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工作過程與方法練習題
一、單選題:
1、 統計工作過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
A.統計設計、統計調查、統計整理、統計匯總
B.統計調查、統計整理、統計分析
C.統計設計、統計調查、統計整理、統計分析
D.統計設計、統計調查、統計整理
2、 統計設計按工作階段可分為( )。
A.整體設計和專項設計
B.全過程設計和單階段設計
C.長期設計和短期設計
D.整體設計和單階段設計
3、 統計工作的基礎與前提是( )。
A.統計調查
B.統計設計
C.統計整理
D.統計匯總
4、 統計調查按調查對象包括范圍的不同,可分為( )。
A.統計報表和專業(yè)調查
B.經常性和一次性調查
C.全面調查和非全面調查
D.定期與不定期調查
5、 統計調查按組織方式的不同,可分為( )。
A.統計報表制度與專業(yè)調查
B.經常性和一次性調查
C.全面調查和非全面調查
D.定期與不定期調查
6、 劃分經常性調查和一次性調查的標志是( )。
A.按調查對象不同
B.按組織方式不同
C.按時間是否連續(xù)
D.按調查方法不同
7、 抽樣調查是( )。
A.是一種非全面調查,它是在調查對象中選擇一部分對全局具有決定性作用的重點單位進行調查。
B.是一種非全面調查,它是根據調查的目的與要求,再對被調查對象進行全面分析的基礎上,有意識的選擇若干具有典型意義的或有代表性的單位進行調查。
C.按隨機的原則,從總體中抽取一部分單位作為樣本來進行觀察,并根據其觀察的結果來推斷總體數量特征的一種非全面調查方法。
D.按主觀原則,從整體中抽取一部分單位作為樣本來進行觀察,并根據其觀察的結果來推斷總體數量特征的一種非全面調查方法。
8、 對我國各鐵路交通樞紐的貨運量進行的調查,屬于( )。
A.重點調查
B.典型調查
C.抽樣調查
D.普查
9、 某紡織廠為了解棉紗產品質量情況而進行的調查,屬于( )。
A.重點調查
B.典型調查
C.抽樣調查
D.普查
10、 調查大慶、勝利、中原、大港等幾個大油田,以了解我國石油工業(yè)產生的基本情況,這種調查屬于( )。
A.重點調查
B.典型調查
C.抽樣調查
D.普查
11、 有意識地選取若干塊水田,測算其水稻產量,研究該地區(qū)的水稻生產的經驗,這種調查屬于( )。
A.重點調查
B.典型調查
C.抽樣調查
D.普查
12、 全國人口普查是( )。
A.重點調查
B.經常性調查
C.一次性調查
D.典型調查
13、 在統計調查中,調查項目的承擔者是( )。
A.填報單位
B.調查單位
C.調查對象
D.統計報表
14、 在統計調查中,調查內容的承擔者是( )。
A.填報單位
B.調查單位
C.調查對象
D.統計報表
15、 在統計調查中,負責向上報告調查內容的單位是( )。
A.填報單位
B.調查單位
C.調查對象
D.統計報表
16、 在大型工業(yè)企業(yè)設備普查中,調查單位是( )。
A.大型工業(yè)企業(yè)的全部設備
B.大型工業(yè)企業(yè)的每臺設備
C.所有大型工業(yè)企業(yè)
D.每個大型工業(yè)企業(yè)
17、 為了搜集某地區(qū)國有工業(yè)企業(yè)生產情況的資料,則調查對象是( )。
A.有工業(yè)企業(yè)
B.每個國有工業(yè)企業(yè)
C.該地區(qū)所有國有工業(yè)企業(yè)生產情況
D.該地區(qū)每一個國有工業(yè)企業(yè)生產情況
18、 按某一標志分組的結果,表現出( )。
A.組內同質性和組間差異性
B.組內差異性和組間差異性
C.組內同質性和組間同質性
D.組內差異性和組間同質性
19、 按標志的特征分組,統計分組可分為( )。
A.品質標志分組和數量標志分組
B.簡單分組與復合分組
C.平行分組體系和復合分組體系
D.品質標志分組與復合分組
20、 在次數分布中,頻率是指( )。
A.各組的頻數相互之比
B.各組分布次數相互之比
C.各組分布次數與總次數之比
D.各組分布次數與比重之比
21、 劃分連續(xù)型變量的組,相鄰組的組限必須( )。
A.交叉
B.不等
C.重疊
D.間斷
22、 劃分連續(xù)型變量的組,相鄰組的組限必須( )。
A.交叉
B.不等
C.重疊
D.間斷
23、 某連續(xù)變量數列,其末組為開口組,下限為500,相鄰組的組中值為480,則末組的組中值為( )。
A.520
B.510
C.500
D.540
24、 按連續(xù)變量分組,第一組400~500,第二組500~600,第三組600~700,第四組700以上,則( )。
A.500在第一組
B.500在第二組
C.700在第三組
D.600在第二組
25、 次數分布和次數密度分布相同的是( )。
A.變量數列
B.組距數列
C.等距數列
D.異距數列
26、 總量指標數值大小( )。
A.隨總體范圍增大而增大
B.隨總體范圍增大而縮小
C.隨總體范圍縮小而增大
D.與總體范圍大小無關
27、 總量指標按其說明總體特征的內容不同分為( )。
A.總體標志總量指標和總體單位總量指標
B.時期指標和時點指標
C.實物總量指標和價值總量指標
D.動態(tài)指標和靜態(tài)指標
28、 某地區(qū)年末居民儲蓄存款余額是( )。
A.時期指標
B.時點指標
C.相對指標
D.標志變異指標
29、 下列指標中,哪個不是時期指標( )。
A.森林面積
B.新增林地面積
C.減少林地面積
D.凈增林地面積
30、 下列指標中屬于時點指標的是( )。
A.國內生產總值
B.職工工資總額
C.固定資產投資額
D.居民儲蓄存款余額
31、 某產品單位成本計劃規(guī)定比基期下降3%,實際比基期下降3.5%,單位成本計劃完成程度為( )。
A.85.7%
B.99.5%
C.100.5%
D.116.7%
32、 某公司2003年計劃規(guī)定利潤應比2002年增長10%,實際執(zhí)行的結果比2002年增長了12%,則其計劃完成程度為( )。
A.83%
B.120%
C.98.2%
D.101.8%
33、 分配數列各組變量值不變,每組次數均增加25%,加權算術平均數的數值( )。
A.增加25%
B.減少25%
C.不變化
D.無法判斷
34、 對下列資料計算平均數,適宜于采用幾何平均數的是( )。
A.對某班同學的考試成績求平均數
B.對一種產品的單價求平均數
C.對人口密度求其平均數
D.計算平均比率或平均速度時
35、 標志變異指標的數值越小,表明( )。
A.總體分布越集中,平均指標的代表性越大
B.總體分布越集中,平均指標的代表性越小
C.總體分布越分散,平均指標的代表性越大
D.總體分布越分散,平均指標的代表性越小
36、 由總體中兩個極端數值大小決定的標志變異指標是( )。
A.全距
B.平均差
C.標準差
D.方差
37、 一班和二班《統計學》平均考試成績分別為78分和83分,成績的標準差分別為9分和12分,可以判斷( )。
A.一班的平均成績有較大的代表性
B.二班的平均成績有較大的代表性
C.兩個班的平均成績有相同代表性
D.無法判斷
二、多選題:
38、 統計設計的內容除包括統計調查方式和方法的設計外,還包括以下內容( )。
A.統計指標和統計指標體系的設計
B.統計分類和分組的設計
C.統計力量的組織和安排
D.統計分析方法的設計
E.統計工作的組織與協調的設計
39、 專門調查具體包括( )。
A.普查
B.重點調查
C.抽樣調查
D.典型調查
E.統計報表制度
40、 統計調查中的非全面調查有( )。
A.非全面統計報表
B.普查
C.抽樣調查
D.重點調查
E.典型調查
41、 抽樣的組織形式主要有( )。
A.簡單隨機抽樣
B.分層抽樣
C.等距抽樣
D.整群抽樣
E.多階段抽樣
42、 統計分組的作用有( )。
A.劃分總體現象的類型
B.揭示事物內部結構
C.分析現象之間的依存關系
D.對調查來的資料進行審核
E.反映總體的規(guī)模
43、 分組標志選擇的原則有( )。
A.根據研究目的選擇分組標志
B.選擇反映事物本質區(qū)別的標志
C.根據經濟發(fā)展變化及歷史條件選擇分組標志
D.根據組間同質性選擇分組標志
E.根據組內差異性選擇分組標志
44、 屬于按品質標志分組的有( )。
A.職工按工齡分組
B.學生按健康狀況分組
C.企業(yè)按經濟類型分組
D.工人按技術等級分組
E.人口按居住地分組
45、 統計表從構成形式上看,一般包括( )。
A.總標題
B.橫行標題
C.縱欄標題
D.統計數據
E.調查單位
46、 統計表設計總的要求是( )。
A.簡練
B.明確
C.實用
D.美觀
E.便以比較
47、 綜合指標按其反映現象總體數量特征的不同分為( )。
A.總量指標
B.相對指標
C.平均指標
D.標志變異指標
E.時期指標
48、 時期指標的特點主要是其指標的數值( )。
A.可以連續(xù)計數
B.只能間斷計數
C.可以直接相加
D.與時期長短毫無關系
E.與時期長短密切相關
49、 在相對指標中,屬于同一總體數值對比的指標有下列哪些( )。
A.動態(tài)相對指標
B.結構相對指標
C.強度相對指標
D.比例相對指標
E.計劃完成程度相對指標
50、 某地區(qū)有零售商業(yè)網點100個,總人口數為10萬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每商業(yè)網點服務人數1000人/個
B.每千人擁有商業(yè)網點1個
C.前者是逆指標后者是正指標
D.前兩個指標都是強度相對指標
E.前兩個指標都是總量指標
51、 下列指標中屬于位置平均數的指標是( )。
A.算術平均數
B.調和平均數
C.幾何平均數
D.中位數
E.眾數
52、 平均指標( )。
A.是將總體中各個單位標志值的差異抽象掉了的抽象化數值
B.是一個代表性數值
C.是一個典型數值
D.是一個可以反映總體分布集中趨勢的特征值
E.是一個可以反映總體分布離散趨勢的特征值
53、 平均指標的表現形式有:( )。
A.中位數
B.眾數
C.算術平均數
D調和平均數
E.幾何平均數
54、 統計整理階段的工作內容有( )。
A.對調查來的資料首先進行審核
B.按照統計目的的要求進行分組或分類
C.對各單位的指標進行匯總和必要的加工計算
D.將匯總整理的結果編制成統計表
E.作好統計資料的系統積累工作
55、 一個完整的統計調查方案應包括( )。
A.確定調查目的
B.明確調查對象和調查單位
C.確定調查項目
D.選擇調查方式方法
E.規(guī)定調查地點、時間及調查的具體實施
56、 收集統計資料的調查方式有( )。
A.報告法
B.觀察法
C.訪問法
D.抽樣調查法
E.重點調查法
57、 統計調查方式主要有( )。
A.普查
B.重點調查
C.典型調查
D.抽樣調查
E.統計報表制度
58、 某公司布置在第一季度內用10天(1月8日至1月17日)的時間調查下屬各企業(yè)去年12月31日的計算機數量和情況。這一調查中,調查的標準時間是( )。
A.12月31日
B.1月8日
C.1月17日
D.1月8日至1月17日
E.10天
一、單選題:
1、 統計工作過程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
A.統計設計、統計調查、統計整理、統計匯總
B.統計調查、統計整理、統計分析
C.統計設計、統計調查、統計整理、統計分析
D.統計設計、統計調查、統計整理
2、 統計設計按工作階段可分為( )。
A.整體設計和專項設計
B.全過程設計和單階段設計
C.長期設計和短期設計
D.整體設計和單階段設計
3、 統計工作的基礎與前提是( )。
A.統計調查
B.統計設計
C.統計整理
D.統計匯總
4、 統計調查按調查對象包括范圍的不同,可分為( )。
A.統計報表和專業(yè)調查
B.經常性和一次性調查
C.全面調查和非全面調查
D.定期與不定期調查
5、 統計調查按組織方式的不同,可分為( )。
A.統計報表制度與專業(yè)調查
B.經常性和一次性調查
C.全面調查和非全面調查
D.定期與不定期調查
6、 劃分經常性調查和一次性調查的標志是( )。
A.按調查對象不同
B.按組織方式不同
C.按時間是否連續(xù)
D.按調查方法不同
7、 抽樣調查是( )。
A.是一種非全面調查,它是在調查對象中選擇一部分對全局具有決定性作用的重點單位進行調查。
B.是一種非全面調查,它是根據調查的目的與要求,再對被調查對象進行全面分析的基礎上,有意識的選擇若干具有典型意義的或有代表性的單位進行調查。
C.按隨機的原則,從總體中抽取一部分單位作為樣本來進行觀察,并根據其觀察的結果來推斷總體數量特征的一種非全面調查方法。
D.按主觀原則,從整體中抽取一部分單位作為樣本來進行觀察,并根據其觀察的結果來推斷總體數量特征的一種非全面調查方法。
8、 對我國各鐵路交通樞紐的貨運量進行的調查,屬于( )。
A.重點調查
B.典型調查
C.抽樣調查
D.普查
9、 某紡織廠為了解棉紗產品質量情況而進行的調查,屬于( )。
A.重點調查
B.典型調查
C.抽樣調查
D.普查
10、 調查大慶、勝利、中原、大港等幾個大油田,以了解我國石油工業(yè)產生的基本情況,這種調查屬于( )。
A.重點調查
B.典型調查
C.抽樣調查
D.普查
11、 有意識地選取若干塊水田,測算其水稻產量,研究該地區(qū)的水稻生產的經驗,這種調查屬于( )。
A.重點調查
B.典型調查
C.抽樣調查
D.普查
12、 全國人口普查是( )。
A.重點調查
B.經常性調查
C.一次性調查
D.典型調查
13、 在統計調查中,調查項目的承擔者是( )。
A.填報單位
B.調查單位
C.調查對象
D.統計報表
14、 在統計調查中,調查內容的承擔者是( )。
A.填報單位
B.調查單位
C.調查對象
D.統計報表
15、 在統計調查中,負責向上報告調查內容的單位是( )。
A.填報單位
B.調查單位
C.調查對象
D.統計報表
16、 在大型工業(yè)企業(yè)設備普查中,調查單位是( )。
A.大型工業(yè)企業(yè)的全部設備
B.大型工業(yè)企業(yè)的每臺設備
C.所有大型工業(yè)企業(yè)
D.每個大型工業(yè)企業(yè)
17、 為了搜集某地區(qū)國有工業(yè)企業(yè)生產情況的資料,則調查對象是( )。
A.有工業(yè)企業(yè)
B.每個國有工業(yè)企業(yè)
C.該地區(qū)所有國有工業(yè)企業(yè)生產情況
D.該地區(qū)每一個國有工業(yè)企業(yè)生產情況
18、 按某一標志分組的結果,表現出( )。
A.組內同質性和組間差異性
B.組內差異性和組間差異性
C.組內同質性和組間同質性
D.組內差異性和組間同質性
19、 按標志的特征分組,統計分組可分為( )。
A.品質標志分組和數量標志分組
B.簡單分組與復合分組
C.平行分組體系和復合分組體系
D.品質標志分組與復合分組
20、 在次數分布中,頻率是指( )。
A.各組的頻數相互之比
B.各組分布次數相互之比
C.各組分布次數與總次數之比
D.各組分布次數與比重之比
21、 劃分連續(xù)型變量的組,相鄰組的組限必須( )。
A.交叉
B.不等
C.重疊
D.間斷
22、 劃分連續(xù)型變量的組,相鄰組的組限必須( )。
A.交叉
B.不等
C.重疊
D.間斷
23、 某連續(xù)變量數列,其末組為開口組,下限為500,相鄰組的組中值為480,則末組的組中值為( )。
A.520
B.510
C.500
D.540
24、 按連續(xù)變量分組,第一組400~500,第二組500~600,第三組600~700,第四組700以上,則( )。
A.500在第一組
B.500在第二組
C.700在第三組
D.600在第二組
25、 次數分布和次數密度分布相同的是( )。
A.變量數列
B.組距數列
C.等距數列
D.異距數列
26、 總量指標數值大小( )。
A.隨總體范圍增大而增大
B.隨總體范圍增大而縮小
C.隨總體范圍縮小而增大
D.與總體范圍大小無關
27、 總量指標按其說明總體特征的內容不同分為( )。
A.總體標志總量指標和總體單位總量指標
B.時期指標和時點指標
C.實物總量指標和價值總量指標
D.動態(tài)指標和靜態(tài)指標
28、 某地區(qū)年末居民儲蓄存款余額是( )。
A.時期指標
B.時點指標
C.相對指標
D.標志變異指標
29、 下列指標中,哪個不是時期指標( )。
A.森林面積
B.新增林地面積
C.減少林地面積
D.凈增林地面積
30、 下列指標中屬于時點指標的是( )。
A.國內生產總值
B.職工工資總額
C.固定資產投資額
D.居民儲蓄存款余額
31、 某產品單位成本計劃規(guī)定比基期下降3%,實際比基期下降3.5%,單位成本計劃完成程度為( )。
A.85.7%
B.99.5%
C.100.5%
D.116.7%
32、 某公司2003年計劃規(guī)定利潤應比2002年增長10%,實際執(zhí)行的結果比2002年增長了12%,則其計劃完成程度為( )。
A.83%
B.120%
C.98.2%
D.101.8%
33、 分配數列各組變量值不變,每組次數均增加25%,加權算術平均數的數值( )。
A.增加25%
B.減少25%
C.不變化
D.無法判斷
34、 對下列資料計算平均數,適宜于采用幾何平均數的是( )。
A.對某班同學的考試成績求平均數
B.對一種產品的單價求平均數
C.對人口密度求其平均數
D.計算平均比率或平均速度時
35、 標志變異指標的數值越小,表明( )。
A.總體分布越集中,平均指標的代表性越大
B.總體分布越集中,平均指標的代表性越小
C.總體分布越分散,平均指標的代表性越大
D.總體分布越分散,平均指標的代表性越小
36、 由總體中兩個極端數值大小決定的標志變異指標是( )。
A.全距
B.平均差
C.標準差
D.方差
37、 一班和二班《統計學》平均考試成績分別為78分和83分,成績的標準差分別為9分和12分,可以判斷( )。
A.一班的平均成績有較大的代表性
B.二班的平均成績有較大的代表性
C.兩個班的平均成績有相同代表性
D.無法判斷
二、多選題:
38、 統計設計的內容除包括統計調查方式和方法的設計外,還包括以下內容( )。
A.統計指標和統計指標體系的設計
B.統計分類和分組的設計
C.統計力量的組織和安排
D.統計分析方法的設計
E.統計工作的組織與協調的設計
39、 專門調查具體包括( )。
A.普查
B.重點調查
C.抽樣調查
D.典型調查
E.統計報表制度
40、 統計調查中的非全面調查有( )。
A.非全面統計報表
B.普查
C.抽樣調查
D.重點調查
E.典型調查
41、 抽樣的組織形式主要有( )。
A.簡單隨機抽樣
B.分層抽樣
C.等距抽樣
D.整群抽樣
E.多階段抽樣
42、 統計分組的作用有( )。
A.劃分總體現象的類型
B.揭示事物內部結構
C.分析現象之間的依存關系
D.對調查來的資料進行審核
E.反映總體的規(guī)模
43、 分組標志選擇的原則有( )。
A.根據研究目的選擇分組標志
B.選擇反映事物本質區(qū)別的標志
C.根據經濟發(fā)展變化及歷史條件選擇分組標志
D.根據組間同質性選擇分組標志
E.根據組內差異性選擇分組標志
44、 屬于按品質標志分組的有( )。
A.職工按工齡分組
B.學生按健康狀況分組
C.企業(yè)按經濟類型分組
D.工人按技術等級分組
E.人口按居住地分組
45、 統計表從構成形式上看,一般包括( )。
A.總標題
B.橫行標題
C.縱欄標題
D.統計數據
E.調查單位
46、 統計表設計總的要求是( )。
A.簡練
B.明確
C.實用
D.美觀
E.便以比較
47、 綜合指標按其反映現象總體數量特征的不同分為( )。
A.總量指標
B.相對指標
C.平均指標
D.標志變異指標
E.時期指標
48、 時期指標的特點主要是其指標的數值( )。
A.可以連續(xù)計數
B.只能間斷計數
C.可以直接相加
D.與時期長短毫無關系
E.與時期長短密切相關
49、 在相對指標中,屬于同一總體數值對比的指標有下列哪些( )。
A.動態(tài)相對指標
B.結構相對指標
C.強度相對指標
D.比例相對指標
E.計劃完成程度相對指標
50、 某地區(qū)有零售商業(yè)網點100個,總人口數為10萬人,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每商業(yè)網點服務人數1000人/個
B.每千人擁有商業(yè)網點1個
C.前者是逆指標后者是正指標
D.前兩個指標都是強度相對指標
E.前兩個指標都是總量指標
51、 下列指標中屬于位置平均數的指標是( )。
A.算術平均數
B.調和平均數
C.幾何平均數
D.中位數
E.眾數
52、 平均指標( )。
A.是將總體中各個單位標志值的差異抽象掉了的抽象化數值
B.是一個代表性數值
C.是一個典型數值
D.是一個可以反映總體分布集中趨勢的特征值
E.是一個可以反映總體分布離散趨勢的特征值
53、 平均指標的表現形式有:( )。
A.中位數
B.眾數
C.算術平均數
D調和平均數
E.幾何平均數
54、 統計整理階段的工作內容有( )。
A.對調查來的資料首先進行審核
B.按照統計目的的要求進行分組或分類
C.對各單位的指標進行匯總和必要的加工計算
D.將匯總整理的結果編制成統計表
E.作好統計資料的系統積累工作
55、 一個完整的統計調查方案應包括( )。
A.確定調查目的
B.明確調查對象和調查單位
C.確定調查項目
D.選擇調查方式方法
E.規(guī)定調查地點、時間及調查的具體實施
56、 收集統計資料的調查方式有( )。
A.報告法
B.觀察法
C.訪問法
D.抽樣調查法
E.重點調查法
57、 統計調查方式主要有( )。
A.普查
B.重點調查
C.典型調查
D.抽樣調查
E.統計報表制度
58、 某公司布置在第一季度內用10天(1月8日至1月17日)的時間調查下屬各企業(yè)去年12月31日的計算機數量和情況。這一調查中,調查的標準時間是( )。
A.12月31日
B.1月8日
C.1月17日
D.1月8日至1月17日
E.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