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相關法律第二篇重點難點匯總:民法基礎(1)

字號:

第一節(jié) 民法概述
    一、民法的概念
    1.民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財產關系
    特點:
    (1)財產關系可分為靜態(tài)的財產支配關系和動態(tài)的財產流轉關系。
    (2)當事人法律地位的平等是民法和行政法、刑法的根本區(qū)別。
    (3)當事人在經濟利益上互利有償。
    2.民法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系
    (1)主體地位平等
    (2)與人身不可分離
    (3)權利人的權利和義務人的義務都不直接體現(xiàn)財產利益
    二、民法的特征
    1、民法是權利法。我國民法所確認的民事主體享有的人身權、物權、債權、知識產權、繼承權等都是民事主體的基本權利。
    2、民法是私法
    3、民法是實體法
    4、民法主要是任意性規(guī)范
    三、民法的淵源
    (1)憲法中的民法規(guī)范
    (2)民事法律
    (3)國務院制定發(fā)布的民事法規(guī)
    (4)地方性法規(guī)、自治法規(guī)和經濟特區(qū)法規(guī)中的民事規(guī)范
    (5)特別行政區(qū)的民事規(guī)范
    (6)國家機關對民法規(guī)范的解釋
    (7)國際條約中的民法規(guī)范
    ◆對于判例和法理等形式不承認其具有民法法源的地位。
    四、民法的基本原則
    民法的基本原則,包括六項原則:
    (1)平等原則
    ■是民事法律關系區(qū)別于行政法律關系和刑事法律關系的重要標志。
    (2)自愿原則
    (3)公平原則
    (4)誠實信用原則
    (5)公序良俗原則
    指民事主體的行為應當遵守公共秩序,符合善良風俗,不違反國家的公共秩序和社會的一般道德。
    (6)禁止權利濫用原則
    構成濫用權利的條件一般包括:當事人有權利存在;當事人有行使權利的作為和不作為;當事人有濫用權利的違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