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七月七,人稱“七姐誕”,因拜祭活動在七月初七晩上,晚上,古稱“夕”,故稱為“七夕”。下面是分享的七夕經(jīng)典古詩詞賞析大全。歡迎閱讀參考!
1.七夕經(jīng)典古詩詞賞析
七夕
白居易〔唐代〕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譯文
抬頭仰望明月長空,感慨漫漫歷史長河中七夕與秋天都是一樣的。
每一年的這一天,牛郎與織女都體味著相聚的歡愉與離別的愁緒。
賞析
牛郎與織女一年一度七夕相會的故事在我國可謂家喻戶曉。這首以這樣一個凄婉哀怨的悲劇故事為題材的小詩,抒發(fā)了鐘情男女的哀怨與離恨,詩人對這對有情人寄予深深的同情。
首句“煙霄微月澹長空”由寫景入手。一彎殘月掛在高高的夜空,顯得孤寂凄涼。這為牛郎織女七月初七的相會提供了背景,同時渲染一種氣氛,這種氣氛與人物的心境相合。從首句對環(huán)境的描寫,使讀者即便不知道牛郎織女的故事,也會感悟到《七夕》令人感傷的基調(diào)。
“銀漢秋期萬古同”中“秋期”二字暗扣題面,“萬古同”三字承上句意,表現(xiàn)了自然界銀河天象的永恒狀態(tài)。意思是說,“秋期”的銀河總是“微月澹長空”,從而進一步渲染了凄涼的意境。另一方面也說,分居銀河東、西兩邊的牛郎織女,一年之中只能懷著深長的情思隔銀河相互眺望,“惟每年七月初七夜渡河一會”。這是多么可悲、可嘆的故事!于是,詩人以詠嘆的抒情筆調(diào)寫道:“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并在此宵中?!泵磕昶呦Γ嗫嗟却挠星槿私K于相聚在一起,說不盡綿綿情話,道不完思念愛慕之意;他們會珍惜分分秒秒難得的時光,溫存相守,彼此慰藉,享受著無比的歡樂與幸福。遺憾的是良宵苦短,短暫的歡聚后,留給他們更多的則是無盡的相思和難耐的凄寂。相會的歡樂,離別的痛苦,這一切都發(fā)生在七月七El夜,由牛郎和織女來品味。
全詩緊緊圍繞“七夕”神話著筆,景合情切,不蔓不枝,最后以尾句中的“此宵”扣合題面“七夕”。
2.七夕經(jīng)典古詩詞賞析
行香子·七夕
李清照〔宋代〕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云階月地,關鎖千重??v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jīng)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牽??椗?,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譯文
草叢中的蟋蟀鳴叫個不停,梢頭的梧桐樹葉似被這蛩鳴之聲所驚而飄搖落下。由眼前之景,聯(lián)想到人間天上的愁濃時節(jié)。在云階月地的星空中,牛郎和織女被千重關鎖所阻隔,無由相會。只能一年一次短暫相會,其余時光則有如浩渺星河中的浮槎,游來蕩去,終不得相會聚首。
喜鵲搭橋,一年才能相見,牽??椗蛟S還是在離別之中未能相聚吧,猜想此時烏鵲已將星橋搭起,可牛郎、織女莫不是仍未相聚,再看天氣陰晴不定,忽風忽雨,該不是牛郎、織女的相會又受到阻礙了吧!
賞析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詞作開首,詞人抓住秋天自然現(xiàn)象的兩個突出特征落筆。蟋蟀在草叢中幽凄地鳴叫著,梢頭的梧桐葉子似被這蛩鳴之聲所驚而飄搖落下。此時此際,此情此景,在詞人看來,正是人間天上離愁別怨最濃最重的時候。詞人開首落筆即蒙上一層凄冷色彩,想象相當闊大,由眼前之景,即聯(lián)想到人間天上的愁濃時節(jié)。此外,著一“驚”字,表明詞人自身也為離愁所“驚”。詞作題為“七夕”,由此可知“人間”的“愁濃”之中也包含了自己,從而含蓄地點出自己也為離情別愁所煎熬。次二句,“云階月地,關鎖千重”,詞人的筆觸放得更開,敘說在云階月地的星空中,牛郎和織女被千重關鎖所阻隔,無由相會?!霸齐A月地”,以云為階,以月為地,謂天上。唐杜牧《七夕》詩:“云階月地一相過,未抵經(jīng)年別恨多?!蹦┤洌翱v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浮槎”,傳說中來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間的木筏。張華《博物志》卷三:“舊說云‘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痹~人在此繼續(xù)展開其想象之筆,描述牛郎、織女一年只有一度的短暫相會之期,其余時光則有如浩渺星河中的浮槎,游來蕩去,終不得相會聚首。上片從人間寫到天上,寫自身體驗的離愁,和對離愁中牛郎、織女的深切同情。
“星橋鵲駕,經(jīng)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詞作下片首三句緊承上片詞脈,詞人繼續(xù)展開想象。上片是感嘆牛郎、織女離愁之濃重,這里則是憂慮牛郎、織女別恨的難以窮盡。一個“想”字,道出了詞人對牛郎、織女遭遇的同情,也表露了一種同病相憐的情懷?!盃颗?椗?,莫是離中”,這兩句由想象回到現(xiàn)實。詞人仰望星空,猜想此時烏鵲已將星橋搭起,可牛郎、織女莫不是仍未相聚,關注之情溢于言表。結句“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再看天氣陰晴不定,忽風忽雨,該不是牛郎、織女的相會又受到阻礙了吧!“甚”字加以強調(diào),突出了詞人的耽心與關切。
這首詞,給人印象最深的是詞人一筆兩到的寫法,詞作寫牛郎織女的離愁別恨,但又何嘗不是在抒寫自己的情懷。如果沒有自己深切的感情體驗,又如何能寫出如此感人的作品。整首詞作幻想與現(xiàn)實的結合,天上人間的遙相呼應,對開拓詞作意境,氣氛的烘托,都起到重要作用,也展示了詞人豐富的想象力和闊大胸襟。此外,本詞疊句的運用,口語化的特色,也都增加了詞作的感染力。
3.七夕經(jīng)典古詩詞賞析
鵲橋仙·七夕
蘇軾〔宋代〕
緱山仙子,高清云渺,不學癡牛騃女。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欲去。
客槎曾犯,銀河微浪,尚帶天風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
譯文
緱山仙子王子喬性情高遠,不像牛郎織女要下凡人間。皎潔的月光中停下吹鳳簫,擺一擺手告別人間去成仙。
聽說黃河竹筏能直上銀河,一路上還挾帶著天風海雨。今天相逢一醉是前生緣分,分別后誰知道各自向何方?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詞,題為七夕,是寫與友人陳令舉在七夕夜分別之事。
上片落筆先寫陳令舉之風度,他高情云渺,如侯家人于緱氏山頭的王子晉在風簫聲聲的新月之夜,沒有望到家人,自己便飄然而去。與友人在七夕夜分別,詞人自然想到牛郎織女,但陳令舉不像他們那樣癡心于兒女之情。
下片想象友人乘坐的船只來到銀河之中,當他回到人間時,就挾帶著天上的天風海雨。接著他評價二人的友誼能夠相逢共一醉,那是前世有緣,當天風海雨飄飄散去之后,友人也將隨風飄去。
寫送別,一般人都會徒增傷感,而詞人卻是豪氣縱橫,馳騁想象,遨游天界銀河,如陸游所說“曲終覺天風海雨逼人”。一般寫七夕銀河,總是“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之類的柔情凄景,而詞人筆下那天風海雨之勢,正顯露了他不凡的氣魄與胸襟,這種逼人的天風海雨,便是他豪放詞風形象性的說明。
4.七夕經(jīng)典古詩詞賞析
菩薩蠻·七夕
蘇軾〔宋代〕
風回仙馭云開扇,更闌月墜星河轉(zhuǎn)。枕上夢魂驚,曉檐疏雨零。
相逢雖草草,長共天難老。終不羨人間,人間日似年。
譯文
黑夜即將過去,太陽即將出現(xiàn)。五更天時銀河斜轉(zhuǎn)月落大地。牛郎織女從夢魂中驚醒過來,淚涕縱橫,天上落下了細小的雨點。
牛郎和織女雖然是短暫相逢,但卻永遠和天一同存在。他們始終不羨慕人間的生活,因為人間煩惱太多了,日子難過。
賞析
這首詞寫的時令為“更闌月墮星河轉(zhuǎn)”的拂曉時刻。此詞上片寫七夕之夜牛郎織女的依戀難舍之綿綿深情;下片寫七夕之晨牛郎織女分手后的傷離恨別的心態(tài)。全詞立意新巧,構思獨特。
此詞上片寫七夕之夜牛郎織女的依戀難舍之綿綿深情。
“風回仙馭云開扇,更闌月墮星河轉(zhuǎn)?!变秩玖伺@煽椗藭r趨人散的時空氣氛:旋風吹,仙車奔,扇云開,面臨蒼涼環(huán)境;時過五更,月落大地,星河轉(zhuǎn)移,逼近分手時光。
“枕上夢魂驚,曉檐疏雨零”,細膩描繪了牛郎織女如夢初醒、夢魂驚嘆、淚涕縱橫的神態(tài)?!皦簟?、“曉”二字貫穿上片,頗有“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宋代秦觀《鵲橋仙》)的難言倜儻。
下片寫七夕之晨牛郎織女分手后的傷離恨別的心態(tài)。
“相逢雖草草,長共天難老。”承上一轉(zhuǎn),妙筆生靈。縱然一夕相逢,來去匆匆,相會短暫,但是共天久長的仙界的牛郎也好,織女也好,兩情久長,豈在朝朝暮暮。生命是永恒的,青春是不衰的。這正是天界令人神往的地方。
“終不羨人間,人間日似年”,東坡用了一個頂真手法,透過一層,道出了“天難老”的妙諦和東坡內(nèi)心難言的余悸:牛郎織女雖然一年只有一次相會時間,但終究比人間美好,人間不值得羨慕,因為人間煩惱太多了,度過一天好像熬過一年那樣長久,艱難。最后兩句,文彩似乎不濃,卻道出了人生的深奧哲理,令人回味。
自古以來,多少文學家,多少文學作品大寫特寫諸如七夕仙女思凡、下凡,甚至與凡人結為伉儷,生兒育女,白頭偕老。東坡一反古今陳說,把天界寫得“長共天難老”那么美好,把人間寫得“度日如度年”那么艱難。全詞立意新巧,構思獨特。
5.七夕經(jīng)典古詩詞賞析
七夕
李商隱〔唐代〕
鸞扇斜分鳳幄開,星橋橫過鵲飛回。
爭將世上無期別,換得年年一度來。
譯文
織女走出鳳幄,分開障扇與牛郎相會,搭長橋的喜鵲們已經(jīng)完工。
怎樣能將世上的死別,去換得每年才一次的相逢?
賞析
此詩前二句寫詩人在七月七日晚上仰望天空,遙想牛郎織女在天上相會的美好情景:織女已經(jīng)過河,并且走出鳳幄,分開障扇,與牛郎相會;烏鵲完成填河鋪橋的任務之后,全都撤回去了。詩人不由得聯(lián)想到自己愛妻早亡,唯有自己獨留人間,再也無法與她相會,于是詩人在后兩句中發(fā)出沉痛的感嘆,渴望能像牛郎織女那樣每年與亡妻相會一次。其中,第三句的“爭將”一詞寫出與亡妻天人阻隔、陰陽渺茫的極致哀嘆,顯現(xiàn)人間死別反不如天上一年一度之相會,明顯地表達出悼亡之情。
全詩想象豐富,從天上想到地下,從牛郎織女想到自己的愛情生活,語言精美,感情深厚,借景抒懷,詩意在詩人的想象中奔馳,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悼念亡妻的悲痛心情。
6.七夕經(jīng)典古詩詞賞析
七夕
楊樸〔宋代〕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譯文
不明白牛郎到底打的什么主意,是怎么想的,非得邀天上的仙女來織滿天的錦繡云霞。
每年人們都要在七月七日晚上向天上的織女乞求賜予刺繡、紡織等的聰慧、智巧,但實際上,人間的智巧己經(jīng)很多了。
賞析
唐詩主情,宋詩主理。宋的這種主理的詩,對那些喜好唐詩的人來說,常有味同嚼蠟之感。但詩如能用簡捷的句子,深刻地表達一種哲理,也不能不說有其特殊的妙趣。楊樸的這首《七夕》,就是具有這種妙趣的哲理詩。
詩的作者從牛郎、織女七夕踏鵲橋相會的神話傳說發(fā)端,別出新裁,表達了作者獨到而又深刻的見解?!拔磿颗R馊艉??須邀織女弄金梭?!鼻皟删湓O問:弄不懂牛郎到底打的什么主意,是怎么想的,非得邀天上的仙女來織滿天的錦繡云霞。這里的“須”字,是一種懷疑和否定,從正面來解釋,就是沒有必要來邀請織女作這一切。這兩句來得非常奇,出人意料,因為很多人把把牛郎織女的神話作為美妙的故事來接受,對其中所包含的意義從未提出過質(zhì)疑。以為神勝過人,天上的仙女自然比人間的一切都要聰明許多。但詩人卻對此表示懷疑。前兩句的這種懷疑只涉及到神話故事本身,但這已足以造成懸念。這兩句為詩的末聯(lián)所發(fā)的奇論,做了有力的鋪墊。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己多”。這兩句是說:每年人們都要在七月七日晚上向天上的織女乞求賜予刺繡、紡織等的聰慧、智巧,但實際上,人間的智巧己經(jīng)是很多了,多得有點可怕。詩人在這里并非是在贊揚人間的機巧,而是來了一個大轉(zhuǎn)彎,詩人此時想起的不僅僅是人間創(chuàng)造幸福的巧智,還有行惡的智巧:有巧取牽奪,互相傾軋,以及繁復、雜多而又絞盡腦汁的勾心斗角。詩人賦予末一行詩中的“巧”的含義已經(jīng)不同于第三行詩中“巧”的含義。恰是這種新的含義,不無道理,但又非常出人料想地拓寬了詩思的領域,這就便詩的情思和哲理向更深處開掘,一使詩具有了橫空出世、奇崛詭辯之美。當人間充分運用他的機巧來進行勾心斗角的時候,要邀織女來已無意義。從四句詩的整體和詩情的深入來看,詩人的憤世嫉俗之情表現(xiàn)得很是恰當、巧妙、深刻。
楊樸在那樣一個時代有這樣一種思想和見識是很深刻的,加之詩語簡練、曉白、樸實,就使詩思凝重、洗練,富有趣味。
1.七夕經(jīng)典古詩詞賞析
七夕
白居易〔唐代〕
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
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譯文
抬頭仰望明月長空,感慨漫漫歷史長河中七夕與秋天都是一樣的。
每一年的這一天,牛郎與織女都體味著相聚的歡愉與離別的愁緒。
賞析
牛郎與織女一年一度七夕相會的故事在我國可謂家喻戶曉。這首以這樣一個凄婉哀怨的悲劇故事為題材的小詩,抒發(fā)了鐘情男女的哀怨與離恨,詩人對這對有情人寄予深深的同情。
首句“煙霄微月澹長空”由寫景入手。一彎殘月掛在高高的夜空,顯得孤寂凄涼。這為牛郎織女七月初七的相會提供了背景,同時渲染一種氣氛,這種氣氛與人物的心境相合。從首句對環(huán)境的描寫,使讀者即便不知道牛郎織女的故事,也會感悟到《七夕》令人感傷的基調(diào)。
“銀漢秋期萬古同”中“秋期”二字暗扣題面,“萬古同”三字承上句意,表現(xiàn)了自然界銀河天象的永恒狀態(tài)。意思是說,“秋期”的銀河總是“微月澹長空”,從而進一步渲染了凄涼的意境。另一方面也說,分居銀河東、西兩邊的牛郎織女,一年之中只能懷著深長的情思隔銀河相互眺望,“惟每年七月初七夜渡河一會”。這是多么可悲、可嘆的故事!于是,詩人以詠嘆的抒情筆調(diào)寫道:“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并在此宵中?!泵磕昶呦Γ嗫嗟却挠星槿私K于相聚在一起,說不盡綿綿情話,道不完思念愛慕之意;他們會珍惜分分秒秒難得的時光,溫存相守,彼此慰藉,享受著無比的歡樂與幸福。遺憾的是良宵苦短,短暫的歡聚后,留給他們更多的則是無盡的相思和難耐的凄寂。相會的歡樂,離別的痛苦,這一切都發(fā)生在七月七El夜,由牛郎和織女來品味。
全詩緊緊圍繞“七夕”神話著筆,景合情切,不蔓不枝,最后以尾句中的“此宵”扣合題面“七夕”。
2.七夕經(jīng)典古詩詞賞析
行香子·七夕
李清照〔宋代〕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云階月地,關鎖千重??v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
星橋鵲駕,經(jīng)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牽??椗?,莫是離中。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
譯文
草叢中的蟋蟀鳴叫個不停,梢頭的梧桐樹葉似被這蛩鳴之聲所驚而飄搖落下。由眼前之景,聯(lián)想到人間天上的愁濃時節(jié)。在云階月地的星空中,牛郎和織女被千重關鎖所阻隔,無由相會。只能一年一次短暫相會,其余時光則有如浩渺星河中的浮槎,游來蕩去,終不得相會聚首。
喜鵲搭橋,一年才能相見,牽??椗蛟S還是在離別之中未能相聚吧,猜想此時烏鵲已將星橋搭起,可牛郎、織女莫不是仍未相聚,再看天氣陰晴不定,忽風忽雨,該不是牛郎、織女的相會又受到阻礙了吧!
賞析
“草際鳴蛩,驚落梧桐,正人間、天上愁濃”,詞作開首,詞人抓住秋天自然現(xiàn)象的兩個突出特征落筆。蟋蟀在草叢中幽凄地鳴叫著,梢頭的梧桐葉子似被這蛩鳴之聲所驚而飄搖落下。此時此際,此情此景,在詞人看來,正是人間天上離愁別怨最濃最重的時候。詞人開首落筆即蒙上一層凄冷色彩,想象相當闊大,由眼前之景,即聯(lián)想到人間天上的愁濃時節(jié)。此外,著一“驚”字,表明詞人自身也為離愁所“驚”。詞作題為“七夕”,由此可知“人間”的“愁濃”之中也包含了自己,從而含蓄地點出自己也為離情別愁所煎熬。次二句,“云階月地,關鎖千重”,詞人的筆觸放得更開,敘說在云階月地的星空中,牛郎和織女被千重關鎖所阻隔,無由相會?!霸齐A月地”,以云為階,以月為地,謂天上。唐杜牧《七夕》詩:“云階月地一相過,未抵經(jīng)年別恨多?!蹦┤洌翱v浮槎來,浮槎去,不相逢”,“浮槎”,傳說中來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間的木筏。張華《博物志》卷三:“舊說云‘天河與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者,年年八月有浮槎,去來不失期?!痹~人在此繼續(xù)展開其想象之筆,描述牛郎、織女一年只有一度的短暫相會之期,其余時光則有如浩渺星河中的浮槎,游來蕩去,終不得相會聚首。上片從人間寫到天上,寫自身體驗的離愁,和對離愁中牛郎、織女的深切同情。
“星橋鵲駕,經(jīng)年才見,想離情、別恨難窮”,詞作下片首三句緊承上片詞脈,詞人繼續(xù)展開想象。上片是感嘆牛郎、織女離愁之濃重,這里則是憂慮牛郎、織女別恨的難以窮盡。一個“想”字,道出了詞人對牛郎、織女遭遇的同情,也表露了一種同病相憐的情懷?!盃颗?椗?,莫是離中”,這兩句由想象回到現(xiàn)實。詞人仰望星空,猜想此時烏鵲已將星橋搭起,可牛郎、織女莫不是仍未相聚,關注之情溢于言表。結句“甚霎兒晴,霎兒雨,霎兒風”,再看天氣陰晴不定,忽風忽雨,該不是牛郎、織女的相會又受到阻礙了吧!“甚”字加以強調(diào),突出了詞人的耽心與關切。
這首詞,給人印象最深的是詞人一筆兩到的寫法,詞作寫牛郎織女的離愁別恨,但又何嘗不是在抒寫自己的情懷。如果沒有自己深切的感情體驗,又如何能寫出如此感人的作品。整首詞作幻想與現(xiàn)實的結合,天上人間的遙相呼應,對開拓詞作意境,氣氛的烘托,都起到重要作用,也展示了詞人豐富的想象力和闊大胸襟。此外,本詞疊句的運用,口語化的特色,也都增加了詞作的感染力。
3.七夕經(jīng)典古詩詞賞析
鵲橋仙·七夕
蘇軾〔宋代〕
緱山仙子,高清云渺,不學癡牛騃女。鳳簫聲斷月明中,舉手謝、時人欲去。
客槎曾犯,銀河微浪,尚帶天風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緣,風雨散、飄然何處?
譯文
緱山仙子王子喬性情高遠,不像牛郎織女要下凡人間。皎潔的月光中停下吹鳳簫,擺一擺手告別人間去成仙。
聽說黃河竹筏能直上銀河,一路上還挾帶著天風海雨。今天相逢一醉是前生緣分,分別后誰知道各自向何方?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詞,題為七夕,是寫與友人陳令舉在七夕夜分別之事。
上片落筆先寫陳令舉之風度,他高情云渺,如侯家人于緱氏山頭的王子晉在風簫聲聲的新月之夜,沒有望到家人,自己便飄然而去。與友人在七夕夜分別,詞人自然想到牛郎織女,但陳令舉不像他們那樣癡心于兒女之情。
下片想象友人乘坐的船只來到銀河之中,當他回到人間時,就挾帶著天上的天風海雨。接著他評價二人的友誼能夠相逢共一醉,那是前世有緣,當天風海雨飄飄散去之后,友人也將隨風飄去。
寫送別,一般人都會徒增傷感,而詞人卻是豪氣縱橫,馳騁想象,遨游天界銀河,如陸游所說“曲終覺天風海雨逼人”。一般寫七夕銀河,總是“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之類的柔情凄景,而詞人筆下那天風海雨之勢,正顯露了他不凡的氣魄與胸襟,這種逼人的天風海雨,便是他豪放詞風形象性的說明。
4.七夕經(jīng)典古詩詞賞析
菩薩蠻·七夕
蘇軾〔宋代〕
風回仙馭云開扇,更闌月墜星河轉(zhuǎn)。枕上夢魂驚,曉檐疏雨零。
相逢雖草草,長共天難老。終不羨人間,人間日似年。
譯文
黑夜即將過去,太陽即將出現(xiàn)。五更天時銀河斜轉(zhuǎn)月落大地。牛郎織女從夢魂中驚醒過來,淚涕縱橫,天上落下了細小的雨點。
牛郎和織女雖然是短暫相逢,但卻永遠和天一同存在。他們始終不羨慕人間的生活,因為人間煩惱太多了,日子難過。
賞析
這首詞寫的時令為“更闌月墮星河轉(zhuǎn)”的拂曉時刻。此詞上片寫七夕之夜牛郎織女的依戀難舍之綿綿深情;下片寫七夕之晨牛郎織女分手后的傷離恨別的心態(tài)。全詞立意新巧,構思獨特。
此詞上片寫七夕之夜牛郎織女的依戀難舍之綿綿深情。
“風回仙馭云開扇,更闌月墮星河轉(zhuǎn)?!变秩玖伺@煽椗藭r趨人散的時空氣氛:旋風吹,仙車奔,扇云開,面臨蒼涼環(huán)境;時過五更,月落大地,星河轉(zhuǎn)移,逼近分手時光。
“枕上夢魂驚,曉檐疏雨零”,細膩描繪了牛郎織女如夢初醒、夢魂驚嘆、淚涕縱橫的神態(tài)?!皦簟?、“曉”二字貫穿上片,頗有“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宋代秦觀《鵲橋仙》)的難言倜儻。
下片寫七夕之晨牛郎織女分手后的傷離恨別的心態(tài)。
“相逢雖草草,長共天難老。”承上一轉(zhuǎn),妙筆生靈。縱然一夕相逢,來去匆匆,相會短暫,但是共天久長的仙界的牛郎也好,織女也好,兩情久長,豈在朝朝暮暮。生命是永恒的,青春是不衰的。這正是天界令人神往的地方。
“終不羨人間,人間日似年”,東坡用了一個頂真手法,透過一層,道出了“天難老”的妙諦和東坡內(nèi)心難言的余悸:牛郎織女雖然一年只有一次相會時間,但終究比人間美好,人間不值得羨慕,因為人間煩惱太多了,度過一天好像熬過一年那樣長久,艱難。最后兩句,文彩似乎不濃,卻道出了人生的深奧哲理,令人回味。
自古以來,多少文學家,多少文學作品大寫特寫諸如七夕仙女思凡、下凡,甚至與凡人結為伉儷,生兒育女,白頭偕老。東坡一反古今陳說,把天界寫得“長共天難老”那么美好,把人間寫得“度日如度年”那么艱難。全詞立意新巧,構思獨特。
5.七夕經(jīng)典古詩詞賞析
七夕
李商隱〔唐代〕
鸞扇斜分鳳幄開,星橋橫過鵲飛回。
爭將世上無期別,換得年年一度來。
譯文
織女走出鳳幄,分開障扇與牛郎相會,搭長橋的喜鵲們已經(jīng)完工。
怎樣能將世上的死別,去換得每年才一次的相逢?
賞析
此詩前二句寫詩人在七月七日晚上仰望天空,遙想牛郎織女在天上相會的美好情景:織女已經(jīng)過河,并且走出鳳幄,分開障扇,與牛郎相會;烏鵲完成填河鋪橋的任務之后,全都撤回去了。詩人不由得聯(lián)想到自己愛妻早亡,唯有自己獨留人間,再也無法與她相會,于是詩人在后兩句中發(fā)出沉痛的感嘆,渴望能像牛郎織女那樣每年與亡妻相會一次。其中,第三句的“爭將”一詞寫出與亡妻天人阻隔、陰陽渺茫的極致哀嘆,顯現(xiàn)人間死別反不如天上一年一度之相會,明顯地表達出悼亡之情。
全詩想象豐富,從天上想到地下,從牛郎織女想到自己的愛情生活,語言精美,感情深厚,借景抒懷,詩意在詩人的想象中奔馳,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悼念亡妻的悲痛心情。
6.七夕經(jīng)典古詩詞賞析
七夕
楊樸〔宋代〕
未會牽牛意若何,須邀織女弄金梭。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已多。
譯文
不明白牛郎到底打的什么主意,是怎么想的,非得邀天上的仙女來織滿天的錦繡云霞。
每年人們都要在七月七日晚上向天上的織女乞求賜予刺繡、紡織等的聰慧、智巧,但實際上,人間的智巧己經(jīng)很多了。
賞析
唐詩主情,宋詩主理。宋的這種主理的詩,對那些喜好唐詩的人來說,常有味同嚼蠟之感。但詩如能用簡捷的句子,深刻地表達一種哲理,也不能不說有其特殊的妙趣。楊樸的這首《七夕》,就是具有這種妙趣的哲理詩。
詩的作者從牛郎、織女七夕踏鵲橋相會的神話傳說發(fā)端,別出新裁,表達了作者獨到而又深刻的見解?!拔磿颗R馊艉??須邀織女弄金梭?!鼻皟删湓O問:弄不懂牛郎到底打的什么主意,是怎么想的,非得邀天上的仙女來織滿天的錦繡云霞。這里的“須”字,是一種懷疑和否定,從正面來解釋,就是沒有必要來邀請織女作這一切。這兩句來得非常奇,出人意料,因為很多人把把牛郎織女的神話作為美妙的故事來接受,對其中所包含的意義從未提出過質(zhì)疑。以為神勝過人,天上的仙女自然比人間的一切都要聰明許多。但詩人卻對此表示懷疑。前兩句的這種懷疑只涉及到神話故事本身,但這已足以造成懸念。這兩句為詩的末聯(lián)所發(fā)的奇論,做了有力的鋪墊。
“年年乞與人間巧,不道人間巧己多”。這兩句是說:每年人們都要在七月七日晚上向天上的織女乞求賜予刺繡、紡織等的聰慧、智巧,但實際上,人間的智巧己經(jīng)是很多了,多得有點可怕。詩人在這里并非是在贊揚人間的機巧,而是來了一個大轉(zhuǎn)彎,詩人此時想起的不僅僅是人間創(chuàng)造幸福的巧智,還有行惡的智巧:有巧取牽奪,互相傾軋,以及繁復、雜多而又絞盡腦汁的勾心斗角。詩人賦予末一行詩中的“巧”的含義已經(jīng)不同于第三行詩中“巧”的含義。恰是這種新的含義,不無道理,但又非常出人料想地拓寬了詩思的領域,這就便詩的情思和哲理向更深處開掘,一使詩具有了橫空出世、奇崛詭辯之美。當人間充分運用他的機巧來進行勾心斗角的時候,要邀織女來已無意義。從四句詩的整體和詩情的深入來看,詩人的憤世嫉俗之情表現(xiàn)得很是恰當、巧妙、深刻。
楊樸在那樣一個時代有這樣一種思想和見識是很深刻的,加之詩語簡練、曉白、樸實,就使詩思凝重、洗練,富有趣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