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議院”:你的“讀研議案”能通過嗎?

字號:

考研的季節(jié)又來了,夢想讀研深造的同學,你考慮好了嗎?在報考之前,你做好思想準備了嗎?隨著考研競爭的日趨激烈,就業(yè)市場的日益成熟,讀研的決定對人生的影響也越來越大,我們需要理性思考的問題也越來越多,我們不能隨心所欲地對未來下判決書。應不應該讀研?這個重大的議題我們還是提交給“眾議院”,看看“議員們”能不能通過!
    議員一:你的未來同不同意?
    導師箴言
    這是我大體了解的情況:15個人中有14個人不想做研究,即使讀了研究生也不想。這14個人里面有10個以上不知道做什么好,甚至要離開自己現在學的東西,離開生物、離開科學。一般的父母親都以為小孩上了北大、清華這輩子就行了,完全沒認識到一大批學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因為過去20多年的社會影響,很多學生將步驟變成了目的。把上重點學校、出國誤認為就是目的,以至于讀研究生、出國后不知道干什么好。北大的學生,應該積極地找到自己的理想、抱負,而不是成為迷茫的一代。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饒毅
    “議員一”是“你的未來”,針對你的議案“他”會提出下面這些問題:你的理想是什么?如果談理想顯得大而空的話,我們換一個角度想一想:你規(guī)劃過自己的人生嗎?你希望將來從事什么樣的工作?一定需要通過讀研去實現嗎?讀研期間如何提升自己?你要讀的專業(yè)是不是需要讀博才有更好的出路?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一個案例。
    某大學圖書館學專業(yè)某屆本科班共有28人,大學畢業(yè)的時候,大概有1/2強的同學選擇了就業(yè),其余同學攻讀本專業(yè)研究生。選擇就業(yè)的同學不少人去了熱門地區(qū)和高校的圖書館,因為當年各高校圖書館由于實在招不到研究生,只好向學校申請網開一面允許本科生進來——要不然活太多人手不夠!后大家的出路都還不錯,這是本科生能拿到重點高校編制的后一屆。三年之后,研究生畢業(yè)的同學開始找工作時才發(fā)現,本行業(yè)內的就業(yè)形勢急轉直下,拿著更高的學歷卻連進普通高校都很困難,后幾乎沒有人能進入重點大學就業(yè)(更不用提大學),基本上都去了二三類大學的圖書館,或者是改行進入不相關的行業(yè)。也基本上沒有人愿意繼續(xù)讀博。去圖書館的研究生拿到的待遇,如果考慮上通貨膨脹等因素,幾乎和當年本科畢業(yè)的同學的工資水平差不多。而本科畢業(yè)直接工作的同學經過幾年的積累,收入更多,生活也很滋潤,有些同學進入了領導層,有些同學成家立業(yè)了。
    看過這個案例,我們就可以回答很多上文提到的問題。在這個案例中,考研的同學基本上都是本科成績優(yōu)異的同學(成績不算太好的同學“急流勇退”,“無奈”選擇了就業(yè)),而他們則“義不容辭”地選擇了保研或考研,有些同學甚至是抱著讀博的理想去深造的。但經過三年的研究生生涯之后,大家不約而同地放棄了讀博計劃,有些同學基于行業(yè)機會和薪水待遇等方面的考慮,在七年的專業(yè)學習之后放棄了老本行,進入了房地產、出版發(fā)行等行業(yè)。
    這個消極的例子并不是要打消你讀研的積極性,而是希望你更清醒地審視自己:你規(guī)劃過自己的人生和未來嗎?你真的應該去讀研嗎?假如你很明確自己要讀什么專業(yè),所讀專業(yè)的就業(yè)是需要碩士以上學歷作為“敲門磚”的,或者你已經做好一心一意在這個專業(yè)領域走下去,將來從事研究和高校教學工作的準備,那么讀研就是你的必由之路。不過,在你明確自己的理想和目標之前,你需要得到幾點提醒。首先,在社會就業(yè)壓力越來越大的今天,許多行業(yè)的就業(yè)門檻也越來越高,今天可以拿碩士文憑做敲門磚的,也許后天就要求博士文憑了。許多高校和研究所的招聘規(guī)定就已經明確“拒絕”沒有博士學位的人了。其次,需求高端人才的單位其“大吸納量時代”已經過去,許多優(yōu)質崗位的需求已經飽和,買方市場已轉變成賣方市場了。此外,目前國家陸續(xù)出臺了許多針對大學畢業(yè)生自主創(chuàng)業(yè)的鼓勵政策,如果讀研并非你明確的人生目標的話,也許用這三年功夫在國家的優(yōu)惠政策下來讀社會的“研”,會使你獲益更多。
    但另一方面,對于善于積累人力資源和關系網絡的人來說,讀研可以獲得一張更高層次的人際關系網,這當然也是一筆不小的財富,這筆無形的財富將使你受益終身,對未來事業(yè)的發(fā)展幫助很大,這也是我們不能忽視的一面。
    總而言之,議員“你的未來”給出的意見是:不要盲目跟從“讀研無用論”或者“讀研萬能論”,讀不讀研,首先要由你的人生規(guī)劃來敲定。
    議員二:你的IQ&EQ同不同意?
    導師箴言
    本科知識較為粗淺,研究生教育階段才有系統(tǒng)的學術訓練,獨立思考能力、研究探索能力、批判性思維等才能得到真正鍛煉。
    ——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舒紅兵
    如果議員“你的未來”通過了你的議案,那么接下來你就要經受“議員二”――“IQ和EQ”的拷問了。
    眾所周知,研究生的學習生活和本科生有很大的不同,研究生涯的歷練對一個人的思維方式和言行舉止都有著潛移默化的重大影響,即使以后不獻身于學術,一段高層次的學習經歷也能豐富自己的人生,提升學習能力,增加機會和閱歷。但一切起步的前提還是你的IQ&EQ能否給你入場券。
    在此,IQ和EQ會分別從各自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質疑。IQ會問:你讀研的目標是不是做研究?你是不是塊做研究的料?不做研究你的專業(yè)會有出路嗎?EQ會問:你能耐得住清苦、經得起誘惑、承受得住壓力嗎?你想過有哪些方面的壓力嗎?你能處理好和導師的關系嗎?根據現實情況來看,這些問題都不是杞人憂天。
    “研究生”的本義就是做研究的學生。但在目前高校擴招(有些高校已經開始縮招,但數量上還是高位運行)的形勢中,要求所有的研究生畢業(yè)以后都去從事研究和教學工作顯然是不現實的,而對于一些想要通過考研去實現高考時“失落的夢想”或者換取更有力的高校背景的同學來說,考研根本就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fā)的事情。
    然而,研究生終究是要做研究的,學校對你有論文要求,如果沒有足額的論文發(fā)表在較高水平的專業(yè)期刊上,就可能無法按時畢業(yè)甚至畢不了業(yè);在已經放寬論文要求的學校里,導師還可能堅守他的論文要求;即使學校和導師都不再做這方面的明確要求,誘人的獎學金依然還是以論文發(fā)表為導向的,也就是說,如果你沒有發(fā)表過論文,那么即使你的平時考試成績再好,也趕不上發(fā)表了專業(yè)論文的同學的排名,而獎學金只會青睞排名靠前的同學。
    國內高校通過借鑒和改革,在招生和畢業(yè)問題上已經有了寬進嚴出的趨勢。如果要考研,你不妨問問自己,你有興趣和能力去做實驗、調查,做課題、項目,閱讀大量專業(yè)文獻(有可能是純外文的),你能發(fā)表創(chuàng)新性的論文嗎?你善于開動腦筋思考問題,善于自己動手設計和操作大量的實驗或調查嗎?不要等到讀研后才察覺自己不是一塊做研究的料。事實上,如果你對上面這些問題提前做出否定回答,并不說明你成就不了你的理想和事業(yè),在決定考研之前,你就有了對自己清晰的定位,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接下來就可以順理成章地選擇適合自己的出路了。
    讀研不但要面對上文所提到的做學問的壓力,還要直面師生關系的壓力。其樂融融的師生關系往往只會出現在沒有利益沖突的情況下,而隨著導師所負責的項目越來越多,學生參與項目的機會也越來越多,由此導致了導師對學生的“控制”和學生對導師的“依附”關系也越來越強,因此一些師生關系會趨于緊張也就不足為奇了。
    小輝是一所重點大學物理學專業(yè)的保送生,讀研期間他有了出國留學深造的想法,但當他把想報考GT的消息告訴導師時,被導師劈頭蓋臉地罵了一頓,因為導師需要他們干活,不允許把精力消耗在別的事情上,何況考GT要全力以赴,花的功夫實在太多了。小輝不敢跟導師鬧僵,畢竟畢業(yè)的“生殺大權”緊握在導師手中,后只能每天陽奉陰違地偷偷背單詞準備考試,過著“人格分裂”的艱辛日子。
    可見,讀研生活很大程度上是在考驗你的心理素質,你如何應對學業(yè)壓力、師生關系的壓力,經濟壓力、情感壓力,如何接招、解招以實現自己在學習上的突破和人生質的飛躍,決定了你讀研收獲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