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重慶卷語文試題

字號:

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統(tǒng)一考試(北京卷)
    語文
    -
    本試卷第I卷和第II 卷兩部分,共150分??荚嚂r間150分鐘??荚嚱Y(jié)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項:
    1,考生務(wù)必將答案打在答題卡上,在試卷上作答無效。
    2,答題前考生務(wù)必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在答題卡上填寫姓名、準(zhǔn)考證號,然后再用2B鉛筆將與準(zhǔn)考證號對應(yīng)的信息點涂黑。
    3,答題卡上第I卷必修用2B鉛筆作答,將選中項涂滿涂黑,黑度以遮住框內(nèi)字母為準(zhǔn),修改時用橡皮擦除干凈。第II卷必須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按照題號順序在各題目的答題區(qū)域內(nèi)作答,未在對應(yīng)的答題區(qū)作答,未在對應(yīng)的答題區(qū)域內(nèi)作答或超出答題區(qū)域作答的均不得分。
    第I卷(選擇題 共30分)
    一、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
    1.下列詞語中,字形和加點的字的讀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A.詮釋 出其制勝 矚(zhǔ)目 人才薈( kuài )萃
    B.殺戮 寧靜致遠(yuǎn) 蒞(wèi )臨 鳶( yuān )飛魚躍
    C.平添 勵精圖治 縝( zhěn )密 鷸( yù )蚌相爭
    D.松弛 老*巨猾 揣度( duó) 深陷囹圄( wú )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dāng)?shù)囊唤M是
    ①逐步推廣使用清潔的可再生能源,減少使用污染環(huán)境的能源,是_環(huán)境惡化的正確選擇。
    ②隨著人們自律程度的不斷提高,過去有些需要用鐵欄桿來維持_的地方,現(xiàn)在只要拉繩或畫線就行了。
    ③具有世界影響的中國畫大師張干千,人物、花鳥、魚蟲、走獸無一不精,尤其_畫山水
    A.遏制 次序 善于 B.遏制 秩序 擅長
    C.遏止 秩序 擅長 D.遏止 次序 善于
    3.下列句子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BR>    A.馬金鳳幼年從藝時嗓音毫無優(yōu)勢,后來卻以清亮馳名,耄耋之年行腔依然高亢悅耳,她81年的舞臺生涯中有多少值得探尋的奧秘??!
    B“魔幻現(xiàn)實主義大師”加西亞.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文學(xué)獎的名著《百年孤獨》,一度在國內(nèi)各大書店杳無蹤跡,據(jù)說是因為版權(quán)問題。
    C國外一些公司不明說裁員,而是給出幾種讓員工很難接受的“選擇”,使員工只得主動請辭,有人說這是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D.遠(yuǎn)處連綿的山峰上一道殘破的城墻依稀可見,山下面有條深谷,怪石崢嶸,溪流湍急,五路可通,正所謂一夫當(dāng)關(guān),萬夫莫開。
    4.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 南京郊外的陽山,有三塊經(jīng)人工雕塑、長達(dá)40米的巨大石頭,專家認(rèn)為這是朱棣為給朱元璋修建神功圣德碑選的碑材。
    B. 該集團(tuán)的資金大都是外界籌措,利息職高令人難以想象,然而高額利息使該集團(tuán)在資金在資金運轉(zhuǎn)上所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
    C. 疫苗的研制是工程浩大的項目,耗時數(shù)年的潛心研究不可或缺,而且絕不是一個人的戰(zhàn)斗,而是一場指向整個人類的戰(zhàn)斗。
    D. 朝夕相處,誰也不能發(fā)生矛盾,但一發(fā)生矛盾,就各執(zhí)己見,爭吵不休,互不通融,這其實是一種最愚蠢的見解。
    5.某校文學(xué)刊物轉(zhuǎn)載的一段評論中有四個注解,其中不正確的一個是
     矛盾在《子夜》等小說創(chuàng)作中所努力實現(xiàn)的創(chuàng)作模式,是西方由巴爾扎克、列夫•托爾斯泰、左拉等現(xiàn)實主義。自然主義小說家所成功地實踐了的創(chuàng)作模式。
    A. 《子夜》:長篇小說,通過主人公吳蓀甫的悲劇命運揭示了當(dāng)時的重大社會問題。
    B. 巴爾扎克:19實世紀(jì)法國作家,他的《人間喜劇》被稱為巴黎上流社會的編年史。
    C. 列夫•托爾斯泰:19世紀(jì)俄國作家,他的《戰(zhàn)爭與和平》以氣勢恢弘著稱。
    D. 左拉:19世紀(jì)法國作家,他的代表作是體現(xiàn)人道主義思想的《巴黎圣母院》
    二、本大題共五小題,每小題3分,共15分。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6—10。
    叔孫通者,薛人也。及項梁之薛,叔孫通從之。敗于定陶,從懷王。懷王為義帝,叔孫通留事項王。漢二年,漢王從五諸侯入彭城,叔孫通降漢王。漢王敗而西,因竟從漢。
     漢五年,已并天下,諸候共尊漢王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儀法,為簡易。群臣飲酒爭功,醉或妄呼,拔劍擊柱,高帝患之。叔孫通知上益厭之也,說上曰:“夫儒者難與進(jìn)取,可與守成。臣愿征魯諸生,與臣弟子共起朝儀?!备叩墼唬骸暗脽o難乎?”叔孫通曰:“臣愿頗采古禮與秦儀雜就之?!鄙显唬骸翱稍嚍橹?,令易知,度吾所能行為之?!?BR>    于是叔孫通使征魯諸生。魯有兩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諛以得親貴。吾不忍為公所為。公所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無污我!”叔孫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時變?!彼炫c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為學(xué)者與其弟子百馀人
    習(xí)之月馀,叔孫通曰:“上可試觀。”上既觀,使行禮,曰:“吾能為此?!蹦肆钊撼剂?xí)肄①。漢七年,長樂宮成,諸侯群臣皆朝。儀:先平明,謁者治禮,引以次入殿門。廷中陳車騎步卒衛(wèi)宮,設(shè)兵張旗志。傳言“趨”。殿下郎中夾陛,陛數(shù)百人。功臣列侯諸將軍軍吏以次陳西方,東鄉(xiāng);文官丞相以下陳東方,西鄉(xiāng)。大行設(shè)九賓,臚傳。于是皇帝輦出房,百官執(zhí)職傳警。引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賀。自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肅敬。至禮畢,復(fù)置法酒。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壽。觴九行,謁者②言“罷酒”。御史執(zhí)法,舉不如儀者,輒引去。竟朝置酒,無敢喧嘩失禮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為皇帝之貴也?!蹦税菔鍖O通為太常,賜金五百斤。叔孫通出,皆以五百斤賜諸生。諸生乃皆喜曰:“叔孫生誠圣人也,知當(dāng)世之要務(wù)?!?BR>    (取材于《史記•叔孫通傳》)
    ①肄:學(xué)習(xí)、練習(xí) ②謁者:官名,掌接待賓客及贊禮。
    6.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叔孫通知上益厭之也 益:漸漸
    B.度吾所能行為之 度:估量
    C.若真鄙儒也 鄙:品德低下
    D.竟朝置酒 竟:直至……終了
    7.下列各組語句中,加點的詞意義、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
    B.
    C.
    D.
    8.下列對文中語句的解釋,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諸侯共尊漢王為皇帝于定陶
     諸侯一起擁戴漢王在定陶即位為皇帝
    B.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諛以得親貴
     您所侍奉過的人主將近十位了,您都是憑當(dāng)面阿諛得到了信任和富貴
    C.陳車騎步卒衛(wèi)宮,設(shè)兵張旗幟
    擺車戰(zhàn)車騎兵步兵以拱衛(wèi)皇宮,設(shè)置士兵的隊列,并豎起旗幟
    D.以尊卑次起上壽
    按照地位高低的次序起身上前,為皇帝祝壽
    9.下列語句編為四組,全部表現(xiàn)叔孫通幽眼光、識時務(wù)的一組是
    ①漢王敗而西,因竟從漢
    ②高帝悉去秦苛儀法,為簡易
    ③夫儒者難與進(jìn)取,可與守成
    ④若真鄙儒也,不知時變
    ⑤御史執(zhí)法,舉不如儀者輒引去
    ⑥叔孫生誠圣人也,知當(dāng)世之要務(wù)
    A. ①②⑥ B. ①③④
    C. ②⑤⑥ D. ③④⑤
    10.下列對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劉邦初即位,不喜歡繁文縟節(jié),崇尚簡易
    B.跟隨劉邦征戰(zhàn)的將軍們不懂禮儀,表現(xiàn)粗魯
    C.叔孫通幫助朝廷建立了一套莊重威嚴(yán)的禮儀
    D.魯?shù)厝迳怨淌貧夤?jié),堅決不與叔孫通合作
    第Ⅱ卷(共120分)
    三、本大題共3小題,共22分。
    1.用斜線(/)給下面文言文短句。(5分)
     天 之 道 其 猶 張 弓 與 高 者 抑 之 下 者 舉 之 有 馀 者 損 之 不 足 者 補(bǔ)之 天 之 道 損 有 馀 而 補(bǔ) 不 足 人 之 道 則 不 然 損 不 足 以 奉 有 馀 孰 能 有 馀 以 奉 天 下 唯 有 道 者 是 以 圣 人 為 而 不 恃 功 成 而 不 處。
    (取材于《老子•七十七章》)
    2.讀下面這首詞,完成①—③題。(10分)
    西江月 黃陵廟(又題阻風(fēng)三峰下)
    張孝祥①
    滿載一船秋色,平鋪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陽,喚起鱗鱗細(xì)浪。
    明日風(fēng)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宮里奏《霓裳》,準(zhǔn)擬 岳陽樓上。
    注:①張孝祥:南宋初詞人。這首詞,因船行洞庭湖畔黃陵廟下為風(fēng)浪所阻而作。作者與友人信中提到:“某離長沙且十日,尚在黃陵廟下,波臣風(fēng)伯亦善戲矣?!?BR>    ②波神:水神。 ③準(zhǔn)擬:準(zhǔn)定。
    ① 下列對詞中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2分)
    A.一、二句點明行船的季節(jié),描寫洞庭湖上風(fēng)浪未起時的景色。
    B.三、四句有主觀想象色彩,“鱗鱗細(xì)浪”實際指滾滾波濤。
    C.五、六句寫明日風(fēng)向一轉(zhuǎn)便可順風(fēng)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
    D.七、八句寫作者期盼到岳陽樓上聽水下傳來的《霓裳》曲。
    ② 這首詞的風(fēng)格與宋代哪兩位詞人比較接近?這種風(fēng)格的詞人屬于哪一流派?(3分)
    ③ 在這首詞中,作者是以怎樣的胸懷對待風(fēng)波險阻的?舉出兩處具體描寫,略作分析。(5分)
    3.在橫線處寫出詩文原句。(7分)
     ①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 , ?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②星垂平野闊, 。 ,官應(yīng)老病休。
     (杜甫《旅夜書杯》)
     ③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 , 。
     (杜牧《阿房宮賦》)
     ④兩情若是久長時, !
     (秦觀《鵲橋仙》)
    四、本大題共3小題,共10分。閱讀下面文章,完成14—16題。
    昆曲本是吳方言區(qū)域里的產(chǎn)物,現(xiàn)今還有人在那里傳習(xí)。蘇州地方,曲社有好幾個。退休的官僚,現(xiàn)任的善堂董事,學(xué)校教員,中年田主少年田主,還有諸如此類的一些業(yè)余的唱區(qū)家,都是那幾個曲社里的成員。至于職業(yè)的演唱家,只有一個班子,就是上?!按笄澜纭钡南赡奚纭7甑叫瞧谌?,沒有什么事情來逼迫,我也偶爾跑去看他們的演唱,消磨一個下午。
    演唱昆曲是廳堂里的事情。地上鋪了一方紅地毯,就算是劇中的境界;唱的時候,笛子是主要的樂器,聲音當(dāng)然不會怎么響,但是在一個廳堂里,也就各處聽得見了。搬上舊式的戲臺去,即使在一個并不寬廣的戲院子里,就不及平?、倌菢尤菀捉腥w觀眾聽清。如果搬上新式的舞臺去,那簡直沒有法子聽,大概坐在第五六排的人就只看見演員拂袖按鬢了。
    昆曲那些戲本子雖然也有幽期密約,盜劫篡奪,但是總要歸結(jié)到教忠教孝,勸貞勸節(jié),神佛有靈,人力微薄。就文詞而言,據(jù)內(nèi)行家說,多用詞藻故實②是不算稀奇的,要像元曲那樣亦文亦話才是本色。但是,即使像了元曲,又何嘗能夠句句像口語一樣聽進(jìn)耳朵就明白?再說,昆曲的調(diào)子有非常迂緩的,一個字延長到了十幾拍,那就無論如何講究辨音,講究發(fā)聲跟收聲,聽的人總之難以聽清楚那是什么字了。所以,聽昆曲先得記熟曲文;自然,能夠通曉曲文里的故實跟詞藻那就尤其有味。
    昆曲的串演,歌舞并重。舞的部分就是身體的各種動作跟姿勢,唱到哪個字,眼睛應(yīng)該看哪里,手應(yīng)該怎樣,腳應(yīng)該怎樣,都由老師傅傳授下來,世代遵守著。動作跟姿勢大概重在對稱,向左方做了這么一個舞態(tài),接下來就向右方也做這么一個舞態(tài),意思是使臺下的看客得到同等的觀賞。譬如《牡丹亭》里的《游園》一出,杜麗娘小姐跟春香丫頭就是一對舞伴,自從閨中曉妝起,直到游罷回家止,沒有一刻不是帶唱帶舞的,而且沒有一刻不是兩人互相對稱的。這一點似乎比較平劇與漢調(diào)來得高明。前年看見過一本《國劇身段譜》,詳記平劇里各種角色的各種姿勢,實在繁復(fù)非凡;可是我們?nèi)タ雌絼?,就覺得演員很少有動作,如《李陵碑》里的楊老令公,直站在臺邊盡唱,兩手插在袍甲里,偶爾伸出來揮動一下罷了。昆曲雖然注重動作跟姿勢,也要演員能夠體會才好,如果不知道所以然,只是死守著祖?zhèn)鞅硌荩簿透九紤虿畈欢唷?BR>     (取材于葉圣陶1934年所作《昆曲》,有刪改)
    注:①平劇:即京劇,當(dāng)時亦稱國劇。 ②故實:以往的有歷史意義的事實;典故
    14.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昆曲的內(nèi)容有的誨*誨盜,有的也教盅教孝,勸貞勸節(jié)。
    B.昆曲里好的戲文詞藻故實頗豐,而且文言白話兼而有之。
    C.昆曲的舞注重手腳之間的協(xié)調(diào),是為了準(zhǔn)確地表現(xiàn)唱詞。
    D.昆曲人物舞臺站位互相對稱,因其舞臺布景講究對稱性。
    15.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昆曲的愛好者一般具有較高的文化修養(yǎng)和一定的經(jīng)濟(jì)條件。
    B.昆曲演出的效果與觀眾事先對曲目內(nèi)容的熟悉程度有很大的關(guān)系。
    C.昆曲演出原是廳堂里的事,因此不太適應(yīng)新式舞臺的要求。
    D.昆曲演出要求演員注重動作姿勢,致使有些演出如木偶戲一般。
    16.簡要概括本文談到的昆曲的長處與局限。(4分)
    五、本大題共四小題,共18分。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題。
    司馬祠
    一說到韓城,自然會想到司馬遷。地以人傳,由于崇敬司馬遷,而對韓城心儀已久。在這次的游覽的歷程中。韓城的地勢之高,城廓之闊,田園之麗,都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韓城南邊是一個有別于周圍山原的盆地,綠樹蔥蘢,良田萬頃,疑是到了江南仙境。從這里流入黃河的芝水,使芝川有著天賜的好風(fēng)水。與司馬遷結(jié)緣的漢武帝,曾想長生不死,那些方士官宦之流投其所好,竟在這一帶挖到了靈芝。漢武帝喜得瑞藥,卻也沒能活到今天,只是由此將原名陶渠水的這條河更名為芝水了。過小石橋,穿木牌坊,踏上石砌的古道,便開始了仰望中的登攀。
     腳下的古道是用寬大厚實的石條鋪成的,粗礪堅硬,歷經(jīng)數(shù)千年而牢固如初。古道始建于春秋時期,韓、趙、魏三家分晉后,繼續(xù)開鑿了這條懸崖上的交通要道。楚漢之爭,韓信經(jīng)這兒運過兵;漢武帝祭祀后土,經(jīng)這兒往返行宮;隋唐末年,李世民經(jīng)這兒攻入長安;明末李自成經(jīng)這兒渡龍門,直搗燕京。這條巨石鋪砌的古道,緣于不易更改,萬年不朽,是另一部書寫在石頭上的史記。太史公之前之后,這里上演過的金戈鐵馬的歷史活劇,都被載入了有形無形的史冊中。而這座歷盡滄桑的司馬祠,也正是在有形無形之中負(fù)載著史圣無形的精神內(nèi)涵。
     “高山仰止”,是《詩經(jīng)》里的名句,嵌在這頭頂?shù)呐品簧?,正好合了拜謁者的心情。這時,你的腳步已踏入了神道,登九十九級臺階,就可以抵達(dá)祠頂了。這條險峻的山脊,是后人墊溝筑起的,磚石砌成的九十九級臺階,用意取之于《易經(jīng)》中的釋義,九為數(shù)之極,九九則至高無上了?;噬系淖骒舴Q九廟,官銜不算高的太史令卻有九十九級的神道,確乎有造祠者藐視皇權(quán)之意,更具寓義的是說司馬遷經(jīng)受了多么坎坷曲折的磨難,才登上史圣之巔峰。他“以天地為量,不計小恥”,以“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光照后世。
     攀至層的祠院,地勢開闊了。殿內(nèi)有若干碑碣,奇妙的是那一塊夢碑,說唐朝褚遂良于同州夢見一女子自稱司馬遷之侍妾,叫隨清娛,遷遇難后憂傷而死,褚遂作此墓志銘。是實錄還是虛幻,莫衷一是。造于北宋的司馬遷泥塑像,不是宮刑后無胡須的“婦人像”,是據(jù)芝川鄉(xiāng)間尋訪到的太史公壯年線描畫像塑造的,相傳畫像出自司馬夫人之手,泥塑像面稍北望,是在想念蘇武和李陵吧?傳說司馬遷去世后,是其夫人柳倩娘和子女,將太史公的骨骸運回故地,掩埋在這高崗上的。有種說法,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得之天地,不能有絲毫損傷,司馬遷受了宮刑,有辱祖先,不能埋入祖塋。這是誰的悲哀呢?我寧可認(rèn)為,此處枕家山,臨大河,氣宇軒昂,一覽眾山小,是史圣的長眠之處。寢宮后是司馬遷圓形磚砌墓冢,為元世祖敕命建造的蒙古包狀八卦墓,“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非大智大慧者莫屬。墓頂一柏分為五指,人稱五子登科,形若顫抖的五指,傲指蒼穹。
    這是天問!我聽見史圣在歌唱。這歌聲穿越古今,揚善棄惡,與大河一起歌舞。天空有雄鷹飛過,它讀圓的墓冢,讀方的祠院,讀直的牌坊和山門,再讀弧形的古石坡和小橋大路,這竟然是大地上一個巨大的問號。
    17.下列對文章的理解,正確的兩項是(4分)
    A.漢武帝之所以與司馬遷結(jié)緣,是因為在太史公的故鄉(xiāng)挖到了投其所好的靈芝草
    B.作者在文章中敘寫韓城的人文歷史和地理風(fēng)貌,凸顯的是史圣家鄉(xiāng)的人杰地靈。
    C.在作者看來,受了宮刑的司馬遷死后不能埋入祖塋,這構(gòu)成了史圣的悲哀。
    D.類似于褚遂良的夢,本文的行文也呈現(xiàn)出一種虛虛實實。撲朔迷離的寫作風(fēng)格。
    E.文章融歷史想象與現(xiàn)實感懷為一體,為這篇游記增添了幾分厚重感與文化內(nèi)涵。
    18.第二段里的“仰望中的登攀”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19.文章側(cè)重描述了司馬祠哪些“有形”的部分?這些部分各自負(fù)載著什么與司馬遷有關(guān)的“無形內(nèi)涵”?(6分)
    20.閱讀文章最后一段,回答下面問題。(6分)
    ①四個“讀”字的運用,有什么豐富而深刻的含義?(3分)
    ②結(jié)尾一句“這竟然是大地上一個巨大的問號”,觸發(fā)了你怎樣的思考?請結(jié)合原文作答。(3頁)
    六,本大題共2小題,共10頁。
    21,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話改寫成一句話,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減詞語)。(4分)
     《紅樓夢》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長篇小說。
     曹雪芹是長篇小說《紅樓夢》的作者。
     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和沒落被《紅樓夢》揭露了。
    ①以《紅樓夢》為主語
    ②以曹雪芹為主語
    22.今年10月1日,北京將舉行盛大的閱兵式和群眾聚會*,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0周年。有市民建議,受閱部隊中應(yīng)有“搶先抗災(zāi)部隊方陣”和“維和部隊方陣”,群眾*隊伍中應(yīng)有“志愿者隊伍”和“城市外來務(wù)工者隊伍”。
     請從上述“方陣”或“隊伍”中選擇一個,擬寫一段現(xiàn)場解說詞。
     要求:突出該方陣或隊伍的特征,贊譽(yù)其風(fēng)貌;語言簡潔得體;不少于100字。(6分)
    七、本大題共1小題,共60頁。
    23.作文(60分)
     有一首歌唱道:
     我有一雙隱形的翅膀,
     帶我飛,給我希望。
     我有一雙隱形的翅膀,
     帶我飛,飛向遠(yuǎn)方。
    請以“我有一雙隱形的翅膀”作為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十個外,題材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