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痛者·幸福者

字號:

“這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在《記念劉和珍君》一文中,魯迅先生的這句話,一直強烈地震撼著我的心!
       劉和珍們是“哀痛者”,這好理解。列強入侵,軍閥混戰(zhàn),國家衰敗,他們?yōu)閲野矗▲f片橫行,人心麻木,民族積貧積弱,他們?yōu)槊褡灏?!水旱頻發(fā),家破人亡,生靈涂炭,他們?yōu)槿嗣癜矗∵@種哀痛成為他們?yōu)閲鵀槊駣^斗不息的動力,“哀痛”是劉和珍們的戰(zhàn)士本色!
      然而,他們是“幸福者”嗎?他們真的幸??鞓穯??我時常在心底扣問,按庸常者的思維方式,劉和珍們被校方開除,何來快樂!被執(zhí)政者鎮(zhèn)壓,何來幸福!于是,我不能不改換一種思維方式,以戰(zhàn)士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劉和珍們的確是“幸福者”,因為他們是信仰的擁有者。
      巴金曾說:“人不單是靠吃米活著的!”而庸常者卻往往僅以追求物質(zhì)滿足為活著的目的。劉和珍們沒有奢華的生活,卻有崇高和堅定的信仰:為國家強盛,為民族復興,為人民幸福而奮斗。有了這樣崇高的信仰,他們還會在蠅營狗茍中戚戚不已嗎?他們是會因革命的挫折而“黯然至于泣下”的,但更多的時候他們不是“始終和藹而微笑著”嗎?
      劉和珍們的確是“幸福者”,因為他們是理想的實現(xiàn)者。
    真正的戰(zhàn)士不是空想家,而是實踐者。面對黑暗專制,他們可以顯出自己的“桀驁鋒利”;面對血腥殘暴,他們從不畏縮后退,他們真正做到了“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如若他們地下有知,知道現(xiàn)在早已是“山花爛漫時”,他們怎會不在“叢中笑”,他們怎會不幸福、不快樂呢?用戰(zhàn)士的思維方式去思考,用戰(zhàn)士的心靈去看待幸福,看待快樂,我的內(nèi)心次被一種崇高的東西滌蕩著。我常想,如果今天,仍有許許多多的人像劉和珍們一般去思考幸福,追求快樂,那么這又是“怎樣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點評
      面對話題“快樂幸福與我們的思維方式”,很多考生苦于找不到合適的寫作內(nèi)容,以致作文干癟空洞。其實,課本是一個常常被忽略的寶藏??催^這篇《哀痛者·幸福者》,我們不能不佩服作者切入話題之準確和材料選取之高妙。
    在溫情主義泛濫的今天,崇高感和英雄主義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了,而這篇文章所表現(xiàn)出來的對魯迅作品中警句的理解和對烈士的景仰,對英雄主義的歌頌,讓人真切地感受到一種催人奮發(fā)的陽剛之美。這一點無疑是難能可貴的。(唐惠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