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單項選擇題:1~65小題,每小題2分,共13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請選出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1.感覺閾限與感受性的關系( )
A正比關系 B反比關系 C平方關系 D無關
2.人類可以通過有限的語言規(guī)則生成無限數(shù)量的語句,這說明語言具有( )
A結構性 B創(chuàng)造性 C指代性 D意義性
3.司機在看見“減速慢行”的標志后馬上放慢車速,這是( )
A 第一信號系統(tǒng) B 第二信號系統(tǒng) C 操作性條件反射 D 無條件反射
4.注意這種心理現(xiàn)象屬于( )
A 認知過程 B 情感過程 C 人格特征 D 心理活動特性或心理狀態(tài)
5.從榜樣中所觀察到的行為,產(chǎn)生動作再現(xiàn)是觀察學習的( )
A 注意過程 B 保持過程 C 復制(再造)過程 D 動機過程
6.如果看到他人的成功和贊揚的行為,就會增強產(chǎn)生同樣行為傾向的強化屬于( )
A 直接強化 B 自我強化 C 替代強化 D 以上答案都不對
7.通常由主試者給予不同的指#考研# #2008年考研心理學自測模擬試題二(1)#造成的自變量屬于( )。
A.刺激特點自變量 B.環(huán)境特點自變量 C.被試特點自變量 D.暫時造成的被試差別
8.證明感覺記憶存在的研究方法是( )
A延遲報告法 B部分報告法 C整體報告法 D詞干補筆
9.根據(jù)信號檢測論,我們之所以感受不到信號的存在是因為( )
A人的生理局限 B背景噪音干擾 CA+ B D被試態(tài)度不認真
10.閃光臨界融合頻率是人眼對光刺激( )的指標
A 時間分辨力 B空間分辨力 C 敏感性 D 適應
11.具有加工信息和與存儲信息雙重功能的記憶是( )
A 感覺記憶 B 短時記憶 C工作記憶 D 長時記憶
12.先有一個目標(目的),它與當前的狀態(tài)之間存在著差異,人們認識到這個差異,就要想出某種辦法采取活動(手段)來減小這個差異。這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或策略是( ) .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嘗試錯誤法
13.一年級小學生計算時往往扳著手指算,這種思維是( )
A 形象思維 B 動作思維 C 創(chuàng)造性思維 D 抽象思維
14.( )狀態(tài)下,人往往會出現(xiàn)“意識狹窄”現(xiàn)象
A 熱情 B應激 C 激情 D 心境
15.自我意識在行為上的表現(xiàn)是( )
A 自我觀察 B 自我體驗 C 自我控制 D 自我認知
16.由新穎獨特、強烈的刺激物引起的注意屬于( )
A 不隨意注意 B 隨意注意 C 選擇性注意 D 持續(xù)性注意
17.對有聯(lián)系的兩列變量可以用( )表示
A 簡單次數(shù)分布表 B 相對次數(shù)分布表 C 累加次數(shù)分布表 D 雙列次數(shù)分布表
18.假設兩變量線性相關,兩變量是等距或等比的數(shù)據(jù),但不呈正態(tài)分布,計算它們的相關系數(shù)時應選用( )
A 積差相關 B 斯皮兒曼等級相關 C 二列相關 D 點二列相關
19.以下幾個點二列相關系數(shù)的值,相關程度的是( )
A 0.8 B 0.1 C -0.9 D -0.5
1.感覺閾限與感受性的關系( )
A正比關系 B反比關系 C平方關系 D無關
2.人類可以通過有限的語言規(guī)則生成無限數(shù)量的語句,這說明語言具有( )
A結構性 B創(chuàng)造性 C指代性 D意義性
3.司機在看見“減速慢行”的標志后馬上放慢車速,這是( )
A 第一信號系統(tǒng) B 第二信號系統(tǒng) C 操作性條件反射 D 無條件反射
4.注意這種心理現(xiàn)象屬于( )
A 認知過程 B 情感過程 C 人格特征 D 心理活動特性或心理狀態(tài)
5.從榜樣中所觀察到的行為,產(chǎn)生動作再現(xiàn)是觀察學習的( )
A 注意過程 B 保持過程 C 復制(再造)過程 D 動機過程
6.如果看到他人的成功和贊揚的行為,就會增強產(chǎn)生同樣行為傾向的強化屬于( )
A 直接強化 B 自我強化 C 替代強化 D 以上答案都不對
7.通常由主試者給予不同的指#考研# #2008年考研心理學自測模擬試題二(1)#造成的自變量屬于( )。
A.刺激特點自變量 B.環(huán)境特點自變量 C.被試特點自變量 D.暫時造成的被試差別
8.證明感覺記憶存在的研究方法是( )
A延遲報告法 B部分報告法 C整體報告法 D詞干補筆
9.根據(jù)信號檢測論,我們之所以感受不到信號的存在是因為( )
A人的生理局限 B背景噪音干擾 CA+ B D被試態(tài)度不認真
10.閃光臨界融合頻率是人眼對光刺激( )的指標
A 時間分辨力 B空間分辨力 C 敏感性 D 適應
11.具有加工信息和與存儲信息雙重功能的記憶是( )
A 感覺記憶 B 短時記憶 C工作記憶 D 長時記憶
12.先有一個目標(目的),它與當前的狀態(tài)之間存在著差異,人們認識到這個差異,就要想出某種辦法采取活動(手段)來減小這個差異。這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或策略是( ) .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嘗試錯誤法
13.一年級小學生計算時往往扳著手指算,這種思維是( )
A 形象思維 B 動作思維 C 創(chuàng)造性思維 D 抽象思維
14.( )狀態(tài)下,人往往會出現(xiàn)“意識狹窄”現(xiàn)象
A 熱情 B應激 C 激情 D 心境
15.自我意識在行為上的表現(xiàn)是( )
A 自我觀察 B 自我體驗 C 自我控制 D 自我認知
16.由新穎獨特、強烈的刺激物引起的注意屬于( )
A 不隨意注意 B 隨意注意 C 選擇性注意 D 持續(xù)性注意
17.對有聯(lián)系的兩列變量可以用( )表示
A 簡單次數(shù)分布表 B 相對次數(shù)分布表 C 累加次數(shù)分布表 D 雙列次數(shù)分布表
18.假設兩變量線性相關,兩變量是等距或等比的數(shù)據(jù),但不呈正態(tài)分布,計算它們的相關系數(shù)時應選用( )
A 積差相關 B 斯皮兒曼等級相關 C 二列相關 D 點二列相關
19.以下幾個點二列相關系數(shù)的值,相關程度的是( )
A 0.8 B 0.1 C -0.9 D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