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考點——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的內(nèi)科治療措施

字號:

發(fā)現(xiàn)甲亢后,在甲亢癥狀基本控制前應適當休息,避免勞累、精神緊張,生活規(guī)律;飲食要易消化、足夠的熱量營養(yǎng);忌用含碘藥物和食物。根據(jù)甲亢病人的病情、年齡、不同病因、合并癥及過去治療情況,合理選擇藥物治療、手術治療或核素131I治療。
    藥物治療主要有:
    1、抗甲狀腺藥物治療常用藥物有甲基硫氧嘧啶(MTU)、丙基硫氧嘧啶(PTU)、甲硫咪唑(MM、他巴唑)和卡比馬唑(CMZ、甲亢平)。以PTU和MM廣為臨床應用,抗甲狀腺作用機制都是抑制甲狀腺激素合成過程中的酶(如過氧化物酶)活性而抑制甲狀腺激素的合成,PTU還能在外周組織抑制T4轉變?yōu)門3而更適用于嚴重病例及甲狀腺危象。近年發(fā)現(xiàn)這類藥物有輕度免疫抑制作用。
    藥物治療適用于甲狀腺較小,病情中度以下、甲亢初治、年齡較小、不宜手術和孕期甲亢;甲狀腺手術前準備和甲狀腺次全切除后甲亢復發(fā)者;甲亢伴有較嚴重突眼等。有時131I治療甲亢前后作輔助治療。
    初始劑量PTU(或MTU)300mg/日,MM(或CMZ)30mg/日,分次服用,2~3個月后甲亢癥狀緩解,及血化甲功正常后逐漸減量至PTU50~100mg/日或MM5~10mg/日維持,總療程1年半以上,維持量期間根據(jù)甲狀腺功能情況加小劑量甲狀腺素或調整劑量。
    抗甲狀腺藥物治療易被患者接受,不引起永久性甲低,缺點是療程長,復發(fā)率高達50%~70%.藥物的不良反應是粒細胞減少或粒細胞缺乏,必須定期查血象,尤其用藥前2個月內(nèi),如WBC低于3×109/L或中性粒細胞低于1.5×109/L時,應停藥處理。粒細胞缺乏癥常在數(shù)天內(nèi)突然發(fā)生,需立即停藥、住院治療。藥疹約在5%病人發(fā)生,嚴重者應停藥。用藥期還應注意肝損害。
    2、β腎上腺素能阻滯劑心得安不減少甲狀腺激素的合成和釋放,對減輕甲亢癥狀、減慢心率有效,用于甲亢確診前對癥治療或抗甲狀腺藥物治療的輔助治療,與碘劑合用作為術前準備等。復方碘溶液(Lugo‘s液),僅用于甲狀腺術前準備及甲狀腺危象時。
    3、Graves病伴浸潤性突眼時甲亢的治療首選抗甲狀腺藥物治療。對眼病需與眼科密切合作處理,加強眼的保護和局部治療,早期選用強的松等免疫抑制劑。
    4、甲狀腺危象當臨床上懷疑有危象時,立即按危象治療,口服PTU600mg,以后150~200mg每日三次,服首劑PTU后服復方碘溶液30~60滴,不能口服的靜脈點滴,心得安、利血平可降低周圍組織對甲狀腺素反應,其他支持治療包括吸O2,物理降溫、糾正水電解質紊亂、抗感染,監(jiān)護心腎功能和血壓,躁動不安時加用鎮(zhèn)靜劑。腎上腺皮質激素可加強應急反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