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簡介:
2004年6月20日,A銀行與B保險公司簽訂了《個人汽車消費貸款保證保險合作協(xié)議》,約定:為推動A銀行貸款及B保險公司保險業(yè)務共同發(fā)展,雙方合作開展個人汽車消費貸款及保證保險業(yè)務,由B保險公司負責向A銀行提供有關借款人購車資料(包括購車合同、發(fā)票、購車完稅憑證等)并確保真實;B保險公司應當對借款人(即保證保險投保人)的資信狀況進行認真審查,并對自己書面確認同意承保的有關借款承擔保證保險責任。除協(xié)議規(guī)定的不可抗力、政策變動、投保人與銀行惡意串通等免責范圍外,不論何種原因造成保證保險投保人連續(xù)三個月未能按照貸款合同約定按期供款,即為保險事故發(fā)生,保險人(B保險公司)承諾在收到被保險人(A銀行)的書面索賠申請及相關資料后10個工作日內確認保險責任并予以賠付。協(xié)議簽定后,根據B保險公司提供的購車資料及購車人身份和資信審查資料,以及B保險公司在A銀行《個人汽車消費貸款審批表》上同意承保的簽字蓋章承諾,A銀行先后與借款人C等20人簽訂了《個人汽車消費貸款合同》并依約發(fā)放貸款共500萬元,B保險公司在收取投保人支付的有關保費后向A銀行出具了以該20名借款人為投保人、以A銀行為被保險人的個人汽車消費貸款保證保險保單正本。2004年12月,C等20名借款人先后出現連續(xù)3個月以上未按期供款,A銀行即依照合作協(xié)議約定向B保險公司提出了書面索賠申請,但B保險公司以有關借款人涉嫌詐騙正被立案偵查,是否屬于保險責任尚不清楚為由予以推拖。在多次索賠未果的情況下,A銀行以保證保險合同糾紛為由將B保險公司訴諸法院。本案在審理過程中合議庭出現兩種不同意見:一種意見認為,保證保險合同的實質屬于保證合同,B保險公司充當的是保證人的角色,所提供的保險責任實質上是以保險形式體現的有償保證擔保,B保險公司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為保證擔保責任,案件處理的法律依據應為《擔保法》;另一種意見則認為,本案的保證保險合同合法有效,B保險公司既然已經收取保費,并簽訂保證保險合同,按照合同約定,當投保人無法按期還款時,保險事故發(fā)生,B保險公司應承擔保證保險責任,應直接將賠款支付給貸款銀行。保證保險合同并非保證擔保合同,故案件處理的法律依據不應是《擔保法》,而應是《保險法》。
何謂保證保險
保證保險是我國保險公司業(yè)務創(chuàng)新出來的新的保險品種,目前監(jiān)管部門的有關規(guī)定比較原則,實踐操作中比較混亂。保證保險究竟是一種有償保證,還是一種保險?我國目前是否存在真正的保證保險?學者們對其認識并不統(tǒng)一,法律上對于保證保險的概念界定也不一致。筆者認為,保證保險是一個典型的保險品種。所謂保證保險,是指保險公司(保險人)經過對保險事項(保險標的)和投保申請人資格的審查,在認為符合保險條件而同意承保的情況下,向投保人收取保證保險保費,同時向投保人指定的被保險人(受益人)做出承諾——若投保人未能按照約定履行義務或責任達到一定狀態(tài),即構成保險事故發(fā)生,保險人在賠付保險損失后獲取向投保人繼續(xù)追償的權利。盡管保證保險也是對投保人信用和履約情況向第三人做出的一種保障承諾,但它是將投保人違約情形的出現確定為一種保險事故,通過對保險條件的確定、對保險事故和免責范圍的限制以及對保險責任承擔方式的約定來實現對第三人的保障。因此,保證保險是獨立于保證擔保之外的另一種市場保障方式,是保險公司利用本身信用優(yōu)勢進行產品創(chuàng)新的自然結果,具有自身的獨立性、科學性,不能將其簡單歸入債的保證擔保體系。
保證保險合同是一種財產保險合同
保證保險合同屬于財產保險合同,本質上歸屬于保險范疇。理由是:第一,就主體資格而言,保證保險是經過中國保監(jiān)會批準的特許經營業(yè)務,根據《保險公司管理規(guī)定》第47條,財產保險公司經過中國保監(jiān)會核定,可以經營信用保險和保證保險,因此保證保險業(yè)務只有保險公司才能經營;第二,從合同特點來看,保證保險合同是一種雙務合同,保險公司在接受對價(保費)的基礎上承擔保險責任;第三,從合同成立的形式要件來看,保險合同的成立以保險公司出具正式的保單為前提;第四,從責任承擔的前提來看,保證保險責任則以保險事故的發(fā)生為充分必要條件,只要雙方約定的保險事故已確定發(fā)生,保險公司就應承擔保險責任;第五,保證保險適用《保險法》進行調整。
保證保險合同≠保證擔保合同
雖然保證保險合同與保證擔保合同都與保證有關,存在著很多相似之處,但本質上二者有著很大區(qū)別。表現在:
一、合同的主體不同。保證保險合同的主體包括投保人、被保險人和保險人。其中,投保人和被保險人也就是本案購車借款合同中的債務人和債權人。涉及保證擔保合同的法律主體是債權人、債務人和保證人。保險人履行保險責任以收取保險費為前提,而保證人履行保證責任則無需對價條件。
二、合同的內容不同。保證保險作為一種保險手段,是以轉嫁被保險人(即債權人)所面臨的投保人(即債務人)不能履行債務的風險為目的的一種保險,保證保險合同以經營信用風險為合同的主要內容。保證擔保是指保證人和債權人約定,當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保證人按照約定履行債務或者承擔責任的一種法定擔保形式。保證合同作為保證擔保的法律形式,是以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作為合同的核心內容。
三、合同的性質不同。保證保險合同一經成立便產生獨立的權利義務關系,屬于雙務有償合同。保證擔保合同則表現為單務無償合同。保證擔保合同作為購車借款合同(即主合同)的附屬合同,與主合同之間存在著主從關系。保證擔保合同以主合同的存在為前提,其本身不能獨立存在;而保證保險合同與購車借款合同之間不具有主從關系,兩者處于并存狀態(tài)。
四、保證的范圍不同。保證保險合同中,被保險人履行保證保險責任僅限于保險合同約定的保險金額限度內的貸款本金和利息,對于違約金、逾期利息、罰息等均不屬于賠償范圍。保證擔保的范圍包括主債權及利息、違約金、損失賠償金以及實現債權的費用。當事人對保證擔保的范圍未做約定或約定不明確時,保證人應當對全部債務承擔責任。
五、保證的程度不同。保證保險合同中,首先,保險人承擔保險責任取決于合同約定的保險事故,即投保人未能按期履行約定的還款責任事實是否發(fā)生;其次,保險人在履行賠償義務時,對合同約定的免責事項如戰(zhàn)爭、行政執(zhí)法行為以及被保險人未對投保人作資信調查等情況均可免除保險責任。而根據《擔保法》的規(guī)定,在一般保證的情況下,當債權人向保證人請求履行保證責任時,保證人在主合同糾紛未經審判或仲裁,并就債務人財產依法強制執(zhí)行仍不能履行債務前,保證人可以拒絕承擔保證責任,保證人享有檢索抗辯權。除了法律或保證合同另有約定的情形外,保證人一般沒有實體法上的免責事由。采集者退散
六、適用的法律不同。保證保險作為一種保險形式,其法律性質區(qū)別于保證擔保,不屬于擔保的范疇。相應地,處理保證保險合同糾紛的法律依據應當是《保險法》,而不是《擔保法》。作為一種法定的擔保形式,處理保證擔保關系則應適用《擔保法》。因此,在保證保險中,除了合同雙方事先約定外,保險公司無權要求銀行必須先處置抵押物后才能行使索賠權。當然,目前《保險法》對保證保險的規(guī)定尚是一片空白,盡快完善《保險法》顯然是當務之急,可喜的是,人民法院在制訂《保險法》的司法解釋中業(yè)已考慮到該問題。
保險公司應當承擔保證保險責任 而不是承擔保證擔保責任
本案中,B保險公司應當按照合作協(xié)議規(guī)定承擔保證保險責任,而不是保證擔保責任。
首先,本案保證保險合同合法有效。本案中,B保險公司不僅出具了書面的同意承保確認書,而且在收取保費后出具了正式的保證保險保單,保證保險保單不但形式完備而且內容合法,保證保險合同自保證保險保單正式簽發(fā)時開始生效。B保險公司以投保人欺詐主張保險合同無效不能成立,原因在于保險法屬于任意法,當事人的約定有優(yōu)于保險法規(guī)定的效力,B保險公司在合作協(xié)議簽訂之初關于主動負擔提供購車資料和借款人資信審查義務、對于自己書面確認同意承保的借款承擔保險責任的承諾,表明其已經放棄了保險法賦予的權利,這種放棄權利的承諾直接造成了A銀行的正當信任利益,保險公司不能再以自己已經放棄的權利來主張合同無效。來源:www.examda.com
其次,本案保險條件已經成就。盡管有關購車資料虛假,借款人根本沒有買車,但根據合作協(xié)議以及保證保險性質可以確定,保證保險是對借款人履行借款合同約定義務的不確定性予以承保,保險條件是否成就應以借款是否發(fā)生為標準,而不是以是否購車為標準,購車合同關系是借款合同和保證保險合同關系以外的另一法律關系,不屬于本案審理范圍。
再次,本案保險事故已經發(fā)生。本案中,雙方關于保險事故和免責范圍的約定十分明確,除合作協(xié)議規(guī)定免責范圍外,不論何種原因造成投保人連續(xù)三個月未能按期還款,均視為保險事故發(fā)生,保險公司應當先承擔保險責任,然后向借款人追償。另外,保證保險本身就是對借款人可能出現違約情況的不確定性予以承保,承保的內容是借款人違約的不確定性,不是不確定性的原因,除非雙方約定當某種原因導致借款人違約時保險人可以免除保險責任,保險人不得以該原因的出現來對抗保險責任的承擔。投保人詐騙只是保險事故發(fā)生的原因,不屬于約定免責范圍,不構成保險公司主張免除保險責任的理由。
最后,B保險公司違反雙方合作協(xié)議規(guī)定義務的過錯行為,雖是導致本案保險事故發(fā)生的直接原因,但該原因不能成為其承擔保證擔保責任的借口。根據雙方《個人汽車消費貸款保證保險合作協(xié)議》規(guī)定,B保險公司負責提供有關購車資料并確保真實,對借款人的資信情況進行認真審查,但從后來發(fā)生的事實來看,有關購車資料和借款人資信審查資料都是虛假的,B保險公司并沒有盡到合作協(xié)議規(guī)定的審查義務,這進一步說明B保險公司對本案保險事故的發(fā)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荚嚧螅珖逃惥W站(www.Examda。com)
綜上所述,保證保險是一個保險品種,保證保險合同不同于保證擔保合同。法院在審理本案過程中合議庭的第二種意見是正確的,B保險公司應當按照我國《保險法》承擔保證保險責任,而不是按照《擔保法》承擔保證擔保責任。
2004年6月20日,A銀行與B保險公司簽訂了《個人汽車消費貸款保證保險合作協(xié)議》,約定:為推動A銀行貸款及B保險公司保險業(yè)務共同發(fā)展,雙方合作開展個人汽車消費貸款及保證保險業(yè)務,由B保險公司負責向A銀行提供有關借款人購車資料(包括購車合同、發(fā)票、購車完稅憑證等)并確保真實;B保險公司應當對借款人(即保證保險投保人)的資信狀況進行認真審查,并對自己書面確認同意承保的有關借款承擔保證保險責任。除協(xié)議規(guī)定的不可抗力、政策變動、投保人與銀行惡意串通等免責范圍外,不論何種原因造成保證保險投保人連續(xù)三個月未能按照貸款合同約定按期供款,即為保險事故發(fā)生,保險人(B保險公司)承諾在收到被保險人(A銀行)的書面索賠申請及相關資料后10個工作日內確認保險責任并予以賠付。協(xié)議簽定后,根據B保險公司提供的購車資料及購車人身份和資信審查資料,以及B保險公司在A銀行《個人汽車消費貸款審批表》上同意承保的簽字蓋章承諾,A銀行先后與借款人C等20人簽訂了《個人汽車消費貸款合同》并依約發(fā)放貸款共500萬元,B保險公司在收取投保人支付的有關保費后向A銀行出具了以該20名借款人為投保人、以A銀行為被保險人的個人汽車消費貸款保證保險保單正本。2004年12月,C等20名借款人先后出現連續(xù)3個月以上未按期供款,A銀行即依照合作協(xié)議約定向B保險公司提出了書面索賠申請,但B保險公司以有關借款人涉嫌詐騙正被立案偵查,是否屬于保險責任尚不清楚為由予以推拖。在多次索賠未果的情況下,A銀行以保證保險合同糾紛為由將B保險公司訴諸法院。本案在審理過程中合議庭出現兩種不同意見:一種意見認為,保證保險合同的實質屬于保證合同,B保險公司充當的是保證人的角色,所提供的保險責任實質上是以保險形式體現的有償保證擔保,B保險公司應承擔的法律責任為保證擔保責任,案件處理的法律依據應為《擔保法》;另一種意見則認為,本案的保證保險合同合法有效,B保險公司既然已經收取保費,并簽訂保證保險合同,按照合同約定,當投保人無法按期還款時,保險事故發(fā)生,B保險公司應承擔保證保險責任,應直接將賠款支付給貸款銀行。保證保險合同并非保證擔保合同,故案件處理的法律依據不應是《擔保法》,而應是《保險法》。
何謂保證保險
保證保險是我國保險公司業(yè)務創(chuàng)新出來的新的保險品種,目前監(jiān)管部門的有關規(guī)定比較原則,實踐操作中比較混亂。保證保險究竟是一種有償保證,還是一種保險?我國目前是否存在真正的保證保險?學者們對其認識并不統(tǒng)一,法律上對于保證保險的概念界定也不一致。筆者認為,保證保險是一個典型的保險品種。所謂保證保險,是指保險公司(保險人)經過對保險事項(保險標的)和投保申請人資格的審查,在認為符合保險條件而同意承保的情況下,向投保人收取保證保險保費,同時向投保人指定的被保險人(受益人)做出承諾——若投保人未能按照約定履行義務或責任達到一定狀態(tài),即構成保險事故發(fā)生,保險人在賠付保險損失后獲取向投保人繼續(xù)追償的權利。盡管保證保險也是對投保人信用和履約情況向第三人做出的一種保障承諾,但它是將投保人違約情形的出現確定為一種保險事故,通過對保險條件的確定、對保險事故和免責范圍的限制以及對保險責任承擔方式的約定來實現對第三人的保障。因此,保證保險是獨立于保證擔保之外的另一種市場保障方式,是保險公司利用本身信用優(yōu)勢進行產品創(chuàng)新的自然結果,具有自身的獨立性、科學性,不能將其簡單歸入債的保證擔保體系。
保證保險合同是一種財產保險合同
保證保險合同屬于財產保險合同,本質上歸屬于保險范疇。理由是:第一,就主體資格而言,保證保險是經過中國保監(jiān)會批準的特許經營業(yè)務,根據《保險公司管理規(guī)定》第47條,財產保險公司經過中國保監(jiān)會核定,可以經營信用保險和保證保險,因此保證保險業(yè)務只有保險公司才能經營;第二,從合同特點來看,保證保險合同是一種雙務合同,保險公司在接受對價(保費)的基礎上承擔保險責任;第三,從合同成立的形式要件來看,保險合同的成立以保險公司出具正式的保單為前提;第四,從責任承擔的前提來看,保證保險責任則以保險事故的發(fā)生為充分必要條件,只要雙方約定的保險事故已確定發(fā)生,保險公司就應承擔保險責任;第五,保證保險適用《保險法》進行調整。
保證保險合同≠保證擔保合同
雖然保證保險合同與保證擔保合同都與保證有關,存在著很多相似之處,但本質上二者有著很大區(qū)別。表現在:
一、合同的主體不同。保證保險合同的主體包括投保人、被保險人和保險人。其中,投保人和被保險人也就是本案購車借款合同中的債務人和債權人。涉及保證擔保合同的法律主體是債權人、債務人和保證人。保險人履行保險責任以收取保險費為前提,而保證人履行保證責任則無需對價條件。
二、合同的內容不同。保證保險作為一種保險手段,是以轉嫁被保險人(即債權人)所面臨的投保人(即債務人)不能履行債務的風險為目的的一種保險,保證保險合同以經營信用風險為合同的主要內容。保證擔保是指保證人和債權人約定,當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保證人按照約定履行債務或者承擔責任的一種法定擔保形式。保證合同作為保證擔保的法律形式,是以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作為合同的核心內容。
三、合同的性質不同。保證保險合同一經成立便產生獨立的權利義務關系,屬于雙務有償合同。保證擔保合同則表現為單務無償合同。保證擔保合同作為購車借款合同(即主合同)的附屬合同,與主合同之間存在著主從關系。保證擔保合同以主合同的存在為前提,其本身不能獨立存在;而保證保險合同與購車借款合同之間不具有主從關系,兩者處于并存狀態(tài)。
四、保證的范圍不同。保證保險合同中,被保險人履行保證保險責任僅限于保險合同約定的保險金額限度內的貸款本金和利息,對于違約金、逾期利息、罰息等均不屬于賠償范圍。保證擔保的范圍包括主債權及利息、違約金、損失賠償金以及實現債權的費用。當事人對保證擔保的范圍未做約定或約定不明確時,保證人應當對全部債務承擔責任。
五、保證的程度不同。保證保險合同中,首先,保險人承擔保險責任取決于合同約定的保險事故,即投保人未能按期履行約定的還款責任事實是否發(fā)生;其次,保險人在履行賠償義務時,對合同約定的免責事項如戰(zhàn)爭、行政執(zhí)法行為以及被保險人未對投保人作資信調查等情況均可免除保險責任。而根據《擔保法》的規(guī)定,在一般保證的情況下,當債權人向保證人請求履行保證責任時,保證人在主合同糾紛未經審判或仲裁,并就債務人財產依法強制執(zhí)行仍不能履行債務前,保證人可以拒絕承擔保證責任,保證人享有檢索抗辯權。除了法律或保證合同另有約定的情形外,保證人一般沒有實體法上的免責事由。采集者退散
六、適用的法律不同。保證保險作為一種保險形式,其法律性質區(qū)別于保證擔保,不屬于擔保的范疇。相應地,處理保證保險合同糾紛的法律依據應當是《保險法》,而不是《擔保法》。作為一種法定的擔保形式,處理保證擔保關系則應適用《擔保法》。因此,在保證保險中,除了合同雙方事先約定外,保險公司無權要求銀行必須先處置抵押物后才能行使索賠權。當然,目前《保險法》對保證保險的規(guī)定尚是一片空白,盡快完善《保險法》顯然是當務之急,可喜的是,人民法院在制訂《保險法》的司法解釋中業(yè)已考慮到該問題。
保險公司應當承擔保證保險責任 而不是承擔保證擔保責任
本案中,B保險公司應當按照合作協(xié)議規(guī)定承擔保證保險責任,而不是保證擔保責任。
首先,本案保證保險合同合法有效。本案中,B保險公司不僅出具了書面的同意承保確認書,而且在收取保費后出具了正式的保證保險保單,保證保險保單不但形式完備而且內容合法,保證保險合同自保證保險保單正式簽發(fā)時開始生效。B保險公司以投保人欺詐主張保險合同無效不能成立,原因在于保險法屬于任意法,當事人的約定有優(yōu)于保險法規(guī)定的效力,B保險公司在合作協(xié)議簽訂之初關于主動負擔提供購車資料和借款人資信審查義務、對于自己書面確認同意承保的借款承擔保險責任的承諾,表明其已經放棄了保險法賦予的權利,這種放棄權利的承諾直接造成了A銀行的正當信任利益,保險公司不能再以自己已經放棄的權利來主張合同無效。來源:www.examda.com
其次,本案保險條件已經成就。盡管有關購車資料虛假,借款人根本沒有買車,但根據合作協(xié)議以及保證保險性質可以確定,保證保險是對借款人履行借款合同約定義務的不確定性予以承保,保險條件是否成就應以借款是否發(fā)生為標準,而不是以是否購車為標準,購車合同關系是借款合同和保證保險合同關系以外的另一法律關系,不屬于本案審理范圍。
再次,本案保險事故已經發(fā)生。本案中,雙方關于保險事故和免責范圍的約定十分明確,除合作協(xié)議規(guī)定免責范圍外,不論何種原因造成投保人連續(xù)三個月未能按期還款,均視為保險事故發(fā)生,保險公司應當先承擔保險責任,然后向借款人追償。另外,保證保險本身就是對借款人可能出現違約情況的不確定性予以承保,承保的內容是借款人違約的不確定性,不是不確定性的原因,除非雙方約定當某種原因導致借款人違約時保險人可以免除保險責任,保險人不得以該原因的出現來對抗保險責任的承擔。投保人詐騙只是保險事故發(fā)生的原因,不屬于約定免責范圍,不構成保險公司主張免除保險責任的理由。
最后,B保險公司違反雙方合作協(xié)議規(guī)定義務的過錯行為,雖是導致本案保險事故發(fā)生的直接原因,但該原因不能成為其承擔保證擔保責任的借口。根據雙方《個人汽車消費貸款保證保險合作協(xié)議》規(guī)定,B保險公司負責提供有關購車資料并確保真實,對借款人的資信情況進行認真審查,但從后來發(fā)生的事實來看,有關購車資料和借款人資信審查資料都是虛假的,B保險公司并沒有盡到合作協(xié)議規(guī)定的審查義務,這進一步說明B保險公司對本案保險事故的發(fā)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荚嚧螅珖逃惥W站(www.Examda。com)
綜上所述,保證保險是一個保險品種,保證保險合同不同于保證擔保合同。法院在審理本案過程中合議庭的第二種意見是正確的,B保險公司應當按照我國《保險法》承擔保證保險責任,而不是按照《擔保法》承擔保證擔保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