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試陳興良刑法講義——罪刑法定原則

字號:

(一)案例
    2003年1月至8月,被告人李寧為營利,先后與他人預謀,采取張貼廣告、登報的方式招聘男青年做“公關人員”,并制定了《公關人員管理制度》。李寧指使他人對公關先生進行管理,并在其經(jīng)營的“金麒麟”、“廊橋”及“正麒”酒吧內(nèi)將多名“公關先生”多次介紹給男性顧客,由男性顧客將“公關人員”帶至南京市“新富城”大酒店等處從事同性賣*活動。關于本案,辯護人提出,刑法及相關司法解釋對同性之間的性交易是否構成賣*未作明文規(guī)定,而根據(jù)有關辭典的解釋,賣*是指“婦女出賣肉體”的行為。因此,組織男性從事同性賣*活動的,不屬于組織“賣*”,依照罪刑法定原則,李寧的行為不構成犯罪。而法院認為,賣*就其常態(tài)而言,雖是指女性以營利為目的,與不特定男性從事性交易的行為;但隨著立法的變遷,對男性以營利為目的,與不特定女性從事性交易的行為,也應認定為賣*。對賣*作如上界定,并不違背罪刑法定原則。
    問題:如何理解罪刑法定原則?
    (二)罪刑法定原則的概念
    我國刑法第3條規(guī)定:“法律明文規(guī)定為犯罪行為的,依照法律定罪處刑;法律沒有明文規(guī)定為犯罪行為的,不得定罪處刑。”罪刑法定原則的基本含義是法無明文規(guī)定不為罪。
    1979年刑法規(guī)定了類推制度,到1997年刑法確立罪刑法定原則,這是我國刑法進步的表現(xiàn)。
    (三)罪刑法定原則的基本要求
    1.法定化
    2.明確化
    (四)罪刑法定原則的適用
    1.正確理解法律的明文規(guī)定,法律規(guī)定可以分為顯形規(guī)定與隱形規(guī)定。
    2.正確地解釋法律規(guī)定,根據(jù)可能文義解釋法律。在罪刑法定原則下,刑法解釋有一定限度。李寧案實際上就是一個法律解釋問題,到底如何理解賣*,主觀解釋論與客觀解釋論,應當根據(jù)客觀情勢變化對法律進行解釋。
    3.正確處理法律漏洞。在法律規(guī)定有漏洞的情況,其不利后果不應由被告人承擔,需要通過完善立法彌補法律漏洞。