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管理會計”各章重點(7)

字號:

第四篇 預算、控制與考核
    第十章 全面預算
    第一節(jié) 編制全國預算的意義和作用
    全面預算是企業(yè)經營決策所定目標的數(shù)量表現(xiàn),也稱為總預算。主要包括銷售預算、生產預算、成本預算和現(xiàn)金收支預算等各個方面,長期投資決策所擬定的現(xiàn)金流動,也包括在各有關年度的現(xiàn)金收支預算中,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
    注:企業(yè)生產經營的全面預算,也必須重視以對市場需求的研究和預測作為基礎,以銷售預算為主導,進而包括生產、成本和現(xiàn)金收支等各個方面。困此西方企業(yè)全面預算的方法是可以借鑒的。
    預算的作用:
    一、全面預算的編制,就是把整個企業(yè)和多個職能部門在計劃期音質工作分別定出目標,并詳細說明要達到各目標所擬采取的措施。這將有助于企業(yè)全體職工明確今后的奮斗目標和任務。
    二、全面預算是控制企業(yè)日常經濟活動的主要依據(jù)。
    三、全面預算也是評價企業(yè)生產經營多個方面工作成果的基本尺度。
    四、全面預算對職工有激勵作用。
    五、對規(guī)模較大的企業(yè)來說,一般要設置一個常設的預算委員會,組織、領導并考核整個預算的編制及其執(zhí)行。
    第二節(jié) 全面預算的編制程序
    全面預算實際上是一整套預計的財務報表和有關的附表。它主要是用來規(guī)劃計劃期間的經濟活動及其成果,其基本內容包括:
    一、銷售預算:遵循“以銷定產”原則,銷售預算是全面預算的基礎和關鍵。
    二、生產預算:是根據(jù)銷售預算進行編制的。
    公式:預計生產量=(預計銷售量+預計期末存貨)-預計期初存貨
    三、直接材料預算:是以生產預算為基礎。
    公式:預計采購量=(生產上預計需用量+預計期末存貨)-預計期初存貨
    四、直接人工預算:是以生產預算為基礎進行編制的。
    五、制造費用預算:把不屬于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費用按其性態(tài)劃分為變動性制造費用和固定性制造費用兩部分。
    六、期末存貨預算
    七、銷售與管理費用預算:要按成本性態(tài)分為變動費用與固定費用。
    八、現(xiàn)金預算:
    組成:現(xiàn)金收入;現(xiàn)金支出;現(xiàn)金多余或不足,資金的籌集和運用。
    九、預計損益表:
    十、預計資產負債表:它是以前期期末的資產負債表為基礎。
    第三節(jié) 編制預算的幾種方法(理解概念)
    一、彈性預算是指企業(yè)在編制費用預算是,按照預算期內可預見的多種生產經營管理活動水平分別確定相應的數(shù)據(jù),使編制的預算隨著生產經營管理省城的變動而變動,由于這種預算本身具有彈性,故稱為彈性預算或可變預算。
    (一)特點:
    1、能適應不同經營活動情況的變化。
    2、使預算執(zhí)行情況的評價與考核建立在更加客觀而可比的基礎上。
    (二)編制步驟:
    1、選擇計量標準;
    2、確定不同經營活動水平范圍一般為正常生產能力的70%-110%.
    3、根據(jù)成本和產量之間的關系,分別計算變動成本、固定成本和半變動成本及其多個具體項目2在不同經營活動水平范圍內的計劃成本。
    二、概率預算是指構成預算的各個變量在預算期也可能是不確定的,對其估計在定范圍內變動有關數(shù)值可能出現(xiàn)的概率,然后按照各種概率進行加權平均計算,確定有關指標在預算期內的期望值。
    三、零基預算(以零為基礎的編制計劃和預算)是被西方國家廣泛采用作為間接費用的一種有效方法。原理是*以前一些歷史資料,從新開始。
    步驟:1、列示費用項目;2、進行先后排序,分成等級;3、分配資金,落實預算。
    四、滾動預算(連續(xù)預算或永續(xù)預算)是在預算的執(zhí)行過程中自動延伸,使預算期永遠保持在一年。每過一個季度(或月份),立即在期末增列一個季度(或月份)的預算。一般采用長、短安排的方法進行。
    其缺點是工作量較大;優(yōu)點是有利于企業(yè)管理人員對預算資料作經常性分析研究,并能根據(jù)當前預算的執(zhí)行情況,及時調整或修正,這樣可以使預算更加切合實際。P266
    第十一章 產品成本計算原理
    成本計算具有兩重性,它既是財務會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管理會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正確計算產品成本,是正確劃分本期已銷售產品成本和期末未銷售產品成本的基礎。
    從管理會計看來,成本計算不能停留于為計算,而著重于把成本計算和成本控制很好結合起來。部門成本的控制和考核,是現(xiàn)代管理會計中“責任會計”的主要內容之一。以部門成本為基礎,有助于把事前的計劃、日常的控制和最終產品成本的確定有機地結合起來。
    生成成本通常是按照三個主要項目進行歸類: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而制造費用通常又細分為間接材料、間接人工和其他制造費用三個組成部分。
    根據(jù)產品的生產特點形成了分批法和分步法。
    (一)產品是按照不同的組織生產,在這種情況下,產品成本計算要采用分批成本計算法。(建筑工程、家具制造、飛機、船舶制造以及服裝、印刷等)
    過程:
    1、在每批產品開始制造時,為它開設一張成本單。
    2、每批產品生產中所領用的直接材料,所消耗的直接人工,分別根據(jù)領料單、計工單直接記入有關的成本單;
    3、制造費用則于月終或該批產品完工時,通常是按照預計分配率計算應分配的金額,記入各成本單。
    4、每批產品完成時,即可算出應歸屬于該批產品的總成本,以該批產品的數(shù)量除總成本,就可求出其單位成本。
    (二)分步成本計算的主要特點:是以每一個相對獨立的加工階段作為一個“成本中心”,用來匯集和計算這一階段加工完成的半成品成本;半成品轉移于次一階段繼續(xù)加工時,半成品成本也隨之轉移,如此逐步積累,到最后一個階段,就可根據(jù)其生產和成本記錄,求出最終產品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
    (一) 制造費用的分配:
    1、主要依據(jù)有:直接人工工時;直接人工成本;直接材料成本;主要成本(材料成本加直接人工成本);機器小時。
    2、注:若企業(yè)的生產是高度自動化的,較宜于采用機器小時作為分配標準;相反,若依靠手工勞動,則選直接人工小時為宜。
    由于采用預計分配率,年終可能出現(xiàn)最終差異,則應視其數(shù)額的大小分別作不同處理。如數(shù)額較大,應在在產品、產成品和產品銷售成本之間進行分配,使之還原到原來的實際耗費水平;如數(shù)額較小,也可全部歸屬于產品銷售成本。
    (四)制造費用在部門之間的分配
    這些部門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生產部門;一類是服務部門。把共同性費用分配于各有關部門,選用的分配標準應能反映各部門的受益程度。
    二重分配法是指一律按預算數(shù)分配,服務部門的費用總額應首先區(qū)分為固定費用和變動費用兩個組成部分,其中固定費用應按其各個服務對象對這種服務的正常需用量的比例(事先確定的固定比例)進行分配;而變動費用是在生產能力的利用過程中產生的,其發(fā)生額同所提供的服務量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因而這一部分費用就應按實際提供的服務量的比例進行分配。變動費用不同于固定費用,它是在生產能力的利用過程中產生的,其發(fā)生額同所提供的服務量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因而這一部分費用就應按實際提供的服務量的比例進行分配。
    (五)利用約當產量法進行計算
    A:平均成本法:
    B:先進先出法:
    (六)聯(lián)產品與副產品成本計算
    在生產的一定環(huán)節(jié)同時生產出多種不同的產品,這些產品如果經濟價值都相當大,在企業(yè)生產經營中具有基本相同的重要性,就把它們稱之為聯(lián)產品;如果其中有的產品相對說來價值很小,對比其他產品處于無足輕重的地位,則把它稱之為副產品。不同產品在生產的一定環(huán)節(jié)分離出來,這個環(huán)節(jié)稱為“分離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