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原告李承富,男,無職業(yè)。
原告朱祥芬,女,無職業(yè)。
原告周紅,女,無職業(yè)。
原告李文博,女。
法定代理人周紅(即上述原告周紅),系李文博之母。
被告山東時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時風集團)。
原告訴稱,2001年6月27日上午9時20分,司機張學銀駕駛的鄂E11663號車行駛至宜昌市宜古路華通加油站門前時,因左后輪脫落,駛入對向行車道與向亞力架駛的鄂ED0674號車相撞,致使鄂E11663號車上的乘客李昌云死亡。經(jīng)市交警支隊現(xiàn)場勘察和委托鑒定,鄂E11663號車系被告時風集團生產(chǎn)的時風牌三輪農用車,其后輪脫落的原因是五個輪胎螺栓中有一個輪胎螺栓頭部完全脫落,有三個屈胎變形翻邊,導致緊固失效,直至螺母完全脫落。而造成螺栓頭中脫落和變形的原因是輪轂螺栓孔徑偏大與輪胎螺栓滾花處配合的過盈量減少,緊固軸向力主要作用于螺栓的頭部,加之螺母擰緊時扭矩過大造成的。由于時風集團生產(chǎn)的鄂E1163號時風牌三輪農用車存在缺陷,是導致受害人李昌云死亡的直接原因,時風集團對李昌云的死亡應承擔民事責任。請求判令時風集團賠償四原告因李昌云死亡而造成的損失182201.74元,其中醫(yī)療費14374.24元、死亡補償費80300元、喪葬費3400元、原告李文博生活費34127.50元、精神損失費50000元。
被告辯稱,1、四原告的訴訟主體不當。本案中,死者李昌云系乘坐張學銀所駕車輛出現(xiàn)事故導致死亡,原告方只訴時風集團而不訴直接導致事故的車主張學銀顯屬不當,為漏列當事人,請求追加張學銀為本案第三人。2、根據(jù)市交警支隊的勘驗及發(fā)托鑒定結論,對輪轂螺栓孔徑偏大問題,并非螺栓孔徑不符合要求。交警部門對事故車進行檢測時,該車為出廠車,鑒定報告所鑒定螺孔尺寸為螺栓拆卸后的螺孔尺寸,螺栓與螺孔安裝時為過盈配合,螺栓拆卸后進行鑒定,螺孔孔徑肯定大于圖紙設計的原孔徑,這是一般的機械原理,并不說明輪轂孔徑一開始就偏大。另外,該車車主張學銀對該車進行了維修保養(yǎng),拆卸了輪轂并加有黃油,其再安裝時扭矩力過大導致螺栓拉傷、損壞,造成孔徑變大,這顯然不是時風集團的產(chǎn)品質量問題,而是用戶張學銀使用造成的后果。3、交警部門在處理事故現(xiàn)場時,車輛左后兩個輪子都不在,而事故主現(xiàn)場只有一個輪子,足以說明車主張學銀在雙輪只剩一輪而嚴重違章行車,造成車輛整體失衡,出事故也是必然的。4、原告方要求的種種費用顯屬脫離當?shù)厣钏降膶嶋H情況,賠償數(shù)額過高,應實事求是。請求依法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審判]伍家崗區(qū)法院經(jīng)審理查明:2001年6月27日9時20分許,張學銀駕駛鄂E1163號時風牌7YPJ-950型三輪農用運輸車沿宜古路由西向東行駛至華通加油站門前時,因左后輪脫 落,導致車輛駛入對向車道,與向亞力駕駛的鄂ED0674號大貨車相撞,致使鄂E11663號車上乘客李昌云受傷,李昌云被送醫(yī)院經(jīng)搶救無效死亡。事故發(fā)生后,市交警支隊委托國家機械工業(yè)局農用運輸車鑒定試驗湖北檢測站對鄂E11663號時風牌7YPJ-950型三輪農用車后輪轂、輪胎螺栓、螺母及整車設計規(guī)范進行鑒定。國家機械工業(yè)局農用運輸車鑒定試驗湖北檢測站、湖北省機動車輛及零部件質量監(jiān)督檢驗站經(jīng)檢測,共同出具檢驗報告,其結論為,該車后輪螺栓緊固方式與圖紙(圖號:SF7YPJZ-950-0001-170000)后橋總成裝配圖不符:左后輪轂的螺栓孔孔徑圖紙要求為 150+0.05,檢驗結果5個螺栓孔孔徑分別為 15.18、 15.16、 15.18、 15.18和 15.26,不符合圖紙要求,孔徑偏大;整車長度超過標準GB18320-2001的要求(標準要求≤4600mm,檢驗結果為4800mm),發(fā)動機、傳動方式及后橋型式與使用說明不符;左后車輪脫落的原因是5個輪胎螺栓中有一個輪胎螺栓頭部完全脫落(螺栓頭部局部尚殘留在該車制動鼓內),有3個屈胎變形翻邊,導致緊固失效,直至螺母完全脫落。而造成螺栓頭部脫落和變形的原因是輪轂螺栓孔孔徑偏大與輪胎螺栓滾花處配合的過盈量減少,緊固軸向力主要作用于螺栓的頭部,加之螺母擰緊時扭矩過大造成的。2001年8月6日,市交警支隊伍家大隊以經(jīng)現(xiàn)場勘查、調查取證不能確認此次事故的發(fā)生是任何一方當事人的違章行為所造成,對事故死者李昌云家屬作出《不予受理通知書》。四原告遂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以被告時風集團生產(chǎn)的鄂E11663號時風牌三輪農用車存在缺陷,直接導致受害人李昌云死亡,要求時風集團承擔民事責任。四原告中,李承富、朱祥芬和周紅分別系死者李昌云的父、母和妻,李文博系李昌云之女,生于2000年5月12日。李昌云受傷后在醫(yī)院搶救中的醫(yī)療費14374.24元。
同時查明,鄂E11663號時風牌7YPJ-950型三輪農用運輸車系被告時風集團生產(chǎn),出廠日期2001年3月10日,車主張學銀于2001年3月25日購買,2001年4月7日登記入籍。
另查明,交警部門委托的鑒定單位國家機械工業(yè)局農用運輸車鑒定試驗湖北檢測站、湖北省機動車輛及零部件抽質量監(jiān)督檢驗站具備三輪農用運輸車檢定測試能力,并具有湖北省技術監(jiān)督局頒發(fā)的資格證書。
上述事實,有當事人的陳述、交警部門的事故現(xiàn)場勘查筆錄、HBGL-WJ-345-2001《檢驗報告》、交警部門《不予受理通知書》、車輛登記資料、醫(yī)療費結算單以及本案庭審筆錄等證據(jù)在卷證明。
經(jīng)調解,雙方達不成協(xié)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第三款、第一百二十二條、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一款第(七)項,《中華人民共和國產(chǎn)品質量法》第四十一條、第四十四條第一款,《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條第(二)項、第十條第二款之規(guī)定,判決被告山東時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賠償原告李承富、朱祥芬、周紅、李文博醫(yī)療費14374.24元、喪葬費3400元、死亡賠償金40150元、被撫養(yǎng)人李文博生活費36135元,合計94059.24元,于判決生效之日起五日內付清。
一審判決后,原告李承富、朱祥芬、周紅、李文博與被告時風集團均服從判決。
[評析]本案屬受害人李昌云乘座被告時風集團生產(chǎn)的三輪農用車因車輛發(fā)生事故致其死亡,其家屬即四原告請求時風集團承擔產(chǎn)品侵權損害賠償責任之訴。雙方爭議的焦點是時風集團生產(chǎn)的鄂E11663號三輪農用車是否存在缺陷;鄂E11663號車主張學銀是否應當作為本案的當事人即第三人。所謂產(chǎn)品侵權損害賠償責任,是指因產(chǎn)品存在可能危及人身、財產(chǎn)安全 的不合理危險,造成消費者或他人人身傷害或除缺陷產(chǎn)品以外的其他財產(chǎn)損失后,缺陷產(chǎn)品的生產(chǎn)者、銷售者應當依法承擔的法律后果。鄂E11663號車輛在行駛過程中,左后輪突然脫落,致使車輛駛入對向車道與另一車輛相撞,導致鄂E11663號車上乘車人李昌云死亡。事故發(fā)生后,公安交警部門經(jīng)現(xiàn)場勘查,調查取證,認為此次事故的發(fā)生不是任何一方當事人的違章行為所造成期間,交警部門依法委托國家機械工業(yè)局農用運輸車鑒定試驗湖北檢測站、湖北省機動車輛及零部件質量監(jiān)督檢驗站對鄂E11663號車左后輪脫落的原因進行鑒定,其鑒定結論清楚的反映鄂E11663號時風牌三輪農用車后輪轂輪胎螺栓孔徑不符合技術要求,孔徑偏大,即說明該車后輪輪轂存在不合理的危險即產(chǎn)品缺陷。本案受害人李昌云乘座存在缺陷的車輛因缺陷而發(fā)生事故導致其死亡,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產(chǎn)品質量法》對生產(chǎn)者承擔產(chǎn)品責任時的三個要件規(guī)定,即產(chǎn)品存在缺陷;造成了人身傷害或者財產(chǎn)損失的損害事實;產(chǎn)品缺陷與損害事實之間存在著必然的因果聯(lián)系。故此,時風集團應對李昌云的死亡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四原告的訴訟請求法院依法予以支持。時風集團以車輛所有人即使用人對該車車輪進行了保養(yǎng),屬使用問題而導致發(fā)生事故,請求追加車輛所有人張學銀為本案第三人。
法院認為,首先,四原告起訴時風集團,屬產(chǎn)品責任法律關系,而受害人李昌云乘車輛則與車輛所有人張學銀第另一民事法律關系。其次,時風集團僅以交警部門對車輛車輪的拆檢筆錄判斷車輛所有人所用不當,證據(jù)不足,同時,時風集團沒有證據(jù)證明其產(chǎn)品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產(chǎn)品質量法》第四十一條第二款規(guī)定的三項免責條件之一。時風集團要求追加第三人的請求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法院經(jīng)審查,其鑒定單位具備相應的鑒定資格,鑒定單位經(jīng)過檢驗出具檢驗報告(鑒定結論),其鑒定程序并無違反法律規(guī)定的情形。時風集團僅以“該檢驗報告與事實不符,所下結論有誤”為由,要求法院另行委托鑒定部門重新鑒定,法院不予采納。該檢驗報告(鑒定結論)法院予以確認,作為本案的根據(jù)。關于本案賠償?shù)姆秶ㄔ阂婪ù_認如下,搶救受害人李昌云的醫(yī)療費1474.24元;喪葬費3400元;死亡賠償金40150元;被撫養(yǎng)人(李文博)生活費36135元,合計94059.24元。關于精神損失費,由于死亡賠償金屬對死者本身失去生命的賠償,生命無價,也無法予以賠償。立法上設立死亡賠償金,目的在于安定死者家屬的生活,撫慰死者家屬所遭受的精神創(chuàng)傷,彌補死者家屬所受到的相應的財產(chǎn)損失。故四原告在主張死亡賠償金的同時,又主張精神損失費,不符合人民法院有關精神損害的司法解釋,因而未予支持。
原告李承富,男,無職業(yè)。
原告朱祥芬,女,無職業(yè)。
原告周紅,女,無職業(yè)。
原告李文博,女。
法定代理人周紅(即上述原告周紅),系李文博之母。
被告山東時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時風集團)。
原告訴稱,2001年6月27日上午9時20分,司機張學銀駕駛的鄂E11663號車行駛至宜昌市宜古路華通加油站門前時,因左后輪脫落,駛入對向行車道與向亞力架駛的鄂ED0674號車相撞,致使鄂E11663號車上的乘客李昌云死亡。經(jīng)市交警支隊現(xiàn)場勘察和委托鑒定,鄂E11663號車系被告時風集團生產(chǎn)的時風牌三輪農用車,其后輪脫落的原因是五個輪胎螺栓中有一個輪胎螺栓頭部完全脫落,有三個屈胎變形翻邊,導致緊固失效,直至螺母完全脫落。而造成螺栓頭中脫落和變形的原因是輪轂螺栓孔徑偏大與輪胎螺栓滾花處配合的過盈量減少,緊固軸向力主要作用于螺栓的頭部,加之螺母擰緊時扭矩過大造成的。由于時風集團生產(chǎn)的鄂E1163號時風牌三輪農用車存在缺陷,是導致受害人李昌云死亡的直接原因,時風集團對李昌云的死亡應承擔民事責任。請求判令時風集團賠償四原告因李昌云死亡而造成的損失182201.74元,其中醫(yī)療費14374.24元、死亡補償費80300元、喪葬費3400元、原告李文博生活費34127.50元、精神損失費50000元。
被告辯稱,1、四原告的訴訟主體不當。本案中,死者李昌云系乘坐張學銀所駕車輛出現(xiàn)事故導致死亡,原告方只訴時風集團而不訴直接導致事故的車主張學銀顯屬不當,為漏列當事人,請求追加張學銀為本案第三人。2、根據(jù)市交警支隊的勘驗及發(fā)托鑒定結論,對輪轂螺栓孔徑偏大問題,并非螺栓孔徑不符合要求。交警部門對事故車進行檢測時,該車為出廠車,鑒定報告所鑒定螺孔尺寸為螺栓拆卸后的螺孔尺寸,螺栓與螺孔安裝時為過盈配合,螺栓拆卸后進行鑒定,螺孔孔徑肯定大于圖紙設計的原孔徑,這是一般的機械原理,并不說明輪轂孔徑一開始就偏大。另外,該車車主張學銀對該車進行了維修保養(yǎng),拆卸了輪轂并加有黃油,其再安裝時扭矩力過大導致螺栓拉傷、損壞,造成孔徑變大,這顯然不是時風集團的產(chǎn)品質量問題,而是用戶張學銀使用造成的后果。3、交警部門在處理事故現(xiàn)場時,車輛左后兩個輪子都不在,而事故主現(xiàn)場只有一個輪子,足以說明車主張學銀在雙輪只剩一輪而嚴重違章行車,造成車輛整體失衡,出事故也是必然的。4、原告方要求的種種費用顯屬脫離當?shù)厣钏降膶嶋H情況,賠償數(shù)額過高,應實事求是。請求依法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
[審判]伍家崗區(qū)法院經(jīng)審理查明:2001年6月27日9時20分許,張學銀駕駛鄂E1163號時風牌7YPJ-950型三輪農用運輸車沿宜古路由西向東行駛至華通加油站門前時,因左后輪脫 落,導致車輛駛入對向車道,與向亞力駕駛的鄂ED0674號大貨車相撞,致使鄂E11663號車上乘客李昌云受傷,李昌云被送醫(yī)院經(jīng)搶救無效死亡。事故發(fā)生后,市交警支隊委托國家機械工業(yè)局農用運輸車鑒定試驗湖北檢測站對鄂E11663號時風牌7YPJ-950型三輪農用車后輪轂、輪胎螺栓、螺母及整車設計規(guī)范進行鑒定。國家機械工業(yè)局農用運輸車鑒定試驗湖北檢測站、湖北省機動車輛及零部件質量監(jiān)督檢驗站經(jīng)檢測,共同出具檢驗報告,其結論為,該車后輪螺栓緊固方式與圖紙(圖號:SF7YPJZ-950-0001-170000)后橋總成裝配圖不符:左后輪轂的螺栓孔孔徑圖紙要求為 150+0.05,檢驗結果5個螺栓孔孔徑分別為 15.18、 15.16、 15.18、 15.18和 15.26,不符合圖紙要求,孔徑偏大;整車長度超過標準GB18320-2001的要求(標準要求≤4600mm,檢驗結果為4800mm),發(fā)動機、傳動方式及后橋型式與使用說明不符;左后車輪脫落的原因是5個輪胎螺栓中有一個輪胎螺栓頭部完全脫落(螺栓頭部局部尚殘留在該車制動鼓內),有3個屈胎變形翻邊,導致緊固失效,直至螺母完全脫落。而造成螺栓頭部脫落和變形的原因是輪轂螺栓孔孔徑偏大與輪胎螺栓滾花處配合的過盈量減少,緊固軸向力主要作用于螺栓的頭部,加之螺母擰緊時扭矩過大造成的。2001年8月6日,市交警支隊伍家大隊以經(jīng)現(xiàn)場勘查、調查取證不能確認此次事故的發(fā)生是任何一方當事人的違章行為所造成,對事故死者李昌云家屬作出《不予受理通知書》。四原告遂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以被告時風集團生產(chǎn)的鄂E11663號時風牌三輪農用車存在缺陷,直接導致受害人李昌云死亡,要求時風集團承擔民事責任。四原告中,李承富、朱祥芬和周紅分別系死者李昌云的父、母和妻,李文博系李昌云之女,生于2000年5月12日。李昌云受傷后在醫(yī)院搶救中的醫(yī)療費14374.24元。
同時查明,鄂E11663號時風牌7YPJ-950型三輪農用運輸車系被告時風集團生產(chǎn),出廠日期2001年3月10日,車主張學銀于2001年3月25日購買,2001年4月7日登記入籍。
另查明,交警部門委托的鑒定單位國家機械工業(yè)局農用運輸車鑒定試驗湖北檢測站、湖北省機動車輛及零部件抽質量監(jiān)督檢驗站具備三輪農用運輸車檢定測試能力,并具有湖北省技術監(jiān)督局頒發(fā)的資格證書。
上述事實,有當事人的陳述、交警部門的事故現(xiàn)場勘查筆錄、HBGL-WJ-345-2001《檢驗報告》、交警部門《不予受理通知書》、車輛登記資料、醫(yī)療費結算單以及本案庭審筆錄等證據(jù)在卷證明。
經(jīng)調解,雙方達不成協(xié)議,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第三款、第一百二十二條、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一款第(七)項,《中華人民共和國產(chǎn)品質量法》第四十一條、第四十四條第一款,《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九條第(二)項、第十條第二款之規(guī)定,判決被告山東時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賠償原告李承富、朱祥芬、周紅、李文博醫(yī)療費14374.24元、喪葬費3400元、死亡賠償金40150元、被撫養(yǎng)人李文博生活費36135元,合計94059.24元,于判決生效之日起五日內付清。
一審判決后,原告李承富、朱祥芬、周紅、李文博與被告時風集團均服從判決。
[評析]本案屬受害人李昌云乘座被告時風集團生產(chǎn)的三輪農用車因車輛發(fā)生事故致其死亡,其家屬即四原告請求時風集團承擔產(chǎn)品侵權損害賠償責任之訴。雙方爭議的焦點是時風集團生產(chǎn)的鄂E11663號三輪農用車是否存在缺陷;鄂E11663號車主張學銀是否應當作為本案的當事人即第三人。所謂產(chǎn)品侵權損害賠償責任,是指因產(chǎn)品存在可能危及人身、財產(chǎn)安全 的不合理危險,造成消費者或他人人身傷害或除缺陷產(chǎn)品以外的其他財產(chǎn)損失后,缺陷產(chǎn)品的生產(chǎn)者、銷售者應當依法承擔的法律后果。鄂E11663號車輛在行駛過程中,左后輪突然脫落,致使車輛駛入對向車道與另一車輛相撞,導致鄂E11663號車上乘車人李昌云死亡。事故發(fā)生后,公安交警部門經(jīng)現(xiàn)場勘查,調查取證,認為此次事故的發(fā)生不是任何一方當事人的違章行為所造成期間,交警部門依法委托國家機械工業(yè)局農用運輸車鑒定試驗湖北檢測站、湖北省機動車輛及零部件質量監(jiān)督檢驗站對鄂E11663號車左后輪脫落的原因進行鑒定,其鑒定結論清楚的反映鄂E11663號時風牌三輪農用車后輪轂輪胎螺栓孔徑不符合技術要求,孔徑偏大,即說明該車后輪輪轂存在不合理的危險即產(chǎn)品缺陷。本案受害人李昌云乘座存在缺陷的車輛因缺陷而發(fā)生事故導致其死亡,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產(chǎn)品質量法》對生產(chǎn)者承擔產(chǎn)品責任時的三個要件規(guī)定,即產(chǎn)品存在缺陷;造成了人身傷害或者財產(chǎn)損失的損害事實;產(chǎn)品缺陷與損害事實之間存在著必然的因果聯(lián)系。故此,時風集團應對李昌云的死亡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四原告的訴訟請求法院依法予以支持。時風集團以車輛所有人即使用人對該車車輪進行了保養(yǎng),屬使用問題而導致發(fā)生事故,請求追加車輛所有人張學銀為本案第三人。
法院認為,首先,四原告起訴時風集團,屬產(chǎn)品責任法律關系,而受害人李昌云乘車輛則與車輛所有人張學銀第另一民事法律關系。其次,時風集團僅以交警部門對車輛車輪的拆檢筆錄判斷車輛所有人所用不當,證據(jù)不足,同時,時風集團沒有證據(jù)證明其產(chǎn)品存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產(chǎn)品質量法》第四十一條第二款規(guī)定的三項免責條件之一。時風集團要求追加第三人的請求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法院經(jīng)審查,其鑒定單位具備相應的鑒定資格,鑒定單位經(jīng)過檢驗出具檢驗報告(鑒定結論),其鑒定程序并無違反法律規(guī)定的情形。時風集團僅以“該檢驗報告與事實不符,所下結論有誤”為由,要求法院另行委托鑒定部門重新鑒定,法院不予采納。該檢驗報告(鑒定結論)法院予以確認,作為本案的根據(jù)。關于本案賠償?shù)姆秶ㄔ阂婪ù_認如下,搶救受害人李昌云的醫(yī)療費1474.24元;喪葬費3400元;死亡賠償金40150元;被撫養(yǎng)人(李文博)生活費36135元,合計94059.24元。關于精神損失費,由于死亡賠償金屬對死者本身失去生命的賠償,生命無價,也無法予以賠償。立法上設立死亡賠償金,目的在于安定死者家屬的生活,撫慰死者家屬所遭受的精神創(chuàng)傷,彌補死者家屬所受到的相應的財產(chǎn)損失。故四原告在主張死亡賠償金的同時,又主張精神損失費,不符合人民法院有關精神損害的司法解釋,因而未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