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記硬背無效 全新四招培養(yǎng)中考

字號:

近三年來,全開卷的考試形式是上海中考政治的改革方向,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導向。這種新的考試形式,必然采取靈活多變的題型和科學的評價方法,十分重視學生的能力和素質的考查,完全排除死記硬背的傾向。要求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發(fā)展其創(chuàng)造潛能,提高探究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初三的學生能否適應當前中考政治的形式和要求,我認為,必須從四個方面去培養(yǎng)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一、掌握基礎知識的能力
    初三政治教材的內(nèi)容是以愛國和社會責任為主線的。教材知識結構嚴密,表達通俗易懂,內(nèi)容貼近實際,具有較強的科學性和現(xiàn)實性。課文的每一課、每一節(jié),甚至每一個重要的知識點,都必須在理解的基礎上,在掌握落實的同時,從課文知識的整體結構體系方面去把握。這樣,才能克服答題的隨意性,以及對知識掌握不穩(wěn)固的現(xiàn)象。不能認為開卷考試可以看書,就不重視對教材基礎知識的掌握。
    2000年中考試題第6題不定項選擇,試題的題干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頒布和實施”,當許多學生選了“要求青少年自覺履行法律責任”,和“有利于優(yōu)化社會環(huán)境”兩個選項后,又把“對青少年成長起決定性作用”選項選為正確答案,這是對教材中人才成長決定性因素“人才個體的社會實踐和主觀努力”這個基礎知識沒有牢固把握的體現(xiàn)。2001年第9題問答題“青年在選擇職業(yè)時,應該如何正確處理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關系”,回答這個問題既要考慮“選擇職業(yè)要著眼于成才報國的志向”,又要提出“如何正確處理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關系”的三條途徑。很多學生只回答后一個方面,表現(xiàn)出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不全面、不完整?;A知識必須扎實掌握,復習階段更應該認真疏通,去把握教材的全部知識點,這是培養(yǎng)提高其他學習能力的基礎。不重視這一點,很難提高自己的考試成績。
    二、理解分析能力
    考試中的審題和解題過程,就是對知識的分析和理解過程。學生是否能真正掌握知識,是看能否用所學的知識去認識、判斷、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對知識的一知半解,或不善于對概念比較區(qū)分,必然會造成失誤。2002年試題第7題不定項選擇題,題干是“下列選項中體現(xiàn)上??萍及l(fā)展的舉措有”,大部分學生選了“張江高科技園區(qū)的建立”和“信息港的建設”兩個選項,依據(jù)的課文知識點是“科技進步創(chuàng)新是增強綜合國力的決定性因素”、“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ǎn)力”。有的學生把“文明社區(qū)的評選”這種建設精神文明的舉措,當作發(fā)展科技的舉措,顯然是對知識的不理解。2001年試題第1題辨別改錯,題目是“上海市民以良好的形象迎接A PEC會議的召開,這是維護國格的表現(xiàn)”,依據(jù)的課文知識點是“國格是公民在國際交往中的形象體現(xiàn)出來”。有的學生把國際交往只理解為在國外的交往,不理解在上海與外國人交往也是國際交往,導致判斷失誤。要避免在解題過程中模棱兩可、概念不清的現(xiàn)象,只有在充分理解教材知識的基礎上,才能做到準確地審題,抓住問題的實質,分析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