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司法考試復習摸底模擬題卷四答案2

字號:

4.乙應當如何對A 公司承擔責任?
    【答案】乙應當將1 萬元的非法所得退還A 公司,并對公司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2 分)同時,公司還可以對其進行行政處分。(1 分)
    【考點】董事、經理違規(guī)擔保的責任
    【解析】《公司法》第214 條規(guī)定:“董事、監(jiān)事、經理利用職權收受賄賂、其他非法收入或者侵占公司財產的,沒收違法所得,責令退還公司財產,由公司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董事、經理挪用公司資金或者將公司資金借貸給他人的,責令退還公司的資金,由公司給予處分,將其所得收入歸公司所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董事、經理違反本法規(guī)定,以公司資產為本公司的股東或者其他個人債務提供擔保的,責令取消擔保,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將違法提供擔保取得的收入歸公司所有。情節(jié)嚴重的,由公司給予處分?!?BR>    第四題(民訴法20 分)
    1. B 市乙區(qū)法院和C 市丙區(qū)法院。(2 分)
    (評分標準:答出其中一個管轄法院,即可得1 分。)
    2.可以。(2 分)
    (評分標準:回答必須準確,方可得分。)
    人民法院對抵押物、留置物可以采取財產保全措施,但抵押權人、留置權人有優(yōu)先受償權。(1 分)
    (評分標準:答出“對抵押物、留置物可以保全”和“抵押權人、留置權人有優(yōu)先受償權”的,即可得分。)
    3.不可以。(2 分)
    (評分標準:回答必須準確,方可得分。)
    人民法院采取保全措施時,保全的范圍應當限于當事人爭議的財產,或者被告的財產,對案外人的財產不得采取保全措施。(1 分)
    (評分標準:答出“保全的范圍限于當事人爭議的財產或者被告的財產”,或者“財產保全限于請求的范圍,或者與本案有關的財物”,或者“對案外人財產不得采取保全措施”的,即可得分。)
    4.法院可依當事人的申請,裁定華寧公司不得對云通公司清償債務。(2 分)
    (評分標準:答出“保全債權”,或者“裁定華寧公司不得對云通公司清償”,即可得分。)
    5.新興公司或者云通公司。(2 分)
    (評分標準:答出其中一個公司,即可得1 分。)
    6.新興公司。(1)
    (評分標準:回答必須準確,方可得分。)
    7.法院對不進行審查(1 分),不得對華寧公司強制執(zhí)行(1 分)。(評分標準:答出“不審查”和“不得強制執(zhí)行”方可得滿分,答出一個得1 分。)華寧公司對債務部分承認、部分有異議的,可以對其承認的部分強制執(zhí)行。(1 分)(評分標準:意思表達準確,可得分。)
    8.新興公司可以提起債權人代位權訴訟。(2 分)(評分標準:答出“債權人代位權訴訟”即可得分。)
    9.法院應當對甲提起的訴訟作出訴訟中止的裁定,待仲裁裁決作出后恢復訴訟。(2 分)(評分標準:答出“裁定訴訟中止”,即可得分。)
    第五題(行政法)
    [答案]
    1、被告所作出的具體行政行為不合法。衡量一個具體行政行為是否合法有幾方面的因素:主體、權限、證據、適用法律、法規(guī)、程序等等。本案中,被告是出于不正當的目的,濫用其權限,作出的行為并無法律依據,而且實施行為時也未出示任何證件,表明身份,所以不是一個合法的行政行為。
    2、法院應作出確認被訴的具體行政行為違法的判決。若干解釋第57 條規(guī)定,人民法院認為被訴具體行政行為合法,但不適宜判決維持或者駁回訴訟請求的,可以作出確認其合法或者有效的判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應當作出確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或者無效的判決:(一)被告不履行法定職責,但判決其履行法定職責已無實際意義的;(二)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違法,但不具有可撤銷內容的;(三)被訴具體行政行為依法不成立或者無效的。第二項指的就是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違法,但不具有可撤銷內容的情形,主要表現在行政機關工作人員的某些職務行為違法,但不適宜用撤銷判決的情形,人民法院應當對其作出確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違法或無效的判決。在本案中,被告針對原告所作出的“清理”行為已經發(fā)生,具有不可挽回的余地;而且,該行政行為也成為一個已發(fā)生效力的事實,不具有可撤銷的內容。但由于它又確實是一個違法的行政行為,所以,人民法院只能作出確認違法的判決。
    3、二審法院可以對其賠償請求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對賠償請求部分發(fā)回一審人民法院重審。被告市工商局對原告的違法“清理”行為,已給原告造成經濟損失,構成行政侵權,應給予行政賠償。根據《人民法院關于執(zhí)行<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第71條“原審判決遺漏行政賠償請求,第二審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依法應當予以賠償的,在確認被訴具體行政行為違法的同時,可以就行政賠償問題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當就行政賠償部分發(fā)回重審”的規(guī)定,第二審人民法院可就行政賠償問題進行調解,調解不成的,應就行政賠償部分發(fā)回第一審人民法院重審。
    第二部分:分析題
    [答案]
    1、檢察院不合法的程序:
    (1)檢察院不應對某國有公司涉稅案件的立案偵查。涉稅案件應由公安機關管轄。
    (2)檢察院不應派檢察人員直接逮捕犯罪嫌疑人。逮捕應由公安機關執(zhí)行。
    (3)檢察院不應要求犯罪嫌疑人同時提供5 萬元保證金和保證人。保證金和保證人不應同時適用。
    (4)檢察院不應該對方某既取保候審又同時監(jiān)視居住。
    (5)人民檢察院不應在人民法院尚未作出生效的判決時,就將凍結的存款上繳國庫。應當由人民法院在作出生效判決后,通知金融機構上繳國庫。
    (6)檢察院不應直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出抗訴。檢察院應當通過原審法院提出抗訴書。
    2、法院不合法的程序:
    (1)法院不應該沿用檢察院的取保候審手續(xù),應當重新辦理取保候審手續(xù)。
    (2)法院不應連續(xù)計算取保候審期限,應該重新計算取保候審期限。
    (3)一審法院審理過程中,不應由被告人方某同時擔任被告單位的訴訟代表人出庭。法院應當要求檢察院另行確定被告單位的訴訟代表人出庭。
    (4)二審人民法院對于檢察院抗訴的案件不應當不開庭審理。對檢察院抗訴的案件,依法律規(guī)定,二審法院應當開庭審理。
    (5)二審法院在認為原審法院認定事實正確,但量刑過輕時,不應裁定撤銷原判,發(fā)回重審。二審法院對原判認定事實正確,但量刑不當時,應當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