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泰紫菀

字號(hào):

阿爾泰紫菀《內(nèi)蒙古中草藥》
    「拼音名」 ā ěr Tài Zǐ Wǎn
    「來源」為菊科植物阿爾泰狗娃花的花或全草。 夏、秋開花時(shí)采收,陰干。
    「原形態(tài)」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全體被短毛。葉互生,排列稠密,線狀倒披針形或線形,全緣;無柄。頭狀花序單生于枝頂,直徑2.5厘米,邊緣舌狀花淡紫色,中央管狀花黃色。瘦果扁平,倒卵形。
    「生境分布」生山坡、路旁。分布新疆、內(nèi)蒙古等地。
    「化學(xué)成份」葉含去甲基川陳皮素。
    「性味」味微苦,性涼。
    「功能主治」清熱降火,排膿。治傳染性熱病,肝膽火旺,皰疹瘡癤。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5~3錢。
    [備注]本植物的根,在新疆地區(qū)作"紫菀"入藥。參見"紫菀"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