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哪些說法是錯誤的?
A.甲盜竊乙的本存折后,假冒乙的名義從銀行取出存折中的5萬元存款。甲的行為構成盜竊罪與詐騙罪
B.甲盜竊了乙的200克海洛因,因本人不吸毒,就將海洛因轉賣給丙。甲的行為構成盜竊罪和販賣毒品罪
C.甲盜竊了博物館的一件國家珍貴文物,以20萬元的價格轉賣給乙。甲的行為構成盜竊罪和倒賣文物罪
D.甲盜竊了乙的一塊名表,以2萬元的價格轉賣給丙,甲的行為構成盜竊罪和銷售贓物罪
【參考答案】 AD
【考點提示】銷贓罪
【試題解析】本題考查事后不可罰行為的認定。事后不可罰行為,也稱不可罰之事后行為,是指當一種行為達到既遂之后,不法狀態(tài)仍繼續(xù)存在,由于這種不法狀態(tài)的持續(xù)已經(jīng)被前罪的犯罪構成所評價,所以不予獨立處罰。盜竊他人財物之后,予以窩藏、轉移、銷售的行為就是其典型。這種行為發(fā)生在盜竊既遂之后,是盜竊行為人像財物的主人一樣,占有、處分財物這種非法所有的他人財物行為的繼續(xù)和體現(xiàn)。它本身就是盜竊罪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本質(zhì)的表現(xiàn),不是引起了新的法益侵害的行為,因此被包含在盜竊罪之內(nèi),不另外評價為新的贓物犯罪。
但是,如果事后的銷贓行為侵犯了新的法益,由于后行為已經(jīng)不能被包含在前罪中,所以只能數(shù)罪并罰。選項A、D的銷贓行為沒有侵犯新的法益,其侵犯的仍然是財產(chǎn)所有權,因此不構成兩個罪。選項B、C則侵犯了新的法益,一個侵犯了國家對毒品的管理秩序,一個侵犯了國家對珍貴文物的保護秩序,因此要數(shù)罪并罰。
A.甲盜竊乙的本存折后,假冒乙的名義從銀行取出存折中的5萬元存款。甲的行為構成盜竊罪與詐騙罪
B.甲盜竊了乙的200克海洛因,因本人不吸毒,就將海洛因轉賣給丙。甲的行為構成盜竊罪和販賣毒品罪
C.甲盜竊了博物館的一件國家珍貴文物,以20萬元的價格轉賣給乙。甲的行為構成盜竊罪和倒賣文物罪
D.甲盜竊了乙的一塊名表,以2萬元的價格轉賣給丙,甲的行為構成盜竊罪和銷售贓物罪
【參考答案】 AD
【考點提示】銷贓罪
【試題解析】本題考查事后不可罰行為的認定。事后不可罰行為,也稱不可罰之事后行為,是指當一種行為達到既遂之后,不法狀態(tài)仍繼續(xù)存在,由于這種不法狀態(tài)的持續(xù)已經(jīng)被前罪的犯罪構成所評價,所以不予獨立處罰。盜竊他人財物之后,予以窩藏、轉移、銷售的行為就是其典型。這種行為發(fā)生在盜竊既遂之后,是盜竊行為人像財物的主人一樣,占有、處分財物這種非法所有的他人財物行為的繼續(xù)和體現(xiàn)。它本身就是盜竊罪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本質(zhì)的表現(xiàn),不是引起了新的法益侵害的行為,因此被包含在盜竊罪之內(nèi),不另外評價為新的贓物犯罪。
但是,如果事后的銷贓行為侵犯了新的法益,由于后行為已經(jīng)不能被包含在前罪中,所以只能數(shù)罪并罰。選項A、D的銷贓行為沒有侵犯新的法益,其侵犯的仍然是財產(chǎn)所有權,因此不構成兩個罪。選項B、C則侵犯了新的法益,一個侵犯了國家對毒品的管理秩序,一個侵犯了國家對珍貴文物的保護秩序,因此要數(shù)罪并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