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設備管理
1、設備2、的使用方針是對設備3、使用的指4、導原則
5、提高設備6、使用效益的經濟措施有:
針對設備的不同特點和要求,制定一套科學的規(guī)定制度,包括安全*作規(guī)程、定期檢查、維護規(guī)程
要為各類設備配備合格的*作人員,實行憑*作證使用設備的制度
為各類設備合理安排生產任務,就是要根據(jù)設備的性能、結構、精度、使用范圍、工作條件和能力以及技術條件,安排相應的加工任務,使每臺設備做到合理負荷、安全運轉
為設備創(chuàng)造良好的使用環(huán)境和條件,配備必要的測量、控制和保險用的儀器儀表裝置
合理規(guī)定設備使用的能源、器材、油料等消耗定額以及費用限額
利用各種形式把*作工作組織到設備管理中來
7、設備8、的維護內容有:清潔、潤滑、調整、緊固、防腐、(整齊、清潔、潤滑、安全)
9、設備10、的維護保養(yǎng)有:例行保養(yǎng)(側重外部)一級保養(yǎng)(由外進內)二級保養(yǎng)(內部)
11、設備12、的修理制度有:(1)計劃預防修理制度
A、它的基礎是設備B、的磨損理論與規(guī)律,C、它是20世紀50年代開始的
D、主要內容有:日常維護、定期檢查、計劃修理(中、大、小)
E、特點:通過計劃來實現(xiàn)修理的預防性
F、所采用的手段有:
1)、計劃修理方法(標準修理法、定期修理法、檢查后修理)
2)、修理的定額標準(修理周期及其結構、修理復雜系數(shù)、修理勞動量定額、修理費用定額、設備修理停歇時間定額)
E、通常情況下,修理復雜系數(shù)確定中,選擇中心高2000毫米、頂尖距1000毫米的C620車床作為標準,將其修理復雜系數(shù)定為10
(2)保養(yǎng)修理制度(打破了*作工人和維修工人之間分工絕對化的界限
(3)預防修理制度(PM)
A、維修方式有:日常維修、事后維修、預防維修、生產維修、生產維修、改善維修、維修預防、預知維修
其中:對于非重點設備實行的故障發(fā)生后的維修、對事先無法預計的突發(fā)故障的修理,都采用事后維修
重點設備和一般設備中的重點部位應采用預防維修
6、設備的磨損大體分為三個階段:初期磨損階段(磨損速度較快、時間較短)
正常磨損階段(速度平穩(wěn),這一階段設備處于技術狀態(tài),設備的生產效率、產品質量最有保證)劇烈磨損階段
13、設備14、的故障期:初期故障期(重點工作是研究*作方法),15、偶發(fā)故障期(重點工作是加強*作管理,16、做好日常維護保養(yǎng))、磨損故障期(重點工作是進行預防性維修和改善維修)
17、設備18、劣化有:技術劣化和經濟劣化。技術劣化的原因有:耗化、損壞、污損(產生這樣的結果的原因是:使用劣化、自然劣化、災害劣化)經濟劣化的原因有貶值
19、設備20、的經濟損失有:減產損失、產品質量下降損失、成本增加損失、恢復21、生產的損失、推遲交貨期的損失、安全以及*作工作勞動情緒下降的損失
22、維修費用大于設備23、劣化損失和停機損失之和,24、這屬于過剩維修
25、維修費用小于設備26、劣化損失和停機之和,27、這屬于維修不28、足
29、設備30、管理應取得兩個成果:設備31、的技術狀態(tài)、維修與管理費用最經濟
32、設備33、維修與管理的經濟指34、標35、有:
A、設備技術狀態(tài)指標:設備完好率=完好設備總臺數(shù)/設備總臺數(shù)
故障率=故障停機時間/生產運轉時間
B、設備維修經濟指標:單位產品維修費用=維修費用/產品總產量
維修費用率=維修費用/總生產費用
1、設備2、的使用方針是對設備3、使用的指4、導原則
5、提高設備6、使用效益的經濟措施有:
針對設備的不同特點和要求,制定一套科學的規(guī)定制度,包括安全*作規(guī)程、定期檢查、維護規(guī)程
要為各類設備配備合格的*作人員,實行憑*作證使用設備的制度
為各類設備合理安排生產任務,就是要根據(jù)設備的性能、結構、精度、使用范圍、工作條件和能力以及技術條件,安排相應的加工任務,使每臺設備做到合理負荷、安全運轉
為設備創(chuàng)造良好的使用環(huán)境和條件,配備必要的測量、控制和保險用的儀器儀表裝置
合理規(guī)定設備使用的能源、器材、油料等消耗定額以及費用限額
利用各種形式把*作工作組織到設備管理中來
7、設備8、的維護內容有:清潔、潤滑、調整、緊固、防腐、(整齊、清潔、潤滑、安全)
9、設備10、的維護保養(yǎng)有:例行保養(yǎng)(側重外部)一級保養(yǎng)(由外進內)二級保養(yǎng)(內部)
11、設備12、的修理制度有:(1)計劃預防修理制度
A、它的基礎是設備B、的磨損理論與規(guī)律,C、它是20世紀50年代開始的
D、主要內容有:日常維護、定期檢查、計劃修理(中、大、小)
E、特點:通過計劃來實現(xiàn)修理的預防性
F、所采用的手段有:
1)、計劃修理方法(標準修理法、定期修理法、檢查后修理)
2)、修理的定額標準(修理周期及其結構、修理復雜系數(shù)、修理勞動量定額、修理費用定額、設備修理停歇時間定額)
E、通常情況下,修理復雜系數(shù)確定中,選擇中心高2000毫米、頂尖距1000毫米的C620車床作為標準,將其修理復雜系數(shù)定為10
(2)保養(yǎng)修理制度(打破了*作工人和維修工人之間分工絕對化的界限
(3)預防修理制度(PM)
A、維修方式有:日常維修、事后維修、預防維修、生產維修、生產維修、改善維修、維修預防、預知維修
其中:對于非重點設備實行的故障發(fā)生后的維修、對事先無法預計的突發(fā)故障的修理,都采用事后維修
重點設備和一般設備中的重點部位應采用預防維修
6、設備的磨損大體分為三個階段:初期磨損階段(磨損速度較快、時間較短)
正常磨損階段(速度平穩(wěn),這一階段設備處于技術狀態(tài),設備的生產效率、產品質量最有保證)劇烈磨損階段
13、設備14、的故障期:初期故障期(重點工作是研究*作方法),15、偶發(fā)故障期(重點工作是加強*作管理,16、做好日常維護保養(yǎng))、磨損故障期(重點工作是進行預防性維修和改善維修)
17、設備18、劣化有:技術劣化和經濟劣化。技術劣化的原因有:耗化、損壞、污損(產生這樣的結果的原因是:使用劣化、自然劣化、災害劣化)經濟劣化的原因有貶值
19、設備20、的經濟損失有:減產損失、產品質量下降損失、成本增加損失、恢復21、生產的損失、推遲交貨期的損失、安全以及*作工作勞動情緒下降的損失
22、維修費用大于設備23、劣化損失和停機損失之和,24、這屬于過剩維修
25、維修費用小于設備26、劣化損失和停機之和,27、這屬于維修不28、足
29、設備30、管理應取得兩個成果:設備31、的技術狀態(tài)、維修與管理費用最經濟
32、設備33、維修與管理的經濟指34、標35、有:
A、設備技術狀態(tài)指標:設備完好率=完好設備總臺數(shù)/設備總臺數(shù)
故障率=故障停機時間/生產運轉時間
B、設備維修經濟指標:單位產品維修費用=維修費用/產品總產量
維修費用率=維修費用/總生產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