非君也,不類。”見公之足于戶下,遂弒之,而立無知。
初、襄公立,無常。鮑叔牙曰:“君使民慢,亂將作矣?!狈罟有“壮霰架臁y作,管夷吾、召忽奉公子糾來奔。
初,公孫無知虐于雍廩。九年春,雍廩殺無知。夏,公伐齊,納子糾?;腹攒煜热?。秋,師及齊師戰(zhàn)于乾時,我?guī)煍】儭9珕嗜致?,傳乘而歸。秦子、梁子以公旗辟于下道,是以皆止。
鮑叔帥師來言曰:“子糾,親也,請君討之;管、召、仇也,請受而甘心焉?!蹦藲⒆蛹m于生竇。召忽死之。管仲請囚,鮑叔受之,乃堂阜而稅之。歸而以告,曰:“管夷吾治于高傒,使相可也。”公從之。
「譯文」
齊襄公派遣連稱、管至父(都是齊國大夫),瓜熟季節(jié)(大約當夏歷七月)前往,說:“至明年瓜熟季節(jié)派人替換戍防?!币恢苣晔?,齊侯通知替換戍防的信息不到達;請齊后派人替換,不允許;所有謀劃作亂。僖公(襄公之父)的同父又母的胞弟叫夷仲年(夷是其字,仲是排行,年是名)生下公孫無知(襄公堂弟)(春秋時諸侯的庶子叫公子,公子之子叫公孫),得到僖公寵信,貴族享受的待遇級別如正妻所生長子,襄公貶低他(不讓他再享受原先的禮遇)。連稱和管至父投靠他作亂(以:連詞)。連稱有同祖父的妹妹(即堂妹)在諸侯國君的宮里(表示做國君的妾),不得寵。使她伺其間隙探聽消息,公孫無知說:“事成,我以你為諸侯正妻。”
冬十二月(此為周歷,當夏歷十月),齊侯游樂于姑棼,隨即田獵于貝丘。發(fā)現(xiàn)大野豬,隨從說:“是公子彭生(襄公派其殺魯桓公,以掩蓋他與其妹,亦是魯桓公之妻私通之事,后彭生也被殺)?!毕骞?,說:“彭生竟然敢出現(xiàn)!”射他。野豬像人一樣站立著大叫。襄公害怕,墜落車下,傷了腳,丟失鞋子。返回,令侍人費其找鞋,沒有得到,鞭打他,見血。走出來,遇見造反者(即公孫無知的黨徒),脅迫捆綁他。費說:“我哪里會抵抗你們呢?”脫下衣服讓人看自己的背,(眾人)相信了他。費請求先入宮作內(nèi)應(yīng)。把襄公掩藏起來,費與叛亂者打斗,死在門內(nèi)。石紛如(襄公的小臣)堂前的臺階下(按,叛亂者從外入內(nèi),徒人費戰(zhàn)死于大門口,石之紛入繼而戰(zhàn)死于堂前,表示叛軍即將入室)。隨即進入,殺孟陽(也是小臣,裝襄公)于床,說:“不是君主,不像?!卑l(fā)現(xiàn)襄公的腳在側(cè)室門下,隨即殺他,而擁立公孫無知。
當初,襄公在位,言行多變,政令不信。鮑叔牙(齊大夫,是公子小白之傅,負責(zé)輔佐小白)說:“國君役使臣民的態(tài)度輕慢,叛亂將要發(fā)生了。”事奉公子小白出宮投奔莒(贏姓小國)。叛亂發(fā)生,管夷吾(齊大夫,公子糾之傅)、召忽事奉公子糾投奔魯國(《左傳》是魯國史官所作,故稱“來”。按,公子糾母親是魯君之女,所以投奔外家)
當初,公孫無知暴虐于雍廩。九年春天,雍廩人殺無知。夏天,魯莊公討伐齊國,送子糾入齊當國君。齊桓公(即小白)自莒先回到齊國。秋天,魯軍與齊軍(齊桓公所帥)交戰(zhàn)于干時(齊國地名),魯軍軍隊崩潰。魯莊公丟失了兵車,改乘其他的車子回國。秦子、梁子(莊公的御者和戎右)打著莊公的旗幟躲在下道上(按,這是為了誘騙齊軍,掩護莊公逃跑),因而都走不脫(指被俘)。
鮑叔率領(lǐng)軍隊來言說:“子糾,是親屬,請君主誅殺他(子糾是齊桓公的親兄弟,不便由齊國來處死,所以請魯君殺死他);管仲、召忽都是齊桓公的仇人,希望得到活人,送回齊國處死,才能甘心?!庇谑菤⒆蛹m在生竇(地名)。召忽為之而死(指自殺)。管仲請求受俘,鮑叔接受他,到了堂阜(地名)便解脫他的桎梏(稅:通“脫”)?;厝グ堰@件事告訴齊桓公(以:介詞,省賓語),說:“管夷吾治國的才干與高傒(齊卿)不相上下,用以輔佐可以。”齊桓公聽從他。
12、《鞌之戰(zhàn)》——《左傳》
孫桓子還于新筑,不入,遂如晉乞師。臧宣叔亦如晉乞師。皆主郤獻子。晉侯許之七百乘。郤子曰:“此城濮之賦也。有先君之明與先大夫之肅,故捷。克于先大夫,無能為役,請八百乘?!痹S之。郤克將中軍,士燮佐上軍,欒書將下軍,韓厥為司馬,以救魯、衛(wèi)。臧宣叔逆晉師,且道之。季文子帥師會之。及衛(wèi)地,韓獻子將斬人,郤獻子馳,將救之。至,則既斬之矣。郤子使速以徇,告其仆曰:“吾以分謗也?!?BR> 師從齊師于莘。六月壬申,師至于靡笄之下。齊侯使請戰(zhàn),曰:“子以君師辱于敝邑,不腆敝賦,詰朝請見?!睂υ唬骸皶x與魯、衛(wèi),兄弟也。來告曰:‘大國朝夕釋憾于敝邑之地?!丫蝗?,使群臣請于大國,無令輿師淹于君地。能進不能退,君無所辱命?!饼R侯曰:“大夫之許,寡人之愿也;若其不許,亦將見也?!饼R高固入晉師,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車,系桑本焉,以徇齊壘,曰:“欲勇者賈余馀勇?!?BR> 癸酉,師陳于鞌。邴夏御齊侯,逢丑父為右。晉解張御郤克,鄭丘緩為右。齊侯曰:“余姑翦滅此而朝食!”不介馬而馳之。郤克傷于矢,流血及屨,未絕鼓音,曰:“余病矣!”張侯曰:“自始合,而矢貫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輪朱殷,豈敢言病。吾子忍之!”緩曰:“自始合,茍有險,余必下推車,子豈識之?然子病矣!”張侯曰:“師之耳目,在吾旗鼓,進退從之。此車一人殿之,可以集事,若之何其以病敗君之大事也?擐甲執(zhí)兵,固即死也。病未及死,吾子勉之!”左并轡,右援枹而鼓,馬逸不能止,師從之。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
韓厥夢子輿謂己曰:“旦辟左右!”故中御而從齊侯。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惫唬骸爸^之君子而射之,非禮也?!鄙淦渥?,越于車下;射其右,斃于車中。綦毋張喪車,從韓厥,曰:“請寓乘?!睆淖笥遥灾庵?,使立于后。韓厥俛,定其右。逢丑父與公易位。將及華泉,驂絓于木而止。丑父寢于轏中,蛇出于其下,以肱擊之,傷而匿之,故不能推車而及。韓厥執(zhí)縶馬前,再拜稽首,奉觴加璧以進,曰:“寡君使群臣為魯、衛(wèi)請,曰:‘無令輿師陷入君地?!鲁疾恍遥瑢佼斎中?,無所逃隱。且懼奔辟而忝兩君,臣辱戎士,敢告不敏,攝官承乏?!背蟾甘构?,如華泉取飲。鄭周父御佐車,宛茷為右,載齊侯以免。韓厥獻丑父,郤獻子將戮之。呼曰:“自今無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于此,將為戮乎?”郤子曰:“人不難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勸事君者?!蹦嗣庵?。
「譯文」
齊軍:
(主戰(zhàn)車)——齊侯(居中指揮)、邴夏(居左御車)、逢丑父(戎右)
(后備車)——鄭周父(御車)、菀茷(戎右)
晉軍:郤克(中軍主帥)、士燮(上軍佐)、欒書(下軍主帥)、韓厥(司馬)
(一號車)——郤克(居左主帥)、解張(居中御車)、鄭丘緩(戎右)
(二號車)——韓厥(居中御車,本應(yīng)為左)、(車左墜車)、(車右倒在車內(nèi))
(三號車)——綦毋張(車損,搭二號車,韓厥使之從身后)
孫桓子(衛(wèi)大夫,為了救魯國而帥師攻齊,失敗后)返回新筑(衛(wèi)邑)。不入新筑,隨后往晉國求救兵。臧宣叔(魯大夫,齊伐魯)也到晉國求救兵。都投到郤獻子門下(郤克三年前出使齊國,因跛腳遭齊頃公之母蕭同叔子的恥笑,曾發(fā)誓要報仇,所以魯、衛(wèi)求兵都來找他)。晉侯(晉景公)答應(yīng)給他七百輛戰(zhàn)車的兵力。郤子說:“這是城濮戰(zhàn)役(632年晉與楚在城濮交戰(zhàn))所用的軍額。有已故的前代國君(晉文公重耳)與已故的卿大夫(在城濮戰(zhàn)役中立有功勛的先軫、狐、偃、欒枝等人)的敏捷,所以才取得勝利。我跟先大夫相比,不能勝任(用七百乘取勝)這樣的戰(zhàn)事。請求八百乘戰(zhàn)車?!贝饝?yīng)他。郤克為中軍主帥,士燮以上軍佐的身份率領(lǐng)上軍(荀庚因故未能出征),欒書為下軍主帥(公元前633年,晉國建立三軍,稱中軍、上軍、下軍。各軍都有主帥和副帥,叫將、佐,由六卿擔(dān)任)。韓厥(卿大夫)為司馬(職官名,掌軍法),去救魯、衛(wèi)兩國。臧宣叔迎接晉軍,為他們引路。季文子(魯大夫)帥軍與晉軍相會。到達衛(wèi)國境內(nèi),韓獻子按軍法處死部下,郤獻子驅(qū)車奔馳,想要救他。到達后,卻已經(jīng)處死了。郤子索性以首級示眾,高訴他的仆從說:“我以此(替韓厥)分擔(dān)背后的指責(zé)。”
(晉軍)跟蹤齊軍到莘(衛(wèi)邑,齊師伐魯,敗衛(wèi)而歸,晉師跟蹤至此)。六月十六日到達靡笄山下。齊侯(齊頃公)派人挑戰(zhàn),說:“您率領(lǐng)國君的軍隊光臨敝國的土地,敝國的兵力不雄厚,請明朝相見(以上幾句挑戰(zhàn)的話使用外交辭令,表面上很客氣,骨子充滿著火藥味)?!被卮鹫f:“晉國與魯、衛(wèi)兩國,互為兄弟(都是姬姓國)。他們來告訴說:‘齊國老是到敝國的土地上發(fā)泄不滿。’我們的國君(晉景公)不忍心,派我們這班臣子來向大國請求,同時又不讓我軍滯留在貴國的土地上(這里是委婉語,意思說讓我們速戰(zhàn),一決勝負)。能進不能退,齊君不會有命令(挑戰(zhàn)命令)落空的事情出現(xiàn)(委婉語,說明明朝我們一定奉陪)?!饼R侯說:“您答允交戰(zhàn),固然是我的愿望;如果不答允,也一定要交戰(zhàn)的。”齊國的高固(齊大夫)徒步闖入晉軍,舉起石頭擲人,擒獲晉軍的人登上他們的戰(zhàn)車,把桑樹根系在車上,作為戰(zhàn)利品的標志。以讓齊營的眾人都看見,說:“想要勇氣的人盡管來買我多余的勇氣!”
公元前589年六月十七日,齊、晉雙方軍隊在鞌擺開陣勢。邴夏為齊侯駕車,逢丑父當為戎右(古代戰(zhàn)車,將領(lǐng)居左,御者居中。如果將領(lǐng)是君主或主帥則居中,御者居左。負責(zé)保護協(xié)助將領(lǐng)的人居右)。晉國的解張為郤克駕車,鄭丘緩當戎右。齊侯說:“我姑且消滅了這些人再吃早飯。”不給馬披上甲就驅(qū)馬奔馳(之:指駕車的馬)。郤克被箭射傷,血流到了鞋上,沒有中斷擂鼓,說:“我受重傷了(古代病重、傷重、饑餓、勞累過度造成體力難以支持,都叫‘病’)。”解張說:“從一開始交戰(zhàn),箭就射進了我的手和肘,我折斷射中的箭桿繼續(xù)駕車,左邊的車輪都被我的血染成了黑紅色,我哪敢說受傷?您(‘吾子’比‘子’更親切些)忍著點吧!”鄭丘緩說:“從一開始接戰(zhàn),如果遇到地勢不平,我必定下去推車,您難道知道這些嗎?不過您確實傷勢很重難以支持了?!苯鈴堈f:“軍隊的耳朵和眼睛,都集中在我們的戰(zhàn)旗和鼓聲,前進后退都要聽從它。這輛車上只要還有一個人鎮(zhèn)守住它,戰(zhàn)事就可以成功。怎么能由于傷痛而敗壞了國君的大事呢?穿上盔甲,手執(zhí)兵器,本來就抱定了必死的決心,傷痛還不至于死,您(還是)努力指揮戰(zhàn)斗吧!”解張將右手所持的轡繩并握于右手,騰出右手接過郤克的鼓槌擂鼓。張侯所駕的馬狂奔起來(由于單手持轡無法控制),晉軍跟隨他們。齊軍崩潰。晉軍追趕齊軍,饒著華不注山追了三遍。
韓厥夢見子輿(韓厥父,當時已去世)對自己說:“次天早晨避開戰(zhàn)車左右兩側(cè)!”因此(韓厥)在戰(zhàn)車當中駕車追趕齊侯。邴夏說:“射那個駕車的,是個貴族?!饼R侯說:“稱他為貴族又去射他,這不合于禮?!保ò?,乃齊侯愚蠢之舉)射他左邊的人,墜落車下;射他右邊的人,倒在車里。(晉軍)將軍綦毋張(晉大夫,綦毋氏,名張)失去戰(zhàn)車,跟隨韓厥,說:“請搭車?!备谧筮吇蛴疫叄n厥)都用肘制止他,使他站在自己身后(按,韓厥由于夢中警告,所以這樣做,以免綦毋張受害)。韓厥彎下身子,把倒在車中的戎右安放穩(wěn)當。逢丑父和齊侯交換位置(這是逢丑父為了保護齊侯,乘韓厥低下身子安放戎右的機會與齊侯交換位置,以便不能逃脫時蒙混敵人)。將要到達華泉(泉水名,在華不注山下)時,(齊侯)兩邊的(中間兩馬為服,旁邊兩馬為驂)被樹枝等鉤住。丑父睡在轏車(一種臥車)里,有蛇從他身底出現(xiàn),以臂擊蛇,手臂受傷卻隱瞞了傷情。所以不能推車而被追上。韓厥手持拴馬繩站在齊侯的馬前(縶:拴縛馬足的繩索),拜兩拜,然后下跪,低頭至地(這是臣下對君主所行的禮節(jié)。春秋時代講究等級尊卑,韓厥對敵國君主也行臣仆之禮)。捧著一杯酒并加上一塊玉璧向齊侯獻上,說:“我們國君派我們這些臣下為魯、衛(wèi)兩國求情,他說:‘不要讓軍隊深入齊國的土地?!枷虏恍?,正好在軍隊任職,沒有地方逃避隱藏(我不能不盡職作戰(zhàn))。而且怕由于我的逃避會給兩國的國君帶來恥辱。臣下不稱職地處在戰(zhàn)士地位,冒昧地向您報告,臣下不才,代理這個官職是由于人才缺乏充數(shù)而已(外交辭令:自己是不得已參加戰(zhàn)斗,不能不履行職責(zé),來俘獲齊侯你)。”逢丑父(充齊侯)命令齊侯下車,往華泉去取水來給自己喝。鄭周父駕著齊君的副車,宛茷擔(dān)任副車的車右,載上齊侯使他脫身。韓厥獻上逢丑父,郤克將要殺掉他,呼喊道:“在我以前從來沒有代替他的國君承擔(dān)患難的,有一個在這里,還要被殺死嗎?”郤克說:“一個人不畏懼用死來使他的國君免于禍患,我殺了他不吉利。赦免他,用來鼓勵事奉國君的人?!庇谑巧饷饬朔瓿蟾浮?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