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試歷年試題解析:民事法(四)c

字號:

問題:
    1.張某與輕生女子之間存在何種民事法律關系?
    2.張某的照相機被損壞以及治療自己傷口的費用女子應否償付?為什么?
    3.張某為女子支付的醫(yī)療費等費用能否請求女子償付?為什么?
    4.張某向服務員借的100元,應當由誰償付?為什么?
    5.張某能否請求女子給付一定的報酬?為什么?
    6.張某應否賠償女子衣服損失?為什么?
    答案:
    1、因張某的救助行為使二者之間發(fā)生無因管理關系(1分)。
    2、應當由女子償付(1分),因為此系張某實施管理行為所造成的,而且張某自己沒有過失;答“此系實施無因管理而發(fā)生的損失和合理的費用”亦可。(1分)
    3、能。因為此為張某在管理事務中支出的必要費用(1分)。
    4、由女子償付。因受益人對無因管理行為中發(fā)生的正當債務有清償之義務?;虼鹩蓮埬硟敻?。因該款系張某所借,基于合同的相對性原理(1分)。
    5、不能。因為無因管理是無償性的(1分)。
    6、不應賠償。因為此系在緊急情況下無過失造成(1分)。
    解題思路:
    1.《民法通則》第93條:“沒有法定的或者約定的義務,為避免他人利益受損失進行管理或者服務的,有權要求受益人償付由此而支付的必要費用。”無因管理在管理人與被管理人(本人)之間產(chǎn)生無因管理之債的法律關系。張某為了挽救女子的生命,情急之中拉扯女子衣服,將女子救回,符合無因管理的要件。
    2.《民法通則》第93條:“沒有法定的或者約定的義務,為避免他人利益受損失進行管理或者服務的,有權要求受益人償付由此而支付的必要費用。”這些必要費用從理論上分析包括三項:1.償還管理人管理事務所支出的必要費用及其利息。2.管理人為本人負擔必要的債務時,本人應清償該債務。3.管理人因管理事務而遭受損失時,本人負責賠償。
    3.同上題,此題中的費用屬于第一項的費用。
    4.同上題,此題中的費用屬于第二項的費用。如果從合同的相對性角度分析,鑒于是張某向服務員借錢,當然應當由張某負擔。
    5.法律規(guī)范無因管理的目的在于鼓勵見義勇為的行為,因此民法理論認為,管理人不能要求本人支付報酬。因此結合本題,張某不能要求女子給付報酬。
    6.根據(jù)民法理論,管理人只有在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本人損失的情況下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本題中張某系在緊急情況下作出的行為,主觀上并無過錯,因此不應賠償。
    四、(本題11分)
    案情:A省的甲公司于2000年1月通過簽訂使用許可合同獲得某外國企業(yè)在中國注冊的“金太陽”電腦商標獨占使用權及其操作系統(tǒng)M軟件的使用權,批量組裝“金太陽”電腦。2001年7月,甲公司與A省的乙公司簽訂委托銷售合同,約定乙公司以自己的名義銷售100臺“金太陽”電腦,銷售價格為每臺 3000元,每銷售一臺收取代銷費300元。同年9月,乙公司向B省的丙大學以每臺3000元的價格賣出70臺“金太陽”電腦,合同約定丙大學當日支付 15萬元,提貨50臺,另20臺電腦由丙大學開辦的具有法人資格的丁公司收貨并付款,同時合同還約定如發(fā)生糾紛由“起訴一方所在地法院管轄”。同年10月初,丁公司收到乙公司發(fā)運的20臺“金太陽”電腦,并將該批電腦進行贏利性出租,但丁公司多次以資金困難為由拒絕了乙公司的付款要求。2002年3月,乙公司將尚未賣出的30臺電腦的“金太陽”商標清除,更換為戊公司的注冊商標“銀河”,并以每臺4000元的價格賣給不知情的李某2臺,李某將其中一臺贈送給好友胡某。
    問題:
    1.如果丙大學使用的50臺電腦出現(xiàn)質量問題,應向誰主張違約責任?
    2.丁公司出租電腦的行為是否侵犯M軟件的出租權?為什么?
    3.乙公司如果起訴請求支付20臺電腦貨款,應以誰為被告?怎樣確定管轄法院?
    4.乙公司更換商標的行為應如何定性?哪些主體可以作為適格的原告起訴乙公司?
    5.如李某購買的2臺電腦沒有質量問題,能否向賣方雙倍索賠?為什么?
    6.如胡某接受贈與的電腦出現(xiàn)質量問題,能否要求李某承擔瑕疵擔保責任?為什么?
    答案:
    1、應向乙公司主張違約責任(1分)。
    2、沒有侵犯M軟件的出租權(1分),因為該軟件不是租賃合同的主要標的(1分)。
    3、應以丙大學為被告。由乙公司所在地的基層法院管轄。(1分)。
    4、乙公司的行為構成商標侵權行為(或“假冒和反向假冒行為”,或侵權注冊商標專用權行為,或侵犯商標權行為,或侵權行為)(1分)。甲公司、戊公司、某外國企業(yè)和李某均可作為原告起訴乙公司(1分)。
    5、有權雙倍索賠(1分)。因乙公司的銷售行為構成欺詐,欺詐不以產(chǎn)品的質量問題為構成要件(1分)。
    6、不能(1分)。因為贈與的財產(chǎn)有瑕疵的,贈與人不承擔責任,并且李的贈與沒有附義務,也不存在李故意不告知瑕疵或者保證無瑕疵的情形(1分)。
    解題思路:
    1.甲公司與乙公司之間的關系屬于行紀法律關系,根據(jù)《合同法》第421條的規(guī)定,行紀人與第三人訂立合同的,行紀人對該合同直接享有權利、承擔義務。因此行紀人乙公司與第三人丙大學之間成立的買賣合同只是在雙方當事人之間產(chǎn)生效力,所以丙大學應當向乙公司主張違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