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2006年4月中小學教師資格認定考試心理學(中學組)試卷2

字號:

11.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通常會在一門課程結(jié)束后進行考試或測驗, 以評價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程度。這種評價方式被稱為 ( )
    A. 形成性評價
    B. 診斷性評價
    C. 配置性評價
    D. 總結(jié)性評價
    12.在發(fā)現(xiàn)教學中,教師的角色是學生學習的 ( )
    A. 促進者和引導(dǎo)者
    B. 和參謀
    C. 管理者
    D. 示范者
    13.在學生學業(yè)成績測驗中,有一種適用于大規(guī)模范圍內(nèi)評定個體學業(yè)成就水平,用來判斷學生與常模相比時所處水平的測驗被稱為 ( )
    A. 教師自編測驗
    B. 目標參照性測驗
    C. 標準化成就測驗
    D. 定向反映型測驗
    14.在教學策略里,情景教學是一種 ( )
    A. 以教師為主的教學策略
    B. 以教材為主的教學策略
    C. 個別化教學
    D. 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策略
    15.在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dǎo)時,常使用的“強化法”屬于 ( )
    A. 行為改變法
    B. 認知改變法
    C. 精神分析法
    D. 運動改變法
    16.在態(tài)度的形成過程中,個人在思想、情感、態(tài)度和行為上主動接受他人的影響,使自己的態(tài)度和行為與他人相接近的現(xiàn)象叫 ( )
    A. 從眾
    B. 服從
    C. 認同
    D. 內(nèi)化
    17.心理學里通常把教師期望的預(yù)言效應(yīng)稱作 ( )
    A. 定勢效應(yīng)
    B. 暈輪效應(yīng)
    C. 羅森塔爾效應(yīng)
    D. 首因效應(yīng)
    18.調(diào)節(jié)策略屬于學習策略的 ( )
    A. 認知策略
    B. 提問策略
    C. 元認知策略
    D. 資源管理策略
    19.高原期通常出現(xiàn)在操作技能練習過程中的 ( )
    A. 初始階段
    B. 中間階段
    C. 結(jié)束階段
    D. 全過程
    20.社會觀察學習理論的代表人物是 ( ?。?BR>    A. 斯金納
    B. 加涅  
    C. 托爾曼  
    D. 班杜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