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俚語記單詞:口惠而實(shí)不至與罐頭笑聲

字號:

1.canned laughter
    今天香港電視臺播映所謂諧趣節(jié)目的時候,經(jīng)常在“觀眾應(yīng)該笑”的片段插入事先錄音的笑聲。這種機(jī)械笑聲,是美國電視首先錄用的,美國人叫它做canned laughter(罐頭笑聲)。
    按“罐頭”英式英文稱為tin,美式英文稱為can;英國人說的tinned 來源:考試大的美女編輯們sardines(罐頭沙丁魚),等于美國人說的canned sardines了。由于錄了音的笑聲、音樂等等,播出來總是千篇一律的,就像罐頭食品吃起來總是同一味道那樣,所以,那樣的笑聲、音樂叫做canned laughter、canned music--但不可以叫做tinned laughter或tinned music,這大概是英國人向美國讓步的表現(xiàn)吧。
    留意canned music、canned laughter等字通常帶有貶義,例如:I hate tel考試大論壇evision programmes broadcast with canned laughter(我不喜歡插入錄音笑聲的電視節(jié)目)。
    2.sacred
    牛在中國有“黃毛菩薩”的美譽(yù)。宋朝陶谷在《清異錄·黃毛菩薩》里談到一位諢名叫做“撞倒墻”的鯁直老翁“不喜殺牛”,因?yàn)樗J(rèn)為天下人都是靠牛吃飯的:“天下所吃,皆從此黃毛菩薩身上發(fā)生?!笨墒?,中國沒有多少個撞倒墻;一般人都寧愿“烹羊宰牛且為樂”,管他菩薩不菩薩。
    印度教徒可不同了。他們一般奉牛為神圣(sacred),即使饑荒禁止吃牛,所以,牛在印度四處游蕩,都不必?fù)?dān)心給人拉去變做牛排。曾經(jīng)統(tǒng)治印度的英國人于是用(sacred cow)(圣牛)一詞來比喻不可批評、侵犯的人或物,有嘲諷含義。
    3.black box
    每逢飛機(jī)失事之后,人們都會說可以從機(jī)上的“黑匣子”追尋失事原因?!昂谙蛔印碑?dāng)然是英文black box的直譯,不過,這個盒子其實(shí)不是黑色,而是橙色的。橙色比黑色顯眼,方便尋找。
    然則這個盒子為什么叫做黑匣子呢?原因大概是黑色有神秘意味;一般人只知道黑匣子的功用,對盒子里的“神秘”儀器卻了無所知,所以就叫它做“黑匣子”了。此外,black、box二字是押頭韻的(alliterative),而押頭韻的詞語向來容易流傳。至于black box的正式名字flight data recorder(飛行資料記錄儀),反而少人說了。
    又black box也可以比喻一些功能明顯、運(yùn)作原理卻不得而知的電子系統(tǒng),例如:There is考試大-全國教育類網(wǎng)站(www.Examda。com) inside the robot a black box that converts wireless signals into sound(機(jī)械人里有一個不知怎樣把無線電信號化作聲音的系統(tǒng))。
    4.a(chǎn) conspiracy of silence
    一九九五年,法國在南太平洋多次試爆核子彈,幾乎舉世指責(zé),西方只有英、美兩國政府不加一詞抨擊,原因據(jù)說是這兩個政府其實(shí)都有暗中參與核試計劃。他們的緘默,可以說是a conspiracy of silence了。
    Conspiracy一般是指陰謀,conspiracy of silence就是“保持緘默的秘密協(xié)議”。據(jù)說,威爾斯詩人莫里斯爵士(Sir Lewis Morris,1833-1907)覺得自己的作品給評論界故意冷落了,跟名作家王爾德(Oscar Wilde,1854-1990)抱怨說:Oscar,there’s a conspiracy of silence against me.What shall I do?(王爾德,人家擱筆不談,暗中抵制我的作品,我該怎么辦呢?)王爾德的回答頗為刻薄:Join it!(你也擱筆吧!)這就是conspiracy of silence一詞的來源了?,F(xiàn)在,這個詞多數(shù)是指為了私利保持緘默的協(xié)議,例如:The United States and Britain appear to be in a cons本文來源:考試大網(wǎng)piracy of silence about the atomic bomb tests(在原子彈試爆問題上,英、美似乎有絕口不談的秘密協(xié)議)。
    5.lip-service
    中國人叫這個做“口惠而實(shí)不至”,英文則稱為lip-service。
    按lip-service一詞源自十七世紀(jì),本來來源:考試大是指那些上教堂做禮拜(attend service)的人,祈禱時只是嘴唇(lips)微動,機(jī)械似的背誦禱文,完全不思考禱文含義。后來,人們就用lip-service一詞來說毫無誠意的口惠,往往和pay這個動詞連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