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G后T的備考經驗之GRE復習概況自述

字號:

G的有效期是5年,T的有效期是2年,T的考試時間實際上是越新越好的,如果有了實力,那么什么時候都可以考,而準備G的過程中恰好是我們提高自己能力和積累的過程,如果我們的G準備的充分,那么因為背了紅寶,考了AW,筆試的閱讀,IBT中的閱讀,作文考試其實就基本不用看了,這個是真的,需要練習的部分就是聽力,因為IBT的聽力不但自己是一個SECTION,還和口語,那個復寫作文有很大的關聯如果聽力不好,那么可以說IBT就不用考了,而因為我們先考了G的關系,那么考T的準備其實就是剩下了練習聽力而已,那么兩個月的時間還不夠你練習么?? 3個月呢?? 先考了G再去考T無疑是合理而且有序的。
    詞匯:
    紅寶書只來得及看完核心詞匯,新詞匯和預測詞匯根本沒來得及看。以用紅寶書遮住中文意思,只看單詞的拼寫在兩秒之內反應出一個中文意思為標準,前面的核心詞匯部分大概記得60%-75%。詞匯一項不是我的強項。背紅寶書是我長這么大以來第背單詞。(以前都是看多了自然記住,或者說,以前有很多詞壓根兒就沒記住。從來沒專門背過單詞。)考完核對太傻網友的類反答案,兩個section大概總共錯了4個左右。
    閱讀:
    在沒做任何準備或者復習的情況下第做GRE閱讀真題,一個section大概錯4個左右。復習期間沒有看任何技巧或者所謂的方法,完全按自己一貫的習慣,先讀一遍文章,然后做題的過程中回原文查證細節(jié)。很遺憾的是,6G語文section2的長閱讀(講建筑風格那個)沒做完(我沒跨區(qū),而且語文部分后才做閱讀。)
    作文:
    北美范文Issue看了一半,只看英文,不看講解,主要是熟悉了一下英文議論文的寫法。然后自己寫了一些,還有些題目只寫了提綱,沒寫全文??偣矞蕚淞舜蠹s50個issue題。但是所有的題(包括argument)我都讀過題目的原文,查過我認為說得不清楚的地方。
    英語學習背景:
    非英語專業(yè)。沒有輔修英語或者英語雙學位。05年12月CET4 619;06年4月TEM4(專四)81(這個專四優(yōu)秀和托福114是我自豪的兩個成績);06年6月CET6 601(不滿,再考);06年12月CET6 623(其實還是不滿,但是因為考GRE,所以沒再報名。)
    起步
    你是07年底決定要出國的,那開始接觸g,從大三上期末考后,還是寒假過后開始的?
    h4a
    寒假只是象征性的背了一下紅寶書的第一個List,實際上應該是3月開學以后開始的。
    復習g的時候,依據考試時間定過計劃嗎,怎么樣的?
    h4a
    訂過。從三月起,看兩周單詞,看一周issue,寫一周issue,看一周argu,寫一周argu加作文綜合復習;然后考作文;休息一周;然后兩周單詞,然后復習筆試同時也繼續(xù)鞏固單詞。但是實際情況和計劃有很大出入.
    實際呢?現在回想覺得當時的計劃怎么樣
    h4a
    計劃本身不錯。但是人不是完美的。總會有情緒起伏,效率高低。各種不確定因素很難事先歸入計劃。
    你在t版的那篇里寫過是要留出充足的時間給郁悶等,是這意思吧? 實際上是兩周單詞(看了等于沒看);看一周issue寫一周issue,因為寫得不好郁悶了一周沒怎么看書,后一周作文沖刺,兩個都看。然后休息了兩周(汗?。?。然后看了兩周單詞(等于沒看),然后發(fā)現這樣下去不行,就邊看單詞邊做題。單項做過之后基本上都是每天做點模擬題,主要看是看單詞。后一周沖刺背題,做模擬。
    h4a
    是的,就是這個意思。但是我很難預測我自己的情緒,所以我只能應變。自控能力好的人也許不存在這個問題。
    呵呵,覺得你效率特高。
    那你復習g時制定的規(guī)劃,是看網上的經驗等資料定的,還是自己想的多,還是借鑒其他身邊人的經驗?
    h4a
    主要是根據自己當時對各個題型的理解(哪些題型需要哪些準備等等)和自己的英語情況定的。我訂計劃的時候不喜歡參考別人的。
    是不是說,你在開始著手之前,有細看過g的題型,有點像研讀托福的OG?
    h4a
    就是這個意思。但是值得指出的是,沒有大量的做題,對題型的理解就只能基于自己的英語水平和積累。有很多方面,尤其是涉及出題風格的方面,必須要有大量練習作為基礎才能理解。不過,一般而言,好好做一兩套題,得到的理解就足夠訂計劃用了。畢竟計劃也更多的是指導性的,不是強制性的。
    現在不少g友先背幾個月紅寶再開始接觸真題,這種方法比較科學是嗎?
    h4a
    取決于個人的詞匯量基礎。如果考G之前對專四詞匯有很好地掌握,同時進行也未嘗不可。否則的話,至少應該先和單詞混個臉熟。我個人單詞基礎不好,雖然那幾周看單詞的時間沒有讓我記住單詞,但是大體都有印象??吹搅酥笪視朗强催^的。
    另外,這是一個節(jié)約用題的問題。尤其對于想二戰(zhàn)的人來說,真題尤其寶貴。不要隨便就做了。要在狀態(tài)好的時候認真做。一般數學真題用不完,但是語文真題絕對不夠練習用的。
     DIY重要的是要注意什么呢?
    h4a
    了解自己。合理計劃。堅決執(zhí)行。做總比不做好。做對總比做錯好。關鍵的是,怎么讓自己做不知道對不對(有沒有效果)的事情。
    你是怎么琢磨出一套套方法的呢?
    h4a
    顯然我不會真正“琢磨”方法。我遇到問題的時候通常很自然的就會想到我可以怎么做。我更主要的是在我想到的各種方法中挑選,以及強迫自己堅持做下去。所以抱歉,這個問題我沒法回答了。
    寫作
    謝謝。
    轉說寫作吧。
    寫作的復習時程是怎么樣的?你作文復習時間不長,得這樣的高分,是不是仰賴于原來的好基礎?(看過 你在寫作版的一篇文章)寫作用了那些復習用書?
    h4a
    首先我寫作考的不是很好(雖然自我感覺良好)。5分的寫作百分位畢竟只有73%.
    寫作的復習過程我推薦首先是看,看多了,有積累了再自己寫。所以你看我的計劃是看一周寫一周。實際上寫的那周也會有看,邊看別寫。寫作就是北美范文。起步很好。但是用到后面會發(fā)現北美范文還是有局限性。比較模式化,而且有些觀點自己未必同意。
    看范文注意過哪些要點,可以分享么?
    h4a
    當然首先是結構。我當時甚至不知道英文議論文的基本結構。
    第二是可以積累一些好的句子。其實現在看來當時積累的都不算好句子,只能說是結構比較復雜的句子。
    再一個可以注意一下別人用過的例子。
    我曾經發(fā)過一個去XDF試講的時候準備的教案。其實我還是希望大家能看看。那個帖子似乎被移動到談天說地(?)去了。那個是我關于的怎么進行段落寫作的看法。
    你用的例子是自己想到,或平時積累到的多,還是大陸化的多一些?你覺得例子的小眾化(不流于通俗)是不是好文的必備條件?
    h4a
    實際上不管你信不信,我在考場上的作文里沒有用到一般意義上的例子。
    例子實際上并不只是大家都知道實際發(fā)生過的事情。很多假設的情況也可以做例子。很多常識性的場景也可以做例子。我在那個教案里似乎還提到過把不是例子的語言轉換成例子。呵呵。大不大眾化根本不是問題。關于例子只有兩個問題。一個是使用是否恰當,一個是分析得好不好.
    當然,我的知識面有限,舉不出好的例子,是我的弱點,不是優(yōu)點。呵呵。
    對例子的論證能不能展開說一下?因為或許是我的錯覺,issue甚至是toefl的獨立寫作中,都有人呼吁論證要簡潔,那怎么做到簡潔且有效呢。大意是舉一個例子,再用一兩句話論證這例子怎么說明問題。而不是舉長例子,用大段的話來說明。
    h4a
    我不知道我對你的話理解得對不對
    首先,例子的篇幅和對例子的分析的篇幅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
    比如,however, scandals do attract the attention of both high-rank politicians and the general public, which actually acts as a propeller of the process of finding solutions to scandal related problems. A perfect example is the Watergate scandal. The impeachment of a president suspected of involving in cover-ups of illigal activities during the election almost instantly triggered nation-wide attention showed by intense media coverage. The ensued *****(actions), as a response to such an attention and debate, initialted a new era in the US history of politics.
    (臨時想的,寫得不好)
    通過這個就能很清楚地看到,在主題句之后,(如果例子能用一個名字表示,也就是說很),只需要一個簡單結構概述一下大致內容。重點還是說出為什么這個事件能證明你的論點。
    上文中,首先說了丑聞導致關注從而促進了解決方法的產生。例子是水*。就兩句話。第一句是水*引發(fā)了關注,通過媒體報道的數量體現出來。第二句話是,作為對關注的回應,某某機構做出了某某行動,解決了這個問題。但是這個就很切合主題。邏輯也是大體上完整的。
    一般意義上講,越是的事件作為例子就越不用仔細介紹事件的內容。主要還是分析這個事件為什么能證明你的觀點。
    很多時候,對事件的說明和對事件的分析可能在一個長句子里,而不是割裂開來。
    如果一個系列事件本身發(fā)生的順序就很能說明問題,那也可以著重介紹事件。但是這個情況下,介紹事件內容的文字本身就起了分析的作用。
    總之,沒有絕對的篇幅要求。但是例子的選用是否恰當,分析得好不好,始終是核心關切。
    謝了。受益不小。呵呵。下來再細讀教案.
    有不少網友提了上百甚至全部提綱,你列的提綱不算多,是為了練習思維方法?是列分類提綱嗎?列大類 提綱有什么經驗?
    h4a
    我在實際動手之前感覺分類可能會有用,還費了很多勁去看什么夢雪的issue分來之類的材料。(我不是說那個材料不好哈。感謝夢雪無私分享 )
    但是實際上分類對我的用處基本沒有。
    我記得我有篇文章大概是如何寫好作文(英文的)。那個里面提到過,思想是沒辦法教你的。換句話說,只要你有思想,拿到題目不用依靠分類,就能確定自己的觀點,并且找到要說的支持點。當然,對題庫越熟悉,越是能全面地思考很多問題。(實際上寫提綱的過程我認為是思考題目提出的問題的過程,而不是有些人認為的在考試之前就找好語言素材)
    當然,假如你對很多題目都是拿到之后一點想法都沒有,那問題就比較嚴重了。這個時候,也許你能夠依靠提綱,用一個觀點對付一類題目。但是我不推薦這樣。如果你自己首先不能用嚴密的邏輯和合適的例子說服你自己采取某一個立場(比如,同意或者不同意),你又怎么能做到同樣全面準確簡潔的向rater表達自己的觀點呢?
    謝謝。
    我這樣理解對嗎,你在復習寫作時不是在純應試,而是在比較系統(tǒng)地學寫議論文的方法?
    h4a
    不能說比較系統(tǒng)。但是確實是在學習寫作,而不是應試。
    你在寫作版發(fā)過一篇文章,那篇體驗/經驗,是在復習aw時就已成形的,還是事后才感悟整理的?
    在這么短的復習時間里,能有學習寫作的心態(tài)而且應試的心態(tài),確實很難得。
    h4a
    怎么說呢,復習期間肯定有體會,但是能沒有顧慮的整理自己的這些體會肯定是之后的事了。呵呵。不能割裂開的。
    我從來不以分數為目的,不管是什么考試。這里有個插曲。6G數學比較麻煩。語文的第二個section也有一定難度。很多人為了做好語文,跨區(qū),于是耽誤了數學section2的時間,又正好碰到數學難,所以后總分大受影響。我就是抱著不以分數為目的的心態(tài)嚴格按規(guī)定做的。雖然語文的section2做得也很糟糕,但是畢竟之后的數學沒有受損失。我事后想,這是對我遵守規(guī)則的好的肯定。(運氣有點好。呵呵。)我不是說呼吁所有人不跨區(qū)。我是想強調,自己心態(tài)對了,方法對了,誠實守信,肯定是不會被好運背棄的,早晚都能嘗到大甜頭。呵呵。
    復習托福作文時候,有沒有aw之外的新的體會可以分享?
    h4a
    概括的說就是除了對謀“篇”布局的學習之外,一定要注意在段落層面上的一些問題。
    簡單的說,句式要多變,長短結合。詞語要準確。前后要呼應。邏輯要完整。例子要清楚。語序要自然(這一點有爭議,我先不詳細說吧,以后弄明白了有機會再說)
    可能大的問題還是句子結構的豐富。我有個缺點是寫慣了長句子就不會寫短的了……呵呵。所以我很注意時不時地要在大段的話里插入一些短句子。但是對于很多人來說,也許學會寫長句子是更緊迫的問題。這個就只能靠多讀多寫了。讀:搞清楚別人都是怎么說的;寫:用同樣的方法說自己的思想。如果句式是工具,那么讀就是看師傅使用這個工具,寫就是自己模仿著使用,學著使用。后的目的是自己要能運用自如,用這個工具做出自己想做的東西。
    網友問題
    我自己想一邊作文一邊閱讀,這樣的話,通過閱讀的練習能不能對作文的水平起到提高的作用呢?
    這方法不好的話,你能給出提高作文的好方法嗎?特別是語言水平的提高!
    h4a
    沒有絕對的好方法也沒有絕對的壞方法。只有適合的方法和不適合的方法。
    但是,如果你這樣做的話,會不會需要對閱讀的文章有更仔細的閱讀和思考?因為畢竟作閱讀的時候不會過多的追究文章的寫法,而為了寫作而讀范文的時候我們很關心反問的寫法,謀篇布局,遣詞造句都是重點學習的。
    我覺得,首先,閱讀文章的風格并不一定適用于寫作。我聽說ETS為了壓縮閱讀文章的長度,專門改寫過,以便用少的語言表達多的信息。如果是這樣的話,也許這種風格就不適合我們學習。畢竟,更多的時候我們是以說服為主要目的的。如果我不能說服我的讀者,給他們再多的信息也沒用。畢竟我不是編參考書的。我是寫說明文議論文的.
    我覺得通過看范文來提高寫作水平是很好的。只是我推薦大家看適合模仿的文章。畢竟我們都是從模仿別人起步的。北美范文是很好的模仿的對象。但是考試的時候還是應該有自己的風格和特點.
    語言水平也是個很模糊的概念。我不知道你具體指什么。但是我猜你是指怎么寫出結構復雜的長句。如果是這樣的話,問題就復雜了。首先,長句的基礎是邏輯或者語言的自然順序。如果一個句子的邏輯是混亂的,或者語序是不符合語言習慣的,比如:我吃的是方便面中午今天,所以我看沒有時間電影和你去今晚。成分都齊全,句子也不長,但是你看起來費力。為什么?因為不符合你接收語言信息的習慣,同時句子的邏輯也是錯誤的。但是假如你說:我今天中午吃的是方便面,還有,我今晚沒時間和你去看電影。這樣就好多了。所以,寫長句子,復雜的句子,首先要求你自己的邏輯是清楚的。換句話說,你能用幾個短句子把意思表達出來。第二是要求你語法過關,知道如何合適的把你的這些短句子用符合外國人習慣的語序連接起來。而要滿足這兩個條件,沒有捷徑。只有不斷的學習和磨練了。適當的有針對性的把長句子改寫長短句子和把短句子組合成長句子的練習是有益的。
    筆考
    用詞根記得多,還是自由聯想的多,還是用其它什么助記法?用過什么單詞書? 怎么看背單詞的遍數說法,如“要背50遍”,越多越好?對短期備考的g友有什么建議?
    h4a
    背單詞這個問題既簡單又復雜。說它簡單,因為訣竅只有一個,那就是反復。說它復雜,是因為有各種背詞法,就連反復,都有周期與頻率的問題。
    我顯然沒有資格對各種背詞方法妄加評論,所以我只介紹一下我用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先看單詞,把讀音和拼寫結合起來看;然后看解釋。逐漸熟練以后,就快速的過,就是說,看到一個單詞,默讀一遍,然后想解釋。后就是每天盡可能的看更多的單詞,然后不停的重復??匆槐榫瓦^看一邊就過。當然,在這個過程里,可以留意一下有些單詞的特殊的拼寫、特殊的意義什么的。然后就是重復了幾遍也不記得的單詞可以做好標記,多看幾遍。至于短期備考,我認為從背單詞的角度說也不外乎這些。但是如果是以做題為目的的話,倒還是有技巧的。這個后面會提到,這里先不多說。
    前面的核心詞匯部分大概記得60%-75%的話,怎么把題目做到如此高的正確率?
    h4a
    前面提到過。通過反復看題形成對題目本身的記憶。這里講一個規(guī)律。假定有一道類比是:.
    題干:abc:def 選項是:qwe:dic dvg:ert bjg:phe(正確選項)
    那么,很可能就會有別的很多題,用的就是這個搭配,只是變換了干擾項。比如:
    題干:bjg:phe 選項是:nc:eiffr auce:kaww iio:assdc abc:def
    這種情況下(我個人認為這是很常見的情況),我只需要記住,和abc:def 搭配的選項是 bjg:phe 就可以正確解題了。我甚至不需要只要abc 和def分別是什么意思。這個其實是個投機取巧的辦法。怎奈我詞匯一直就不好。所以后幾天實在背不完單詞了,就只能這樣了。如果大家有時間背完單詞,我還是建議大家盡量背。
    網友問題
    背詞到什么程度開始轉入真題復習?
    h4a
    背到什么程度開始做題其實是個沒有統(tǒng)一答案的問題。但是原則就是,不浪費題。只要你認為你做題作了有收獲,而這個收獲大于你用過了這套試題的成本,那你就可以做。
    當然咯,我要是全用這樣的話來回答問題,大家就會覺得我是在忽悠,在扯淡了。所以我還是提供我自己的情況供大家參考。我大致是在核心詞匯都看過一遍的情況下做題的。換句話說,我如果在題目里見到不認得的單詞,我至少能想起這個單詞是我在單詞書上見過的,那差不多就能做題了。理由是這個時候開始做題,遇到生詞,就能鞏固你的記憶了。當然,不同人的情況畢竟不同,還是要考慮自身的情況。
    有個流行比較廣的說法,是填空題很看重技巧。你怎么看?對填空題干/選項中出現的釋義不常見的單詞,是如何攻克的?
    h4a
    先說后一個問題,就是關于如何攻克的問題。這個很好回答。一方面,并不需要認得所有的詞才能做對填空,而且就算你認得所有的詞,你也不見得做得對填空。另一方面,遇到生詞,根據語境,也就是上下文來進行邏輯推斷,始終是靠得住的,甚至是的方法。
    對于前一個問題,我只能這么說,做任何事都有技巧,即使是在建筑工地搬磚,純粹的體力活,也有技巧在里面,比如,姿勢怎樣,如何使勁等等。但是我還是想強調,整個GRE考試的語文部分很注重邏輯思維和推理能力。這一點大家都不能忘記。具體到做題上,正統(tǒng)的辦法,也是ETS希望我們采用的辦法,更是題目的設計者在設計題目的時候所預期的考生會使用的方法,就是通過句子里內在的邏輯聯系,結合正常的語言習慣和思維,(有時候需要考慮一點修辭手法的因素),來判斷每個選項是否正確。我記得新東方有一本藍色封面的書,上面介紹的方法概括地說就是應用的這個原則,推薦大家好好研究一下這個書。重點是講方法的部分。至于對每道題答案的解釋,我覺得不用費太大力氣鉆研。
    是否專項復習過閱讀?還是原來基礎不錯,在備考時根據gre特點領悟并使用一些方法或技巧。如何平衡速度和理解程度?(可否提供個閱讀速度做參考?)可以推薦一些長時程提高閱讀的雜志或報紙嗎。
    h4a
    我不理解什么才叫“專項復習過閱讀”,所以這個問題我就不回答了。
    依例,首先說說我自己的閱讀復習。我看過一本什么長句難句理解的書,藍色的,只看了開頭一點點,發(fā)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如果我做我看過長句的閱讀,那肯定會覺得比較順,沒看過的還是沒有明顯的改變。而且關鍵是做題之前先看那個就有浪費真題的嫌疑,所以我先說我不推薦在做題之前看。如果你所有的閱讀都做過一遍了,打算做第二編,那么就無所謂了。反正你已經知道了。
    閱讀的復習材料沒有疑問,肯定就是那三本白書。我給自己要求是每天至少一長一短,好是兩長兩短。每天都必須堅持!正是因為每天都做閱讀,同時也做別的,所以不知道什么叫“專項復習閱讀”。
    如果說閱讀有技巧的話,那就是兩點,第一,記住,我們不用讀懂所有的細節(jié)才能答對題。第二,快速的找到題目所問的內容在文章的什么部分提到永遠是重要的,即使你先讀文章再做題。這個好像就是很多人說的“快速定位問題”,具體怎么做很多書上都有,大家自己看看吧。
    速度和理解程度的問題只存在于你第一遍讀文章的過程中。因為終你還是要理解了(至少理解題目所要求的內容了)才能做對題。至于第一遍讀文章的速度,我覺得可以參照一下標準,滿足下面的兩個條件的前提下,越快越好:第一,知道文章的大意,包括全篇的主題和段落的大意;第二,記住關鍵詞出現的位置(也就是在你做題的過程中需要回到原文的時候你能快速的定位.
    我的速度,做白書上No4-No9得題,整個一個語文section,以25分鐘為標準計時,快的時候可以剩下六分鐘,慢的時候可以超過一兩分鐘,一般剩3分鐘或者4分鐘左右。我一般用文曲星的倒計時功能,中途不用看表,到時間了它會響。
    慚愧得很,平時我不太看英文書報……這個就不好說了。但是我們上過新聞閱讀的課,材料是China Daily和NY Times.
    網友問題
    你是先專項突破,然后再綜合做題的嗎,還是跑上來就綜合做題呢?
    如果是專項突破,那么你每個專項大需花了幾天,每天幾小時,綜合做題是幾天,每天幾小時,再來你??加昧藥滋炷?,作了幾套模擬題呢。
    h4a
    我始終不理解“專項突破”這類說法的意思。難道你今天專項做填空,閱讀就不做了?還是你專向做填空就是填空做很多然后別的一樣做一點點?后一種我不好評論,但是前一種的話,就很可能會像這樣:縱軸是水平,橫軸是時間,三條曲線分別代表填空閱讀和類反。虛線表示開始“綜合做題”的時間。我想這個圖已經很形象了。就不多解釋了。后一句話:每天都要練。一天都別耽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