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國家司法考試模擬題3(試卷四) 2

字號:

五、(本題15分)
     案情: 李老漢現(xiàn)年75歲,家住某市A縣農(nóng)村,早年喪妻,一人撫養(yǎng)三個兒子李大、李二和李三長大成人,三個兒子結(jié)婚后分別居住在該市B區(qū)、C區(qū)、D區(qū)。2004年8月以來,李老漢患病,需長期治療,然而三個兒子擔心醫(yī)藥費過高,竟拒絕為其治療,將李老漢一人獨自扔在農(nóng)村家里,且不給其生活費。李老漢感到健康狀況每況愈下,且自己又無勞動能力及生活來源,于是于2005年5月向A縣人民法院起訴,要求三個兒子給付贍養(yǎng)費及醫(yī)療費。法院受理后,在開庭審理前,李老漢病情突然加重。法院為了應付此緊急情況,裁定對被告三人先予執(zhí)行。后李老漢病情有所好轉(zhuǎn),法院決定于2005年6月3日開庭,并于6月1日通知了雙方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加人。在開庭時,遲遲不見李二到來。于是法院作出缺席判決,判決三被告分別給付李老漢贍養(yǎng)費150元,并負擔李老漢今后的醫(yī)療費。判決后,李老漢、李大沒有上訴,李二在一審結(jié)束后口頭提出上訴,但未提交上訴狀;李三通過書面上訴狀向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認為父親在李大、李二買房時幫助了他們,應當李大、李二多負擔李老漢的生活費,自己少負擔。市中院受理后,組成了有一名人民陪審員參加的合議庭,在審理過程中,李老漢因長期精神緊張導致突然發(fā)病而死亡。
     問題:
     1.本市A縣人民法院對本案有無管轄權(quán)?為什么?
     2.一審法院先予執(zhí)行的裁定是否合法?為什么?
     3.一審法院作出缺席判決是否合法?如果不合法,應當如何處理?
     4.李二、李三的上訴是否有效?
     5 李三上訴后 ,如何列當事人?
     6.中級人民法院收到李三上訴后,應當如何處理?
     7.本案在程序上還有哪些錯誤之處?
     8.李老漢死亡后對本案應如何處理?一審判決是否生效?
     第二部分:法律文書題,本部分共1題,25分。
     六、法律文書題(本題25分)
     何某因盜竊罪曾被判處有期徒刑5年(1993年),刑罰執(zhí)行3年后(1996年8月1日)被假釋,假釋后,何某長期未能找到一個令自己滿意的工作,而自己從事的工作太辛苦掙錢又少。為過上有錢的日子,于是自1997年10月至1999年3月,多次參與賭博,以此作為自己的第一職業(yè)。近2年間,就獲利達2萬多元(均用于個人揮霍)。由于其賭友紀某欠其賭債1萬余元,日久不還,1999年5月的一天,何某等候在小學門口,將紀某剛放學的8歲男孩騙至車上強行帶走,送到鄰縣一親戚姚某家。然后請文才較好的姚某代其寫給紀某一封措詞嚴厲的信,威脅:紀某必須在三天內(nèi)送還4萬元(1萬元錢并且另加3萬元的利息),否則,將其兒子賣掉抵債。紀某向公安機關(guān)告發(fā),小孩獲救。另外,在案發(fā)后被逮捕羈押期間,何某如實主動地揭發(fā)了鄰居侯某的盜竊犯罪活動(另案處理),經(jīng)查證屬實。
     本案經(jīng)××區(qū)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區(qū)人民法院1999年7月23日以×法刑初字[1999]第23號判決何某只構(gòu)成綁架罪,判處有期徒刑8年;姚某不構(gòu)成犯罪?!痢羺^(qū)檢察院現(xiàn)欲依法提起抗訴,請擬寫抗訴狀。
     答題要求:
     1. 文書格式規(guī)范,應具備的事項齊全;
     2. 相關(guān)事項清楚,事實、依據(jù)論證充分;
     3. 文字簡練通暢,無語法錯誤和錯別字。
     第三部分:論述題,本部分2題,50分。
     七、(本題25分)
     對于中國刑法中死刑的存廢問題,目前國內(nèi)法學界討論甚為熱烈。請從中國的實際出發(fā),結(jié)合法學理論,或以死刑制度本身為討論對象,或以具體罪名的死刑適用問題為例,談談你個人的看法。
     答題要求:
     1. 在分析、評價的基礎上,提出觀點并運用法學知識闡述理由;
     2. 說理清楚,邏輯嚴謹,語言流暢,表達準確;
     3 字數(shù)不少于500字
     八、(本題25分)
     長沙警方日前調(diào)動大量警力,采取多種措施打擊城區(qū)“兩搶一盜”犯罪。舉措之一是在街頭掛出打擊“兩搶一盜”宣傳橫幅,岳麓警方在長沙市橘子洲立交橋橋面上懸掛起“飛車搶劫拒捕者,當場擊斃”的橫幅。
     對此,有市民說,兩搶猖獗,必須用重典,否則人民群眾怎能安居樂業(yè)!?而且,“當場擊斃”于法有據(jù)。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規(guī)定,警察或者群眾的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警察可以果斷開槍,擊斃罪犯,防止暴力襲警。這是法律賦予警察的職權(quán)。公安部《人民警察使用武器和警械的規(guī)定》第三條則規(guī)定了人民警察在執(zhí)行公務時可以開槍射擊的五種情形:(一)逮捕、拘留、押解人犯,遇有以暴力抗拒、搶奪武器、行兇或脫逃等非常情況,非開槍不能制止時; (二)犯罪分子以暴力破壞社會秩序,危及人民生命安全,非開槍不能制止時;(三)人民警察保衛(wèi)的對象、目標,受到暴力侵襲或者有受到暴力侵襲的緊迫危險,非開槍不能制止時;(四)犯罪分子劫獄或在押人犯越獄、行兇、*、搶奪武器,非開槍不能制止時;(五)人民警察的生命安全遭到犯罪分子的暴力威脅,非開槍不能自衛(wèi)時。因此,—些市民認為飛車搶奪又有拒捕行為,符合上述開槍條件。也有市民說,直到現(xiàn)在,有人還將那句“亂世用重典”的名言掛在嘴邊,中國的法治進程任重而道遠。
     請談談你對此事的看法。
     答題要求:
     1. 運用掌握的法學和社會知識解釋你認為的觀點和理由;
     2. 說理充分,邏輯嚴謹,語言流暢,表達準確;
     3. 要求字數(shù)在500-800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