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質押
(一)質押概述
2.質押與抵押的區(qū)別。(掌握)
(1)擔保物的種類不同。抵押物的范圍比較廣泛,一般都是不動產。而質押物一般僅限于動產和財產權利,
(2)是否轉移占有權不同。抵押人對抵押物的占有權不發(fā)生轉移,僅是將該物的交換價值提供給抵押權人。質押是轉移質押物占有權的一種擔保方式。
(3)登記手續(xù)不同??紤]到抵押物的占有權不發(fā)生轉移,〈擔保法〉設立了抵押物登記制度。質押中,由于移交質物本身已經具有了公示的功能,一般不必登記。
(4)設置次數(shù)不同。在抵押擔保中,可以在同一擔保物上設置兩個以上的抵押權。在質押擔保中,一物只能設立一個質押權。
(5)收取孳息不同。抵押人在抵押期間可以收取抵押物的孳息,質權人對質物享有占有權和收益權。
3.質押的種類。質押分為動產質押和權利質押兩種。
4、質押合同的生效。(掌握)
(1)交付生效。動產質押合同自質物移交于質權人占有時生效。質押合同自權利憑證交付之日起生效。
(2)登記生效?!磽7ā狄怨善?、商標專用權、專利權、著作權中的財產權出質的。自登記之日起生效。
(3)記載生效。以有限責任公司的股份出質的,質押合同自股份出質記載于股東名冊之日起生效。
(4)出質人逾期移交質物,質權人接受質物予以占有的,質權合同自質權人實際接受質物時生效;質權人若在質押合同訂立前已經占有質物的,不是以實際占有而生效,應當在質押合同書面訂立時生效。
如果在質押合同中約定,由出質人代質權人占有質物的,視為質押合同不生效,因為質押物沒有發(fā)生轉移并由質權人占有,應看作質押合同沒有生效。
(二)動產質押 (掌握)
1.動產質押當事人。
(1)出質人。出質人必須是質物的所有人或有權處分人,無權處分人是不能作為出質人的。如果出質人以其不具有所有權但合法占有的動產出質的,不知出質人無處分權的質權人行使質權后,因此給動產所有人造成損失的,由出質人承擔賠償責任。
(2)質權人。質權人是質押合同的權利方,享有占有質物和優(yōu)先受償?shù)臋嗬5?,法律禁止當事人之間有關流質的約定。
2、動產質押擔保的債權范圍包括原債權、利息、違約金、損害賠償金、質物保管費用和實現(xiàn)質權的費用。動產質權所擔保的債權范圍包括質物保管費用在內,而抵押權擔保的債權則不需要包括抵押物的保管費用。
動產質押標的物的范圍,是債務人或者第三人移交債權人占有的動產。就動產標的物的效力范圍來說,它及于質物的從物、孳息和代位物等。
3.質權人與出質人的主要權利義務。質權人負有妥善保管質物的義務。
質物有損壞或者價值明顯減少的可能,足以危害質權人權利的,質權人可以要求出質人提供相應的擔保。出質人不提供的,質權人可以拍賣或者變賣質物,并與出質人協(xié)議,將拍賣或者變賣所得的價款用于提前清償擔保債權或者向第三人提存。
〈三〉權利質押 (掌握)
(1)匯票、支票、本票、債券、存款單、倉單、提單。匯票、本票、支票總稱為票據(jù)。
(2)股份、股票。
(3)依法可以轉讓的商標專用權、專利權、著作權中的財產權。
(4)依法可以質押的其他權利。這些權利包括公路橋梁、公路隧道或者公路渡口等不動產收益權。
2.債權質押分為一般的債權質押和證券債權質押。一般的債權質押的設定,應由質權人與出質人訂立書面的質押合同。質權自質押合同生款時成立。如果有債權證書,應當向質權人交付債權證書。實踐中,雙方沒有訂立書面的質押合同,但已交付債權證書的,也應當認定質押關系存在。債權質押設定后,出質人和質權人應當將債權設置的事實通知第三債務人,否則,不具有對抗第三人的效力。
在以債權出質時,應當通知第三債務人,出質人未經質權人同意,不得接受債務人的清償,也不得作出使出質債權消滅或者變更的行為。當債權質權受到侵害時,質權人享有救擠權。
3.票據(jù)質押。票據(jù)質押合同生效的條件有兩個,即簽訂書面質押合同和轉移權利憑證。
4.股權質押。
(1)股票質押,應當以書面的的方式進行,并且要辦理出質登記。
(2)股份質押。股東可以向作為債權人的同一公司中的其他股東設定股權質押,但如果股東向同一公司以外的其他債權人提供股權質押時,必須得到全體股東過半數(shù)以上的同意,而且該決議必須以股東會議決議的方式作出;如果得不到全體股東過半數(shù)以上的同意,要求出質的股東可以要求其他的股東購買其股份,如果其他的股東拒絕購買,則視為同意出質。
5.知識產權質押。應當訂立書面合同,并向其管理部門辦理出質登記,質押合同自登記之日起生效。
五、留置 (掌握)
〈一〉留置的概念和特征
留置指債權人按照合同約定占有債務人的動產,債務人不按照合同約定的期限履行債務的,債權人有權依照法律規(guī)定留置該財產,以該財產折價或以拍賣、變賣該財產的價款優(yōu)先受償。留置具有以下顯著特征;
1.成立上的法定性。
2.財產占有的事先性。
3.留置物與債權的關聯(lián)性。
〈二〉留置權成立的條件
1.債權人依照合同占有債務人的動產。
2.債權已屆清償期,而債務人不履行債務。
3.債權人履行了自己的主債務,即工作、運輸任務以及保管、行紀行為。且債權人沒有先給付義務。
4.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和公序良俗。
(三)留置權的范圍有保管合同、運輸合同、加工承攬合同、行紀合同。
(四)留置權的期限
債權人留置財產后,須給債務人一定的寬限期履行債務,該期限不少于兩個月。若債權人確定或與債務人約定的寬限期不足兩個月,則該期限無效,應以法律規(guī)定的兩個月執(zhí)行。債權人事先未進行此催告,則不得實現(xiàn)其留置權。如果債權人未按擔保法規(guī)定的期限通知債務人履行義務,直接變價處分留置物的,應當對此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但是,如果債權人與債務人在合同中約定寬限日期的,債權人可以不經通知,直接行使留置權。如果債權人因特殊原因無法通知債務人,例如債務人變更住所而未通知債權人等,也可以不進行通知,而直接在債務履行期滿后的兩個月后實現(xiàn)留置權。
(五)留置權的實現(xiàn)
同一財產抵押權與留置權并存時,留置權人優(yōu)先于抵押權人受償”。
六、定金 (掌握)
(一)定金的概念和種類
定金是指為擔保合同的履行,當事人一方在合同訂立時或合同訂立后履行合同之前支付給對方的一定數(shù)額的貨幣。定金具有以下特征:
(1)具有雙向性。
(2)定金交付后即轉移所有權。
(3)定金合同是實踐性合同。定金擔保以定金交付為成立要件。定金未交付,僅有定金合同不能成立定金擔保。
定金主要有以下種類;
1.立約定金。立約定金是在合同成立前支付的擔保訂立合同的定金。
2.成約定金。成約定金即作為合同成立要件的定金。定金未交付,合同不成立。
3.證約定金。證約定金即作為合同成立證明的定金。定金的交付對合同的成立僅起證明作用。
4.違約定金。違約定金即作為合同不履行時的預定賠償金的定金。其充分體現(xiàn)了定金的擔保作用。
5.解約定金。解約定金即以接受定金制裁為條件而獲得解約權的定金。當事人解除合同時,應按定金法則喪失定金或者雙倍返還定金。
我國定金的性質一般為違約定金,但在法律無相反規(guī)定的前提下,可允許當事人自行約定定金的性質。定金合同從實際交付定金之日起成立,即定金合同是實踐性合同,合同的成立,必須有定金的交付。
(二)定金與預付款、違約金的區(qū)別
1.定金與預付款。預付款是指合同一方當事人為實現(xiàn)其經濟目的,以預先支付形式給付對方的一定數(shù)額的貨幣。從形式上看,定金與預付款都是合同當事人雙方約定的,可由一方在合同金額內先給付對方的一定款項,在合同履行后,均可抵作價款。但定金不同于預付款,主要表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
(1)目的不同。給付定金的目的在于擔保主合同的履行;給付預付款的目的是為一方當事人履行合同創(chuàng)造條件,
(2)地位作用不同。定金關系是主合同的從合同,即依附于主合同存在,又具有相對獨立性。除具有擔保作用外,當合同全面履行時,還起到預付款的作用。而預付款是主合同內容的一部分,與主合同不可分離,僅具部分履行合同的作用,不具擔保作用。
(3)適用范圍不同。定金的適用范圍沒有法律限;而預付款只能適用于以金錢履行義務的合同,
(4)支付比例不同。定金的數(shù)額不得超過主合同標的額的20%。預付款則無類似限制。
(5)法律后果不同。定金合同當事人不履行合同時,適用定金罰則:而預付款交付后當事人違約的,并不承擔失去預付款或雙倍返還的責任,只依法承擔違約金或者賠償損失的責任。
2.定金與違約金的區(qū)別:
(1)二者的功能不同。定金是債的擔保方式。違約金,根本目的是制裁違約行為。
(2)二者的設立不同。定金一般只能由當事人雙方協(xié)商設立,并要以實際交付定金為生效條件;而違約金既可以自當事人約定,也可以由法律規(guī)定設立。
(3)交付的時間不同。一般來說,定金只能在合同履行前交付,而違約金要在當事人一方違約后交付。這就決定了定金有證約和預付款作用,違約金則沒有這些作用。
(4)具體數(shù)額的確定不同。定金的數(shù)額不能超過法律規(guī)定的限度,否則超過部分無效。而違約金數(shù)額因其針對的具體違約情況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是按照違約可造成的實際損失額來確定。
(三)定金的設立
定金合同包括主要內容;
(1)定金的交付期限,
(2)定金的數(shù)額,當事人可以約定定金數(shù)額,但應以不超過主合同標的的20%為限,否則超過部分無效。
(四)定金的效力
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定金無論是收回、抵作價款或雙倍返還,均不計算利息。
適用定金罰則應具備以下條件:
1.主合同有效且未終止。
2.要有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的行為。
3.不履行合同的一方要有過錯。
定金可以與賠償金并用。即在定金數(shù)額不足以彌補守約方損失的情況下,可以同時適用賠償金,賠償金數(shù)額為守約方損失與定金之間的差額。若適用定金罰則后,守約方已得到充分補償,則不得并用賠償金。
(一)質押概述
2.質押與抵押的區(qū)別。(掌握)
(1)擔保物的種類不同。抵押物的范圍比較廣泛,一般都是不動產。而質押物一般僅限于動產和財產權利,
(2)是否轉移占有權不同。抵押人對抵押物的占有權不發(fā)生轉移,僅是將該物的交換價值提供給抵押權人。質押是轉移質押物占有權的一種擔保方式。
(3)登記手續(xù)不同??紤]到抵押物的占有權不發(fā)生轉移,〈擔保法〉設立了抵押物登記制度。質押中,由于移交質物本身已經具有了公示的功能,一般不必登記。
(4)設置次數(shù)不同。在抵押擔保中,可以在同一擔保物上設置兩個以上的抵押權。在質押擔保中,一物只能設立一個質押權。
(5)收取孳息不同。抵押人在抵押期間可以收取抵押物的孳息,質權人對質物享有占有權和收益權。
3.質押的種類。質押分為動產質押和權利質押兩種。
4、質押合同的生效。(掌握)
(1)交付生效。動產質押合同自質物移交于質權人占有時生效。質押合同自權利憑證交付之日起生效。
(2)登記生效?!磽7ā狄怨善?、商標專用權、專利權、著作權中的財產權出質的。自登記之日起生效。
(3)記載生效。以有限責任公司的股份出質的,質押合同自股份出質記載于股東名冊之日起生效。
(4)出質人逾期移交質物,質權人接受質物予以占有的,質權合同自質權人實際接受質物時生效;質權人若在質押合同訂立前已經占有質物的,不是以實際占有而生效,應當在質押合同書面訂立時生效。
如果在質押合同中約定,由出質人代質權人占有質物的,視為質押合同不生效,因為質押物沒有發(fā)生轉移并由質權人占有,應看作質押合同沒有生效。
(二)動產質押 (掌握)
1.動產質押當事人。
(1)出質人。出質人必須是質物的所有人或有權處分人,無權處分人是不能作為出質人的。如果出質人以其不具有所有權但合法占有的動產出質的,不知出質人無處分權的質權人行使質權后,因此給動產所有人造成損失的,由出質人承擔賠償責任。
(2)質權人。質權人是質押合同的權利方,享有占有質物和優(yōu)先受償?shù)臋嗬5?,法律禁止當事人之間有關流質的約定。
2、動產質押擔保的債權范圍包括原債權、利息、違約金、損害賠償金、質物保管費用和實現(xiàn)質權的費用。動產質權所擔保的債權范圍包括質物保管費用在內,而抵押權擔保的債權則不需要包括抵押物的保管費用。
動產質押標的物的范圍,是債務人或者第三人移交債權人占有的動產。就動產標的物的效力范圍來說,它及于質物的從物、孳息和代位物等。
3.質權人與出質人的主要權利義務。質權人負有妥善保管質物的義務。
質物有損壞或者價值明顯減少的可能,足以危害質權人權利的,質權人可以要求出質人提供相應的擔保。出質人不提供的,質權人可以拍賣或者變賣質物,并與出質人協(xié)議,將拍賣或者變賣所得的價款用于提前清償擔保債權或者向第三人提存。
〈三〉權利質押 (掌握)
(1)匯票、支票、本票、債券、存款單、倉單、提單。匯票、本票、支票總稱為票據(jù)。
(2)股份、股票。
(3)依法可以轉讓的商標專用權、專利權、著作權中的財產權。
(4)依法可以質押的其他權利。這些權利包括公路橋梁、公路隧道或者公路渡口等不動產收益權。
2.債權質押分為一般的債權質押和證券債權質押。一般的債權質押的設定,應由質權人與出質人訂立書面的質押合同。質權自質押合同生款時成立。如果有債權證書,應當向質權人交付債權證書。實踐中,雙方沒有訂立書面的質押合同,但已交付債權證書的,也應當認定質押關系存在。債權質押設定后,出質人和質權人應當將債權設置的事實通知第三債務人,否則,不具有對抗第三人的效力。
在以債權出質時,應當通知第三債務人,出質人未經質權人同意,不得接受債務人的清償,也不得作出使出質債權消滅或者變更的行為。當債權質權受到侵害時,質權人享有救擠權。
3.票據(jù)質押。票據(jù)質押合同生效的條件有兩個,即簽訂書面質押合同和轉移權利憑證。
4.股權質押。
(1)股票質押,應當以書面的的方式進行,并且要辦理出質登記。
(2)股份質押。股東可以向作為債權人的同一公司中的其他股東設定股權質押,但如果股東向同一公司以外的其他債權人提供股權質押時,必須得到全體股東過半數(shù)以上的同意,而且該決議必須以股東會議決議的方式作出;如果得不到全體股東過半數(shù)以上的同意,要求出質的股東可以要求其他的股東購買其股份,如果其他的股東拒絕購買,則視為同意出質。
5.知識產權質押。應當訂立書面合同,并向其管理部門辦理出質登記,質押合同自登記之日起生效。
五、留置 (掌握)
〈一〉留置的概念和特征
留置指債權人按照合同約定占有債務人的動產,債務人不按照合同約定的期限履行債務的,債權人有權依照法律規(guī)定留置該財產,以該財產折價或以拍賣、變賣該財產的價款優(yōu)先受償。留置具有以下顯著特征;
1.成立上的法定性。
2.財產占有的事先性。
3.留置物與債權的關聯(lián)性。
〈二〉留置權成立的條件
1.債權人依照合同占有債務人的動產。
2.債權已屆清償期,而債務人不履行債務。
3.債權人履行了自己的主債務,即工作、運輸任務以及保管、行紀行為。且債權人沒有先給付義務。
4.不違反法律規(guī)定和公序良俗。
(三)留置權的范圍有保管合同、運輸合同、加工承攬合同、行紀合同。
(四)留置權的期限
債權人留置財產后,須給債務人一定的寬限期履行債務,該期限不少于兩個月。若債權人確定或與債務人約定的寬限期不足兩個月,則該期限無效,應以法律規(guī)定的兩個月執(zhí)行。債權人事先未進行此催告,則不得實現(xiàn)其留置權。如果債權人未按擔保法規(guī)定的期限通知債務人履行義務,直接變價處分留置物的,應當對此造成的損失承擔賠償責任。但是,如果債權人與債務人在合同中約定寬限日期的,債權人可以不經通知,直接行使留置權。如果債權人因特殊原因無法通知債務人,例如債務人變更住所而未通知債權人等,也可以不進行通知,而直接在債務履行期滿后的兩個月后實現(xiàn)留置權。
(五)留置權的實現(xiàn)
同一財產抵押權與留置權并存時,留置權人優(yōu)先于抵押權人受償”。
六、定金 (掌握)
(一)定金的概念和種類
定金是指為擔保合同的履行,當事人一方在合同訂立時或合同訂立后履行合同之前支付給對方的一定數(shù)額的貨幣。定金具有以下特征:
(1)具有雙向性。
(2)定金交付后即轉移所有權。
(3)定金合同是實踐性合同。定金擔保以定金交付為成立要件。定金未交付,僅有定金合同不能成立定金擔保。
定金主要有以下種類;
1.立約定金。立約定金是在合同成立前支付的擔保訂立合同的定金。
2.成約定金。成約定金即作為合同成立要件的定金。定金未交付,合同不成立。
3.證約定金。證約定金即作為合同成立證明的定金。定金的交付對合同的成立僅起證明作用。
4.違約定金。違約定金即作為合同不履行時的預定賠償金的定金。其充分體現(xiàn)了定金的擔保作用。
5.解約定金。解約定金即以接受定金制裁為條件而獲得解約權的定金。當事人解除合同時,應按定金法則喪失定金或者雙倍返還定金。
我國定金的性質一般為違約定金,但在法律無相反規(guī)定的前提下,可允許當事人自行約定定金的性質。定金合同從實際交付定金之日起成立,即定金合同是實踐性合同,合同的成立,必須有定金的交付。
(二)定金與預付款、違約金的區(qū)別
1.定金與預付款。預付款是指合同一方當事人為實現(xiàn)其經濟目的,以預先支付形式給付對方的一定數(shù)額的貨幣。從形式上看,定金與預付款都是合同當事人雙方約定的,可由一方在合同金額內先給付對方的一定款項,在合同履行后,均可抵作價款。但定金不同于預付款,主要表現(xiàn)在如下幾個方面:
(1)目的不同。給付定金的目的在于擔保主合同的履行;給付預付款的目的是為一方當事人履行合同創(chuàng)造條件,
(2)地位作用不同。定金關系是主合同的從合同,即依附于主合同存在,又具有相對獨立性。除具有擔保作用外,當合同全面履行時,還起到預付款的作用。而預付款是主合同內容的一部分,與主合同不可分離,僅具部分履行合同的作用,不具擔保作用。
(3)適用范圍不同。定金的適用范圍沒有法律限;而預付款只能適用于以金錢履行義務的合同,
(4)支付比例不同。定金的數(shù)額不得超過主合同標的額的20%。預付款則無類似限制。
(5)法律后果不同。定金合同當事人不履行合同時,適用定金罰則:而預付款交付后當事人違約的,并不承擔失去預付款或雙倍返還的責任,只依法承擔違約金或者賠償損失的責任。
2.定金與違約金的區(qū)別:
(1)二者的功能不同。定金是債的擔保方式。違約金,根本目的是制裁違約行為。
(2)二者的設立不同。定金一般只能由當事人雙方協(xié)商設立,并要以實際交付定金為生效條件;而違約金既可以自當事人約定,也可以由法律規(guī)定設立。
(3)交付的時間不同。一般來說,定金只能在合同履行前交付,而違約金要在當事人一方違約后交付。這就決定了定金有證約和預付款作用,違約金則沒有這些作用。
(4)具體數(shù)額的確定不同。定金的數(shù)額不能超過法律規(guī)定的限度,否則超過部分無效。而違約金數(shù)額因其針對的具體違約情況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是按照違約可造成的實際損失額來確定。
(三)定金的設立
定金合同包括主要內容;
(1)定金的交付期限,
(2)定金的數(shù)額,當事人可以約定定金數(shù)額,但應以不超過主合同標的的20%為限,否則超過部分無效。
(四)定金的效力
給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無權要求返還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約定的債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定金無論是收回、抵作價款或雙倍返還,均不計算利息。
適用定金罰則應具備以下條件:
1.主合同有效且未終止。
2.要有當事人不履行合同的行為。
3.不履行合同的一方要有過錯。
定金可以與賠償金并用。即在定金數(shù)額不足以彌補守約方損失的情況下,可以同時適用賠償金,賠償金數(shù)額為守約方損失與定金之間的差額。若適用定金罰則后,守約方已得到充分補償,則不得并用賠償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