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西方政治制度》復習筆記(7)

字號:

第七章 國家行政制度(二)
    一、單選、多選知識點
    1、國家形式包括國家政權組織形式和國家結構形式。國家政權組織形式主要有君主制、共和制、總統(tǒng)制、內閣制、委員會制等;國家結構形式有單一制、聯邦制和邦聯制。
    2、影響國家形式的因素有各國的歷史條件、政治文化傳統(tǒng)、階級力量對比。
    3、國家結構形式的實質就是中央與地方的關系。國家結構形式通常分為聯邦制與單一制。在那些不是以民族為基礎的古代國家中,國家結構形式一般都實行單一制;一般來說,大國、民族問題突出或多元文化的國家,通常采用的國家結構形式是聯邦制。
    4、與封建君主制的政權組織形式相適應的的國家結構形式的雛形是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
    5、法國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控制方式轉變的標志是《權力下放法案》。法國的省長在1982年后改稱共和國專員。當前法國地方政府包括大區(qū)、省、市鎮(zhèn)。
    6、在美國,從縱向結構可將政府體制分為聯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美國地方政府的名稱一般為郡(縣)政府、市政府、鄉(xiāng)(鎮(zhèn))政府、學區(qū)、其他專區(qū)。
    7、美國聯邦政府與州政府的關系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但從憲法的角度看,美國州政府與地方政府的關系具有單一制的性質,故有的學者稱之為州內單一制。
    8、美國有的州把“地方自治”的原則寫進了州憲法,限制州議會和州官員干預地方的權力,形成所謂“立憲地方自治”,這種狀況被稱為“州內的二元聯邦制”。
    9、在英國,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監(jiān)督和控制,主要體現在立法監(jiān)督、行政監(jiān)督、司法監(jiān)督、執(zhí)法監(jiān)督。在英國,中央以立法授權賦予地方的職權的方式有通行全國的法律、私法律、部門命令和規(guī)章、臨時命令、特別命令。
    10、梵蒂岡是國家特例,不設地方政府。
    11、影響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關系的主要因素有經濟管理體制、社會政治制度、國家結構形式、歷史文化傳統(tǒng)。
    12、影響中央與地方關系的非體制因素有歷史文化傳統(tǒng)、地理因素、國內國外局勢、國際環(huán)境。
    13、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權限劃分的范圍涉及的領域有政治領域和行政領域。其中在行政領域的權限劃分,表現為國家對社會公共事務管理方面的權限劃分。
    14、聯邦制國家中聯邦政府與成員政府權限劃分的方式是憲法規(guī)定。聯邦權限劃分時,僅列舉成員政府的權限,不列舉聯邦政府的權限的國家是加拿大;僅列舉聯邦政府的權限,不列舉成員政府權限的國家有美國、瑞士。
    15、中央政府運用非國家權力對地方政府進行控制的手段有政黨組織。單一制國家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控制方式是行政控制。聯邦制國家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主要控制方式有立法組織和財政控制。
    16、聯邦制國家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進行財政控制的基本手段是劃定稅收范圍。
    17、政府間合作的方式有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在政治、文化、行政、財政上開展合作。
    18、地方政府按設置目的標準可分為一般地域型地方政府、市鎮(zhèn)型地方政府、民族區(qū)域型地方政府、特殊型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按制度標準可分為自治體政府、行政體政府。
    19、在單一制國家中,直接接受中央政府領導、指揮的政府是層地方政府;而直接與地方居民發(fā)生關系的政府則是基層地方政府。
    20、影響基層地方政府管轄規(guī)模的因素有歷史文化傳統(tǒng)、地方政府制度、國家的性質、基本國情。
    21、西方各國層地方政府的設置數目一般不超過40個。
    22、影響中間層地方政府設置的因素主要有國土面積的大小、人口的多少、基層地方政府的數目、有效管理可能達到的幅度、國家的地方政治制度。在地方改革中最易受到沖擊的層級是中間層地方政府。
    23、特區(qū)政府的分類標準主要有按照設置目的的分類、按照職能權限的分類、按照法律地位的分類。特區(qū)政府按設置目分類可分為政治特區(qū)和行政特區(qū)兩類。
    24、地方政府職能的特點主要體現在職能的廣泛性、職能的具體性、職能的分化性、職能的專業(yè)性。
    25、法國地方政府機構大區(qū)的代議機關是大區(qū)議會。
    26、在美國,縣市和鄉(xiāng)鎮(zhèn)地方政府中最主要的職能是社會服務職能。
    27、美國各縣均設有一些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制、美國的議會—經理制。
    28、從性質上看,城市政府職能集中在兩個方面:政治統(tǒng)治職能和社會管理服務職能。
    29、根據城市政府的權力機關與行政機關的不同關系,城市的組織形式基本上可分為議行分立制、議行同一制、議行隸屬制。英國的議會委員會制屬于“議行隸屬制”城市政府。美國的委員會制屬于“議行同一制”城市政府。
    30、城市政府組織形式中議行隸屬制包括英國的議會委員。
    31、國家結構――是指在憲法的總體框架下對政府權利所進行的分配方式。
    32、西方國家城市政府組織形式有議會委員會制、議會市長制、市長議會制、議會經理制。英國的城市政府大多采用的組織形式是議會委員會制。日本城市政府大多采用的組織形式是議會市長制。法國的城市政府大多采用的組織形式是市長議會制。美國城市政府中所獨有的一種組織形式是議會經理制。
    二、名詞解釋及簡答
    1、權限劃分――是指依照憲法和法律對政府權利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Times New Roman”> 2、國家結構形式――是指國家結構在特定的國家的具體表現形式,主要指國家的整體與部分之間以及中央政權機關與地方政權機關之間相互關系的構成形式。
    2、單一制――是指由若干分層級的行政區(qū)域或自治區(qū)域構成的統(tǒng)一主權的國家。
    3、聯邦制――是指由若干享有相對主權的完整B 8、民族區(qū)域型地方政府――是指多民族國家基于解決少數民族問題的需要,在民族聚居區(qū)域組成的國家結構單元所設置的政府。
    4、一般地域型地方政府――是指國家基于按地域進行管理的一般需要而組成的國家單元結構所設置的政府。
    5、市鎮(zhèn)型地方政府――是指國家基于市鎮(zhèn)地區(qū)專門管理的需要而組成的國家結構單元所設置的政府。
    6、公共事務,依據國家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擁有程度不等的自治權的地方政府。
    7、特區(qū)政府――是指國家為著某種政治的、經濟。
    8、特殊型地方政府――是指國家基于各種具體的特定政治需要或行政需要,設置少量的國家結構單元所設置的政府。
    9、行政體政府――是指地方政府由中央政府任命產生,完全隸屬于中央政府,服從其指揮,對其負責。
    10、自治體政府――是指由一定地域的居民選舉產生,管理本地域的地方公共事務,依據國家憲法和法律規(guī)定,擁有程度不等的自治權的地方政府。
    11、特區(qū)政府――是指國家為著某種政治的、經濟的或其他某些特殊目的而設置的地方政府。
    12、城市政府――城市政府是國家設置在城市地區(qū)的地方政府。
    13、議會委員會制――是指立法機關與行政機關合二為一的城市政府組織形式。
    14、議會市長制――是指立法機關和行政機關分別由兩個分立的機關掌握的城市政府組織形式。
    15、市長制――又稱市長議會制,是指立法機關和行政機關分設、立法與行政分立制衡的城市政府組織形式。
    16、議會經理制――是指市議會專門聘請一位市政管理專家任經理、主持市政府行政工作的市政府組織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