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1991年11月16日,原告楊愛玲的丈夫、原告武藝和武陽的父親武勇因患病住進被告總醫(yī)院,同年11月27日凌晨因敗血癥、多臟器功能衰竭而死亡。被告在對武勇進行治療期間,曾會同新疆醫(yī)學院的專家對武勇病情進行會診,兩院的專家對武勇病情的診斷存在分歧意見。在此期間,武勇病情迅速惡化。原告懷疑被告的診斷、治療有誤,即向被告提出:武勇死亡后,有外醫(yī)院的專家參加、武陽在場,對武勇的尸體進行解部檢驗,以查明死因。被告對原告提出的“附加條件”未給予明確答復,即在武勇死亡的當天,在沒有辦理完備尸檢手續(xù)的情況下,由本院醫(yī)務人中對武勇尸體進行解剖檢驗,并取出心、肝、肺等臟器留作研究用。次日,原告得知武勇尸體被解剖,甚為不滿,在找被告解決問題過程中與其發(fā)生激烈爭執(zhí)。原告遂于1992年1月24日向烏魯木齊市沙市依巴克區(qū)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原告訴稱:被告在死者在沒遺囑、未經親屬同意的情況下,未辦理合法手續(xù),擅自在武勇故世后10小時內解剖了死者的尸體,并取出了全部臟器作為標本,這已構成侵僅。要求被告返還死者遺體及臟器,賠償因侵權而造成的精神損害補償費3萬元及承擔訴訟費作6319.52元,并要求被告賠禮道歉。
被告辯稱:武勇去世,原告即提出要求尸解,院方為查明死因,進行尸體解剖是必要的、合法的,原告訴被告侵權理由不能成立,原告無端指控被告侵權,損害我院名譽,給我院造成了經濟損失,故反訴要求原告承認錯誤、賠禮道歉、停止侵害,并支付武勇遺體在我院存放期間的費用14450元及本案的訴訟費用。
[處理]
沙依巴克區(qū)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參照我國民法通則關于保護財產所有權的規(guī)定,原告享有對死者武勇尸體的處分權。原告對被告就武勇的診斷及治療有意見,向被告提出武勇死亡后進行尸體解剖的要求,同時又提出了有外醫(yī)院的專家參加、武陽在場的條件。而被告既未答應原告提出的條件,也未按有規(guī)定辦理尸體解剖手續(xù),便在原告對被告的診斷及治療提出異議的情況下,對死者武勇尸體自行進行解剖,并將死者尸體內的心、肝、肺等臟器取出,其行為為符合國務院頌布的《醫(yī)療事故處理辦法》的規(guī)定,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1979年5月20日發(fā)布的《解剖尸體規(guī)則》,侵犯了原告對死者武勇尸體的處分僅,被告應將從武勇尸體內取出的臟器全部返還給原告。被告的侵權行為,給原告精神上造成損害,應該給予適當的精神損害賠償。被告提出的反訴要求,證據不足,理由不充分,不予認定。該院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八條,《民法通則》第七十一條、第七十二條、第一百一十七條第一款、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一款第(四)、(十)、項之規(guī)定,于1993年7月5日判決如下:
一、被告于本判決行效后十日內將死者武勇的尸體及從尸體內取出的臟器全部返還于原告(由被告將所取出的臟器放入死者武勇體內);
二、被告給付原告楊愛玲精神損害補償費3000元,給付原告武藝、武陽精神損害補償費各1000元,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付清;
三、武勇尸體的停放費用由被告負擔;
四、被告在判決生效后十日內就其侵權行為以書面形式向原告賠禮道歉(其內容須經人民法院認可);
五、原告的其它討訟請求和被告的反訴請求,予以駁回。
被告總醫(yī)院對判決不服,向烏魯木齊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稱:我院對武勇尸體進行解剖,是因被上訴人在武勇病危時多次要求,并經領導批準,手續(xù)是完備的,符合尸體解剖的規(guī)則。被上訴人提出解剖尸體武陽須在場,因不符合醫(yī)院醫(yī)療工作制度,我院領導當即予以否決,被上訴人對此沒有表示異議,應視為默認。請外院專家參加解剖尸體的說法沒有證據。我院取出武尸體的臟器是檢驗死因的必經程序,沒有改變被上訴人對其親屬的尸體的支配權。因此,不能將正常的病理解部認定為侵犯了被上訴人的財產所有權,同時也不存在對被上訴人的精神造成損害。由于被訴人起訴不實,致使我院名譽受到損害,被上訴人應在公開場合向我院賠禮道歉,支付武勇尸體在我院停尸冷費17550元。被上訴人答辨堅持認為上訴人的行為構成了侵權。
烏魯木齊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查明的事實有:總醫(yī)院對死者武勇尸體進行病理解剖,取出心、肝、肺、脾、膽、胰、腎進行檢驗,確定了武勇死亡的原因,并將取出的臟器予以保存,引起被上訴人的不滿,進而雙方發(fā)生爭執(zhí)。一審訴訟期間,總醫(yī)院以病理尸檢停尸房冰柜中,共計冷冰凍費17550元。二審訴訟期間,上訴人同意將武勇尸體的臟器返還被上訴人。烏魯木齊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上訴人總醫(yī)院雖然依據《解剖尸體規(guī)則》中有關規(guī)定對武勇尸體后,又準備將尸體內取出的臟器作為病理標本長期保存,侵害了被上訴人對其親屬尸體享有的處分權,造成了被上訴人的精神損害,一審法院判令訴人返還臟器、賠償上訴人的精神損害,是正確的??紤]本案的具體情況及雙方現在對返還尸體已無爭議,一審法院判令上訴人向被上訴人賠禮道歉不妥,應予以更正。被上訴請求,一審法院不予支持是正確的。上訴人在一審訴訟期間拒絕向被訴人返還死者武勇尸體,致使武勇尸體長期得不到安葬,該尸體在上訴人單位停放期間的費用,應由上訴人負擔。烏魯木齊市中級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一)、(三)項和《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長條第一款、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一款第(四)、(七)項之項之規(guī)定,于1993年12月30日判決如下;
一、維持一審民事判決的第二項;
二、撤銷一審民事判決的第三、四項;
三、變更一審民事判決第一項為總醫(yī)院在本判決送達之日起10日內將從武勇體內取的心、肝、肺、膽、胰、腎等臟器放入武勇尸體后,由楊愛玲、武藝、武陽將武勇尸體領回;
四、變理一審民事判決第五項為駁回總醫(yī)院的反訴請求。
[評析]
本案原告因被告解剖其死亡親屬尸體并留取臟器而向法院提出起訴,法院應如何處理,主要涉及到下面3個問題:
一、關于被告總醫(yī)院對武勇尸體進行解剖檢驗,法院應否認可的問題
根據我國現行有關法律、法規(guī)和規(guī)范性文件的規(guī)定,尸體解剖檢驗有3種:即法醫(yī)學解剖檢驗、醫(yī)療事故或事件解剖檢驗和病理解剖檢驗。這3種尸體解剖檢驗性質、目的不同,具體實施的主體和程序心及死亡者親屬的權利也不同,本案被告對武勇尸體解剖檢驗,屬于病理解剖檢驗。根據衛(wèi)生部1979年5月21日發(fā)布的《解剖尸體規(guī)則》第二條規(guī)定和后來衛(wèi)生部對此條的解釋,病理解剖檢驗僅適用于“有科學研究價值者”,即“為罕見疾病或疾病發(fā)展過程與常規(guī)不符的等”疾病。施行病理解剖檢驗,“一般應先取得家屬或單位負責人的同意。但對享受國家公費醫(yī)療和勞保醫(yī)療并在國家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住院病死者,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認為有必要明確死因和診斷時,原則上應進行病理解部,各有關單位應積極協(xié)助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做好家屬工作”。本案原告提出對武能尸體進行解剖檢驗,目的是要弄清被告對武勇病情產診斷治療是否有誤,因此他們提出要由外醫(yī)院的專家參加和一名親屬在場。被告對原告的這一要求拒絕接受。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認為武勇的疾病實為罕見,有科學研究的價值,一定要解剖,就要做好死者親屬即原告的工作,取得他們的同意。但被告沒有這樣做,擅自解剖檢驗死者武勇尸體,這違背了《尸體解剖規(guī)則》第二條的要求,法院自應不予認可。
二、關于死者的臟器能否成為民事權利的客體和親屬對死者尸體享有何種權利的問題
人具有社會屬性和自然屬性這兩方面的屬性。人活著的時候,是生命的載體,具有人格權,享有民事權利,其社會屬性占主導地位。因此,活著的人能作為民法的物,成為民事權利客體,而只能作為民事主體參與民事活動。但人一旦生命結束,其民事權利能力終止,社會屬性消滅,其尸體就轉化成一種純自然的物。作為尸體一部分的臟器,在科學發(fā)展的今天,可以用來制作標本供教學和科研之用,體現一定的價值,這樣死者的臟器就能成為民事權利的客體。
親屬與死者之間存在有血緣關系,與死者有著一種難以割斷的親情。因此,死者死后,其親屬對死者尸體享有所有權,他們可以根據死者的遺囑或本人的意愿,將尸體獻給某一醫(yī)療單位作為教學或科研之用,也可以將死者尸體火化后留存骨灰或入土安葬,以寄托親屬對死者的哀思。可見,如何處理死者尸體,其權利屬于親屬,其他任何人或單位無權擅自處理。
三、關于原告提出精神損害賠償的訴訟請求,法院應否支持的問題
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條的規(guī)定,只有侵害公民人身權利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受害人才可以請求損害賠償。本案被告擅自解剖武勇尸體取留臟器,侵犯的是原告對死者尸體的所有權,這種所有權就其屬性來說是財產所有權,因此,原告是不能請求精神損害賠償的。但是,被告侵害的這種“財產所有權”,畢竟與侵害一般的財產所有權不同。武能病逝后,作為其妻子和子女的原告本來就很悲痛,在這種情況下,被告有僅擅自解剖武勇尸體,還從尸體內取臟器留作標本,破壞了尸體的完整性,這對原告在感情上無疑是雪上加霜,使他們更悲痛,精神上受到了損害。因此,原告提出精神損害賠償的請求,法院應該給予適當支持。
根據上述3點,我們認為一、二審法院對本案的處理是正確的。
1991年11月16日,原告楊愛玲的丈夫、原告武藝和武陽的父親武勇因患病住進被告總醫(yī)院,同年11月27日凌晨因敗血癥、多臟器功能衰竭而死亡。被告在對武勇進行治療期間,曾會同新疆醫(yī)學院的專家對武勇病情進行會診,兩院的專家對武勇病情的診斷存在分歧意見。在此期間,武勇病情迅速惡化。原告懷疑被告的診斷、治療有誤,即向被告提出:武勇死亡后,有外醫(yī)院的專家參加、武陽在場,對武勇的尸體進行解部檢驗,以查明死因。被告對原告提出的“附加條件”未給予明確答復,即在武勇死亡的當天,在沒有辦理完備尸檢手續(xù)的情況下,由本院醫(yī)務人中對武勇尸體進行解剖檢驗,并取出心、肝、肺等臟器留作研究用。次日,原告得知武勇尸體被解剖,甚為不滿,在找被告解決問題過程中與其發(fā)生激烈爭執(zhí)。原告遂于1992年1月24日向烏魯木齊市沙市依巴克區(qū)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原告訴稱:被告在死者在沒遺囑、未經親屬同意的情況下,未辦理合法手續(xù),擅自在武勇故世后10小時內解剖了死者的尸體,并取出了全部臟器作為標本,這已構成侵僅。要求被告返還死者遺體及臟器,賠償因侵權而造成的精神損害補償費3萬元及承擔訴訟費作6319.52元,并要求被告賠禮道歉。
被告辯稱:武勇去世,原告即提出要求尸解,院方為查明死因,進行尸體解剖是必要的、合法的,原告訴被告侵權理由不能成立,原告無端指控被告侵權,損害我院名譽,給我院造成了經濟損失,故反訴要求原告承認錯誤、賠禮道歉、停止侵害,并支付武勇遺體在我院存放期間的費用14450元及本案的訴訟費用。
[處理]
沙依巴克區(qū)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參照我國民法通則關于保護財產所有權的規(guī)定,原告享有對死者武勇尸體的處分權。原告對被告就武勇的診斷及治療有意見,向被告提出武勇死亡后進行尸體解剖的要求,同時又提出了有外醫(yī)院的專家參加、武陽在場的條件。而被告既未答應原告提出的條件,也未按有規(guī)定辦理尸體解剖手續(xù),便在原告對被告的診斷及治療提出異議的情況下,對死者武勇尸體自行進行解剖,并將死者尸體內的心、肝、肺等臟器取出,其行為為符合國務院頌布的《醫(yī)療事故處理辦法》的規(guī)定,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1979年5月20日發(fā)布的《解剖尸體規(guī)則》,侵犯了原告對死者武勇尸體的處分僅,被告應將從武勇尸體內取出的臟器全部返還給原告。被告的侵權行為,給原告精神上造成損害,應該給予適當的精神損害賠償。被告提出的反訴要求,證據不足,理由不充分,不予認定。該院根據《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二十八條,《民法通則》第七十一條、第七十二條、第一百一十七條第一款、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一款第(四)、(十)、項之規(guī)定,于1993年7月5日判決如下:
一、被告于本判決行效后十日內將死者武勇的尸體及從尸體內取出的臟器全部返還于原告(由被告將所取出的臟器放入死者武勇體內);
二、被告給付原告楊愛玲精神損害補償費3000元,給付原告武藝、武陽精神損害補償費各1000元,于本判決生效后十日內付清;
三、武勇尸體的停放費用由被告負擔;
四、被告在判決生效后十日內就其侵權行為以書面形式向原告賠禮道歉(其內容須經人民法院認可);
五、原告的其它討訟請求和被告的反訴請求,予以駁回。
被告總醫(yī)院對判決不服,向烏魯木齊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稱:我院對武勇尸體進行解剖,是因被上訴人在武勇病危時多次要求,并經領導批準,手續(xù)是完備的,符合尸體解剖的規(guī)則。被上訴人提出解剖尸體武陽須在場,因不符合醫(yī)院醫(yī)療工作制度,我院領導當即予以否決,被上訴人對此沒有表示異議,應視為默認。請外院專家參加解剖尸體的說法沒有證據。我院取出武尸體的臟器是檢驗死因的必經程序,沒有改變被上訴人對其親屬的尸體的支配權。因此,不能將正常的病理解部認定為侵犯了被上訴人的財產所有權,同時也不存在對被上訴人的精神造成損害。由于被訴人起訴不實,致使我院名譽受到損害,被上訴人應在公開場合向我院賠禮道歉,支付武勇尸體在我院停尸冷費17550元。被上訴人答辨堅持認為上訴人的行為構成了侵權。
烏魯木齊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查明的事實有:總醫(yī)院對死者武勇尸體進行病理解剖,取出心、肝、肺、脾、膽、胰、腎進行檢驗,確定了武勇死亡的原因,并將取出的臟器予以保存,引起被上訴人的不滿,進而雙方發(fā)生爭執(zhí)。一審訴訟期間,總醫(yī)院以病理尸檢停尸房冰柜中,共計冷冰凍費17550元。二審訴訟期間,上訴人同意將武勇尸體的臟器返還被上訴人。烏魯木齊市中級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上訴人總醫(yī)院雖然依據《解剖尸體規(guī)則》中有關規(guī)定對武勇尸體后,又準備將尸體內取出的臟器作為病理標本長期保存,侵害了被上訴人對其親屬尸體享有的處分權,造成了被上訴人的精神損害,一審法院判令訴人返還臟器、賠償上訴人的精神損害,是正確的??紤]本案的具體情況及雙方現在對返還尸體已無爭議,一審法院判令上訴人向被上訴人賠禮道歉不妥,應予以更正。被上訴請求,一審法院不予支持是正確的。上訴人在一審訴訟期間拒絕向被訴人返還死者武勇尸體,致使武勇尸體長期得不到安葬,該尸體在上訴人單位停放期間的費用,應由上訴人負擔。烏魯木齊市中級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一)、(三)項和《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長條第一款、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一款第(四)、(七)項之項之規(guī)定,于1993年12月30日判決如下;
一、維持一審民事判決的第二項;
二、撤銷一審民事判決的第三、四項;
三、變更一審民事判決第一項為總醫(yī)院在本判決送達之日起10日內將從武勇體內取的心、肝、肺、膽、胰、腎等臟器放入武勇尸體后,由楊愛玲、武藝、武陽將武勇尸體領回;
四、變理一審民事判決第五項為駁回總醫(yī)院的反訴請求。
[評析]
本案原告因被告解剖其死亡親屬尸體并留取臟器而向法院提出起訴,法院應如何處理,主要涉及到下面3個問題:
一、關于被告總醫(yī)院對武勇尸體進行解剖檢驗,法院應否認可的問題
根據我國現行有關法律、法規(guī)和規(guī)范性文件的規(guī)定,尸體解剖檢驗有3種:即法醫(yī)學解剖檢驗、醫(yī)療事故或事件解剖檢驗和病理解剖檢驗。這3種尸體解剖檢驗性質、目的不同,具體實施的主體和程序心及死亡者親屬的權利也不同,本案被告對武勇尸體解剖檢驗,屬于病理解剖檢驗。根據衛(wèi)生部1979年5月21日發(fā)布的《解剖尸體規(guī)則》第二條規(guī)定和后來衛(wèi)生部對此條的解釋,病理解剖檢驗僅適用于“有科學研究價值者”,即“為罕見疾病或疾病發(fā)展過程與常規(guī)不符的等”疾病。施行病理解剖檢驗,“一般應先取得家屬或單位負責人的同意。但對享受國家公費醫(yī)療和勞保醫(yī)療并在國家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住院病死者,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認為有必要明確死因和診斷時,原則上應進行病理解部,各有關單位應積極協(xié)助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做好家屬工作”。本案原告提出對武能尸體進行解剖檢驗,目的是要弄清被告對武勇病情產診斷治療是否有誤,因此他們提出要由外醫(yī)院的專家參加和一名親屬在場。被告對原告的這一要求拒絕接受。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認為武勇的疾病實為罕見,有科學研究的價值,一定要解剖,就要做好死者親屬即原告的工作,取得他們的同意。但被告沒有這樣做,擅自解剖檢驗死者武勇尸體,這違背了《尸體解剖規(guī)則》第二條的要求,法院自應不予認可。
二、關于死者的臟器能否成為民事權利的客體和親屬對死者尸體享有何種權利的問題
人具有社會屬性和自然屬性這兩方面的屬性。人活著的時候,是生命的載體,具有人格權,享有民事權利,其社會屬性占主導地位。因此,活著的人能作為民法的物,成為民事權利客體,而只能作為民事主體參與民事活動。但人一旦生命結束,其民事權利能力終止,社會屬性消滅,其尸體就轉化成一種純自然的物。作為尸體一部分的臟器,在科學發(fā)展的今天,可以用來制作標本供教學和科研之用,體現一定的價值,這樣死者的臟器就能成為民事權利的客體。
親屬與死者之間存在有血緣關系,與死者有著一種難以割斷的親情。因此,死者死后,其親屬對死者尸體享有所有權,他們可以根據死者的遺囑或本人的意愿,將尸體獻給某一醫(yī)療單位作為教學或科研之用,也可以將死者尸體火化后留存骨灰或入土安葬,以寄托親屬對死者的哀思。可見,如何處理死者尸體,其權利屬于親屬,其他任何人或單位無權擅自處理。
三、關于原告提出精神損害賠償的訴訟請求,法院應否支持的問題
根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條的規(guī)定,只有侵害公民人身權利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受害人才可以請求損害賠償。本案被告擅自解剖武勇尸體取留臟器,侵犯的是原告對死者尸體的所有權,這種所有權就其屬性來說是財產所有權,因此,原告是不能請求精神損害賠償的。但是,被告侵害的這種“財產所有權”,畢竟與侵害一般的財產所有權不同。武能病逝后,作為其妻子和子女的原告本來就很悲痛,在這種情況下,被告有僅擅自解剖武勇尸體,還從尸體內取臟器留作標本,破壞了尸體的完整性,這對原告在感情上無疑是雪上加霜,使他們更悲痛,精神上受到了損害。因此,原告提出精神損害賠償的請求,法院應該給予適當支持。
根據上述3點,我們認為一、二審法院對本案的處理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