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實施新課程標準已三年了,盡管今年是實施評價的第一年,但由于前幾年杭州就在新課程理念上下足了功夫,“軟著陸”應該沒有問題。
也就是說,今年的考題和2005年的考題風格不會有太大變化。值得大家注意的是,“中考”改為“學能考試”,名稱的改變會帶來一些變化,比如,“中考”主要是各類高中招收合格新生的選拔考試,而“學能考試”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準確地檢測學科學習目標方面達到的水平。
受其影響,本次考試的難度系數(shù)由過去的0.70左右降低到0.72左右,中考試卷難易度由基礎題:中檔題:較難題=5:4:1,改為6:3:1.下面我從三個方面來說明考生在復習時應注意的問題。
克服障礙 樹立信心
自信,這是重要的復習心理素質,有了信心便成功了一半。要堅信“通過復習,我有把握在數(shù)學上超越其他同學”。
出彎彎繞的考卷,做彎彎繞的習題,從小到大,在數(shù)學上的失敗,嚴重挫傷了考生的自信心,同時也使考生誤認為數(shù)學是一門遠離生活實際、抽象難懂的高深學問,這更使考生對數(shù)學有嚴重恐懼心理。
因此,在復習前,一定要首先研究一下《2006年杭州市初中畢業(yè)生學習能力考試命題實施細則》,它在“數(shù)與代數(shù)”,“空間與圖形”,“統(tǒng)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運用”四個領域分別提出了由低到高的a(辨認)、b(描述)、c(運用)、d(綜合)四個層次,其中33個a類,68個b類,73個c 類,3個d類,大家可以看到a類、b類共101個,也就是試題中的基礎部分。
d類是難題部分。如果你再仔細研究一下,你平時畏懼的難題,是不是根本就不是知識點?也就是在中考中絕對不會出現(xiàn)。這時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其實并不是你想像的那么困難?
夯實基礎 查漏補缺
基礎題在考題中幾乎占90%以上,因此,復習中首先要理清初中數(shù)學內容的脈絡,建立較完整的知識系統(tǒng)。這一工作,一般要靠課堂上教師的講解,認真聽講是必須的,切忌走馬觀花,或者另行一套。
在做配套練習時,重點要對那些對自己而言的錯題、難題加以標記,這些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漏”和“缺”。不同基礎類別的考生復習的側重點應各有不同:基礎略差的同學應更多關注基礎題,如《細則》樣題中,選擇題的1~9,填空題的11~15,解答題中17~22,23、24兩道綜合題的第一問;基礎好的考生的著力點應該是在確保拿足基礎分值的同時,加大對d類題型的訓練力度。
外地題型 模擬訓練
在第一、二輪復習完畢后,往往要做模擬訓練。學校組織的模擬考,不僅是查漏補缺的過程,更是一個調整考試心理的過程。在規(guī)定的時間完成規(guī)定的題目,對于一般考生來說,在家中是缺少大考氣氛的,對此大家一定要給予足夠的重視。
另外,近年來,各個課改試驗區(qū)涌現(xiàn)了大量形式活躍、趣味有益、啟迪智慧的好題目,在做時,希望各位考生仔細體會其中之三味,因為外地考題中出現(xiàn)的精彩題型,常常是本地命題的借鑒。
克服定式 仔細審題
復習中應該多注意數(shù)學方法,如字母替代,數(shù)形結合,函數(shù),轉化化歸,分類討論,運動變換等,要講究實踐探究。在經過大量的訓練后,考試中總會有些似曾相識或熟悉的題型,這時極易陷入思維定式,反而將簡單問題想復雜。
如2003年杭州市中考題中25題,本是函數(shù)(題目中要求用線段連接),但很多考生認為這個位置的題型一定是二次函數(shù),既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又得不到分數(shù);或者審題不仔細,如2005年杭州市中考中26題,“動點P沿射線AB向B方向運動”,結果理解成“在線段上運動”,錯誤地舍去一解。
事實告訴我們,在復習過程中要多注意數(shù)學方法,而不是題目本身,更不是去背一些典型例題。這樣,我們在答題時才會更加理性,避免“一失足成千古恨”。
也就是說,今年的考題和2005年的考題風格不會有太大變化。值得大家注意的是,“中考”改為“學能考試”,名稱的改變會帶來一些變化,比如,“中考”主要是各類高中招收合格新生的選拔考試,而“學能考試”的主要目的是全面準確地檢測學科學習目標方面達到的水平。
受其影響,本次考試的難度系數(shù)由過去的0.70左右降低到0.72左右,中考試卷難易度由基礎題:中檔題:較難題=5:4:1,改為6:3:1.下面我從三個方面來說明考生在復習時應注意的問題。
克服障礙 樹立信心
自信,這是重要的復習心理素質,有了信心便成功了一半。要堅信“通過復習,我有把握在數(shù)學上超越其他同學”。
出彎彎繞的考卷,做彎彎繞的習題,從小到大,在數(shù)學上的失敗,嚴重挫傷了考生的自信心,同時也使考生誤認為數(shù)學是一門遠離生活實際、抽象難懂的高深學問,這更使考生對數(shù)學有嚴重恐懼心理。
因此,在復習前,一定要首先研究一下《2006年杭州市初中畢業(yè)生學習能力考試命題實施細則》,它在“數(shù)與代數(shù)”,“空間與圖形”,“統(tǒng)計與概率”,“實踐與綜合運用”四個領域分別提出了由低到高的a(辨認)、b(描述)、c(運用)、d(綜合)四個層次,其中33個a類,68個b類,73個c 類,3個d類,大家可以看到a類、b類共101個,也就是試題中的基礎部分。
d類是難題部分。如果你再仔細研究一下,你平時畏懼的難題,是不是根本就不是知識點?也就是在中考中絕對不會出現(xiàn)。這時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其實并不是你想像的那么困難?
夯實基礎 查漏補缺
基礎題在考題中幾乎占90%以上,因此,復習中首先要理清初中數(shù)學內容的脈絡,建立較完整的知識系統(tǒng)。這一工作,一般要靠課堂上教師的講解,認真聽講是必須的,切忌走馬觀花,或者另行一套。
在做配套練習時,重點要對那些對自己而言的錯題、難題加以標記,這些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漏”和“缺”。不同基礎類別的考生復習的側重點應各有不同:基礎略差的同學應更多關注基礎題,如《細則》樣題中,選擇題的1~9,填空題的11~15,解答題中17~22,23、24兩道綜合題的第一問;基礎好的考生的著力點應該是在確保拿足基礎分值的同時,加大對d類題型的訓練力度。
外地題型 模擬訓練
在第一、二輪復習完畢后,往往要做模擬訓練。學校組織的模擬考,不僅是查漏補缺的過程,更是一個調整考試心理的過程。在規(guī)定的時間完成規(guī)定的題目,對于一般考生來說,在家中是缺少大考氣氛的,對此大家一定要給予足夠的重視。
另外,近年來,各個課改試驗區(qū)涌現(xiàn)了大量形式活躍、趣味有益、啟迪智慧的好題目,在做時,希望各位考生仔細體會其中之三味,因為外地考題中出現(xiàn)的精彩題型,常常是本地命題的借鑒。
克服定式 仔細審題
復習中應該多注意數(shù)學方法,如字母替代,數(shù)形結合,函數(shù),轉化化歸,分類討論,運動變換等,要講究實踐探究。在經過大量的訓練后,考試中總會有些似曾相識或熟悉的題型,這時極易陷入思維定式,反而將簡單問題想復雜。
如2003年杭州市中考題中25題,本是函數(shù)(題目中要求用線段連接),但很多考生認為這個位置的題型一定是二次函數(shù),既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又得不到分數(shù);或者審題不仔細,如2005年杭州市中考中26題,“動點P沿射線AB向B方向運動”,結果理解成“在線段上運動”,錯誤地舍去一解。
事實告訴我們,在復習過程中要多注意數(shù)學方法,而不是題目本身,更不是去背一些典型例題。這樣,我們在答題時才會更加理性,避免“一失足成千古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